书城军事号角声声
14386300000035

第35章 佩斯城战役—远征欧洲以少胜多

1241年,蒙古苏布台和拔都分率大军进攻东欧,强行越过喀尔巴阡山脉,准备在匈牙利平原会师。在两支部队遥远的侧翼,还有两支小规模的骑兵部队,沿途横扫波兰、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掩护着主力部队的战略意图。

在蒙古军队进抵佩斯城前,匈牙利国王贝拉判明了蒙古军的意图,立即组织10万人的军队,寻找与蒙古军队决战的机会。而蒙古近6万人的主力则稍稍后撤,以避匈军的攻击。4月,当双方最终在绍约河畔对峙时,匈牙利以为对岸便是蒙古的主力,迅速地抢占了1个巨大的桥头堡,并在河西岸以大量的马车连成了坚固的兵营,等待着蒙古军队的攻击。

当后续的工兵到达后,在黎明时刻,蒙古军立即用威力巨大的抛石车和火箭,向守卫桥头堡的匈牙利军队射击。在前所未见的猛烈攻击下,守备部队瞬间溃败,蒙古骑兵迅速穿桥而过,向刚刚醒来的匈牙利军队主力发起总攻。当匈牙利人满怀信心列队杀向数量处于绝对劣势的蒙古大军时,却发现这支部队并不是蒙古军队的主力!

此时,约3万人的蒙古大军主力,在近百里远的南方早已趁夜渡过冰冷的河水。当蒙古主力从背后杀向匈牙利军队时,队形混乱的匈牙利军队立即撤回坚固的兵营死守。蒙古人的工兵遂向兵营里发射了密集的巨石、火箭、毒箭(史料记载,蒙古人的毒箭含有砒霜、巴豆,产生强烈的毒烟)和燃烧油。这些攻击武器,大多是西方军队首次见到的,其内心的恐慌可以想见。蒙古人采用了“围城必阙”的战术,使匈牙利人迅速崩溃从缺口逃亡。然而,身着轻装的蒙古军队在速度和耐力上,远远高于逃跑者,他们可以不停顿地换马四处截杀。在绍约河战役中,匈牙利军队阵亡七万余人。

蒙古骑兵的装备是蒙古马,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马,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无论是在亚洲的高寒荒漠,还是在欧洲的辽阔平原,蒙古马都可以随时找到食物。可以说,蒙古马具有最强的适应能力。它们可以长距离不停顿地奔跑,无论严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同时,蒙古马可以随时胜任骑乘和拉车载重的任务,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好马最终全部被蒙古马取代的原因。

除了作为骑乘工具外,蒙古马还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作为食物来源的一种——蒙古骑兵使用大量的母马,可以提供马奶,这也减少了蒙古军队对后勤的要求。并且,蒙古骑兵通常备有不止一匹的战马。蒙古马的这种特殊优势,使得蒙古军队具有了在当时任何军队都难以比拟的速度和机动能力。比如,在1241年冬季,当苏布台的主力骑兵从鲁斯卡山口越过喀尔巴阡山脉,突然出现在多瑙河流域的格兰城下时,仅仅只用了3天的时间,而在布满积雪的两地之间的距离竟有三百多公里之遥,且多是无路的山地。而且蒙古军队的武器更为先进,所使用的抛石车、火箭等中原新式武器,原是中原各国在守备坚固的城防时,用于抵御蒙古军队的武器。蒙古军队掌握了这些武器后,迅速用于对高大城防的攻击。火药和火箭类武器出现在冷兵器时代,其威力自然是惊人的,另外,对于从未见过它们的敌人来说,也有巨大的心理震撼作用。在欧洲战场上,很多时候都是在火药类武器对城墙尚未造成完全破坏时,守军便会失去战斗的意志,开始弃城逃亡。

正是凭借着高度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蒙古大军在欧洲消灭了大量装甲坚固但行动笨拙的欧洲军队。由于欧洲军队在速度上的劣势,使得在战场上逃回来的人极少。以至很久以来,欧洲人还始终认为是蒙古军队的数量极为庞大。欧洲军队主要依赖近距离的格斗杀伤,使得蒙古军队在运用机动作战时,只有少量的伤亡。现代的欧洲军事史学专家认为,欧洲军队和蒙古军队在战争中的伤亡比例,也许是冷兵器时代最为悬殊的。蒙古国军队的装备和本身素质决定在亚欧大陆东征西讨所向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