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号角声声
14386300000037

第37章 鄱阳湖大战——朱明王朝的初步形成

鄱阳湖大战是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朱元璋率军在江西鄱阳湖击败陈友谅军的大规模水上作战。

元朝末年,南方各反元武装在取得初步胜利后,相互间矛盾日趋尖锐。以应天(今南京)为统治中心的吴国公朱元璋,同以武昌为统治中心、自立为汉帝的陈友谅,辖区相邻,相互兼并,屡动干戈。

至正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三,陈友谅乘朱元璋率军北援安丰(今安徽寿县)红巾军、江南兵力薄弱之隙,挥师号称60万,取道水路,围攻洪都(今南昌)。守将朱文正奋力固守,并派人赴应天告急。朱元璋闻讯后,令朱文正继续坚守,以疲惫消耗陈军;于七月初六亲率舟师20万救援洪都,十六日进至鄱阳湖口。朱元璋为把陈军困于湖中,先部署一部兵力扼守泾江口和南湖嘴,切断陈军归路;又调信州(今江西上饶)之兵守武阳渡(今南昌东),威胁陈军侧后;亲率主力进入鄱阳湖,与陈军决战。陈友谅围攻洪都85天不克,惊闻朱元璋来救,遂撤围移师鄱阳湖迎战。

七月二十,两军在康郎山水域相遇。次日,朱元璋见陈友谅联巨舰当前,令右丞徐达、参政常遇春等分率舟师迫近陈军,先发火炮,再射利箭,继以短兵相搏,毁陈军巨舰20余艘,杀伤陈军数万人。二十二日,陈友谅率全部巨舰出战。朱军因舟小,仰攻不利。下午,东北风起,朱元璋采纳部将郭兴的建议,改用火攻,命敢死士驾驶装满火具的小舟,偷袭陈军。顿时风急火烈,焚陈友谅巨舰数百艘,陈军大败,死者过半,陈友谅弟友仁、友贵等重要将领被烧死。陈军连战皆败,不敢再战。朱元璋为控扼长江水道,乘夜移军左蠡。陈友谅也移舟泊于渚矶。

相持三日,陈军左、右金吾将军见大势已去,相继投降朱元璋,陈军士气更趋低落。朱元璋乘机致书陈友谅劝降。陈为泄愤,尽杀俘虏。朱元璋则放还全部俘虏,并医伤悼死,以分化瓦解陈军。为阻止陈军逃遁,朱元璋下令移军湖口,命常遇春等率舟师横截湖面,又令一部在长江两岸修筑寨栅,并置火筏于江中。八月二十六,陈军因粮食奇缺,将士饥疲,遂冒险向湖口方向突围,又陷入朱军的包围。朱军乘机四面猛攻,陈军混乱溃逃,在泾江口复遭朱军伏兵截击,陈友谅中箭身死。平章陈荣于次日率残部5万余人投降,太尉张定边同陈友谅子陈理逃回武昌。次年二月,陈理投降。鄱阳湖之战以朱元璋的胜利结束。

此战,朱元璋先以洪都守军拖住和消耗陈军,尔后率主力在鄱阳湖与之决战,主要依靠火攻,全歼陈军,成为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为统一江南、进而建立明王朝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