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特种机科技知识(上)
14405400000012

第12章 美国E-767预警机

总述

E-767使用的是767-200ER型机体,机内容积是E-3的2倍,工作平台面积比E-3多50%,利于配备更多的任务系统和设备。它的最大起飞重量达175吨,最大平飞速度80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2万米,经空中加油其滞空时间为22个小时。不加油最大航程达1.037万千米,比E-3要远20%。

E-767配备2名驾驶员,机上另有专司预警和控制系统的操作及指挥人员共20人。

E-767是E-3“望楼”的发展型,机上所配备的雷达、航空电子系统和电子战系统都是E-3所用设备的改进型。它采用的AN/APY-2型机载预警雷达是E-3所用的AN/APY-1型雷达的第二代产品,因而E-767的战术技术性能明显比E-3“望楼”优越。

E-767在作战飞行高度上能探测320千米外的目标,对高空目标的探测距离达600千米,可同时跟踪数百个空中目标,并能自动引导和指挥30批飞机进行拦截作战。

在“合作对抗2003”多国空战演习中,日本1架E-767预警机伴同6架F-15J战斗机,经过空中加油,飞越太平洋抵达美国阿拉斯加,向世界显示日本E-767预警机具有“窥探”世界各地的能力。

研制过程

日本原来看好了美军的E-3“望楼”(E-707)预警机。E-3“望楼”是E-2“鹰眼”的发展型。它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的上佳表现给日本航空自卫队留下了深刻印象,把它视为世界先进预警机的最高标准。

不巧的是,波音公司已关闭了波音707机体生产线,没有多余的E-3“望楼”可卖了。但波音不愿放弃这次赚大钱的机会,便在美国政府支持下专为日本生产以767客机为平台的预警机,为此一下子捞了23亿美元,平均每架5.75亿美元。

1996年8月,一架以改进型波音767机体为平台的新预警机在美国华盛顿州埃弗雷特基地进行了首飞。它开始叫767-27C。日本航空自卫队按E代表预警机的惯例,将它命名为E-767.

E-767在美国进行了严格的适航性测试。1998年3月,首批两架E-767进入日本航空自卫队序列,部署在静冈县的滨松空军基地。

1999年1月,后一批两架E-767入役,部署在北海道的千岁空军基地。目前,经过多次作战测试的4架E-767已初具作战能力,开始担负战备值班任务。

E-767在日本

日本早就装备美国研制的E-2C“鹰眼”预警机了。这种先进预警机具有6小时巡航时间、576千米/小时的巡航速度、2580千米航程和探测距离320千米等工作能力。

按“自卫”说,日本是个岛国,国土面积不到37.78万平方千米,配备3~5架E-2C“鹰眼”预警机完全能承担起本土的预警和监控任务。然而,1998年前,日本却已拥有13架E-2C“鹰眼”预警机。

日本之所以要这么多“鹰眼”,是为了适应日本成为“军事大国”的需要。1995年,日本防卫厅出台了《平成八年(1996年)以后防卫计划大纲》,赋予自卫队“执行各种任务的权力”。日本航空自卫队就计划装备“为国家提供监视海上交通线能力的空中平台”。这个“空中平台”中包括侦察机、巡逻机,还有更主要的预警机。

自1997年始,日本自卫队加快了“从训练型部队向实战型部队转变”,由“被动型部队”向“自主型部队”的转变。日本航空自卫队瞄着“世界一流空军”的目标,推行“配备世界一流装备”的原则,追求“在战场信息系统的装备速度上与美军保持同步”。预警机是“战场信息系统装备”的关键部分,是“空战中枢”,自然成了日本武备的重点。

日本“鹰眼”预警机既可承担预警、监视任务,又有指挥控制功能,是“自主型部队”、“实战型部队”所必备的。E-2C“鹰眼”能同时追踪众多目标并指挥对其中40个目标实施拦截,实现了远距探测、自动目标跟踪和高速处理的一体化,这必然会提升日本战机的攻击力。所以,世人已从日本“鹰眼”里看到一些不祥的目光。

尽管“鹰眼”已比较锐利了,但日本航空自卫队仍觉得不够厉害。近年日本追求世界“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欲望狂长,对“监视海上交通线空中平台”的要求也随着扩张。

由于E-2C“鹰眼”是舰载螺旋式预警机,它的携载能力、实用升限、转场航程、预警和指挥控制能力都受到制约,满足不了日本航空自卫队建“世界一流空军”和“任务能力”的要求,所以急需增加更锐利的超级“鹰眼”。于是,4架更先进的E-767预警机相继飞进了日本航空自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