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仰民
刘老去世了,我悲痛思念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想40多年来他对我的谆谆教诲,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宛如昨日,历历在目,永生难忘。
我是1960年10月由大荔县人委办公室调到刘老身边当公务员的。刘老是革命老前辈,省级老干部,在他身边工作,开始我确实有点怕。担心工作搞不好,会误事。我第一次见他,很拘束,也很紧张。当他微笑着让我坐下,和我拉家常时,他亲切地说,你是大荔朝邑人,这是个好地方,是旱涝保收的双灌区,出产的红枣、花生、黄花菜,在全省都是有名的,是个福窝窝。我也是农村生,农村长,对农村、农民和农业生产,我都很熟悉,你不要觉得自己是从村来的,好像土里土气,低人一等,不要有这种想法。咱们革命队伍里,不论做什么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全心全意,尽心尽力,把自己的工作搞好了,就是对革命负责,就是人民的勤务员。这语重心长的话,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一点也不紧张了,接着刘老又耐心地对我说,在我这里工作比较辛苦,我的工作没有节假日,你也就没有节假日,我白天熬到深夜,你也得跟着熬。但有一点,你要注意,即在工作之余,要抓紧好好学习,学政治、学文化,努力提高自己。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一样,爱学就进步,不学就退步。所以对你来说,就是八个字:“工作不息,学习不止。”刘老的亲切教导,就成为我以后学习、工作的座右铭。直到现在我还铭记在心里,坚持不懈。
刘老是个不知疲倦的人,他的工作确实很忙很辛苦,无论大事小事,只要对人民有利,他都一丝不苟,尽力做好。他一天从早到晚,除了午休、吃饭,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学习、学习、再学习。早晨他起得很早,晚上他睡得很晚,每个星期天都照常工作,他的办公室,每天晚上灯光通明,或看书学习、批阅文件,或找人谈话、召开会议,经常工作到深夜,所以,他的办公室被机关干部誉为“灯光不灭”的办公室。他也成了机关最忙最辛苦的人。
刘老是个平易近人的人。他虽然是个省级干部,但却没有一点官架子。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有心里话都愿意给他讲。他对部下要求很严,又非常体贴,非常关心。他发现你工作中有不当之处,总是和颜悦色、循循善诱地讲明道理,让你明白是非,乐于接受。有时即使批评了你,也使你感到这位忠厚长者对你的真诚关怀和爱护。所以,一些长期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都称他是一位好领导、好师长,非常敬重他。我是独生子,从小丧父,母子相依为命。1962年我想参军当兵,提高工资待遇,因当时的征点政策不接纳独子参军,于是我背着母亲找生产队长开了个母亲同意当兵的证明,拿到西安,刘老一看就说是假的,很严肃地批评了我。我深感愧疚,又非常感激刘老慈父般的呵护。从此,刘老就接受我的恳切请求,收养我为义子,严格管教我。刘老有七个亲生儿女,工作都很出色,也都很优秀。但对我这个义子也像亲生儿子一样,关怀备至。1999年我爱人患重病住院,他知道我爱人在企业单位上班,一些贵重药品不能报销,就送来三万元给我爱人看病,并多次到医院探望,我们全家深受感动。刘老家的几多保姆,离开他家后,还常来常往,惦记着两位老人和家人。平日在家里,保姆和家中每个成员一样,同桌同食,一起说说笑笑,亲如家人。去年刘老在省医院住院,有个小保姆在床前照顾他,我每次去医院给他送饭,他总要问:“有保姆的没有?”我说“有”,他才放心。刘老和田颖干妈还经常给保姆买衣服、送学习资料,经常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在她们离家后,资助她们上学、就业。保姆们感到在他家工作,既舒心又温馨,是个最难得的好主家。
刘老是个艰苦朴素的人。日常生活,饮食清淡,一日三餐,家常便饭,只要有面条、馒头、油泼辣子蒜,就吃得香,感到可口。无论五谷杂粮、或精或粗,他都爱吃。他衣着俭朴,不讲究质量好坏,干净就好。特别是衬衫,破了补,补了穿,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看不过眼了,想给他换件新的,他总是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节俭成习,朴素如常。三年困难时期,家里每月的粮食不够吃,经常买些白菜、萝卜充饥。有一次机关行政处给每个省级领导议价购买了一袋富强粉,他问明情况后,非让我退回去不可。并教育我们说,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与群众同甘共苦,不能有任何特殊,更不能有非分的享受。
心存百姓的人,总是时刻关心着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刘老离开领导岗位后,还担任陕西省扶贫顾问组组长。他多方奔走,筹集资金帮助困难地区改变面貌。1998年,他已是耄耋高龄,还深入淳化、旬邑山区调查研究,具体帮助淳化县供销社办了个化肥厂,还让我在省广播电台打广告,扩大促销。心里装着人民群众,才能当好人民的公仆。刘老就是这样一个既抓大事又做实事的人,既善于出谋划策又乐于做实在工作的人。他晚年为帮困难农民脱贫致富,殚精竭虑,日夜操劳,真正体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鞠躬尽瘁,死而为民。
刘老离开我们走了,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正是“后人景仰即不朽,活在人心便永生”。
2007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