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云天是重庆明亮心理咨询所的咨询师。我(施旺红)个人认为,他对森田疗法治疗强迫症的运用达到很高水平。他在网上写下了大量有关森田疗法的文章,文笔流畅,思路清晰。读了他的文章,让人耳目一新。两年前,在计划撰写此本专著的时候,我写信给他,邀请他参加本书的撰写,他欣然同意,将自己的文章归纳总结,立即发给我。我读了之后,拍案叫好。他的文章自成体系,我取个标题,就叫“邓云天论森田疗法”。
1.此顺其自然非彼顺其自然
森田疗法是治疗强迫症比较好的方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森田疗法的精髓所在,而如何正确地理解“顺其自然”这四个字则是治疗是否有效的前提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患者朋友对“顺其自然”的理解都是不够深或是错误的,因而造成森田疗法对他们的治疗毫无效果,甚至使他们对森田疗法本身是否有效都产生了怀疑。究其原因,其实主要是他们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其含义,以为“顺其自然”就是“任其自然”,就是对自己的问题不加任何控制,任其继续沉迷在痛苦中所造成的。如强迫观念的患者,他可能就会错误地认为“顺其自然”就是让自己一直强迫思考下去。
要正确地理解“顺其自然”,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自然”,即你要知道什么是“自然规律”。比如,白天与黑夜的轮回,天气有晴也有雨,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它是不能人为控制的,我们人必须遵循、接受这些规律才会过得快乐。倘若人整天都抱怨为什么会有黑夜,或者认为下雨是不应该的,那么就违背了“自然规律”,结果肯定是自讨苦吃。而我们人本身也是存在一定的自然规律的,比如情绪,它本身就有一套从发生到消退的自然规律。你接受它,遵循它,它很快就会走完自己的规律而结束,反之则不然。举例来说,你马上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考试,这时你感到焦虑、紧张,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你不去管你的情绪,它很快就会消失或者转化为你努力复习的动力,而倘若你认为自己不应该出现紧张或焦虑,与它对抗,那么你就违背了情绪的“自然规律”,焦虑、紧张就会越来越严重。又比如一个社交恐怖症的患者,性格内向,他和陌生人说话时感到紧张和不自在。他觉得不应该如此,非要在陌生人面前故意表现得不紧张,其结果是他越来越紧张,以至于到现在看到熟人也开始紧张了。而他之所以会发展到现在的这种症状,其原因就是他违背他自己的“自然规律”。他的性格是内向的,而内向的人的特点就是腼腆和害羞,和陌生人谈话,肯定会出现紧张、不自在的心理反应。而他自己却不接受自己的“自然规律”,非要和“自然规律”对抗,结果必然会痛苦不堪。
人本身还有一个自然的现象是:那些古怪的、可怕的、肮脏的念头和那些美好的、高尚的、愉悦的念头一样,是必然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的。在这里我们暂且把它称作杂念,而杂念也和情绪一样,它也有自己的一套从发生到消失的规律。倘若你接受它存在,并知道它是毫无意义的杂念,不理会它,那么它将不会影响你,很快就消失了。反之,你认为它不该出现,去过度注意它,和它辩论,排斥它等,那么你就会被它束缚。例如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他的头脑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杂念——我要把老师杀了,这个念头使他非常害怕,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念头,他觉得自己太可怕了,所以就不停地自责和想为什么自己会出现这样的想法,从而对这一念头形成了强迫。这个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个念头,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的老师平时对学习要求非常严格,以至于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个念头的出现其实就是这个学生的潜意识对压力的一种发泄。在这里,首先让学生明白其潜意识的过程,同时也让他明白杂念是必然会出现的道理,是正常的,那么他有可能就不会那么在意这个杂念了,从而合理地调节自己的压力,避免强迫观念的形成。
上面讲的是“顺其自然”中“自然”这两个字的含义。那么怎么样才是正确的“顺其自然”呢?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在认识“自然”的前提下,不去在意那些有“自然规律”的情绪或杂念。举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我们把平静的湖水比作我们的思想,而把向湖水里投石所引起的涟漪比喻成影响我们的不良情绪或杂念,那么你说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制止涟漪不断地产生呢?是继续向湖水投石头还是根本不用去管它就能制止涟漪呢?答案当然是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这就是“顺其自然”。
当然为了能让“顺其自然”对你的问题产生效果,就得结合“为所当为”,因为这八个字是连成一体,不能分开的。也就是说,你在“顺其自然”的同时,还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观的现实中,该工作就去工作,该学习就去学习,该聊天就去聊天等,做自己当前该去做的事情。当然也许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困惑你的观念、杂念仍旧会出现,让你感到痛苦,但只要你相信它们是迟早会自然地消失的,不去管它,并努力地去做好现实生活中该去做的事情,那么,那些杂念、情绪就会在你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2.强迫症难治的两点原因
强迫症是一种比较难治的心理问题,它带给人的痛苦是非亲身经历者难以体会的。在现实中,很多强迫症患者都在选用森田疗法来治疗自己的强迫症,但治疗的效果有时却差强人意,当然这并不是森田疗法不好,而是由于没有正确地理解森田的精神所导致的。以前我曾写过一篇《此顺其自然非彼顺其自然》来说明“顺其自然”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这里我将再分析一下除了没有正确理解森田精神之外,强迫症难治的另外两点原因。
(1)人都有强迫倾向
强迫症患者心中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希望自己的头脑里再也不要出现一丝一毫的强迫观念了。这个想法虽然是美好的,但同时也是危险的,因为没有一丝的强迫观念是完美主义的想法,它会为你以后从强迫症的旋涡里走出来埋下一个隐患。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一些挫折、不顺和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而这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为此烦恼,会不断地在头脑里反复地想该怎么样处理这些事情,特别是当我们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有可能这种反复地想会持续得更久。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反复地想就是一种强迫,所以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强迫倾向的,只是更多的人他们在事情解决之后,强迫也就跟着结束了。例如一女孩子失恋了,她很长一段时间都为此痛苦,每天都在想却总想不通为什么男友要和她分开,你说她这是强迫吗?不是,她只是失恋的问题而已。
所以有强迫症的朋友应该放弃“不要一丝的强迫观念出现”的完美主义愿望,因为你抱着它不放,生活中这些必然而正常的强迫就会与你的强迫症结合起来加重你的症状。这也是为什么强迫症难以根除的原因,因为强迫是人人都有的,但它与强迫症是不同的,而倘若你想把正常的强迫都驱除,那就陷入另一个旋涡中了。
其实强迫症给我们最大的痛苦不是强迫的观念或行为,而是伴随着这些观念和行为出现的焦虑、紧张和不安的情绪。你不妨想一想,如果你的情绪是平静的,甚至是愉快的,那么即便是反复地想问题的症状依然存在,你还会有以前那么痛苦吗?所以要想走出强迫症就不要将症状视为大敌,而要接受症状,只有这样,你才不会把症状看得那么重要,症状不重要了情绪才会平静,而只有情绪平静了才会反过来使症状得到缓解和消失。
(2)强迫的泛化
强迫症有个特点就是容易泛化,也就是说最开始我们强迫的只有一个观念,但到后来,强迫的观念越来越多,它们可能是同时强迫,也可能是一个接一个地强迫。强迫泛化的原因首先要从人格说起,一般来说患有强迫症的人都是比较内向的,同时又完美主义、敏感和固执,而在患上强迫症后,由于症状的原因使得原先人格成分中的敏感更加敏感,所以产生泛化。如果从认知行为的角度来说是因为形成了一种强迫的习惯,一个内在强迫的思维模式被固化了。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泛化其实就是最初的心理冲突持续得不到解决的一种延续和扩展的表现。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来防止强迫的泛化呢?答案很简单。首先我们要意识到泛化的存在,当出现泛化的时候,不用去理睬和排斥这些让你反复想的观念,而应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那么泛化就不会影响你。当然有的时候这些泛化的强迫观念表面上看是很正确的,给人的感觉是不去想是不行的,但你要记住,这正是症状诱惑人的地方,这是个陷阱,只要你一去反复想它,那么你就又陷入了强迫的怪圈。
为了让大家对泛化理解清楚,下面我将举例说明。比如某人他的内心很自卑,他总是认为自己说话做事都很差劲,而同时他又幻想自己应该是一个什么都好、样样都行的人,而这种内在的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于是便演变成了反复地强迫别人是不是觉得他很怪,而这个冲突也同样持续得不到解决,于是他又对其他事物产生了强迫。如他在看关于人体科教片的时候,他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就是我们人为什么要分男人和女人两种性别,于是他又反复地思考这个问题,而后,他在出门后又突然想到门是不是没有锁好,于是又强迫地思考这个问题,以此类推,强迫的东西就越来越多,而这些其实全是强迫的泛化造成的。倘若事先他就知道强迫会泛化,那么当他出现泛化的时候就会觉察和认识到原来不是这些问题(人为什么分男女两种性别等)有什么意义,而是症状(内在的冲突)在泛化,这样他的心里就有底了,内心的焦虑情绪会减少很多,同时也为能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找到了一个踏实的理由。
3.森田疗法治疗失眠
失眠,是困扰现代人的一个普遍问题。而导致失眠的原因有两种: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导致的失眠是指由于躯体不适、疾病或创伤的疼痛而导致的失眠;而心理因素导致的失眠则是指那些由心理困惑导致的失眠。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由心理因素而导致失眠的人越来越多,已成为失眠患者的主力军。
由心理因素导致失眠的人,最初阶段主要是因为为一些困惑自己的事情烦恼、担心、焦虑而产生的失眠。就这一阶段而言,还没有多大的问题,因为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困惑的事情,为之失眠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这种情况的失眠一般会在一周之内好转。但如果这时由于人们对睡眠知识的不了解或采取了一些错误的心理应对方法,那么失眠将进一步严重,这时造成人失眠的主要原因将不再是先前那些烦恼他的事情,而变成了另一问题:要是自己再睡不着怎么办?也就是说失眠原因变成了因为担心失眠本身而造成的失眠。处于这一阶段的人,往往会对夜晚会产生一种恐惧感,有时甚至看到床都会产生焦虑的情绪。
在这里我将向大家介绍如何运用日本的森田疗法对由心理因素导致的失眠进行治疗的方法。
要对失眠本身有正确的认识。就像前面说过的,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都会遇到一些困惑的事情,为之失眠是正常的现象。所以当失眠出现时,我们不应该强迫自己尽快克服失眠,因为你越是努力克服,你的精神就越集中,你就越兴奋,而一兴奋你又怎么会睡得着呢?所以我们正确的态度就是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失眠,接受失眠,甚至是享受失眠,不去想它,不去管它,不把失眠当问题,那样失眠反倒不会成为困扰你的问题。
要知道睡眠的规律。睡眠是一个自然的生理现象,它有自己的一套规律来让我们每个人进入梦乡,所以当你烦恼而睡不着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用去担心睡不着的问题,只要你静静地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就行了,睡眠会自然而然地引领你睡着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在前一条的最后说不去想它、不去管它的原因。当然进入梦乡的时间长短是因人而异的,但不管长或短,你只要记住不去管它,不去想它就对了。如果这样都还是睡不着,也没有什么,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或者听听音乐,或者看看书等都可以,慢慢地睡意就会自然而来。
要知道睡眠时间的长短到底会对人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很多时候担心自己睡不着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害怕会对明天的工作、学习和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其实就睡眠时间而言,长短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晚上需要睡10个小时白天才有精神,但有些人只需要4个小时就够了,甚至更有甚者2个小时就够了。经过科学的研究,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需要5个小时睡眠时间就够了,所以即便是你晚上没有睡足5个小时,也没关系,因为第二天中午你还可以午休。至于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可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世界上还从没有哪个人是因为失眠而死掉的。
睡眠最好要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平时没事的时候,特别是失眠期间,不要白天有事没事就躺在床上,而应该该工作就工作,该学习就学习,到晚上该睡觉的时候再上床睡觉。
以上四点,如果你能深刻地理解和坚持运用,那么对你的失眠一定会有所帮助的。
4.强迫症该用心理治疗还是药物治疗
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它的主要症状是以反复出现某些观念和某种行为为特征。它的发病原因至今还是个谜,不过我们现在能够知道的是它的发生总与人的性格特征、曾经的心理创伤、性方面的问题以及应激事件紧密相关。
目前在治疗强迫症的临床中,主要有两种治疗倾向,一是主张用药物治疗,二是用心理治疗,但是到底哪种治疗倾向才是比较有效的呢?
笔者在以往的治疗中曾接待过一些强迫症患者,他们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开始到处寻医治疗自己的问题了,但是至今都未治愈,最长者有10多年的治疗史,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以前都是单纯地用药物治疗。
我们知道强迫症的起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如个体的完美主义倾向、敏感内向以及错误的思维模式或思维习惯等。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大脑的生理机制来达到治疗的效果,所以药物它并不是针对强迫症的病源来进行治疗的,因而它是治标的,其作用只能是暂时地控制症状,而无法达到治愈症状。中国有句古话叫“心病还须心药医”,所以对强迫症的治疗应该以心理治疗为主,纠正其个性缺点和错误的思维模式或习惯,这才是治本。
不过在这里我要提的一点是,倘若是比较严重的强迫症,在治疗初期单独地使用心理治疗也是有弊端的。因为心理治疗一般都需要患者花一定的时间去理解和实践治疗的理论和观点才会有效果,而强迫症的症状一旦爆发,如果患者对心理治疗的理论或观点还没有真正地理解,那么就会造成心理治疗的失败,从而使患者对心理治疗丧失信心,导致他今后不再治疗或去寻求单纯的药物治疗,其结果必然是久治不愈。
所以治疗强迫症,正确的治疗方法应该按其症状的严重程度来分类治疗:对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可以直接用心理治疗就可以治愈,而不必使用药物;而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比较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在心理治疗为主的情况下,辅助地使用药物。重度强迫症大概的治疗程序如下:在治疗初期,可以适当地服用一些药物来控制和稳定症状的发展,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当患者在实践中逐渐获得心理治疗的效果后,一方面继续心理治疗,另一方面则应该逐渐地减少药物,并最终停止药物。
5.接纳症状
其实不论是强迫症患者还是其他心理疾病的患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接纳症状。当然我能够深深地体会到那些症状给患者朋友们带来的痛苦,也深深地知道患者朋友们心中那种迫切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好起来的心情,所以他们对症状的不接纳、自责,甚至是憎恨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想说的是,虽然这些可以理解,但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却和你想尽快好起来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这里我打一比喻来说明为什么接纳症状才会真正地让自己尽快地好起来。我们的手部或脚部有个地方被擦伤了,留下了一块血液凝结的伤疤,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会让这块伤疤在我们的身体上消失呢?正确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接受它,根本不用去管它,因为等到这块伤疤下的皮肤完全愈合后,它自然就会脱落而消失。而倘若我们把这块伤疤比作强迫症,那么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强迫症患者们又是如何对待这块伤疤的呢?他们不断去抠这块伤疤,恨不得瞬间就把这块伤疤永远地去掉,但这样做的结果又如何呢?其结果无非就是越抠越流血,越抠伤疤越大,而最终强迫症也就这样被患者紧紧地抠住了。
所以,面对已经出现的症状,我们唯一能做的,也是唯一能使我们好起来的做法就是接纳它,不把它当回事,那么症状就会在我们这种容纳的心态中减轻很多,并且就会顺其自然地逐渐消失。
6.为所当为
如果要选出森田疗法中最有效的治疗理论或观点,我想非“为所当为”莫属。那么什么叫“为所当为”呢?简单讲就是认真地做你该做的事情,比如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修理东西等等,这些都是你该去做的事情。
仔细想想,强迫症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的区别是什么?其实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强迫症患者忘记了“为所当为”,忘记自己该去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修理东西等等,而是把自己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内心中的一个念头、一个情绪中,所以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就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喜欢固着念头以及情绪的习惯,强迫症就这样产生了。而我们正常的健康人呢?他们之所以没有得强迫症,则是因为他们是一直在“为所当为”,他们的注意力不是关注在某一个念头以及某一个情绪上,而是关注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应该去做的一些事情上,所以强迫症就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
那么反过来,我们要怎样才能消除强迫的症状呢?不言而喻,从现在开始,你就得“为所当为”,即立即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修理东西等等这些你应该去做的事情上,并努力把它们做好,同时根本就不用再去理会自己的一些症状。久而久之,你就会改变那种恶性的、喜欢固着念头以及情绪的习惯,所有的强迫症状也就会在你“为所当为”中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7.完美是把双刃剑
强迫症等神经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中有一条就是完美主义。他们除了对外在的事物要求尽善尽美外,在内心的深处也总是认为自己是完美的、优秀的人。当然认为自己优秀并没有错,这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评价,会增加一个人的自信,而追求外在事物的完美其实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可以说如果人们没有追求完美的愿望,社会也就不会进步了。
可是既然追求完美是有好处的,那为什么一些追求完美的人们最终却得了强迫症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完美是把双刃剑,适当的完美是可以促进一个人发展,而过度的完美,即过渡到偏执、狂妄和不切实际的完美只能阻止一个人的发展。很不幸的是,强迫症等神经症的患者身上往往都有过度完美的倾向。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是与现实能力严重脱节的,当然这里指的脱节并不是说他们是完全没有能力,而是说他们把潜力和能力搞混了(潜力是指未来发展可能达到的能力,而能力是指此刻你就已经拥有的实力)。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现在已经是潜力完全发挥出来的一个完人了,可以一步登天。所以,他们在脑海里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想法:我是一个凌驾于众多平凡人之上的人,我是天才等等。
正由于这样,因而他们会苛刻地要求自己,不允许自己身上有一点的瑕疵,非常重视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常常对自己表现出的不足和缺点自责。倘若他们长时间都无法改正自己的缺点(其实可以说是他们不论怎么努力都是无法改正自己的缺点的,因为他们的要求是要自己做一个完美无缺的人,而这个世界上有完美无缺的人吗?没有)。他们就会陷入自责、抱怨、自怜的恶性循环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社交困难和障碍,因为他们无法面对自己在别人面前是一个有缺点的人和不如他人的人。而这时如果再加上一些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如心理创伤、性心理问题等或认知偏差,还有就是敏感、内向等性格特征,就极有可能出现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恐怖症等神经症。
所以要想走出强迫症等神经症的痛苦,就必须要改掉过度追求完美的人格特征。其方法就是客观地看待问题,要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和人,我们只能接近完美,而不能做到完美,同时不要以完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因为任何人都有缺点。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学会善待自己、宽容自己和接纳自己。也只有善待、宽容和接纳自己后,内心才会从冲突中平静下来,这样才可能走出强迫症。
记得森田正马先生曾说过,患有神经症的人都是优秀的人,也只有优秀的人才可能患有神经症,他们与其他那些优秀而健康的人的区别就在于神经症患者是发挥出了优秀的短处,而优秀健康的人却是发挥出了优秀的长处。这真是金玉良言啊,值得我们好好地反思。
8.多想少做与少想多做 对强迫症的解释,其实可以用多想少做与少想多做这两个简单的名词来解释。
一个人为什么得强迫症呢?因为他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我想这一点没有人会反对吧!强迫症患者可以好好地想一想,你自己是不是一天到晚把90%甚至更多的时间都花在想那些无聊而没有答案的问题上,而对吃饭、学习、工作、玩耍等这些现实的事情却一点都心不在焉呢?而一个人为什么没有得强迫症呢?因为他最多花50%的时间在想,还有50%的时间在做事情,当然甚至是60%、70%、80%、90%都是在做事情的,并且对所做的事情都充分投入进去。所以可以说强迫症患者和健康人之间刚好是反方向,一个是多想少做,一个少想多做。因此,其实要想治疗好强迫也并不难,只要你像健康人一样少想多做就行了。
9.放弃治疗
都说森田疗法是放弃疗法,意思就是说只要你彻底地放弃治疗,那么你的神经症也就好了。的确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可以说是精髓之言。于是很多的患者朋友就抱着这句话去放弃治疗了,强迫就让它强迫,就让自己沉溺在强迫的症状中,结果到头来放弃治疗不但没有治疗好自己的问题,反倒是越放弃越强迫。
之所以如此,完全是由于患者朋友以偏概全、抱起半边就走的思想导致的。他们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放弃,而没有深刻地考虑过怎样的放弃才是真正的放弃。其实要想真正地放弃,有个前提,就是首先要接受你的症状,承认症状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并接受你现在的状态就是正常的状态。为什么呢?因为你只有完全地接受你的症状了,把它当做你身体的一部分,那么你才能对症状不敏感,才会使你的注意力更容易地放在客观现实中你该做的事情上。举个例子来说,你说谁会对自己身上长了两只手而困惑呢?因为每个人都有两只手,这是正常的,所以你才不会去在意它。因此,你只有接受症状的正常,那么你才会真正放弃对症状的过多关注而达到真正治疗的目的,无为而治就是这个道理。而倘若你没有首先接受你的症状,那么症状对你来说,就是身体的一个异物,而我们人对身体异物的本能反应就是排斥。所以在排斥的前提下,你说你的放弃是真正的放弃吗?在这种前提下的放弃其实是一种压抑,是对症状另一个角度的关注和抵抗。所以大家要想放弃治疗,首先就要接纳症状。
当然,放弃治疗也不是叫你什么都不做,全都放弃了。在现实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样的患者朋友,就是他们不但把症状放弃了,把生活也跟着都放弃了,自己说是把人生看透了,而实际上是消极地任凭自己随波逐流,虽然最后症状好了,但是对生活也同样没有兴趣了,觉得生活没有什么意义,而这又陷入了另一个极端。
真正的放弃治疗,是放弃对症状的抵抗和关注,但同时你得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去合理而有效地过自己的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总之一句话:对症状消极点,对生活积极点,这样你才能走出症状的同时发现生活的美好。
10.症状外的陷阱
有许多强迫症患者朋友都曾问我这么一个问题,说他们对森田疗法的理解是正确的,但为什么自己的强迫症还是反反复复地无法根除呢?关于这一点我想说的是,虽然你们理解正确了,也去实践了,但是你们却没有注意到症状外的陷阱,所以你们无论走多远始终都会被陷阱给拉回到症状中来。
那么症状外的陷阱是什么呢?陷阱有两个,一个是所谓的理性,二就是纵容。
我们知道强迫症患者其实是很聪明的,思维能力强,并且非常理性。不过他们的理性是和完美主义结合在一起的,所以他们才会非要把没有答案的问题在大脑里理性地搞清楚。本来在接受治疗后,“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实践得好好的,症状也好了很多,但是就在这个关键时期,强迫症患者所谓的理性却也开始复苏了,他们会在没事或冷静的时候偶尔地想一下,以前强迫观念中的某些东西其实还是有点道理的。这里我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有个人的强迫观念是担心自己天花板上的吊灯会掉下来。他会想:“以前确实是多想了,没有意义。不过仔细想一想,这个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的牢固,还是有可能掉下来啊,只不过几率很小。”这时他可能意识到自己快陷入强迫了,于是就停止去想灯的问题。但他的“理性”会立刻告诉他“这个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牢固这句话是绝对正确的啊”,于是他的心中立刻就有了一种非想不可,不想自己反倒是错的念头,结果症状就这样又复发了,而实际上这还是内心的强迫思维习惯和完美主义在作怪。
而所谓的纵容,我称它为吃饱了没事干,没事找事。有时候我们的强迫症患者由于症状缓解了很多,所以心情特别的好。于是他可能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就是对以往的症状进行炫耀,故意地再去想一想以前强迫的观念,好像是要告诉症状他可以摆脱它了。而实际上这么做是非常危险的,常常容易想着想着就又想成症状了。
所以,在治疗强迫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两个陷阱。针对理性的陷阱,具体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不论某个理性的思想多么正确,但只要是和强迫的观念沾边的,统统都不用去管,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去。即便自己感到不去想是错的,非要去想不可,也一定不去想了。因为这正是陷阱诱惑你的地方,你挺住了,你的强迫也就好了,否则就又陷入症状中去了。而针对纵容这个陷阱的具体做法也很简单,就是不要纵容,把自己的高兴劲投入到自己该做的,对自己的生活真正有意义事情上去。
11.痊愈的含义
强迫症患者最大的愿望无非是痊愈了。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痊愈呢?如果你认为是症状的完全消失,那么我敢肯定,你将永远强迫,因为真正的痊愈并非如此。
我们知道其实强迫症患者之所以强迫,其原因就是违背自然,把很多正常的问题当做是不正常的,从而抵抗和排斥。举例子来说,一个男人在街上看到漂亮的女人,于是这个男人产生了想与这个女人亲密的念头。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任何一个生理正常的男人可能都会出现这样的想法。但强迫症患者却不一样,他认为自己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认为自己这样想就是不道德的、龌龊的,于是就去压制这个念头,而其结果就是他得了强迫症。又比如说一个人在与他人谈话时,总是在想自己该怎样来回答别人的问话,并认为自己不该有这样的想法,认为有这想法是不正常的。而其实呢?我们每一个人在与别人谈话时,都是在不停地思考如何回答别人的提问,只不过正常的人是在无意识地思考,而之所以无意识地思考,是因为它就跟我们的呼吸一样,是自然发生的过程,根本就不需要我们人主动去控制。而强迫症患者由于缺乏认知,却非要把这种正常的、无意识的思考当做不正常的。
所以,强迫症患者认为的症状、拼命想克服的东西,其实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非常正常的、必然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与我们人的吃饭、睡觉、呼吸等是一样的,你说又怎么能彻底去除这些呢?只要是活着的人,我想都不可能。
所以真正的痊愈并不是去除症状,而是接受症状的正常性。让原本正常的东西恢复正常,你就不会对它排斥和关注,你的情绪也就平静了,你也才会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你该做的事情中,所谓的症状也才会在你做事的过程中彻底地消失了。
12.感知症状
症状之所以难以消除,除了症状本身确实很顽固外,还有一点就是患者缺少对症状的感知,始终把症状中的所想、所担忧的事情,当做真的要发生的事情去对待,结果必然是沉溺其中。而实际上我们只要能感知症状,那么我们就能很好地面对症状,摆脱症状。感知症状的意思就是当某一个引起我们不安的念头出现并持续地影响我们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知道,此刻真正使我们不安的不是念头的内容,而是症状,这个念头本身就是一个症状,是这个症状在影响我们,使我们不安。
举例来说,某人在外面走路时看到路旁有人在烧纸钱,他回来后就担忧自己的衣服上是否沾有烧钱纸的灰尘,于是就十遍百遍地反复想自己的衣服上是否真的沾有纸钱的灰尘。他之所以如此,实际上就是没有感知症状,而把自己担忧的内容当做是真事、正事去对待导致的。
而感知症状其实很简单,就是他在想了十遍、二十遍都没有结果、同时伴随焦虑不安的时候,他就应该立刻醒悟到此刻影响他的已经不是这个问题本身了,而是强迫的症状。这时他要做的就是立刻停止继续想下去,不用去管这个问题了,接受不管后的不安情绪,而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融入到生活的实践中去。
13.森田疗法的意志释疑 强迫思维实际上就是患者在利用他们的强大意志反复地在头脑里思考或压制、抵抗那些引起他们不安的想法的出现。
森田认为,要想摆脱强迫,最好的方法就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即接受这些症状的出现,然后不去管它,自己做自己该做的事情,那么这些症状就会在你做事的过程中自然地消失。
很多患者朋友在看了森田疗法后,明白了症状的产生是与用意志去执著和压制有关,但是他们同时也非常地疑惑,因为他们觉得森田疗法里不去管症状,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实际上也是有意志的成分在里面的,他们害怕森田疗法里的意志会再次导致他们强迫,于是便对森田疗法也恐惧起来,甚至由此导致了治疗的失败。其实患者朋友这种对森田疗法的疑惑本身就是一种强迫的症状,是一种对森田理论的强迫。要想摆脱理论的强迫与摆脱其他强迫症状的方法是一样的,就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这里我就不再具体赘述。
不过在这里我还是要讲一下关于意志的问题。森田疗法里的确是有用到意志的,但这个意志是用在正确的行动上和实践上的,即在治疗的过程中要用意志去努力地生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强迫症患者很多时候,都是以情绪作为自己生活的准则,比如情绪不好的时候,他们就不想吃饭了,不想工作了等。这时如果你真的不吃饭了,不工作了,那么你就没有为所当为,必然很难走出强迫。所以这时你就要用意志让自己去吃饭,去工作,去做你该做的事情,并在这过程中真正地融入到生活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渐渐地改掉以情绪为准则的行为方式。
综上所述,强迫症状中的意志与森田疗法中的意志区别在于,强迫症是因为我们把意志用来在脑海里与自己做思想斗争,而森田疗法中的意志则是用在努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上的。正所谓此意志非彼意志,大家一定搞清楚啊,以免自寻烦恼。当然用意志去努力生活与顺其自然并不是矛盾的,更不是对自然的压制,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的容纳,简单讲就是森田所说的带着症状去生活,是一种即便情绪不舒服,也要继续生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的态度。
14.接受正常,不想症状的疑问 时常都有一些患者问我这么一个问题:森田的书上说症状都是正常的,那么既然症状是正常的,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去想呢?
在这里我将把这个问题的答案写出来,以便为更多的朋友祛除疑惑。其实森田所说的症状的正常性,指的是我们头脑中出现杂念的现象是正常的,是指的现象,而不是说的杂念的内容。
杂念之所以是杂念,那里因为它的内容本身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肮脏的、恐怖的等等。所以如果你主动去想、去关注杂念内容的话,必然就会陷入一个永无止境的死循环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强迫。
而之所以我们可以不去管,那是因为我们人在头脑中出现杂念的现象是有自己从发生到消失的规律的,根本就用不着我们的意识去管的。它就跟我们呼吸一样,自然地呼,自然地吸,杂念自然地出现了,自然也会消失。
你用意识去管了,反倒是违背了它的自然规律,结果肯定是自讨苦吃。所以面对症状,我们是不用去管它、去想它的,你自己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这样它就恢复了自然的规律:自然地发生,自然地消失,最终你根本就意识不到它了。
15.不为痛苦停住脚步
人生在世,痛苦何其多?当然在主观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永远快乐的,没有任何痛苦。虽然这种想法是美好的,但和现实却是有差距的。有时你越是追求快乐,却越是痛苦不堪,因为人生不可能天天快乐,就如同人生不可能天天痛苦一样。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东坡的词就是人生最客观的写照。所以,要想真正获得人生的快乐,首先你就得面对现实:人生是痛苦与快乐的结合体。你如果接受这个事实,那么可以说痛苦就远离你一步了。当然,光这一步还是不够的,因为你只是接受痛苦,并不能让痛苦离开你。
日升日落,风云流转,时钟的秒针不停地跳动着,就如同我们的心脏跳动一样。这一切其实都是在解释着这个世界的规律,那就是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运动着。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所以如果你想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痛苦早日离开的话,你就得向自然学习,尊崇自然的规律:不为痛苦停住脚步。
这里我得讲一个佛教的小故事。从前有师徒两个和尚正要过一条小河,当他们走到河边时看到有个妇女也想要过这条河,但是由于河水深及腰,且又湍急,所以这个妇女很是为难。和尚师父二话没说,背着妇女就过河了。到了河那边,和尚师父放下了妇女,继续和徒弟赶路。但过了很久,和尚徒弟始终心中不安,问师父说男女有别,师父不该背那个妇女过河。但这个师父却对徒弟说:“我在过河后就把那个妇女放下了,你到现在还没放下吗?”
徒弟恍然大悟。
当然这个故事在佛教里的寓意是讲放下的。但我想说的是,这个徒弟之所以放不下,烦恼不安,是因为他违背了大自然运动而变化的自然规律,他为那妇女的问题停下了心的脚步,停在过去的那一刻,忘记了自己当下该做什么。
其实,我们大家可以好好地想一想,为什么我们长时间都走不出痛苦呢?是痛苦本身不愿意离开我们,还是我们为了痛苦停止了前进的脚步,忘却了我们自己该做的事情而让痛苦长存呢?
在面对痛苦的时候,我们很多人的做法是心情不好了,那就什么都不做了,不工作了,也不学习了,不与人交流了,甚至连饭都不想吃了,只是坐在那里发呆,美其名曰是为了想解决的办法,实际上这样的行为却是一种沉迷,是对痛苦的沉迷。例如某人失恋了,她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失恋的痛苦上,班也不上了,也不玩了,也不说话了,结果不但没有走出失恋的痛苦,反倒得了抑郁症。又如我们的强迫症患者,为了一个偶然出现在自己思想里的观念,他能把自己所有精力都拿来关注和压制这个观念,也是同样不去工作学习了,不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了,结果必然是走进死胡同。
烦恼归烦恼,痛苦归痛苦。如果烦恼痛苦了,我们就什么都不做了、不管了,只是去关注烦恼和痛苦,这就违背了自然运动变化的规律,就是停止运动,停下了自己的脚步,这样必然是沉迷于苦海之中,无法自拔。
所以,不为痛苦停住脚步的意思就是不论我们烦恼与否、痛苦与否,我们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去做。这样我们就尊崇了自然的规律,不为痛苦停住脚步,痛苦自然就会在我们前进的步伐中不知不觉地消失和解决了。
16.什么是症状与症状的区分问题
强迫症患者若长期都走不出强迫,那么他们将变得异常敏感,在生活中只要一遇到苦恼,特别是在思想上一想不通或困惑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将这些困惑与强迫症状挂上钩,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担忧和警惕强迫症状的到来,就仿佛草木皆兵似的。而在接受治疗后,他们也时常会疑惑一个问题,就是分不清什么是症状,什么不是症状。就像前面提到的,只要他们一觉得自己困惑和情绪不好的时候就把一切都归为症状。
其实不论是强迫症患者还是正常的健康人,他们都会在生活中遇到很多问题,也都会为此苦恼和烦忧,这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强迫症患者首先要认识到这一点,不要把什么都往症状上靠。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症状呢?举例来说,有个患者,他在经过一间房间的时候,看到桌子上有点脏,想去擦干净,但是这时他突然控制自己不去擦,因为他觉得自己去擦了就是症状,于是就在那里反复地想自己到底该不该去擦的问题。他把这个困惑告诉了我,我问他:“如果你去擦了呢?”他回答说,如果他去擦了就不会想了,也不会反复擦,自己就会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去了。于是我又问他:“那你为什么不擦呢?”他说担心自己去擦的行为是症状。我对他说:“其实你擦也可,不擦也可,都不是什么症状,擦了说明你的性格比较细心,不擦说明你比较粗心而已。而你的担忧,反复想自己该不该擦才是症状,又或者擦了之后,反复地擦那才是症状。”其实说实话,生活中一切都不是症状,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症状都是你自己主观地发展出来的,你认为它是症状,那么症状就出来了,反之并不去管了,事情过了就过了,你也就会继续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去了。
谈到这里,很多患者又会提这么一个疑问,就是我们是否应该去区分什么是症状,什么不是症状呢?该怎么区分呢?是仔仔细细掌握某种标准答案,时刻准备着来对照区分吗?这个问题,很多患者朋友都有。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去区分,那么你就错了。因为如果你去区分,那么你的脑子里装着的还是症状。况且我们每个人遇到事情和出现在脑中念头太多太多,你如果一一区分,不是把你累死就是再次陷入强迫的死循环中,况且有的时候,这种区分也会成为一种强迫。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不论是生活中的正常问题还是的确是症状,我们都没有必要去管,根本就不需要考虑区不区分的问题,继续做你该做的事情就是了。因为正常的问题要解决,也只有通过行动才能最终解决,不是说想想问题就没有了,而症状就更不可能通过想解决的。记住:只要你还在继续做你该做的事情,不是在那里呆呆地反复地想、反复地担忧、反复地重复动作,那么一切都不是症状,即便是症状,也都会在你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的过程中消失殆尽。
17.切忌急切
强迫症患者普遍都比较急切,巴不得症状一下就没有了,马上就恢复健康了。他们的这种心情的确可以理解,因为强迫症的确是非常非常痛苦的,可以说真的比死还痛苦。但是我想说的是,这种急切之心却往往是走出强迫症的一块大绊脚石。很多患者之所以接受治疗后又中断治疗,觉得治疗没有用,其实就是急切导致的。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治疗强迫症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艰难与困惑,例如对治疗理论的理解错误、症状的反复等,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痊愈,其实就是在纠正理解错误和症状的反复的过程中达到的。
很多患者朋友都在读森田疗法,觉得森田说的接受症状有道理,对自己有帮助。可是他们疑惑的是,我接受症状了啊,虽然有好转,为什么我就是不能彻底走出来呢?这时,我都会问他,你真的接受了吗?如果你接受了,那你为什么还那么急切呢?
其实急切有两层含义。第一就是完美主义的表现,就是希望所有的问题,都能在一瞬间完美地解决。但所有问题真的能在一瞬间解决吗?如果可以,为什么你还会强迫这么多年呢?第二就是还是不接受症状,因为急切就是想快速地去除。而你为什么想快速地去除呢?因为在本质上,你始终还是把症状当异物,你根本就没有真真正正地接纳。而这也就是为什么你不能痊愈的原因了。
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切忌急切啊!
18.推自己一把
很多患者朋友都说陷入症状后真的是很难走出来,即便是已经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症状,也是感觉自己一点都动弹不得。这时,我会说,那你就只有推自己一把,立刻让自己行动起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他们会回答,我其实也知道啊,但我感觉自己真的好像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力量啊!这时我会说,你真的没有能力,没有力量吗?如果是这样你也不会得强迫了,因为如果你没有能力与力量,当初症状出来的时候,你根本就不会去管,而你不去管,反倒是符合自然的规律。其实不是你没有力量,而是你把力量用错地方了,你在思维里长时间地反复地去压制和控制症状,就证明了你有很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力量。你说哪个常人能几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做一件事情呢?但你却做到了,所以你怎么能说自己没有力量呢?你的力量只是用错了地方而已。
所以,想要走出症状的状态没有那么难,你只需要用自己一半的,甚至更少用在对抗症状上的力量,努力地推自己一把,立刻去行动,做自己该做事情,那么你就走出症状了,而你的力量也因此用在了正确的地方。
19.填饱肚子的道理
很多患者朋友之所以迟迟都走不出强迫症,其实有的时候并不是他们对森田的理论不理解或理解错了,而是在于他们太重理论而轻了实践。于是经常就可以看到这么一些患者朋友,他们在嘴上说理论是一套一套的,并且还说得非常透彻,但是他们却仍旧是陷在症状里无法自拔。
在治疗强迫的过程中,正确地理解理论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关系着走的方向的正确与否,但是只理解理论是不够的,因为要想真正地走出强迫唯有行动,行动,再行动。其实这就好比我们人肚子饿了,大家都知道只有吃饭才能填饱肚子,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在那里说只有吃饭才能填饱肚子的道理就能填饱肚子吗?答案是当然不能。要想真正填饱肚子,只有去行动,去找食物来吃。
所以,要想走出强迫,也就像我们要填饱肚子一样,唯有行动,行动,再行动。
20.为什么森田疗法使症状加重了
一些患者朋友有这样的体会,就是他们在运用森田的方法应对症状后反而感到症状加重了,强迫的念头越来越多,情绪也变得比以前更加焦虑不安,甚至有的还出现了轻微的生理的不良反应。这时如果他们没有在心理医生那里进行系统的治疗,由于不明因由,就很容易不知所措,害怕这种情况的发生,不知道这种情况到底是怎么了?而这一害怕就会使他们与森田的方法背道而驰,他们会更加关注自己的状态,而这样的结果必然是越关注越焦虑。而也就在这时,他们对森田疗法的怀疑和否定也就跟着产生了,认为森田疗法根本就无法帮助他们。再接下来,也就是因为这种对森田疗法的怀疑,就有可能会导致治疗的失败。
实际上,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在接受森田治疗的初期,症状的加重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强迫的症状实际上就是一种恶性习惯,当我们停止习惯时,这种习惯的惯性是必然会反弹的,因此就会导致症状的加重。但这种症状加重的时间却是有限的,因人而异,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其实,走出症状的这个过程与戒烟的过程是非常类似的。很多戒烟的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刚开始戒烟的时候,那几天浑身都会感到非常不舒服,其实这就是停止习惯后,惯性反弹的表现,而很多人没有把烟彻底戒掉,也就是因为他们无法接受这种不舒服,还有就是害怕这种不舒服会一直持续下去。而实际上你只要坚持住了,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去管这种不舒服,不久之后,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自然就消失了。
所以,强迫患者根本不需要害怕治疗初期症状加重的问题,根本也不需要你去担忧,你只需要坚持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就行了,那么症状必然会在你的坚持中自然减轻。
21.心动不如行动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而把它用在解释和治疗强迫症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所谓的症状在还没有发展成症状之前,一切都是正常而自然的。但是后来为什么又发展成症状了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你的心动了。你在心里自以为是地警觉到:“为什么我会这样?我不该这样,这是不正常的。”而接着你就会在心里去压制或长时间地关注这些你所认为的不正常的东西,却不知道这样恰恰陷入了症状的开端。实际上,只要我们心不动(当然,我们一般人很难做到不动的)或者动了但不去为心中所担忧、所怀疑的引起的焦虑情绪而停留,而是继续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那么一切就过去了,也就不会得所谓的强迫症了。这就像一个人在走夜路,当他走进一条漆黑的巷子时,他突然害怕自己是否会遇到鬼,于是心里就很紧张。实际上有这种想法和焦虑的情绪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遇到这样的情景都有可能会这么想。但我们的强迫症患者往往却认为自己不该出现这样的念头和焦虑的情绪,会认为自己出现了这些就是懦夫,于是就拼命地去压制。所以当他们走出巷子后,也会反复地想自己为什么要出现害怕的心理,以及强烈地抵抗先前自己所出现的行为和情绪,结果,强迫症状也就在他们的不停的“心动”中产生了。而实际上只要走过这条巷子,那么我们的焦虑情绪自然就会逐渐地减少。我们只需要去行动,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事情过了,也就过了,什么也不会发生。所以心动不如行动。
而对于那些已经陷入症状的朋友来说,他们之所以始终都还没有走出症状,有个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仍旧是在心动中。症状出来后,他们总是习惯性地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到心里,想把症状想清楚。而实际上,如果症状是可以想清楚的,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根本不会有强迫症了。而对于森田的治疗方法,他们也是一如既往地心动中,以为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可以想出来的,以为可以通过在心中理解森田的真谛就可以治疗强迫症了。而实际上,即便是你把森田的理论在心中理解得如何深刻,也是没用的,因为森田的真谛是实践,而不是在心中理解。你只有行动了,那么你就顺其自然和为所当为了,也才会在实践中体会到森田的真谛。
所以心动不如行动!
22.应对焦虑的“无为”之法
其实,强迫症给我们最大的痛苦就是那忐忑不安的焦虑情绪了,而倘若强迫症没有焦虑的情绪,各位可以试想一下,是不是痛苦也就小了一大半了呢?
想要战胜强迫症,克服焦虑这一关是非常关键的,森田疗法讲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意思是说当焦虑来的时候,我们接受它,不去管它,做自己该做的事情,那么这些焦虑自然就会在我们做事情的过程中消失。道理很简单,但很多患者在实践的过程中却常常是举步维艰的。这里主要有来自两个方面的阻碍:一是不明白为什么不去管焦虑,焦虑就会自然消失;二是认为焦虑对自己的影响很大,会使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下面我就将这两点阐述一下,以消除大家的困惑。
第一,为什么不去管焦虑,反倒会使焦虑下降和消失呢?这里有两个道理。
首先就是我们人情绪发展的规律是一个发生——高潮——消失的过程,并且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是不需要我们人为去控制的。焦虑来了,自然也会随之消失,就如同日升日落一样。而倘若你不接受焦虑,非要迅速地把焦虑克制下去,这就是违反了自然的规律,所以不但焦虑无法消失,而且只会越来越焦虑,因为你在对抗自然。就好比一个人只想要阳光明媚的白天,而不想要夜晚一样,结果必然是自讨苦吃。其实说到底,强迫症患者之所以如此焦虑,并不是焦虑不愿意离开你,而是你死抓住焦虑不放。所以,只要你放开手,不去管焦虑,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那么焦虑自然也就会走完它的过程,如同流水一般消失了。
其次乃是物极必反的原理,意思是说当某件事物到达它的顶点,突破某种临界之后,事物就会朝与原先完全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一原理来源于我国的老庄思想,经过几千年来的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而爱因斯坦相对论中认为,当我们的速度达到光速的顶点后,时间就会倒流,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当焦虑来的时候,我们不去管它,当焦虑到达顶点之后,它是自然就会下降和消失的。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其实焦虑是一种对郁结在内心中的能量的释放,你不去管它,那么这种能量就能畅通无阻地完全释放出来,释放完了,焦虑自然也就消失了。反倒是你自作聪明地去管它,阻碍了它的释放,结果必然是一直焦虑。所以面对焦虑,我们完全可以不去管它,带着焦虑继续去做其他该做的事情吧,焦虑自然就会在我们做事情的过程中消失。
第二,在实践森田疗法的过程中,焦虑并不会立刻就消失的,消失时间的长短是因人而异的,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并且一段时间后可能反复。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患者都会对我说:“焦虑太痛苦了,使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这时我会反问道:“谁说焦虑了,我们就不能做事情了?这是你自己的自我设限,是错误的认识,科学的研究证明,适当的焦虑可以使大脑兴奋,使注意力集中,反倒有助于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你以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你自己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对抗焦虑上,所以做事情时心不在焉,当然就做不好事情。”这时,他们却又会说害怕焦虑会对自己产生不良的后果,而我则会说:“关于这一点,你比我还有发言权。你患强迫症这么多年,也焦虑了这么多年,焦虑之后到底是什么,难道你自己没有体会吗?”他们的回答是焦虑之后好像最多也就是反复焦虑。
焦虑的后果最多也就是反复焦虑,的确如此。所以我想对那些患者来说,既然你害怕的结果最多就是焦虑,而这么多年来你都焦虑过来了,你还怕什么呢?彻底地放弃控制你的焦虑吧,做你该做的事情,这样你的焦虑才会消失,即便真的不消失,也不过是再焦虑罢了,但只要你坚持不管,焦虑是一定会消失的,这只是个时间的问题。
23.应对焦虑的“有为”之法
由于森田疗法的本源是我国的老庄思想,所以用森田疗法来应对焦虑情绪,是一种“无为而治”的方法。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既有无为的方法,那么也就有有为的方法。倘若我们把无为之法与有为之法结合起来,那么就更有助于我们尽快地走出焦虑的情绪。
在以前的心理治疗临床中,用得比较多的有为之法就是行为疗法里的放松技术。它主要有两种放松方法。第一种是肌肉放松技术,第二就是意象放松的方法。至于它们具体的放松指导,我这里就不赘述了,另有资料可查。只是想说明的是,强迫症等神经症患者朋友在接受森田疗法的治疗后,每天可花半小时的时间来做放松练习,只要坚持,一个月后你的整体情绪都会趋于平静,即便是症状还有,焦虑的程度也会下降很多。
而在这里,我将介绍一种我在治疗实践中所摸索出的应对焦虑的方法,我把它称作情绪能量转化法。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曾说过,其实焦虑是对我们内心中的一种能量的释放,森田疗法的不去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的实质是让这种能量毫无阻碍地释放出来,所以最后焦虑就消失了。但是焦虑的背后是能量啊,让能量自然消散了,未免有些可惜,其实我们是可以利用这些能量的,让这些能量转化成我们需要的动力。打个比喻来说,这种焦虑背后的能量就像是核能一样,它既可以用于制造原子弹毁灭人类,但同时也可以用于发电造福于人类,这主要就看使用者如何利用它了。
而情绪转化的具体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当你感到非常焦虑的时候,请你立刻使劲地握紧拳头,咬紧牙关,在内心里大声地暗示自己“我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我非常地自信!”等一些能使自己振奋的语句,不停地反复暗示多次,并且要用心地去体会那种充满力量的感觉。一般而言,只需做1~3min,你将体会到自己先前的焦虑减轻了,内心里出现了一种非常振奋和有力量的感觉,而这就标志着能量转化了。而此刻你要做的就是回到森田疗法的方法上来,不去在意自己的情绪,立刻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看到这里,也许有的朋友会觉得这样做不是和森田疗法的理论相违背吗?但是我要说的是,其实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自然的,根本就不违背,就像有男人就有女人,有太阳就有月亮,有火就有水一样,他们看似对立,本质却是和谐而统一的,用不着为此执著,拘泥,因为你的执著、拘泥才是违背自然的,才是问题。当然,这也不是与焦虑的情绪对抗,我们不是在打压焦虑,而是在利用它,是把它的能量从这个通道里转到另一个通道里释放而已。
24.佛说,佛法不是佛法
佛说,佛法不是佛法,意思是要告诫他的弟子们不要拘泥和执著于表面的、有形的文字,否则不但修不成正果,反倒会入魔。而在用森田疗法治疗强迫症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有些朋友,最开始接触森田疗法的时候,效果非常好,但是随着他们对森田疗法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效果却是越来越差了,有的人甚至到最后对“顺其自然”和“为所当为”等字眼都感到恐惧起来。而究其原因也非常简单,最开始的有效,那是因为他们按照了森田的所说去做,去行动了,而后来的无效,却是因为他们停止了做和行动,只是纯粹地在思想中搅拌而已。我们知道,森田的精髓是实践,是要在实践里出真知,而不是在纯粹的思想里出真知。所以他们后来的行为完全是本末倒置,又怎会不入“魔”呢?又如某些朋友把森田疗法当做了唯一的标准,排斥其他疗法中有用的东西,认为森田疗法与其他疗法之间是水火不容的。我就遇到过一个患者朋友,他很长一段时间的强迫症状就是思考的这个问题,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拘泥、庸人自扰,是大大的错误。他忘记了天地之所以是万物之母,那是因为她容纳百川,虚怀若谷。其实一切都是相融的,不融的是你那头脑里的念头而已。再如某个患者朋友他明白了冲突与对抗是强迫症的根源,于是就停止了对抗。不久之后虽然症状减轻了,但却抱怨说他人际关系越来越差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现在只要他对某人有意见,他是不会再像以前那么压抑自己了,而是立刻就毫不留情地提出来。我问他:“假如你的内心有想打某人一顿的想法,你是不是也会立刻行动呢?”他考虑了一会儿说:“是的”。而我说:“如果你真的那么做了,可能的结果是你会被他打一顿。”这个患者之所以如此,其原因就在于犯了执著和拘泥于表面道理的错误,以至于鲁莽行事。他的内心虽然已停止了对抗,没有了强迫,但他的注意力却自始至终都是停留在内心里的,所以他始终都会被自己头脑里出现的各种念头牵着鼻子走,而结果必然只是从这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而已。因此,要想真正地走出强迫,我们不但要停止内心的冲突与对抗,还要把注意力从内心里真正彻底地拿出来,放到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去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这样你就会自然地知道到底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哪种做法对自己有好处,而哪种做法对自己是无好处的。
最后佛所说的却是他什么都没说。而在这里,我借佛之所言对那些执著、拘泥于森田理论的朋友说一句话:森田疗法不是森田疗法,森田正马其实什么都没说,去做好你该做的事情吧。
25.症状必定是冲突,但冲突不一定是症状
森田疗法的理论使我们知道强迫症的根源之一就是“精神抗拒”作用,即内心中的冲突与对抗。一些患者明白了这点后,按照森田的指导不再去对抗,虽然强迫的症状好了不少,但是他们却有可能走入另一个误区,就是把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冲突都当做症状去对待。而结果就有可能使他们对生活中合理的痛苦与烦恼进行排斥,从而使康复停止不前。
人生在世,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烦恼和痛苦,这是非常正常的,也是人生必经的过程,而这些烦恼和痛苦的根源就是我们内心中的冲突。例如某人将要在工作中做出某种决定,但由于有几种方案可选,于是便导致了他犹豫不决,一会儿觉得这个方案好,一会儿又觉得那个方案好,从而产生烦躁焦虑的体验。从本质上讲,这种犹豫不决就是几种方案利弊的选择冲突导致的。而又如某个女孩,她在重新反省自己的爱情,到底是要与恋人分手还是继续,同样也是犹豫不决,始终没有做出决定,非常痛苦。而她这种痛苦同样也是由于两种选择的利弊冲突导致的。
虽然以上这两种状态和强迫症一样都是由于冲突导致的,并且也有可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和伴随焦虑不安的痛苦体验,但这两种冲突是强迫症吗?答案肯定不是,那这两种冲突到底是什么呢?答案就是:前者是工作的压力或烦恼,后者则是爱情的烦恼罢了。
但是我们的强迫症患者由于他们“一朝被蛇咬,所以就十年怕井绳了”,生活中只要一遇到与这些类似的情况,心中就会不由自主地认为自己陷入症状了,于是焦虑的情绪也就随之而来,也就是说本来不是症状的,但由于他们自认为是症状而成为症状。虽然他们这个时候可以做到暂时不去管这些问题,继续去做其他的事情,走出了先前的状态,但却会因为不明个中缘由而导致他们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感觉到自己仿佛无法真正而深入地融入生活与工作中;
二是会产生一种预期的焦虑,害怕这些情况万一又使自己陷入以前那种症状的状态怎么办。而这个时候,如果不处理好这个问题,不但会使他们的康复停止不前,还有可能被预期焦虑和担忧这个症状的陷阱给重新拉回症状中去。其实,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的强迫症患者把生活中正常烦恼的冲突与症状的冲突搞混了,把正常的痛苦和烦恼也当做症状去对待。
既然找到了原因,那接下来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处理这个问题呢?首先要做的就是我们要认识到,人生必定会有烦恼的,它和快乐一样都是人生的组成部分。第二就是不用时时刻刻去区分什么是正常烦恼的冲突,什么是症状的冲突,就像我前文《什么是症状与症状的区分问题》中说的,如果你去区分你就又错了,因为区分的真正意义是你的心理还是时刻都在注意着症状,而这是无法彻底康复的。在治疗中,我经常都会对强迫症患者说这么一句话:“其实一切都是自然的,不要把什么都往症状上拉,事情过了也就过了,只要你还在继续做你该做的事情,继续生活,那么一切都不是症状,即便是症状也都会在你做事情的过程中消失殆尽的。”到那时,你自然就会获得彻底而自由的思维,自然也就真正而深入地融入生活与工作中。
26.如何面对症状的反复 在治疗强迫的过程中,症状的反复是必然会出现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种反复的情况呢?
第一,事先我们在思想上就要接受症状反复的情况是必然会发生的,是正常的。因为只有你接受了,你才不会在面对症状的反复时感到惊慌失措或认为症状是不应该反复的,从而避免出现失控感而对走出强迫的信心造成打击。
第二,要抱着“事情过了就过了”的态度,继续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也就是说当你意识到自己又陷入了症状后,虽然可能会因此感到信心不足,情绪低落,但你却不必自责,思索症状为什么又会出现,不必深究怎样才能更快地摆脱症状或担忧自己是不是还会陷入症状等问题。因为你去想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对症状的潜在关注与对抗,就是没有顺其自然,结果只有越陷越深。所以其实只要我们坚持如一,对这些统统都接受而不去管,继续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样症状反复的问题自然就能很好地得到解决。
27.放弃主观,事实为准
强迫症患者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太主观,非要把自己想象中的事情当做事实去对待,结果必然是庸人自扰,整天都忧心忡忡,焦虑不安。比如有个朋友,他新找了个工作,要去体检身体,由于护士在给他测完心跳后说了句“你是不是太紧张了”,他就开始忧虑了,担忧自己是不是有什么病和自己是否能顺利通过体检。而最后即便是他顺利地通过了体检,还在担忧地想体检是不是只是为了收钱,所以故意隐瞒了他的病情。又如某个朋友,他认为残疾人不吉利,所以他非常害怕见到残疾人。但不幸的是他的邻居中就有残疾人,所以他每天都焦虑不安,害怕这些残疾的邻居会给他带来晦气。而实际上呢?他担忧了几年,什么倒霉的事都没有,反倒是他主观的担忧使他连门都不敢出了。再如某个朋友,他害怕自己睡觉后会梦游,于是非常害怕睡觉,一睡觉就焦虑,也是担忧了很久,但结果却是一次梦游都没有。还有一个朋友,就是莫名地担忧自己会得病。比如上课时闻到了前面同学头发的味道,他就觉得这个味道会使自己得病,多吃了点海椒也觉得自己要得病了。同样是担忧了几年,而医院体检的结果却是什么生理疾病都没有。
强迫症患者朋友的担忧可以说是太多太多了!
但在这里我要问以上的和其他一些有强迫症的朋友们,你们所担忧的东西,到底多少是真真正正在生活中发生了的?为什么你们的注意力只是看到了担忧的这个念头上,而没有看到你担忧了这么久却从来什么都没发生这个事实呢?你们所担忧的事实早就已经在不断给你们证明它是虚幻和假的!面对如此铁证如山的事实,为什么你还要去把想象中的担忧当真呢?这就好比法官要判一个人有罪一样,你说法官会因为你嘴巴上说这个人有罪就判他有罪吗?不会,法官会叫你拿出事实的证据来,如果你拿不出证据,那他有罪就是假的,就是你在诬告!
所以请大家从现在开始一定要放弃主观,不要把想象中的东西当做事实,想象也不是事实,要以真正的、客观的事实为准,否则你就是昏庸的法官!
28.行动就是去生活
“为所当为”是森田治疗的核心,意思可解释为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或行动。意思虽然很简单,但很多患者却有可能把它片面理解成为不停地劳动或做事情。也就是说当症状来临的时候他们会以不停地做事情,比如做清洁、扫地等行为来走出症状,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他们却是始终都无法痊愈的,而且搞不好,这还会成为另一种强迫症状。
所以,正确理解为所当为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为所当为”,什么才是真正的“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或行动”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去生活。就是不论症状存在与否,你都不用去管,该工作就去工作,该学习就去学习,该人际交往就去人际交往,该玩就玩,该休息就休息,该听音乐就听音乐,该逛街就逛街,该聊天就聊天等等,就如健康人一样去生活,而不是症状来了就去机械不停地劳动和做事情。
举例说明,比如有个人工作一天很累了,想休息,但这时他的症状来了,如果他这时的一贯反应是靠立刻去打扫房间做清洁来走出症状就错了,这就是机械和拘泥,虽然可能也有效果,但效果是有限的。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累了,可以去做一些休闲的事情,比如看看电视,听听音乐,和家人聊聊天或找朋友去卡拉OK等来放松自己或干脆去睡觉,这才是真正地为所当为。
所以,为所当为=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行动=去生活。
29.症状开始“害怕”了
在前文《为什么森田疗法使症状加重了》中我曾论述过在运用森田疗法的初期,患者会突然感觉到症状反倒加重了,即强迫的念头会突然一时间越来越多,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或情绪也变得比以前更加焦虑不安。而现在我将补充说的是,这种情况,在治疗的中期和后期也是会发生的,只是发生的原因和前期不同。前期主要是由于习惯惯性的作用,而中后期则主要是由于症状开始“害怕”了而导致的,因为它即将消失,而你即将康复了。
在接受治疗之前,强迫症患者是很容易陷入症状的,因为那时症状对你的思维起着绝对控制的作用。而当患者朋友在接受治疗之后,由于学习了正确思维和行为的方法,逐渐培养了良好的新的习惯来代替以前那种症状性的习惯,所以症状性的习惯当然是不愿意的,它害怕自己会消失,那它要怎么办呢?只有加大力度来干扰你,使你重新回到症状中去。而倘若这时,大家对这种现象认识不够,认为是不应该出现的,或认为森田疗法没用或又开始关注自己的思维和情绪,那么你就又上了症状的当了。有句俗话是这么说的:“上帝要将一个人毁灭之前,必定先让他疯狂。”而症状其实也是如此,症状即将完全消失前,它也会用它仅有的力量来疯狂一下的。
但这是最后的疯狂,所以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不管它怎么疯狂或疯狂多少次,大家根本不要去理会这一切,你自己该做什么还是去做什么,去认真地生活,等症状疯狂完以后它也就消失了,而你也离彻底的痊愈不远了。
30.你是心的主人
佛说万法唯心,意思是说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由你的心所造成的,所以佛又说如果你想要摆脱痛苦就要驯服你的心。我在想,如果我们要驯服自己的心,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你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你不是心的奴隶,而是心的主人。
在静下心来的时候,我时常都在想强迫症患者的痛苦到底来源于哪里呢?当然,现代心理学对此的研究是非常多了,比如遗传因素,成长的经历,性格的原因,心理的创伤,性心理的发展和认知等等,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我们还忘记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之上的一切因素,实际上最后汇成了一个因素,那就是强迫症患者迷失了自己,成为了心的奴隶。
是啊,你可以好好反思一下,你的症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每当自己的心里有什么想法的时候,你就把它当真了呢?结果就是去反复地想,反复地担忧,时时刻刻都在谨防自己的心再有什么样的变化。心与你的关系,不正是主人与奴隶的关系吗?心要你做什么,你就必须做什么,你对心毕恭毕敬,战战兢兢,唯命是从,但你越是这样,心却是越要无休止地折磨你。
而实际上你并不是心的奴隶,而是心的主人,心才是你的仆人啊。因为这个世界上是先有你后有心,而不是先有心而后才有你啊。所以,我希望那些被症状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朋友们,不要再自怨自艾了,你只是一个暂时迷失了方向的主人,只要你回头就能回到最初的起点,重新成为心的主人。当然,在回头的过程中,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心还会想尽一切办法来阻碍你,所以你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行,不要以为自己是心的主人就可以肆无忌惮地以强权来压制它。你看看历史就应该知道,任何君主强权的压制,结果只会带来人民更大的反抗和斗争。而且你之所以会发展成症状,也就是你之前对心采取的高压政策所导致的,你应该吸取教训。
而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就是你要了解心的运动规律和本质,顺其自然,对所谓的阻碍不闻不问了,只是尽量地一心一意去做你该做、想做的事情,用行动去追求你要的幸福生活就行了。在这个过程中,你自然就重新成为了心的主人,心同时也会为你这样仁慈、善良而明白事理的主人全力服务的。
31.接纳自己,鼓励自己,努力行动
人,不管是做什么,要想获得成功,必然是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的。这个世界上从没有一个人是一帆风顺,一步就到达成功的彼岸。所以,如何正确地面对这些在走向成功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挫折和困难就是分水岭,走过去的人就能获得最终的成功,而走不过去的人注定就只有失败的结果。
在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每个人的心里都是不好受的,都会感到痛苦,而人们处理这种痛苦主要有两种表现。第一种表现是自责,抱怨和逃避。他们会在心里骂自己,打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完全是个废人、弱智、笨蛋等,贴一打的标签,自己把自己搞得遍体鳞伤之后,再妄想逼迫自己立刻战胜困难,不允许自己再有丝毫的差池,否则他就会在心里更加狠毒地打骂自己,然后再更加疯狂地逼迫自己立刻战胜问题。这完全就是一种自虐,结果必然是个恶性循环,导致他们怨天尤人和逃避痛苦。这种人与其说被困难打倒了,不如说是自己把自己打倒了。而第二种表现则是接纳,鼓励和奋斗。他们在遇到问题和挫折后,首先做的就是自己给自己宽心,原谅自己又犯错了,然后他们会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这只是一时的失败,只要自己不断努力行动,总有一天一定会成功的,而结果也正如他们所愿,他们真的成功了。
在走出强迫的过程中,这两种表现同样也会在我们的强迫症患者身上出现。强迫的痊愈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完全有可能再次陷入症状,感受到挫折与痛苦。而倘若你这时的表现是第一种,那么你无非是给自己雪上加霜而已,结果可想而知。而如果你是第二种,那么我要恭喜你,你的痊愈只是个时间的问题了。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接纳自己,爱自己,原谅自己和鼓励自己。这就好比一个小孩子因为成绩差,在你面前哭一样。你说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帮助这个孩子不但不哭,而且成绩也要好起来呢?是骂他弱智、蠢猪,打他一顿出气,强迫他明天就考一百分,还是理解他,轻轻拍着他的肩膀说“失败没关系,只要你不断努力,相信你一定可以好起来”,并与他一起总结经验,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帮助他走出自己的困惑呢?
而我想说的是,你,就是那个成绩差的孩子,是否能走出困境,就看你对自己的态度了。
32.接受不安反而安
佛说无常,哲学家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些话语无不是在向我们揭示这个世界的本质是运动和变化。而强迫症患者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安、焦虑、担忧和恐怖呢?因为他们在内心深处总是在追求一个永恒不变的安全的环境和自己。世界的本质是变化,而你的追求是不变,结果可想而知,只有永远地陷入现实无情的打击和不安之中,因为你所追求的,根本就违背了这个世界的本质。
记得曾经有个朋友问我,说现在的工作没有什么保障,很容易失业,缺少安全感,所以压力很大,想知道怎么样才能使自己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我说,你之所以压力大,是因为你始终认为这个世界上是有一种保障和稳定的工作,所以当你面对失业的时候就认为失业是不应该发生的,抱怨上天对你不公,而抱怨是根本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的,压力当然大。其实只要你改变一个认识,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工作是永远稳定的,失业变成了正常的事情,那么你才不会害怕失业,才会坦然地面对它,也才不会抱怨,从而才会在困境中努力行动来改变现状。
同理,强迫症患者要想真正地获得安全,你首先就应该接受这个世界是无常的,本来就是不安的,这个世界永恒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从而你才会放弃对不变和永远安全的错误追求,这样当你面对焦虑不安的时候,才会坦然地接受,也才知道什么是自己该做的和能做到的事情,从而走出困境。
33.害怕失控与错失转机 森田疗法告诉我们当你真正彻底地接受你的念头或情绪,不去管它们,而坚持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的时候,你就能走出强迫。
道理很简单,说出来,谁都懂,但是往往我们有许多患者朋友,却始终无法做到真正地不去管。因为他们的内心中始终有个担忧,就是他们害怕自己如果不去管而使自己失去控制了怎么办?所以始终无法放开手。
但是我想请这些朋友好好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你一直在控制焦虑,控制杂念,却反倒焦虑越来越严重,杂念越来越多?为什么你越控制却越感到控制不住呢?以往的经历与事实到底是你的控制使你控制不住,还是你的不去控制使你控制不住呢?有以上这种担忧和困惑的朋友,往往都是根本就没有不去控制的经历的。我想说的是,为什么这些患者朋友,虽然明白了彻底不去管杂念与情绪会走出强迫的道理,又没有不去管的经历,他们又凭什么始终认为不去管会失去控制呢?
其实说到底,这还是他们的惯性思维导致的。他们始终以自己的想象为标准来判断事物,把想象的当做是真实的,认为不去管了就会失去控制。他们没有看到那些真正好起来的人,恰恰是彻底地放弃去管的事实。
所以,我想对那些始终还在控制自己情绪和杂念的朋友说,放弃你的控制吧!当你彻底地不去管,而只是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的时候,就是你人生的转机了,因为只有这样你的焦虑情绪才会自然地达到顶点,才会否极泰来,杂念也才会随风而去。否则你永远也走不出强迫,只会永远地错过转机。
34.“我先试一试”的问题
很多患者朋友在咨询完后,都喜欢说这么一句话:“我先试一试吧”。听到这句话,我就知道,他是不会成功的。因为,“试一试”的背后还隐藏着一句话,就是如果试的效果不好,那我就退回来好了。“试一试”这句话无非是给自己的退缩先垫个底而已。
走出强迫的过程,绝对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症状的反复是必然出现的。如果患者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那么他们在遇到症状反复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试的效果的确不好,于是便又会东想西想,比如认为自己的努力彻底失败了,怀疑森田疗法能不能治好我,抱怨上天为什么这样对我,为什么我会得强迫症,或者又陷入症状里去与症状对抗等等,这样是根本就走不出强迫的。
所以,我想对那些患者说,抛弃你试一试的态度,拿出破釜沉舟、坚持到底的勇气一路走下去。因为不论是强迫也好,还是我们生活中的事情也好,想要成功必定是会遇到挫折的,但挫折并不意味着你又回到了原点,而是过程中的必然,是通往成功的中间站而已,唯有坚持到底才会最后成功!
35.让焦虑恢复单纯性
想要走出强迫,解决焦虑是一个关键问题,因为焦虑就是症状的控制机制,只要你能突破焦虑,那么症状也就对你起不了什么作用了。一些患者朋友总是向我抱怨,说不管症状后,焦虑仍旧存在,真的很痛苦,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而我的回答是,接受焦虑。
我们知道强迫实际上一个恶性的习惯,所以当你停止惯性的时候,焦虑是必定会出现的。但是,真正使你痛苦的,并不是这个惯性的焦虑,而是你对这个惯性焦虑的焦虑。所以,其实你的焦虑是双层的,因此你才会如此痛苦。而这个对惯性焦虑的焦虑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就来源于你把惯性的焦虑当做是不正常的,是不应该发生的和对它的排斥。所以要想走出焦虑,只有先接受焦虑,接受惯性焦虑的正常性。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不会与它对抗而出现叠加的焦虑,从是使焦虑始终保持单纯的状态。而单纯的焦虑,是你绝对可以承受的,并且你还会发现,单纯的焦虑里面,甚至还有一丝丝的平静。这时,只要坚持去做你该做的事情,认真地去生活,那么就可以很好地解决焦虑的问题了,从而也就能更快地走出强迫了。
36.害怕见到邓老师 最近,有几位咨询者都在咨询的过程中对我说:“邓老师啊,我都有点害怕见到你了。”
我问为什么,他们说:“本来我按照邓老师说的去做,好好的,症状也感到越来越轻了,但是每周我找邓老师咨询,就会想起我的症状,所以反倒使我关注症状。”
我说:
“第一,森田正马先生原来就是强迫症患者,他一辈子都和强迫的朋友打交道,为什么他没有再关注他的症状呢?”
“第二,咨询每周只有一个小时,可以说只占你生活中很小一点,能影响你的正常生活吗?除非你还是抓住症状不放。”
“第三,你到底是害怕见到我呢,还是害怕症状?我只是表面,症状才是实质,你害怕面对我,就代表着你在本质上你还是在逃避和排斥症状。这就是为什么你至今都没有痊愈的原因,因为真正的痊愈不是症状从此之后再也不会出现了,而是即便症状出现在你面前,它也影响不了你什么。”
“所以,坦然面对邓老师,就是你真正而坦然地面对症状和接纳症状。因此从现在开始,请你抛开这个害怕见到我的念头,别去管它了,自然地来见我,又自然地离开,然后再自然地去生活,那么你才能更进一步。”
37.放下 放下,是佛的教诲,是告诉我们只有放下了对事物的执著,才会获得快乐和自由。
森田疗法的本源之一就是佛教的思想,所以要走出症状,也要放下。以前有很多人谈过放下,但都是形而上学地谈,让人看后始终摸不着头脑,所以今天我在这里再谈一下这个话题,把放下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上。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探讨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强迫症状总是一直那么顽固地纠缠着我们不放呢?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朋友真正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症状顽固地抓住我们不放,而是我们自己顽固地抓住症状不放!
为什么?就如我前文所述,因为症状最初根本就不是什么症状,而是我们人的一些偶然的思绪而已。虽然这些思绪可能有些是奇怪、肮脏、可怕和令人担忧的,但它却和我们快乐的、高尚的思绪一样,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是每个人都有的。它遵循着这个世界永恒流动的规则,就如同日出日落一样,出来了,自然也就会消失的。但是我们的强迫朋友,在面对这些思绪的时候,不是顺其自然,而是把其他事情丢下了,全心全意地来关注这些原本正常和自然就会消失的思绪,并且还主动地控制和抵抗这些思绪,想把它们永远消除在自己的脑海里。但这些思绪原本就是正常而自然的,又怎么可能消除得了?这就好像一个人在那里努力使自己不呼吸就能活下去一样,结果只有痛苦无比。因为这一痛苦,强迫的朋友就更加心慌和迫切希望去除这些思绪,也就更加拼命地用力去控制和抵抗,结果只能越陷越深,从而导致症状的形成。
所以,其实症状的本质就是大家违反了自然的规律导致的。具体说,就是你在脑海里主动与正常的思绪对抗导致的。因此,我才会说不是症状抓住你不放,而是你在抓住症状不放,是你自己把症状给制造出来的。而明白了这些,我们才能知道到底怎么做才是放下。其实真的很简单,顺其自然就是放下。具体的做法,就是当症状再出现的时候,请你不要再去与它对抗了,因为它本来就是正常的,本来就是会消失的,不去管它就行了,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去,那么你也就放下了。
38.“万一”就是完美的体现
强迫的朋友,每天都有很多担忧,他们其实也明白自己的担忧是多余而无聊的,但却始终都放不下,那是因为他们找到了一个说服自己继续担忧的理由:“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很多朋友就这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也跟我探讨过,他们也知道这是微乎其微的,但结果同样是心里明白,行为照旧。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强迫的朋友对这“万一”唯命是从,而对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置若罔闻呢?根源其实还是完美主义的性格。那么完美到底是什么呢?完美不是宏观的追求,而是指细节的追求,完美是从细节上体现出来的,而那万分之一正好就是细节的细节体现,所以强迫朋友当然是要死死地抓住它不放了。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明白了概率而始终无法对万一释怀的原因,因为背后还有个完美主义在作怪。因此当你再出现什么万一的担忧的时候,你一定要知道这是完美主义在作怪,这个“万一”就是症状的陷阱,没有必要去与它纠缠,直接去做你该做的事情吧。因为“万一”不是我们人能控制的东西,如果“万一”这么小的可能都发生在你的身上,神仙也改变不了什么,你唯一能做的也就只有“认命”,面对现实而已。更何况现在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还有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都不会发生呢!
39.接纳就是苦尽甘来 要想走出症状,唯有接纳症状。
很多强迫的朋友都知道接纳,并且也在实践中身体力行。但接纳过程中的许多问题有时却让他们陷入了迷惑之中,比如我接纳了症状,为什么症状还是存在呢?为什么我不能做到平静地接纳症状呢?以至于最后都搞不清到底怎么做才是真正接纳。其实这主要源于他们在认识上有个误区,认为接纳会是个平静而舒服的过程,认为接纳了症状焦虑就会立刻消失。实际上,接纳却是个痛苦而需要时间的过程。所以森田正马先生在说接纳的时候,并没有用接纳或接受这个词,而是用的忍受痛苦,只有先忍受了痛苦,才会换来最后的甘甜啊。
所以,虽然你可能还有焦虑、不舒服,但只要你没有再去抵抗、压制和关注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而只是努力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好好地生活,那么这就是接纳,而不是说接纳的过程中还有焦虑和不舒服就不是接纳或没有做到接纳。不知大家明白没有?
40.抛开“头颅”,回归自然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上面的诗句是禅宗六祖惠能的得道偈语,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原本就是清净圆满的,原本就是佛,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障碍、问题等,所以也根本用不着我们去除那些所谓的尘埃和追求成佛,只需要回归本来的我,也就是佛了。
这首偈语对我们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相信如果大家能够明白,你也就彻底地走出强迫了。因为它在告诉我们,你也同样原本就是健康而自然的,原本就没有什么强迫。强迫都是你故意在头脑里为了去清除那些所谓虚幻的“尘埃”,追求“干净”才掉入这个无底洞的。说通俗点,就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症状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你主动在想,因为担忧和害怕而无穷尽地想而想出来的。
所以要走出强迫真的很简单,就是抛开你的想,抛开和强迫症状、森田疗法等一切一切相关的想。具体地说就是抛开症状的一切担忧、害怕和什么“万一”,这些都是虚幻的。不信你好好反思一下,你担忧了这么久,有多少担忧是成为现实的呢?抛开关于自己的情绪症状是否有好转、我什么时候能彻底地走出来的想法等等,因为你原本就是健康而自然的,抛开什么才是顺其自然、什么才是为所当为的追求与疑惑,抛开怎么做才对,抛开森田疗法,抛开什么吃不吃药的疑惑等等,因为这一切一切都还是在想!这个世界原本就是自然和谐的,你也永远在自然而和谐之中的。不和谐不自然的,都是你此刻头脑中的想法和念头而已,所以只要你抛开你的“头颅”,你也就回归自然了。
41.大道至简
最近,看到网络上的一些患者在抱怨说森田疗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道理很好,但就是缺乏具体的指导或者说操作的步骤,所以使得他们运用起来有些困难,认为这是森田疗法的缺陷。
实际上,那是大家没有真正地理解森田疗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不但是道理和态度,同时也是森田疗法的具体的操作步骤,非常简单明了。而运用起来效果不大的原因,要么是对这八个字理解错误,以至于走错路;要么就是没有坚持到底,半途而废;或者根本就不相信或认识不到这简单的八个字就是具体步骤,而去盲目地寻求什么更加具体的步骤。
老子说大道至简,事物真正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往往是最简单的,请大家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以免误入歧途。
42.根本之路
(1)根本的世界
一切的根本是什么?还是得从禅宗六祖惠能的得道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说起。
这首偈语的意思我在前文《抛开“头颅”,回归自然》中阐述过。它是告诉我们,其实我们每个人原本就是佛,就是清净圆满的,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障碍、问题等,所以也根本用不着我们去追求成佛,只需要回归本来的我,也就是佛了。
同样,我们的这个世界也是如此,原本就是和谐自然的,其实无所谓高与低、白与黑、好与坏、净与脏、生与死等等,因为这一切都是这个世界的组成部分而已。所谓的不同,只是我们人自己的心在分别它们。所以只要我们不再分别,那么一切也都回归本来,也就达到了佛说的不垢不净、不生不灭的和谐之境。当然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不是指没有干净与肮脏、生与死,而是说它们是一个整体,根本就用不着去区分。
其实这也就是哲学的对立与统一的观点。如果我们总是站在对立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问题就会无穷无尽,而我们也将无穷无尽地去解决它。而实际上只要我们转个身,站在统一的角度,那么一切都是和谐而自然的整体,一切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
万法归一,所有的道理其实都是相通的,把六祖惠能的偈语用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上,其实他是在告诉我们,我们人的心理本来就是健康无碍、和谐自然的,根本就没有问题,所以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在外部追求什么健康,治疗自己,而是回归本来的我,那么一切都好了。
(2)根本的认识
我们任何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初始阶段都是一样的,都是纯真、自然与和谐的整体,就是一个佛,他和世界的一切都是和谐的。正因如此,所以我们时常都能看到一个婴孩在专心致志地把玩自己的粪便。
但为什么后来我们却是千人千面呢?即便是面对同样的事物,却也可能是各有看法呢?那是因为虽然我们的本来一样,但我们却有不同的“父母”,当然我这里指的“父母”并不单指生育我们的父母,而还代表着一切大大小小的习惯、传统和文化。他们会用不同的方法来教育我们。比如,看见我们在玩粪便了,“父母”必定会立刻制止,甚至会打我们,威胁我们,阻止我们继续玩下去。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我们就逐渐脱离了和谐自然,开始分别地认识我们本身和这个世界了。同时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很多的事情,而我们也会在“父母”的教育下不断地去分别它们,产生对事物更多的不同看法和规则,从而蒙蔽了我们的本来,离我们的本来也就越来越远了。所以,你看有哪一个成年人还在把玩自己粪便呢?因为他已经完全懂得,粪便绝对是肮脏的。如果他还去把玩,那么别人必定会说他变态,而他自己也会认为自己有病。
而我们的心理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认识到了“粪便”是脏的,同时我们又在生活中不断地遇到粪便。你现在就可以想象一下,比如你突然掉进了粪坑,你会怎么样呢?是不是必定会焦虑不安,恶心无比,想迫切地走出来呢?于是你便不顾一切地想爬出粪坑,但哪知道粪坑很滑,不但没有爬出去,反倒陷得更深。于是,这时你便开始责怪自己,恨自己,更是逼迫自己尽快地爬出去,但此刻你的心已经慌乱了,又怎么可能走得出去呢?于是便困在这里动弹不得。
而我们该如何摆脱呢?
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就已经明白地告诉我们要“返璞归真”。回到婴孩的本来状态,你也就走出来了,因为婴孩会把粪便当做他最心爱的玩具,一下子掉入这么多玩具之中,那是件多么开心的事情!你说会有什么问题呢?一切的原本就是和谐自然的。“粪坑”没有问题,我们也没有问题,有问题的只是我们后来成长的过程中学会的认识。
所以佛说万法唯识。一切痛苦的根源就来源于我们后来的认识蒙蔽了我们和谐的本来所致,而这就是我们必须明白的根本认识。
(3)根本之法
我们所有人的本来都是一样的,都是和谐自然的。那这个本来是什么呢?它就是老子说的道,它也就是佛说的佛,是一切成长和变化的根本和基础,是永恒不变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都在这个本来上变化发展,我们的心灵也就在这个本来上,生出一、二、三,乃至无尽的认识来。
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最大的不同,就是思想的倾向性。西方的文明总是在朝着具体化、分化的方向努力,而我们东方的文明则是朝着整合、混沌的方向发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如西方的科学发展一样,总是某个什么科学家提出一个理论,然后呢,后人就来不断地完善和改进理论。而东方呢?当老子提出了他的思想和理论后,两千多年来从来就没有变过,反倒是我们后人搞不清楚,而不断地向他学习。原因在哪里呢?就在于思想的角度,西方总是从对立的角度来提出理论,所以可以无限地分化下去,而我们东方则是从统一的角度提出的,从提出的那一刻就已经完善了。就拿我们“人”来说,按西方的思想可以得出这么一句话:人可以分为男人与女人。那么男人和女人肯定是有很多不同的,所以就可以无限地分化研究下去。而如果按我们东方的思想认识人,那么一下就整合了,认识到究竟了,从而没有再研究的必要,因为“一切男人和女人都是人”。
弗洛伊德是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他的精神分析被称为深层心理学,因为他第一次揭示我们人无法得知的潜意识秘密,让我们知道其实我们不是自己的主人,潜意识才是我们的主人。而他的弟子荣格比他走得更远、更深,让我们知道在个人的潜意识下面还有人类共有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在主宰着我们。而西方认知心理学流派认为,我们人的痛苦则主要是我们对事情的不合理认识导致的,所以只要改变我们的认识,我们就会快乐起来。
虽然西方的心理学大师们都在潜心地寻求心灵的解脱之法,不过遗憾的是,由于文明的差异,他们所寻求的方法,始终离我们人的本来太远太远,都是在本来后的发展变化中打转,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心理学流派的理论如此繁复、流派如此之多、解决之法如此之多的原因,因为他们本身都陷在了不断的对立分化中。
而我们的心灵其实就如一棵树一样,我们平常的认识、思考就是这棵树的树叶,而我们的潜意识则是树干,而集体无意识呢,则是这棵树的树根。西方的心理学研究到这里也就认为研究到根本了,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树非树,树只是后来变化的产物,树的根本并不是掩埋在土下的树根,而是种子!我们现在的这棵树,是由种子演变而成的,只是随着树成长时间的流失,它已经慢慢变化和忘记了自己本来是棵种子而已。而这和我们人逐渐长大是一样的,越是成长,越是懂得多,越是忘记了我们婴孩的那种自然和谐的本来,离我们的本来越是遥远,从而迷失了自己,成为了“认识”或者说心的奴隶。
所以,要想走出困境的根本之法就是回归本来。
(4)回归之路
首先你得有根本的认识,此刻的你并不是原本的你,此刻的你是后来发展变化的另一个你,你现在所有的认识,都是后来学会的,你此刻的痛苦,也都是后来你学会的认识而导致的。所以,从现在开始,请你将本来与后来(此刻痛苦的你)分开,回到你的本来。
其次,既然此刻的你并不是原本和谐自然的你,那你认为此刻的痛苦是什么呢?是这个世界上真实的痛苦吗?不是,它只是你脑袋里想出来的痛苦。所以你还有必要再与这个自己想出来的虚构的痛苦徘徊、斗争吗?没有必要。请你接受它,放开它,抛开它,根本就用不着去理会它,它只是一个梦而已,随便它来去。
再次,回到本来的你,你此刻就是自由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如果想要幸福、快乐那就直接去追求吧,就从现在开始行动。
最后,虽然回到本来的你已经自由了,但痛苦并非立刻就会远离你,因为种子已成树,有太多难以割舍的回忆和过程,又怎么舍得回到渺小的种子呢?后来的你,虽然使你痛苦,但这个痛苦你已经习以为常了,所以它还是会暂时保持它的惯性的。但没有关系,一如既往地做你本来的自己,知道那是后来的你就行了。不用去管和理会后来的你,因为梦始终会醒的,不用着急,就当是看一部惊险、刺激和可笑的电影吧。时间自然会让你重新做回自己的主人的。
痛苦是什么?痛苦是笑不能笑,哭不能哭。
表面的自由是什么?表面的自由是该笑就笑,该哭就哭。
那根本的自由是什么?根本的自由是想笑就笑,想哭就哭。
43.骗子
从前,张三要离家去办点事。当他走到半路时,就看见一个人从后面追过来对他说:“不好了,你家失火了!”张三一听,失火了还得了,急忙往家赶。可是到家一看,哪里失火了?家还在那里好好的。张三知道自己被骗,于是便继续赶路去办事。但没走多久,刚才那个骗他的人又来了,又开口说道:“不好了,有强盗进你家去了!”张三说,你又在骗我吧,我才不相信呢!但那人却说这次我真的没骗你,我亲眼看到有几个强盗撬门进了你家里。张三想了一会儿,觉得那人还是在骗他,于是便不再理他。那人见张三不上当,反倒威胁说:“好吧,你不相信就算了,要是你家被偷光了,可不要怪我没有告诉你!”听那人这么一说,张三这下反倒有点慌了,心想万一他说的是真的呢?好,就再相信他一次,于是便又急忙赶回家看,结果什么强盗,连个鬼影都没有。张三这下彻底地知道那人绝对是骗子了。于是便又上路去办事情。但同样还是走到半路,没想到那个骗子脸皮还真厚,又跑来对张三说:“不好了,你家的母猪爬上树了。”张三一听立刻就反口说:“你家的母猪才上树了呢!”不管那人再怎么说,张三就是不听,继续去办事情,办完后,回到家一看,还是天下太平,什么事情都没有。而后,那个骗子再也没来骗张三,因为他知道张三是个聪明人,相信事实,而不会再相信他的谎言了。
从前,李四也要出门去办点事情,但当他走到半路的时候,他突然想到,我出门时好像没有锁门,于是便立刻赶回去,一看,原来门是锁好了的。于是李四就又继续上路。但走到半路,他又突然想到,“哎呀,不好,我虽然门锁好了,但好像厨房里的火还没有灭”,于是又急忙地赶回去灭火,进厨房一看,原来火也是灭了的。于是,李四便再一次上路。但哪知道走到半路,他突然又想到,家里的窗户好像没有关,强盗进去了可怎么办,于是便又只好赶回家,结果一看,窗户同样也是关好了的。再于是,李四又再一次上路,但哪晓得李四又再一次突然想到,猪圈的门好像没有关,要是猪跑出来爬上树可怎么办呀,虽然李四也知道这种可能性很小,但他最后还是又回家了。结果猪圈的门是关得严严实实的。如此反复,李四每次都是走到半途就打道回府,结果一天下来,什么正事都没办成,反倒累得个半死。
不知道看了张三和李四的故事,大家想到了什么?
其实,我之所以写这两个故事,是想告诉你,张三和李四都是遇到骗子了,只不过张三遇到的是外在的骗子,而李四遇到的是内心的骗子而已。外在的骗子好识别,内心的骗子不好识别,那是因为谁都不会想到自己的心也会骗自己。不过,虽然骗子有内外之分,但是他们的骗术却是没有分别的。首先就是吓你,让你害怕、担忧,然后你就只好跟着他转了。而实际上要打破骗子的骗术也很简单,就是以事实为准,看看事实到底是什么。就如张三一样,上了两次当,发现事实并不是骗子说的那样,所以就再也不相信他了,因为他是骗子,你还相信他干什么呢?
而实际上那个内心的骗子呢,就是我们的症状。在这里我想问问大家,他骗了你这么久,到底哪一件让你担忧、害怕的事情是真正发生了的呢?其实,你每一次的反复想、检查和确认什么的,都是事实在告诉你,他是骗子,他是骗子!难道你就真的那么笨,还没有发现他是骗子吗?当然如果现在你知道他是骗子,还是继续相信他,我也无话可说!
但我相信你还不至于那么笨吧!
44.如何改善性格
性格,是我们人的一种思维和行为的倾向性。症状的产生和我们的性格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改善我们的性格是走出强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咨询的过程中,有很多强迫的朋友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时常都问我,如何来改善自己的性格呢?
首先我会告诉他们,性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发展而固定的结果,是你从小到大几十年来形成的习性,所以改善性格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下就能做到的,要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当然还有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接受现在自己的性格,接受不是不改变,接受恰恰正是改变的基础,因为它代表着你真正地面对了真实的自己,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你才能真正地、心平气和地、踏实地改变。
其次,实际上我们改变症状的过程就是改变性格的过程,他们是同步的。因为症状的产生,实际上就是我们对生活态度的折射。例如你对症状的排斥,是不是就如同在生活中对自己也有些排斥呢?你渴望明天就发生奇迹,症状全都好了,就如同你在生活中,希望自己明天就一步登天获得成功一样。你在反复地洗手、消除细菌,是不是就如同你在生活中事事都追求完美一样,排斥任何的瑕疵呢?你对症状好转的焦虑不安,是不是就如同你在生活中焦虑自己为什么还没有获得伟大的成就一样呢?而我们对于生活的态度来源于什么呢?就来源于我们的性格倾向。正是性格的倾向才导致我们对生活的某些态度,从而导致生活问题的出现,又从而导致症状的产生。所以我们的性格、生活态度和症状实际上是一个整体,他们之间有连锁的反应。因此,反过来,我们接受症状,顺其自然,丢掉幻想,踏实地去为所当为,就能改变症状,同时也影响着我们和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当然也就是在改变我们的性格特征,比如急躁、完美主义、爱幻想等等。
我们在没有明白这个连锁的关系前,整个改变都是潜移默化地进行的。但我们明白之后呢?我觉得我们就应该更加重视和主动地培养生活态度,我们对生活要先有客观和正确的认识,总的来说就是丢掉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同时一定要明白任何事情都是一个过程,并且结果也并不一定就如同你所想的那样发生,因为世界的本质是变化的,你不可能左右世界。你只能顺应世界,与此同时做出一些努力,获得一些可能如你所愿的机会而已。
当然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就是培养对生活的乐趣与兴趣,要学会享受生活。有强迫症的朋友,他们的生活有些是非常枯燥和乏味的,总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他们内心里强烈渴求出人头地或成功的愿望和性格里的执著,往往使他们有很强大的自律性,这甚至让他们常常都觉得休息、玩都是在浪费时间,因而只是一味地孤独奋斗。而实际上呢,磨刀不误砍柴工,适当的休息、玩耍等,都是在调节我们的内心,反倒更能促进我们的成功。所以我觉得强迫的朋友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多结交一些朋友,特别是性格开朗的朋友,在业余时间里和他们尽情地玩耍、交流对改善自己性格是非常有好处的。
最后,我觉得能够改善我们性格的方法,就是明白我们的性格和症状是怎么形成的。因为明白了这些,我们才知道我们自动就这么做、这么想的原因和动力是什么。知道一切的前因后果,我们才可能醒悟和打破这种状态,这就是佛说的知道就是改变了。而性格和症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我们以往的生活经历和成长过程。因为某些经历而使我们形成了某些性格,而某些性格又导致我们对生活的某些态度,而某些态度又最终导致我们出现了某些症状。这个请具体参见前文《症状的根源》。
其实性格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不论外向还是内向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每个人成功或快乐与否,不是来自于我们完全克服了自己的缺点,而是来自于我们把自己性格的优点发挥了出来。所以我们能做的,或者说正确的做法就是改善自己性格,而不是完全改变自己的性格。就拿执著来说,其实任何的成功都是离不开执著的,因为执著代表着坚持和毅力。可我们有强迫症的朋友很多都受了执著的苦。而实际上呢,并不是执著本身害了你,只是你太执著和错误地把执著放在与症状的斗争中去了,所以你的问题是出在“太”的错误上,而不是执著本身上。但如果你就此把执著全部都改了,做什么都不坚持、不努力了,你说你可能走出症状吗?不可能!因为走出症状本身也是需要你的坚持和毅力,只是需要你把执著放在正确的地方,同时客观地看待问题,放弃那个“太”字而已。
说到这里,我们改善性格的最重要的一个态度和行为也浮现出来了,就是坚持,以一颗平常的心态,不急不躁地坚持到底就可,因为任何的变化都是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的。只要我们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总有一天成功的喜悦会来到我们身边。
45.为所当为是属水的
为所当为,就是去生活,去做自己本来就该做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这是帮助我们走出强迫的良药。但是在这里我需要说明的是,要想为所当为,还需要水的柔性,或者说得面对现实,在尊重和接受我们现实的状态下,尽量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不是非要逼迫自己不顾现实,一定要做到什么才罢休。
例如有一个强迫的朋友,他在学习的时候,总有一些强迫的思维来打扰他的学习,影响他的效率。他以前的做法是,非要拼了命地不顾打扰,逼迫自己一定要学习到什么程度,结果把自己搞得更紧张,而如果做不到自己的要求,那他则又会在那里自责,美其名曰说自己没有管症状,在努力地为所当为地实践了。实际上他依然是在钻牛角尖,是在不顾现实地逼迫自己,没有真正地顺其自然,这同样是走不出强迫的。而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首先就是接受强迫可能会对我们的效率有影响,我们学习是会慢一点,然后,在接受这个现实的基础上,尽力而为就行了。如果症状实在是厉害,没关系,别去拼命地学习了,休息一下,做做其他事情,待会儿再去学习也是可以的。
又例如强迫洗手,你能放弃不洗,真正做到坦然地接受不洗后的焦虑,做自己的事情去当然是好的。但是,如果实在是做不到不洗,也没有关系,同样接受自己,然后,笑一笑,抱着事情过了就过了的态度,不用去反思和自责,继续去做你的事情就行了。其实这就好比我们发热感冒了一样,我们肯定会头晕、全身发软,面对此景,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而为,而不是不顾头晕和发软,逼迫自己非要如没有发热一样去工作和生活。既然我们发热了,那么在工作和生活中,肯定容易累,那么休息一下也是非常正常的,休息好了,继续做就行了。而没有必要自责或抱怨。本来就不舒服了,再来什么抱怨,那不是自己又给我们自己加个不舒服的枷锁上去吗?
为所当为是属水的,水永远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但是却不逼迫自己非走直线,而是有直走直,有弯转弯,顺其自然地继续前进而已。
46.走出症状的阶段
走出症状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则是由四个阶段组成的。以往没有这方面的论述,现在我将它描述出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让大家明白自己走到哪里了,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第一个阶段我把它称作走出症状的表面阶段。这个阶段里,困扰我们的是那些我们明确知道的、具体的某种强迫观念和行为,比如担心门没有锁好反复检查,担心得病,反复地与某种意象对抗或穷思竭虑地思考某个无意义的问题等等。在这个阶段里,因为我们能明确地知道哪些是我们的症状,所以只要我们正确地理解森田疗法并去实践,那么我们很快就能走出来。
于是接下来,我们就进入第二个阶段:走出症状的核心阶段。通过第一个阶段的努力,那些困扰我们很久的症状不是减轻了很多,就是已经消失。所以这时候,我们的心情会很高兴和轻松。但也正在这时候,另外一些问题说不定就出现在了我们的脑袋里,例如:我这么做,是不是顺其自然啊?我这么做是不是符合邓老师说的接纳和感知啊?我这么做是不是无为啊?我以后好了,还会不会反复啊?于是便又为这些问题而困惑。到最后,甚至还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错误理解森田疗法或者担心森田疗法到底有没有用。这个阶段,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理论强迫阶段。之所以会陷入进去,那是因为我们忽略了症状的核心和本质就是过度担心和害怕本身。森田的理论以前曾帮助我们走出了强迫症状,很多人把它看成是救命的稻草,所以就会过度执著于森田理论,从而又陷入担心自己没有按理论走的害怕中。而正由于我们把森田理论看成是救命稻草,所以反倒蒙蔽了我们的感知,不会想到森田的理论也会让我们陷入强迫之中。其实这点很好理解,就是强迫换了外在的包装而已,以前不过担心害怕门关了没有等方面,现在不过是担心害怕自己是否正确理解森田疗法而已,本质的担心害怕则是没有改变的。而走出来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根本不用去理会这些担心,因为你怎么做都是正确的,你只要让生活生动起来,你也就走出来了。
第三个阶段:症状的反复阶段。其实症状的反复是一直都存在的,是走出强迫过程中很正常的事情。前两个阶段中,也会有小的反复。解决的方法很简单:知道它正常,然后同样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而已。第三阶段的反复则是间隔时间长一点而已。比如好了半年或一年,突然可能又被某件事情所困,这也很正常,解决之法如前。只是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因为好转了很久,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会执著于好,于是内心里就觉得不应该再出现不好了,因为有此想法,所以反倒又被困住。其实根本就不管自己好还是不好,统统都接受,不去理会什么,自己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也就对了,也就很快走出了反复。
第四阶段:面对生活,改善性格。之所以出现强迫,和我们的性格以及面对生活的态度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最后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建立坦然的面对生活的态度,以及掌握合理地处理生活的能力。
不过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这四个阶段其实并没有什么严格的界限,可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也可能是一个同步进行的过程,这是因人而异的。
47.接纳症状就是接纳自己 其实,所谓的症状,只是我们问题的表面现象,而最根本的原因则是由于我们在内心深处对自我的否定、排斥和不认同造成的。
例如一个口水强迫的朋友,他是怎么出现这样症状的呢?那是因为他看到他不喜欢的人在他面前炫耀好吃的,而他呢居然流口水了,于是他觉得自己很丢脸,很没有骨气,于是便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无法解开的结,从而注意口水并导致自己对口水的厌恶,最后就形成了不知道自己是该吐口水还是吞口水的强迫。很显然,他的强迫是来源于他对自己的排斥,他对自己流口水的行为感到羞耻。而实际上流口水是我们人对食物的本能反应,与我们的人际关系毫无关系。
又如一个学生,他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看书,总是会被自己余光看到的东西所困。而他又是怎么形成这个症状的呢?因为在他的心中总有个想法,就是自己一定要完全地、毫无杂念地集中注意力,绝对不能开小差。却不知道这个想法是根本不现实的,因为我们人是几乎不可能百分之百毫无杂念的。所以他便被自己原本正常的余光所困,讨厌和恨自己为什么这么意志不坚定。
因此,我们想要走出强迫,不但要接纳症状,更重要的是要接纳真实的自己,不能想当然或者完美而苛刻地要求现实的自己去做一些做不到的事情,更不能因此而责怪和讨厌自己。换句话说,就是理想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是两码事。我们想要达到理想中的自己,只有先接受了现实的自己,并在现实中自己能力的基础上去努力,才能一步一步地实现理想中的自己。所以请接纳现实的自己吧,就从现在开始。
48.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三句话是禅宗中著名的公案,源于宋代吉州(江西)青山惟政禅师的《上堂法语》。它所描述的是佛教修行的三重境界。而实际上这三重境界也正是我们强迫症患者从被强迫所困到走出强迫的三个过程。
第一句: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它本意是说我们平常人在生活中,由于只是用表面的眼睛看问题,所以往往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把事物的表象当真并执著于上面,因此就会陷入一个变幻无常的、循环的痛苦境地。而这就好比我们被强迫症所困的情景一样,总是把内心虚构的担忧或想法当真,要么不停地反复想,要么就是做出什么行为来缓解焦虑,或者干脆与症状本身斗争,而这么做的结果就是无休止地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第二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金刚经》云:“凡有所相皆虚妄”。也就是说当我们用心去观察或体验事物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们以前所执著的全是虚幻不实的东西。它是一个梦,是镜花水月。我们去和这些虚幻的东西搏斗纠缠有什么用呢?不是只有永无止境地陷入一个深渊吗?所以《金刚经》又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这就是直接说的见其本性或改变之法。
佛教的具体修行方法有很多,如禅定、观想等,但总的来说,都是遵循着“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法则。例如禅定的修行,打坐的时候首先是心里保持一个正念。例如净土宗的念咒语或密宗的观想,对于心中出现的其他杂念和想法(无论杂念是好是坏,是乐是忧),皆是采取一种无所谓或者说接纳的态度,既不排斥压制,也不理会喜欢,自己只是一心把注意力放在继续念经或观想佛身就行了。那些杂念由于没有你主动的打扰,也就遵循了自然的法则,自然地出来而又自然地消失了,如此坚持下去就可以明心见性,同时也获得了定力。而这一个过程,我们换另一句话,就是森田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去生活,做我们该做的事情,就如佛教修行中的保持正念。而顺其自然,则是接纳症状的出现而不管症状,那么症状也就无所住了,也就自然地来而自然地去。久而久之,你也就体验到症状的确都是虚幻的东西,而不再执著于它,你也就走出了症状。
第三句: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心经》云:“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意思是说,这个世界的本质是空的,没有什么生也没有什么灭,没有什么干净也没有什么肮脏,当然什么也没有增加,什么也没有减少,世界空的本质是恒常不变的。当然,这里的空,不是指什么都没有的虚空,而是指和谐与自然。世界的本质是永恒的自然与和谐,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不但原本就没有什么强迫症,而且是一切问题都没有的。
《心经》又云:“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意思是叫你打破二元认识,回归到一元。因为本质就是表面,表面就是本质。一切都是正常与和谐的,一切都是本质,本质和表面没有区别。也就是说,虽然你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走出了症状,但是可能你还没有彻底地解脱,因为你的心可能还有个最后的分别,就是执著于一个本质与表面的区别,还有个好与坏的觉察。换句话说,那是因为你还在感知症状,还在远离某些东西。这个世界原本就没有症状,感知岂不多余?
那症状又是从而来?佛说,万法唯识,一切都是由认识所造。所谓症状,最开始根本就不是什么症状,只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的“山山水水”而已。是否发展成症状则取决于我们面对的心态和行为。例如一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是被自己的余光所烦恼,总是会被其他声音所打扰,通过“见山不是山”的第二步接受余光,接受杂音,发现症状全是虚无的,是自找的,从而走出了症状,但是内心留下了分别,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以便后来再遇到问题的时候感知。而实际上天下本无问题,何须感知。这个人出现症状的根本是他在逼迫自己看书时不能分神,是对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排斥和否定。因此,走出强迫的最后一步就是彻底地接纳自己和世界的一切,不再逼迫与妄为。你会发现,山还是山,水还是水而已,做事情只是做事情而已,一切皆正常,一切都是自然的过程,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49.改变的两个层次
森田疗法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谁都知道,也晓得这是正确的道路。但是却始终有人在抱怨:知道是知道,但就是做不到啊;对我有帮助,但总是无法痊愈啊或者好了一段时间,但后来又反复了啊。对于这些困惑,不但是我们患者朋友有,甚至也有很多心理医生也有。而由此他们就推断出森田疗法是治标的,只是缓解问题而已。而实际上,这全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真正地理解森田疗法,真正地理解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导致的。他们只是把森田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用在表面的症状上,以为这就是森田疗法的真谛了。
其实,我们的改变是有两个层次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不但是我们面对表面症状的心态,同时也是面对我们真实自己的心态。
症状是如何产生的呢?那是因为我们为了逃避真实的自己,为了弥补安全感的缺乏,始终都在逼迫自己,希望自己什么都好,希望自己处处优秀等等,症状就是这么给强逼出来的。而这本身就是没有对我们真实的自己“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没有面对我们真实的自己,从我们的实际出发去努力。
所谓的症状其实只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的一个折射而已,这才是我们问题的根本。而我们的改变不是只在表面的症状上去“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更要从我们根本上去“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因此我们改变是有两个层次的,不是单一的,而是里外一起改变的。换句话说,就是接受我们真实的自己,不再强逼自己,顺其自然、量力而行地生活就好了,同时面对表面的症状也是接受它,不管它,自己回到真实的自己去生活就好了。
50.无法放弃完美的症结
有强迫的朋友,虽然都知道追求完美不好,正是因为追求完美才导致了自己的强迫和痛苦,但却始终无法放下完美。很多的朋友也都问我:“邓老师,道理我都知道,但我就是放不下完美啊,怎么办呢?”我会说,你是明白道理,不过你明白得不彻底,所以才仍然放不下。我们为什么想要追求完美呢?很简单,因为我们都想自己好,都想优秀和成功,都想能获得别人和外界的肯定和认可,而这一点是非常正常的,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嘛。
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追求完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成功,而为什么我们要把追求成功等于同追求完美呢?因为我们过去有被他人(父母等)严格管教的经历,因为我们理想化,以为完美无缺、十全十美就是最好的,最成功的,于是就稀里糊涂地上路了。可现在问题来了,你追求了那么多年的完美,在生活中逼迫自己、强求自己,成功了吗?事实的结果是成功没来,强迫倒来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完美,追求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不断地失败而已。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放弃完美这个陷阱呢?很简单,因为我们错误地把完美和成功等同起来了,你叫我放弃完美,不就是叫我放弃追求,放弃成功吗?我做不到,我不愿意就这样窝囊一辈子。其实我想说的是,不是你做不到,而是我们任何人都无法放弃追求成功的,因为我们人本能地都是希望自己能好的,而这就是你为什么无法放下完美的最大的症结所在,你把追求成功错误地等同于追求完美了。
实际上,我们的放弃完美不是放弃追求成功,而是放弃我们追求成功所采用的错误的方法和态度,而追求完美正是这个错误的方法和态度。所以请你把追求成功和追求完美分开,看清楚了再说。其实我们的改变是为了找到合理的、有效的能让我们成功的心态和方法,这样才能真正让我们如心所愿,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