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青草课本
14455900000001

第1章 总序

在当今林林总总的出版物中,有关音乐的书籍日渐其多。作家所特别撰写的音乐散文也日渐其多,成为了一道别样的风景。这当然是好事,爱乐者的增多,说明在物质社会的挤压下,人们除了热衷于附庸风雅之外,更有一种对于精神和心灵抚慰的渴望。音乐,尤其是经历了时光筛选和考验的古典音乐,自始自终保持着原有的纯正和清澈,给我们以永恒的安慰。在音乐的面前,人,才可以和音乐一起透明。

这套音乐散文丛书的几位作家,本身就是爱乐者。因此,写作不是目的,爱乐才是出发点。美好的旋律弥漫在字里行间,使得散文多了一种色彩。在音乐史中,音乐家得益于文学的多的是,一部《浮士德》或《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曾演绎出多少风格不同的音乐。同样,这里的音乐散文,得益于音乐给予作家的滋养。

从某种程度上说,艺术各种门类是可以相互借鉴、彼此营养的。但就其文学和音乐而言,两者的差别是极其大的。七彩音符,有时远胜于众多文字所形成的千军万马。差别之一在于作为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学,相比较要比音乐简单得多,语言是人天生和普遍的功能,而音乐是少数的天才。法国哲学家列维·施特劳斯说过这样的话:人们在语言中寻求的是智性,音乐则相反,音乐首先是为了听觉,然后满足于精神。差别之二在于语言的局限性,人们不能听懂所有的语言,但人们可以听得懂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音乐,为所有美好的音乐所感动。十八世纪一位叫做夏巴侬的小提琴手曾经专门为蜘蛛和淤泥中的小鱼拉过小提琴,发现即使是这些微小的动物也会为音乐而产生感觉。

这套音乐散文丛书,不是以自己语言的有限来挑战音乐的无限,只是写出自己对于音乐的一份感觉。这份感觉,不属于音乐家,不属于音乐史,不属于音乐词典的介绍,不属于乐器或配器的机械配置,不属于CD唱盘或音响功放的品牌和效果……只属于我们自己听音乐时掠过心里那瞬间的涟漪。好的音乐和好的散文,一样都是从属于心灵的。

这套主要谈古典音乐的散文丛书,只是一次尝试。如果可能,我们还想再编一套有关流行音乐的散文丛书。我们希望在我们的文字中、更在我们所共同喜欢的音乐中得以相逢。

肖复兴

2000年4月4日清明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