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胎儿的智力潜能开发
14468200000017

第17章 胎儿在聆听世界

虽然没有感觉到,胎儿却在悄悄地接受着;虽然已经意识到,胎儿却早已默默地继承着。

——〔意〕蒙台梭利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特殊检查记录设备仪器的发展,如B型超声扫描仪、胎心监护仪、胎儿镜的发展,使胎儿的感知觉问题、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受刺激后胎儿心跳和呼吸、胎动的变化乃至胎儿在子宫内细微的动作,都被观察并记录下来,从而证明,胎儿不但有听力、感知能力,还有记忆思维的能力,他能与母亲亲切地传递信息,并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习惯。而早在一个世纪以前,蒙台梭利博士就提醒人们,不能再错误地认为胎儿一无所知,并积极有效地帮助胎儿完善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对胎儿实施每天定时的声、光、触摸的刺激显得尤为重要。

出生几天的婴儿,哭闹是常有的事。如果母亲把婴儿抱在左胸前,婴儿会很快安静下来,歇息入睡。这也许被年轻妈妈忽视,可是却引起了科学家的发现:原来,在此之前的胎儿就已经在聆听世界。

——〔意〕蒙台梭利

科学研究表明:这是因胎儿在母亲体内时,就已习惯了母体血流的声音和血管的跳动,出生后,婴儿的耳朵贴近母亲的胸脯,这种声音和跳动,把婴儿带回昔日的宁静的日子和安全的环境中。这种早已体验过的安全感,是任何优美的催眠曲无法比拟的。

这使人们自然联想到胎儿的感觉器官和功能的发育。胎儿的眼、耳、鼻、皮肤等感觉器官,在妊娠早期就已形成,但功能的建立和发展,则是妊娠中后期的事。这也和感觉的司令部——大脑的发育有关。妊娠4~5个月,脑的结构已日趋完善,胎儿的各种感觉就逐渐发挥了作用。譬如,妊娠中期,胎儿对声音已相当敏感,这声音既包括母亲体内的声音,如大血管的搏动,其节律是与心脏相同的,这也许是胎儿出生后对母亲心音亲昵的缘故;子宫动脉和脐带血管的搏动以及肠蠕动等;另外,也包括母亲体外的声音,如外界的各种响动。有人发现,孕妇的一次大声喷嚏,也会使胎儿为之一惊。这说明,母亲与胎儿已建立起一套信息传递系统,形成一个母子统一体。

□由胎儿听“心搏”说起

我们看一组科学家们的胎教试验:在某家医院的育婴室里,让120名正常的新生儿夜以继日、毫无间断地听一种复制的85分贝、每分钟72跳的正常心搏声,除每隔4小时送往母亲处喂奶这一短暂间断外,所有时间都在育婴室里。对照组的120名新生儿则放在另一间没有心搏声的育婴室里。

4天后,听心搏声的新生儿70%增加了体重,而对照组的新生儿只有33%增加了体重。对两个育婴室里新生儿哭叫的时间也进行了测算,听心搏声组新生儿哭叫时间占38%,而对照组的新生儿哭叫时间为60%。由于这两组新生儿的饮食没有重大差别,看来似乎是由于听心搏声的新生儿哭叫时间减少有助于他们增加体重。

这个试验,表面上是在测定新生儿对心搏声的反应,实际是在模拟胎儿在出生前所处的母体内环境,并力求探索胎儿对这个生前环境的感觉。毫无疑问,每一位母亲都有心搏声。而且这种节奏均匀的声音一刻不停地伴随着胎儿直到出生,因而,我们有理由认为胎儿熟悉这声音,并有一定的习惯感或印象。

那么胎儿听心搏的远期效果又如何呢?科学家们又对26名从1.5~4岁的、在收养院里等待别人收养的稍大的孩子进行实验,把他们分成4组,一组睡在一间有每分钟72次正常心搏的二联搏动声的房中;一组睡在一间有每分钟72次由节拍器发出的单搏声的房中;一组睡在一间播放睡眠曲的房中;一组睡在一间没有任何声音的房中。所有的孩子都轮流处在上述四种条件下,每种条件四个晚上,实验人员记录了使每个孩子入睡所需的时间。

处在有心搏声条件下,孩子们入睡所需的时间大约是其余条件下的一半。在其余三种没有心搏声的条件下,孩子们入睡所需的时间是差不多的,往往是一小时或更多一些。因此,心搏声具有其他声音所达不到的效果。科学家们的实验证明了新生儿以至幼儿对心搏声的反应,从而推断了胎儿学习的可能性。并得出以下推论:胎儿不仅具有一定的听力,而且具有记忆力。

□子宫内的“小窃听者”

据最近的研究结果得知,自妊娠6个月起,胎儿就开始不断地“凝神倾听”。妊娠期间,母亲的腹内(子宫)是一个非常“嘈杂”的场所,因此,有大量的声音传入胎儿耳内。在传入胎儿耳内的声音中,最为嘈杂的是母亲胃内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另外,即使是父母比较微弱的谈话声,胎儿也会全神贯注的倾听。

然而,支配胎儿所处环境的声音,毕竟是母亲那富有节奏的心脏搏动声。如其节奏正常,胎儿就会知道一切正常,即胎儿会因感到所处环境安全而无忧虑。

何以见得呢?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借助于B型超声波诊断仪,人们已能观察到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活动情况,以及吞吐羊水的有趣模样。胎儿能接受外界刺激,并作出反应。当胎儿听到音响时,胎心音会变快;听到汽车的喇叭声时,会出现频繁的胎动。用光照射孕妇的腹部,胎儿会有眼球活动。

在聊天中,作母亲的也常常讲起自己的亲身体会:猛然一下关门声,腹中胎儿竟会缩成一团;置身于车水马龙的街头,嘈杂声与喇叭声常会引起频繁的胎动。

有人还作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孕妇妊娠期间,让父母给胎儿起一个小名,并让父母常常向腹中的胎儿呼唤他的小名。胎儿出生以后,当他听到呼唤他的小名时,会突然停止吃奶或在哭闹中安静下来,有时甚至会露出似乎高兴的表情。这项试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胎儿不但具有听力,而且有一定的领悟。

据数年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新生儿室内给一部分新生儿播放人心脏跳动的录音时,听到这种录音的新生儿比没有听到这种录音的新生儿表现得活泼,饮食和睡眠状况良好,体重迅速增加,呼吸能力不断增强,不爱哭闹,不易生病。

专家们认为,胎儿在宫腔内被羊水包围,是生活在一个水环境中,而水对声音具有选择的过滤作用,它能除去一部分低音而对高音则有较多的保留,故而胎儿对高音具有更强的敏感性。

究竟哪种解释更为合理,或二者兼而有之,这里并不想下结论。重要的是胎儿对母体及母亲的声音具有依赖性与敏感性,这是与胎教直接有关的问题。

□从测定胎儿听力说起

听觉系统是胎儿与环境保持联系的主要器官,也是进行听力训练即音乐胎教的物质基础。因此,近年来人们对胎儿听觉机能研究越来越重视了。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胎儿听力进行测定,除证明胎儿有完整的听力外,进而提出胎儿在子宫内能接受“教育”,进行“学习”,并形成最初的“记忆”。这种新的认识,为胎教提供了科学依据。

随着对胎儿听觉系统的研究,胎儿患先天性耳聋,在子宫内就能得到诊断。当他出生后,可进行早期听觉训练,为避免部分儿童失去听觉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