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总有一条道路抵达心灵
14497500000042

第42章 夸夸其谈只会让人厌恶

有些人自以为有点才能,就四处吹嘘,好让人觉得他是个天才。有些人,发了点小财,就到处夸耀,好像自己是比尔·盖茨。还有些人,做了点小事,就觉得劳苦功高,四处张扬。殊不知这样的人是最讨人嫌的。喜欢吹嘘的人往往是那些没有什么真才实学的人,到处吹嘘都是虚荣心在作怪。

一个人越是吹嘘,就越容易使人们对他所说的话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夸夸其谈,只能暴露自己学识欠缺,品味不高,不会让人们觉得你更有魅力;即使你真的有才华有能力,经常吹嘘也会降低人们对你的好感。

古罗马时代有个英雄叫马尔西斯,人们封他为“战神”,因为在公元前5世纪前半叶,他率领部队奋勇杀敌,屡次使罗马城免遭屠戮。由于他经常驰骋在外地的战场上,罗马的人们都没有见过他,这使得他成为谜一般的传奇人物。

公元前454年,马尔西斯打算告别军旅生涯,参加竞选角逐最高层的执政官,从而进入政界。按照规定,所有候选人都必须在公众投票前发表公开演讲,向人们展示他自己的风范。在演讲会的讲台上,马尔西斯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脱下身上的衣服。人们看到了他身上的赫赫伤痕,想到他的赫赫战功,全都感动得泪如雨下,几乎每个人都认定他会当选。

然而,在投票的前一天,马尔西斯在公众场合与公众见面,但是他只与那些陪同他来的高层官员和富有市民说话,而且一味地吹嘘自己的功绩。人们终于认清了他的本来面目:所谓的英雄只不过是个喜欢吹嘘自己的人而已。于是,第二天,大多数人都没有投他的票,马尔西斯自然也就落选了。

中国古代有一位将军,他在大军撤退时总是断后。回到京城,别人都赞扬他退却在后、舍生忘死的精神。将军却说:“并非吾勇,马不进也。”

两个故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样是立功的将军,对待自己的功劳却有截然不同的态度。马尔西斯吹嘘自己曾经在战场上的功绩,就是想让人们知道他有多勇敢多伟大,他为国家做过这么重要的贡献。结果却适得其反,人们对他的装腔作势很反感,他把自己说得越神勇,人们对他的失望也就越多。吹嘘者自以为能赢得公众的好评,结果却毁掉了自己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中国古代的那个将军,他谦逊地把断后的功绩推掉,认为不是自己勇敢,而是因为马不行进,使得自己不得不退却在后。他这样做反倒更加赢得人们的赞誉。那些谦虚的人对自己的优点不以为然,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不是想占什么便宜,而是不愿夸耀自己的功绩。越是这样,这些人就越会得到最大的荣誉。

吹嘘自己的人,常想满足自己被人羡慕受人恭维的快感。当人们发现言过其实的时候,常常会觉得他们原来的期待受到了愚弄,于是,在失望的同时就会产生报复的心理,排挤那个吹嘘的人。古今中外,因为吹嘘和自以为是而丧命的人不在少数。

公元前131年,一个罗马将军带领部队围攻希腊城堡,需要用撞墙槌攻破城门,但是当时他们并没有准备撞墙槌。将军沉思了一会儿,他想起看到过雅典船坞里有两支沉甸甸的船桅,其中较大的一支船桅可以用来代替撞墙槌,撞开希腊城堡的围墙,于是便下令将较大的那支立刻送来。接到命令的雅典军械师却认为,较短的一支更容易把墙撞开,于是军械师自作聪明,坚持把较短的桅杆送了过去。他深信将军一定会因为他这个明智的决定而赏赐他。

短桅杆运到战场后,将军一看没有按照他的命令来执行,非常生气。然而军械师却一点都没有发觉,仍然兴高采烈地向将军解释送来短桅杆的原因。他滔滔不绝,说自己是专家,在这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深知其中的原理,并表示在这些事情上听取专家的意见才是最明智的,攻城时采用他送来的短桅一定是最有效的。将军越听越怒,从来没有一个人像这个军械师这样敢违抗自己的命令,并且还在自己面前吹嘘,这使得将军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于是还没等军械师说完,就下令把他吊起来,用鞭子活活把他打死。

吹嘘的人总是相信自己是正确的,他们总喜欢逞口舌之能,他们总是趾高气扬,自以为是,在权势面前也没有忌讳,这无异于自掘坟墓。

有时候沉默胜于千言万语,聪明的人都知道节制,与其夸夸其谈,不如闭起嘴巴低头做事。低调不是没有个性,沉默也不代表一无所知,真正的卓越非凡不用吹嘘总有人知道。吹嘘自己知识的人,等于宣扬他的无知;吹嘘自己勇敢的人,无疑告诉别人他是个胆小鬼;吹嘘自己富有的人,只能证明他是个爱财的人。平平常常的人,谦逊朴实地对待人生,无论他是否有所作为,人们都会对他有个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