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总有一条道路抵达心灵
14497500000079

第79章 走出心灵误区,克服嫉妒

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小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像一位美丽的公主,心里很不是滋味。她认为小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于是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A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小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她的床上。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自己要遭受这样的对待。

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两个字——嫉妒。

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害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克服呢?

(1)认清嫉妒的危害

嫉妒不仅打击别人,也会伤害自己、贻误自己。遭到别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而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在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又继续贻误了自己的前途,可以说害处多多。认清这些是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

(2)克服自私心理

嫉妒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总怕别人比自己强,对自己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要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即常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

(3)正确认知

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别人取得了成绩并不等于自己的失败,“人贵有自知之明”。强烈的进取心是人们成功的巨大动力,但冠军只有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争强好胜不一定就能超越别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能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

(4)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俗语,在心理学上叫“感情移入”。当嫉妒之火燃烧时不妨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扪心自问,“假如我是对方又该如何呢?”运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让自己体验对方的情感,有利于理解别人,有利于防止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蔓延,这是避免嫉妒心理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5)提高自己

嫉妒的起因就是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强。如果能集中精力,不断地学习、探索,使自己的知识、技能、身心素质不断得到提高,那么,也可以减少嫉妒的诱因。而且,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将自己的闲暇时间填得满满的,自然也就减少了“无是生非”的机会,这也是克服嫉妒心理最根本的方法之一。

(6)完善个性因素

大凡嫉妒心理很强的人,都是心胸狭窄、多疑多虑、自卑、内向、心理失衡、个性心理素质不良的人。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7)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以公平、合理为基础的竞争是向上的动力,对手之间可以互相取彼所长,共同进步;还必须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嫉妒是人类心灵的一大误区,祝愿所有的朋友自觉克服嫉妒心理,走出心灵误区,成为身心健康的栋梁之才。

容忍他人强过自己,忍妒祛忌

妒忌之心人皆有之。就一般人而言,总是愿意大家彼此差不多,你好我也好,否则就会是“枪打出头鸟”。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要是谁在哪一方面出人头地,便往往会受到人们的攻击、嘲讽、指责,更有甚者可能给你使绊子。可以说妒忌是人世间一种非常有害的心理,它可以使妒忌者自己形成一种非常低下、丑陋的心态,使妒忌者走向一条狭窄的人生道路,也使受妒者受到极大的伤害。

《战国策·楚策四》和《韩非子·内储说下》记述了楚王夫人郑袖妒害美人而采取的掩鼻之计。魏王给楚王送来一位美人,楚王非常喜爱。夫人郑袖顺承楚王之意,也很喜欢新来的美人,她为美人购来衣服玩好,备下宫室卧具,一任美人选择,其喜爱美人的程度超过了楚王。楚王知道郑袖不嫉妒美人,很感激她。

这时,郑袖对美人说:“大王很喜欢你的漂亮容颜,但不喜欢你的鼻子,你以后见了大王,就用手掩住自己的鼻子。”美人照郑袖说的办了。楚王见美人一到自己跟前就掩鼻子,就向郑袖询问原因,郑袖遮遮掩掩地回答不知道。楚王一再逼问,郑袖回答说:“不久前她曾说大王身上有臭味,她闻见难受。”楚王听了非常生气。次日,楚王又召郑袖、美人三人同坐,郑袖事先告诫楚王身旁的人说:“大王今天如有命令,必须立即执行。”三人坐下后,楚王让美人靠前,美人又遮掩了鼻子,楚王勃然大怒,下令割掉美人的鼻子,身旁持刀人立即执行了命令。

郑袖先以讨大王更为欢心的名义诱骗美人掩鼻,然后又向楚王另说一套,诬陷美人掩鼻是遮掩楚王臭味。在郑袖的引诱煽动下,美人和楚王对掩鼻各有了不同的理解,美人为讨楚王欢心,每见楚王辄掩鼻,楚王则将掩鼻看成是对自我尊严的严重伤害。可以想像,没有鼻子的美人再也难得楚王宠爱,郑袖除掉情敌的图谋可谓是暗箭难防。

日常生活、工作中这种妒忌却又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朋友之间,同学之间,甚而兄弟姐妹之间,也都会出现妒忌现象。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不同,所获得社会和他人对你的认同也相应不同。人在一起工作生活,自然要相互攀比,而妒忌也就是通过比较,看到他人的卓越之处、成功之处,而使自己产生了羡慕、烦恼和痛苦,于是对别人的才能、地位、名誉优越于自己而产生了怨恨。

对任何人讲忍受别人的长处,克制自己的妒忌心态,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心中自然不平衡、不舒服,尤其是此时再遇到一些不顺利的情况,那就不仅仅是妒忌了,甚而有些人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以不正当的手段去打击别人,自己也同样受害不浅。所以妒忌心要忍。忍妒忌不是不承认别人的优点、业绩,而是要正确地认识他人的成绩,不自卑、不自满。正确地评价他人,评价自我,从而克制和避免妒忌心的形成。

妒忌他人是无能的表现,也是可悲的,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容忍他人强过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不怕别人妒忌,也不去妒忌他人,这是忍妒祛忌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