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总有一条道路抵达心灵
14497500000082

第82章 不妒忌人,也要注意避免被人妒

妒忌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是消极的情感表现。我们要避免妒忌他人,也要注意不被他人妒忌。其实在许多成人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嫉妒心,不过大多数成人能在产生嫉妒时借助丰富的生活经验,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感。但也有少数人由于消极情感失控,采取不良的行为寻求自己的心理平衡,甚至有些毁容、凶杀、偷盗、抢劫等案件的起因都是嫉妒。

隋代薛道衡,13岁时,能讲《左氏春秋传》;隋高祖时,作内史侍郎;炀帝时,任潘州刺史。大业五年,被召还京,上《高祖颂》。炀帝看了很不高兴,说:“这只是文词漂亮。”拜司隶大夫。炀帝自认才高八斗而傲视天下之士,不想让他人超过自己。御史大夫乘机说道衡自负才气,不听驯示,有无君之心。于是炀帝便下令把道衡绞死了。天下人都认为道衡死得冤枉。他不正是锋芒毕露遭人嫉恨而命丧黄泉的吗?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庄子》中提出“意怠”哲学。“意怠”是一种很会鼓动翅膀的鸟,别的方面毫无出众之处。别的鸟飞,它也跟着飞;傍晚归巢,它也跟着归巢。队伍前进时它从不争先,后退时也从不落后。吃东西时不抢食、不脱队,因此很少受到威胁。表面看来,这种生存方式显得有些保守,但是仔细想想,这样做也许是最可取的。凡事预先留条退路,不过分炫耀自己的才能,这种人才不会犯大错。这是在现代高度竞争的社会里,看似平庸,但是却能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的一种方式。

南朝刘宋王僧虔,是东晋王导的孙子,宋文帝时官为太子中庶子,武帝时为尚书令。年纪很轻的时候,僧虔就以善写隶书闻名。宋文帝看到他写在白扇子上面的字,赞叹道:“不仅是字超过了王献之,风度气质也超过了他。”而宋孝武帝登基后,新皇想一人以书法名闻天下,僧虔便不敢露出自己的真迹。大明年间,僧虔常常把字写得很差,因此而平安无事。

所以有才华的人必须把保护自己也算作才华之列。

在洛阳有一位男子因与人结怨而处境困难。许多人出面当和事佬,但对方一句话也听不进去,最后只好请郭解出面,为他们排解纠纷。郭解晚上悄悄地造访对方,热心地进行劝服,对方逐渐让步了。如果是普通人,一定会为对方的转变而沾沾自喜,但郭解却不同。他对那位接受劝解的人说:“我听说你对前几次的调解都不肯接受,这次很荣幸能接受我的调解。不过,身为外地人的我,却压倒本地有名望的人,成功地排解了你们的纠纷,这实在是违背常理。因此,我希望你这次就当作我的调解失败,等到我回去,再有当地的有威望的人来调解时才接受,怎么样?”这种做法实在是异于常人,细想起来真是一种使自己免遭众人嫉恨的明智之举——既保护了自己,又留下了为人称道的美名。谁能说郭解不是大智之人呢?比较起来,那些极力显示自己才能的人,不过是小聪明罢了。

《老子·洪德》章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最聪明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虽然有才华学识,但平时像个呆子,不自作聪明;虽然能言善辩,但好像不会讲话一样。无论是初涉世事,还是位居高官,无论是做大事,还是一般人际关系,锋芒不可毕露。有了才华固然很好,但在合适的时机运用才华而不被或少被人妒忌,避免功高盖主,才算是更大的才华。生活中总难免产生矛盾,对此,我们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宽容度量。有宽容之心,则事过不留痕,心态更旷达;有宽容之心,则家庭更幸福和睦;有宽容之心,则生活更轻松;有宽容之心,则是仁的高境界;有宽容之心,则世界少几分吵闹争斗,多几分和谐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