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总有一条道路抵达心灵
14497500000089

第89章 君子不计小人过

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就在于他能容纳小人。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这就告诉我们,如果对事物的观察太敏锐,就会觉得他人浑身都是缺点,不值得与之交往;另一方面,旁人也会对你的过分挑剔,感到难以忍受,而不愿意追随你。实际上,越是污秽的土地,土质越肥沃,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同样,水流过于清澈,就很难产生鱼类。所以说,君子要有宽宏的度量,不自命清高,要能够忍让,能够接纳世俗乃至丑恶的事物,这就是“君子不计小人过”的实质。

君不见在日常生活中,也包括在工作中,有不少人往往为了非原则问题,小小皮毛问题争得不亦乐乎,谁也不甘拜下风,有时说着论着就较起真来,以至于非得决一雌雄才算罢休,结果严重的大打出手,或者闹个不欢而散,鸡飞狗跳影响团结,这是坚决不可取的。那么当自己与人发生矛盾冲突后究竟应该怎么办呢?糊涂哲学告诉我们:必须是“得饶人处且饶人”,即既不要因为不值得的小事去得罪别人,更要能以一种豁达的心胸,以君子般的坦然姿态原谅别人的过错。

在生活中,也确实有不少“君子不计小人过的事例,有这样三则故事,很耐人寻味:

第一则讲唐朝的娄师德。娄师德官至同平章事,一生为将相30多年,稳而不倒,其诀窍是能忍受任何侮辱而不动声色。有一次,他弟弟被派去做代州刺史,临行时来向娄师德辞行。他便问弟弟:“你我受国家的恩宠太多,显荣太过,很容易招惹别人的妒忌,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呢?”他的弟弟说:“往后即使有人唾口水在我面上,我也只把它揩干而已。”娄师德说:“这还不行。人家唾你的脸,就因为他对你生气了,如果你把唾沫揩去的话,他便更恨你了。所以,你不要去揩,而要让它自己干,并且要面带笑容承受,这才对呢!”

第二则故事讲唐朝的陆贽。陆贽在德宗时当过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当初,御史中丞窦参常常排挤陆贽。后来窦参被李巽参奏,德宗大怒欲杀之。陆贽替窦参讲情,才未被杀,被贬到獾州当司马。德宗又想株连窦的亲人,没收他的家产,陆贽请皇上加以宽恕。世人无不称赞陆贽公正诚实,以德报怨。

第三则故事讲宋朝的吕蒙正。蔡州的知州张绅犯贪污罪被免职。有人对宋太祖赵光义说:“张绅很有钱,不至于贪污,是吕蒙正贫穷时向他索取财物没有如愿,现在对他报复。”吕蒙正不申辩,结果张绅复了官,吕蒙正被罢了宰相的官职。后来考课院查到张绅贪污的证据,于是又免了张绅的官职,吕蒙正重当宰相。太宗对吕蒙正说:“张绅果然有赃。”吕蒙正也不谢。太宗称赞吕蒙正的气度不是那些浅薄的人可以做得到的。

这种宽厚与容忍绝对不是争斗的小人所能够做到的,明知对方错了,却不争不斗反而认输,虽然自己吃点小亏,但使别人不受损。不争表面形式的输赢,而重思想境界和做人水准的高低,这样的人其实活得很潇洒。历史上的这三个人,由于能不计小人过,不但没有丝毫损害自己的名声,反而更受到大家的称道。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对于个人而言,能“得饶人处且饶人”,它既能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自己也能生活得轻松、愉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与人相处,有一分退让,就受一分益;吃一分亏,就积一分福。相反,存一分骄,就多一分屈辱;占一分便宜,就招一次灾祸。所以说:君子以让人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