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发展、企业成长与跨国企业
14505900000004

第4章 基本概念

一、对外直接投资类型

跨国企业理论所要解释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理论研究中通常把企业的对外投资动机分为资源寻求型、市场寻求型、效率寻求型和战略资产寻求型等四类,依据动机的划分可以对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或国际化生产进行分类(Na-rula,1996)。

资源寻求型对外投资是企业为了保证所需的关键性自然资源的有保证供应,或有利价格条件的供应,在该资源丰富的国家投资建立子公司或附属企业,这类投资的区位选择通常决定于自然资源的可得性和成本,以及非熟练劳动力的供给情况。

市场寻求型对外投资是企业为了有效地供应东道国当地或所在区域市场,在国外投资建立的生产制造、产品分销或售后服务子公司,这类投资主要取决于国外市场的规模和性质、相对生产成本、跨国运输费用、出口障碍以及企业对可能失去市场的担心等。

效率寻求型对外投资通常是企业的连续性投资,而不是初次投资(B。 Kogut,1983),企业试图通过在国外投资建立子公司实现跨国界的横向一体化或垂直一体化,以获得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的效益。

战略资产寻求型对外投资就是企业试图通过在国外投资建立子公司,获得国外的关键性要素或无形资产,以增强企业现有资产的组合效应,以保持或加强本企业的整体竞争地位,或者削弱竞争对手的竞争地位(Dunning,1993a)。

二、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是跨国企业理论的另一核心问题,它与跨国企业的相关优势相联系。通常把与跨国企业相关的优势分为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类(Dunning,1981)。

所有权优势是跨国企业的特有优势,其类型复杂多样,包括技术优势,规模经济的优势、取得廉价资本的优势、获得特殊原材料的优势等(S。 Hymer,1960;C。 Kindleberger,1969;胡德和扬,1979)。邓宁用“所有权优势”概括这些某一企业所拥有而其他企业无法从市场上获得的特有优势,特有优势或所有权优势是跨国企业相对于东道国当地其他企业所具有的优势。由于跨国企业与东道国当地企业相比,面临着一定的附加成本,它们可能是由于文化、法律、制度等差异导致的对当地市场知识掌握方面处于相对劣势所致,也可能是运输、通讯费用相对较高所引起的,只有具备某些当地企业没有的优势,并能产生足够的经营利益,足以抵补跨国经营的较高成本,企业跨国投资才能得以进行,并且这些优势必须是跨国企业所特有的,且易于在企业内部跨地区转移。因此企业拥有的特有优势通常是跨国企业理论的出发点。

内部化优势是相对于市场交易,企业组织在某些交易活动中所具有的成本较低的优势。最典型的是原材料、半成品、专业技术知识和诀窍等中间产品的交易,由于它们的特殊性质,通过市场交易必然涉及较高的交易费用,有时甚至无法实现交易(P。 Buckley&;M。 Casson,1976),企业把相关活动通过垂直型或水平型一体化方式将它们内部化,就可以减少市场交易成本,并且还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租金(邓宁,1990)。跨国企业的内部化优势就是指企业把某些跨国界的交易活动加以内部化,部分取代市场机制所实现的费用相对节约,由于把市场交易活动内部化会同时增加协调管理成本,因此内部化优势是有条件的,即内部化带来的收益大于同时增加的协调管理成本时,内部化优势才存在。

区位优势是指东道国所具有的有利于跨国企业直接投资的自然和政策条件,一是要素禀赋方面,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人口和劳动力、地理位置、基础设施、收入水平等;二是政策、制度、文化等方面。区位优势不是跨国企业的特有优势,而是所有企业均可利用的有利条件。

三、结构性市场不完全和交易性市场不完全

如前所述,企业拥有的特有优势通常是跨国企业理论的出发点,而企业特有优势则是市场不完全的结果。市场不完全就是指完全竞争条件得不到全部满足时出现的情况。从理论上说,满足完全竞争的基本条件包括:市场主体规模很小从而没有任何市场力量;信息充分;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完全自由流动;交易费用为零。如果是完全竞争得以实现,就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具有相对于其他企业的特有经营优势,也就不存在跨国企业产生的条件。但现实中这些条件并不能得到充分满足,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或跨国企业的产生或者是对市场不完全的战略性反应,或者是用企业内部交易机制克服市场不完全的结果。市场不完全可以分为两类:结构性市场不完全和交易性市场不完全(Dunning&;Rugman,1985;Teece,1985;Liu,1997)。

结构性市场不完全是从市场结构特征方面概括的市场不完全性,通常把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两类,不完全竞争包括垄断竞争、寡头竞争和完全垄断。不同类型的市场结构取决于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和大小、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等因素。按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特征通过影响企业行为,对产业的绩效具有决定作用,产业绩效又进一步决定了资源配置和福利意义上的经济效率。海默(1960)、金德尔伯格(1969)、弗农(1966,1974,1979)和凯夫斯(1971,1974)、尼克博克(F。 Knickerboker,1973)等均是从市场结构方面来把握市场不完全性,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高度集中的国内市场结构的产物,是在高度不完全市场上通过国际性寡占战略追求收益的手段。

交易性市场不完全是指通过市场进行交易活动存在着障碍。交易费用理论认为,现代经济活动的协调构成一系列交易,这些交易既能通过市场也能通过企业内部层级组织进行,由于市场交易存在小数目市场主体垄断的可能性、市场的不确定性,加上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使市场交易不能有效进行,或者只能在费用高昂的条件下才能进行(O。 Wiuiamson,1975)。这种交易性市场不完全是导致企业用内部化交易取代市场交易的动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就是在国际经营活动中规避市场不完全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