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思想课堂-自然笔记
14515100000012

第12章 论自然环境

我们靠地球的土壤养活自己。据说,人类完全依靠地球表面几十厘米的土壤生活着。水也是土的产物。只要看看石头山就可以一目了然,那里即使下了雨也没有水。森林是土壤的保护者。众所周知,如果对土壤放任不管,就会流失掉。现在土地表面的土壤正在流失。日本是个多火山和多地震的国家,地势起伏大,再加上雨水集中,条件十分恶劣。但是,它的文化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完全是由于我们祖先辛勤耕耘,滋养了土地。

摘自(日本)富山和子《能保住森林吗?》载于《21世纪的日本和世界》第22页

我们智力所不能辨识的事即为怪异。在古代怪异很多,后世怪异逐渐少下来,这也是世界逐渐趋于文明的佐证。虽然说今天的世界逐渐成为文明之世,但是俯仰顾盼宇宙之间的现象,还有许多不明其理的。大凡我们感觉触及到的东西,如果又说不明其道理的话,那么,岂能不说它不是怪异吗?

日月星辰东出西落的现象,在今天人人已习以为常,然而如果在天文学尚未昌明以前,则也会说它是怪异。什么是怪异?唯独日蚀、月蚀、慧星等现象吗?如果我们懂得了天文学,则日月之蚀、慧星等现象,将被看成是当然的,决不是怪异。但是,对类似双日并出,海市蜃楼等的出现似乎还以为是怪异。然而,这种空气中反映的道理如同水中、镜子中的物影一样。人在深山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而不知其理,将它叫做怪异;听到自己的声音而不知其理,将它叫谷神,其实这是自己身体的反影和自己声音的回声。这些现象在物理学昌明以后,就不复为怪。

六合无怪异,所谓有怪异者,只是我们观其现象而不知其理而已。拿我们自己人身之结构精妙之极来说,如果不明白其道理,则认为人的知觉运动实为不可测的。虽然近世生理学有很大的发展,但对于灵魂本体还是朦朦胧胧未曾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岂能不说它是怪异?但是唯物论者把心性作为脑的作用,当脑科学发展到明确无疑时,灵魂也一定可以用物理来解释之。如果这样,宇宙间就没有怪异了。

世上喋喋不休地谈怪异者实在不少,相信怪异者也比比皆是,其原因来自灵魂不灭和轮回转世等臆说。若灵魂果真不死,则何能疑幽灵人鬼?若信轮回转世之说,则狐精狸怪亦有何疑?然而,这些都是出自以往圣人制造的臆说,虽也有一些说曾经见到过鬼怪的愚辈,这也只是这些盲信者神经错乱所致。

相信鬼怪的人自幼时此观念印其心中,后来偶入深山幽谷,遇见天狗狐怪,或夜里在墓冢中见到鬼火幽灵,其实这是他们在心悸魂乱时心性一时出了错乱,即产生了一时的疯癫。宇内决没有天狗幽灵。

夜游、疯癫者都脑病,是脑与神经失常,而在他们脑中表现魑魅魍魉千怪万妖种种异状。《大学》曰:若不在心,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问。脑病患者却不视而见,不听而闻,其心中想象的所闻所见犹如梦中所闻所见。换句话说,疯人所见鬼怪妖灵的原因,是其脑子与神经感应错乱所致。

摘自(日本)津田真道《怪说》原载《明六杂志》第25号收《明治文化全集》第18卷第178—179页

从世界的情况来看,也可以这样说,除被指定的保护地区和国立公团以外,恐怕再也看不到自然林;除那些适合当地风土而受到特别管理和保护的自然草地以外,也再见不到草地了。大部分变为人造林和人工播种的草地,虽然也是绿色,却是千篇一律,枯燥无味。人心恐怕也会随之荒芜吧。

我并不否定人造绿地。但是,我们只要比较一下美原自然公园界内的自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就可以知道,人工草虽然可以用于产业,但不能像以酥油草为主的自然草那样,给人们带来故乡的气息。为改善生活环境,容易出现优先人工绿化的倾向。这样下去,自然绿地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消失。我们应该向喜马拉雅山人用身体保护树木的精神学习,站出来保护森林。

摘自(日本)津田真道《森林和草原的未来》载于《21世纪的日本和世界》第24页

今后环境问题的最重要课题,就是维护、改善和创造环境,从质量上提高生活水平。在今后大约30年内,日本人口将达到1.3亿的高峰,老年化问题尤为突出,社会保险等费用也将随之增加。现在世界人口是45亿,到2000年将达到63亿,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将占80%以上。对发达国家来说,是重视生活质量的改善,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却是解决柴米油盐的问题,是摆脱绝对贫困和激烈的生存竞争的问题。日本作为世界大家庭的一个成员,对问题的认识和判断的标准,应该怎样适应这种国际性的龃龉呢?各发达国家会从保护自然和野生动物的角度指责日本,发展中国家将从资源的公正分配和要求经济大国日本给予恰如其分的合作的角度指责日本。这不是单用金钱和技术就能应付的问题。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发展中国家,人们的参与和草根运动的普及也是问题。日本的环境政策将被迫去适应这两方面。

摘自(日本)桥本道夫《环境政策应该怎么办?》载于《21世界的日本和世界》第26页

中平土人伦十谷盛耕出。山里人伦取薪材出之平土,海滨人伦取诸鱼出之平土,薪材十谷诸鱼易之而山里薪材十谷诸鱼食之家作之。海边人伦作家谷食鱼菜。平土人相同而平土人无过余,山里无少不足,海滨无过不足。彼无富、此无贫,此无上、彼无下。夫妇道互相应、自感合,无犯他妻,无交他夫。转定无二转二定,转定一夫妇,无二夫二妻,故人伦相同,无二夫交、无二妻淫。

摘自(日本)安藤昌益《自然世论》《日本哲学》(德川时代之部》第188页

虽然人脱离自然,然而仍是自然的一部分,因为人与自然分离这一事实,就表示人是依赖自然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自然从自身中产生人;人不可能立于自然之外,人的存在还是根源于自然。所以,自然与人之间,不可能有任何敌对。相反的,自然与人之间,往往有一种亲切的了解。人从自然而来想在自己身上看到自然;就是说,自然回到自身想在人身上看到自己。

说人从自然来并透过自然而看自己或说自然透过人而看自身,这是客观的思想。另外还有一种方式,观察这个情境,就是把我们的立场从客观变为主观。这种对主观性的探索即是探索自然在其自身中的基础。

所谓从客观变为主观即指从自然回到人自己。不把人看作客观地与自然相对立,现在,我们的工作是使人回到自己并看看自己生命的深处有些什么东西。因此,对自然的探索变成了人的问题:即人是谁?或人是什么?

摘自(日本)铃木大拙《禅与生活》第194页

当我们将自然和人相对时,我们所重视于自然的,是它物质的一面,而不是道德或精神的一面,可是当我们将它与上帝相对时,却是指精神的一面。因此,正如我们人类所看到的,自然有两方面。就其为“自然的”而言,它是神圣的;但是,就其为物质的而言,则对人类精神性或神圣发生相反的作用。又要我们将自然看作物质世界,像感官所感觉的那样,它便是我们要征服的对象。这里,自然乃面对着我们人类的一种势力,而只要有了“势力”这个观念,便与征服观念连在一起。所以,对人而言,自然是要加以征服的,并且为了追求人类自己物质上的享受和舒适,自然也是要加以利用的。自然给人类好多机会让他们发展自己的力量,但同时,在人类方面,却有一种为了自私目的而剥削和滥用自然的趋势。

摘自(日本)铃木大拙《禅与生活》第187—188页

自然与人类对蹠的思想依据是二元论的对抗。对蹠常常意味着对立。因而今天谈到自然,人们随即便会想到控制自然征服自然。我们昔日的以自然为本,或返回自然的思想,不知何时变得踪影全无了。

另外,自然又被当做在坏的意义下的本能同义语使用,讲到自然主义,人们甚至会想成是本能礼赞。本能礼赞也不是坏事,但它只可在动物或植物的场合说,并不适合于人类,人类既已作为人,其内自然和别的自然便有很大的不同。在东方,(一般)把人类之作为人叫做人类的自然,进而与所谓自然界的自然区别开来,当我们说返回自然时,并非是要返回到动物的本能,而是要到达充塞天地间的灵性的生生不息的境界。

摘自(日本)铃木大拙《续铃木大拙选集》第5卷第99—100页

杖底唯云,囊中唯月,不劳关市之讥。

石笥藏书,池塘洗墨,岂供山泽之税。

摘自(日本)幸德秋水《社会主义神髓》第29页

神奈川县知事长洲一二指出:“人类由于两种疾病面临着毁灭的威胁。一种是核战争的急性病,另一种是破坏森林的慢性病。为了治疗这些病,必须立即集中人类的智慧。”作为地球上最先遭受原子弹氢弹灾害的日本人,我感到现在正需要集中智慧,迅速采取有效的对策。

摘自(日本)岩垂寿喜男《关于“保卫绿色地球基金”》载于《21世纪的日本和世界》第34页

长期以来,人们最大限度地利用山上的资源和大自然的恩惠,这比什么都值得感谢。然而,想想我们日本,在大声疾呼技术革新、高速度发展、开发观光资源的同时,一直在加快破坏大自然的速度。对这一现状必须痛加反省。我是一个从事文学工作的登山爱好者,一直注视着战后30多年来的群众。每当看到群山变貌,想到“国荣山河破”一词就深有感触。不是从微观上泛泛议论如何保护自然,而应高瞻远瞩地从宏观上谋求人与自然共存。这将是今后的一大课题。

摘自(日本)近藤信行《谋求人与自然的共存》载于《21世纪的日本和世界》第322页

1982年,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的“人和环境会议”上,与会者逾越南北双方不同的立场,讨论了陷入深渊的环境问题:(一)地球沙漠化;(二)1980年,每秒钟有一个品种的生物种子死亡;(三)异常气象;(四)由于热污染,温带地区气温上升2至3度,南北极上升7至10度,冰雪融化、海水涨潮,人们认为地球上相当一部分陆地将变成一片汪洋。

不仅是这些,还有(一)大气污染,(二)废气问题;(三)农药祸害;(四)食品防腐剂——添加物质的毒性;(五)水质污染,湖泊、河流,海域等水质营养化,工厂排水使饮用水含毒;(六)嘈杂音响损害人的精神和神经,在身心两方面引起多发病症;(七)水俣病(骨节痛)、镉中毒引起的疼痛症、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症,使用六价铬等重金属和化学物的工厂排出有毒废弃物,引起公害。

上述问题,有的日本已经解决,有的正在实施开发计划,采取措施,力求解决。目前正处于开发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峡谷中。开发涉及广大地区,还难看清其发展前景,隐藏着巨大的破坏性。人们应深入探讨环境危机的根源,倾注全力以达到新的生死境界,周密地观察和实现死里求生,重新安排生活,扎扎实实地越过人类生存危机的深渊。

摘自(日本)野间宏《越过人类生存危机的深渊》载于《21世纪的日本和世界》第336页

地掩日而蚀于月,蚀体亦圆,地体之圆也。然则月蚀者,地之鉴也。见月蚀而不说地圆,是犹引鉴自照,而不辨其目,不亦愚夫。

摘自(朝鲜)洪大容《湛轩书》《内集毉山问答》

在落后的生产方式中,人口的增长和经济交流的发展是毁林造田和日益严重地开发林业的促进因素。实际上,平原和沿海地区对建筑材料、燃料和许多手工业生产原料的需求量的增长,也是加速进行更大规模林业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森林来不及再生,面积日益减少,荒山秃岭不断发展。换言之,山区的生态环境在空间上日益缩小,其质量日益下降,根本原因就是人口的增长。

摘自(越南)黎鸿心《人口和环境的关系与越南社会经济战略的制订》《东南亚研究资料》1984年2期第92页

在沿海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对开发各类水产具有一些有利的因素。因此,各个河口、海滩和近海区域很早就形成并发展了捕鱼业及其他水产行业。制盐业、水产品手工加工业(有传统的产品是鱼露)也在那些适宜的地方发展起来了。当然,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有限的粮食生产影响了各种水产业开发规模的扩大。由于没有能力开发远洋水产资源,而人口还在不断增长,各种需求在不断增加,所以近海水产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增加,以致许多种类的资源都来不及再生繁殖。因此,沿海区域的生态资源也就日益减少。

摘自(越南)黎鸿心《人口和环境的关系与越南社会经济战略的制订》《东南亚研究资料》1984年2期第93页

平静地坐落于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南坳的尼泊尔,可能变成旅行家的乐园。尼泊尔对具有各种兴趣的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虽然是一个小国,尼泊尔却是“世界的缩影”。这个国家绵亘着600呎到29023呎的山地。它以其丰富多采的自然环境(平原、山地、谷地、溪谷),满布着具有天然美景的环境。这里有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于不同的爱好。河川、湖泊、瀑布、森林、丛莽、白皑皑的雪山,绿葱葱的群岭,给我国增添了迷人的景色,引来了寻欢作乐的游客。

摘自(尼泊尔)N.B.塔帕、D.P.塔帕《尼泊尔地理》第130页

我们必须大力发展能源并用于农村开发事业,以克服新面临的燃料奇缺、森林大量毁坏等种种问题。

摘自(尼泊尔)克里希南·普拉萨德·帕特拉依选自《廓尔卡报》(1991年3月26日)

从现在起我们必须致力于环境保护,否则世界将逐渐沙漠化,人类将无立足之地。

摘自(尼泊尔)克里希南·普拉萨德·帕特拉依选自《廓尔卡报》(1991年4月6日)

自然向我们伸出欢迎的手臂,请我们享受她的美;但是,我们却畏惧她的寂静,冲到拥挤的城市去,像逃避一只恶狼的羊群挤成一团。

摘自(黎巴嫩)纪伯伦《主之音》第34页

他创造诸天,而不用你们所能见的支柱;他在大地上安置许多山岳,以免大地动摇,使你们不安;他在大地上散布各种动物。他从云中降下雨水,而在大地上滋生各种优良的植物。

摘自(阿拉伯)《古兰经》

圣人说:“五种有害动物就是在圣地亦应消灭,它们是:老鼠,蝎子、鹞子、乌鸦和疯狗。”

摘自(阿拉伯)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第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