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思想课堂-哲学笔记
14515700000002

第2章 论哲学观(2)

哲学是依据人的能力研究事物真理的学问。……第一哲学或形而上学,是研究第一真理的学问,第一真理是所有真理的原因。

摘自(阿拉伯)铿迭《哲学论文集》第1卷第97页

哲学作为探究事物的真理即探究事物的本质的学问,它包括神学(形而上学)、教育学和伦理学,以及一切能引人正道,扶正去邪,给人裨益的学问。

摘自(阿拉伯)铿迭《哲学论文集》第1卷第104页

欲研究哲学者,须年富力强,文质彬彬,曾习《古兰经》及辞章之学,对于宗教科学亦具根柢,为人廉洁诚笃,深恶奸淫诈欺而痛绝之,且无生计之忧,不背宗教信仰及其礼节,注重学问,尊敬学人,除学问与学人外,轻视一切,且不以学问为职业。不具备以上所述者,乃冒牌的哲人,不得列于哲人之林也。

摘自(阿拉伯)法拉比《哲学者所应有的资格》第15页

哲学是依据人类的能力,通过对事物的想象和对理性真理及实践真理的判断而实现的人类灵魂的完善。

摘自(阿拉伯)伊本·西那《哲学精华》第16页

第一哲学探讨的内容就是存在的存在,它所寻求的就是属于存在的存在内在的偶性,如一多、因果等。

摘自(阿拉伯)伊本·西那《哲学精华》第48页

当生命找不到一个歌唱家来唱出她的心情的时候,她就产生一个哲学家来说出她的心思。

摘自(黎巴嫩)纪伯伦《先知·沙与沫》第90页

昨天我看见哲学家们把他们的头颅装在篮子里,在市场上高声叫卖:“智慧,卖智慧咯!”

可怜的哲学家!他们必须出卖他们的头来喂养他们的心。

摘自(黎巴嫩)纪伯伦《先知·沙与沫》第122页

一个哲学家对一个清道夫说:“我可怜你,你的工作又苦又脏。”

清道夫说:“谢谢你,先生。请告诉我,你做什么工作?”

哲学家回答说:“我研究人的心思、行为和愿望。”

清道夫一面扫街一面微笑说:“我也可怜你”

摘自(黎巴嫩)纪伯伦《先知·沙与沫》第122—123页

布尔德威在所著的《哲学词典》中说过:“东西文化在亚历山大城接触之后,罗马、希腊、叙利亚在学术、文化、宗教方面的思想,和东方的一切混为一气。西方的‘研究精神’及东方的‘灵感启迪’,产生出一种新的东西,而宗教与哲学,从此也发生了密切的关系。结果便产生了一种‘宗教哲学’;不是纯粹的哲学,也不是纯粹的宗教。东西文化之所以能混合的原因是:一、犹太人深受希腊学术、思想的影响,常想把西方的思想,输入在自己的宗教信仰里面;二、受希腊哲学影响的思想家,常想把东方的宗教思想,揉和在自己的宗教思想里面。总之,无论由哪方面来说,东、西文化结合后,产生出来的结果,是一种‘宗教哲学’,不是单纯的宗教,也不是纯粹的哲学。”犹太教人迁到阿拉伯半岛后,便把“宗教哲学”传进去了。

摘自(埃及)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黎明时期)第27—28页

看来,医学和星相学这两个学科是将穆斯林引进哲学领域的两扇大门,因为我们现在所了解、所掌握的医学和天文学知识,在阿拔斯时代有很多是不为人知的,因此当时的医生和星相学家都有很多哲学知识。哲学几乎包罗万象,医学、神学、数学、逻辑学、音乐、几何学、天文学都是它的分支。因此,医生和星相学家对上述学科大都懂得一些,然后,再深入研究医学和星相学。医生和星相学家都想精通自己的业务,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掌握外国语,特别是希腊语。如果掌握了希腊语就可以阅读各种哲学著作了。伊本·奈丁给我们开列了一份学医者的必读书目,其中有医学、解剖学、等等,还有逻辑学、伦理学、玄学,一本名为《优秀的医生应是一位哲学家》的书也是必读书。情况一直如此,直到后来有了穆斯林的哲学家,如叶耳孤卜·肯迪,“他是一位精通医学、哲学、数学和逻辑学的学者,他还能谱曲,对几何学、数的性质及天文学也有研究。”伊本·西那也是一位逻辑学家、医生、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

摘自(埃及)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近午时期)第254—255页

哲学和科学是世界性的,而文学则带有民族性。因为哲学和科学是智慧的产物,智力尽管有高有低,但却是每个人和每个民族都具有的一种能力。逻辑学,人们都能接受;几何学与医学人们都在使用;至于文学,则是感情的语言,而感情是不受逻辑制约的。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影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社会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

摘自(埃及)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近午时期)第261页

智哲者之哲理与学识,乃人类不完全之主义与忖度,其于未见世界(妙世)只知其为不得知之实有的。此种主义与忖度最易引起反对与争论。领会之者只是特殊之少数人;凡领会之者非皆接受之;接受之而信其正确者非皆能使之重于其私意与嗜欲;以其无统辖认识之者之直觉(意志)之权力也。故此项主义莫有使人笃信诚服崇拜之感动力;因人类之天性不肯服从——敬事的服从与彼同类相似之人,纵彼此学识相差甚远亦不顾焉;人类只崇拜彼承为本来有能益人伤人之本领而对于已有无形之权威者。所谓本来能益人伤人是说非以世界万有之公例与法则,为全人类所获得之习惯的诸因由而益人伤人也。

摘自(埃及)穆罕默德·赖施德《穆罕默德的默示》第14—15页

莫把哲学说成宗教似的神话,其实,哲学建立在稳固的科学支柱之上,并且把科学送到它的目的地。

摘自(埃及)纳吉布·迈哈富兹《思宫街》40第466页

若离开人事物质的分析而空谈什么形而上的哲学,想用这种玄杳的速成法来解决什么宇宙人生问题,简直是过去的迷梦,我们快醒了!

摘自陈独秀《答皆平》《新青年》9卷2号1921年6月

哲学的定义从来没有一定的。我如今也暂下一个定义:“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例如行为的善恶,乃是人生一个切要问题。平常人对著这问题、或劝人行善去恶、或实行赏善罚恶,这都算不得根本的解决。哲学家遇著这问题,便去研究什么叫做善,什么叫做恶;人的善恶还是天生的呢?还是学得来的呢;我们何以能知道善恶的分别,还是生来有这种观念还是从阅历经验上学得来的呢;善何以当为,恶何以不当为;还是因为善事有利所以当为,恶事有害所以不当为呢,还是只论善恶,不论利害呢;这些都是善恶问题的根本方面。必须从这些方面著想;方可希望有一个根本的解决。

摘自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1919年)《中国现代哲学原著选》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8页

哲学不是离开科学而存在的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总积。几种科学相通的道理(思想)共守的规则,就是哲学。若干科学,所研究的范围不同,因而表面上好像没甚关系,然而骨子里面有一个会通的所在,就是哲学。哲学可以说是一种思想,一普通的思想。又可以说是一种知识,一基本的知识。他的目的是集合世界和人生的理论,调和成一个儿的;所以他在学问界中包括最大范围。而同时自古最小范围。

摘自傅斯年《对于中国今日谈哲学者之感》《新潮》1卷5号1919年5月

哲学者,笼统的说,就是论理想的东西。理想表现于社会上,或谓以全体而为统一的表现,或谓以部分而为对立的表现。主后说者,谓理想之对立的表现者,为政治,为法律,为经济。所以社会哲学云者,有人释为论社会的统一的法则性的东西;亦有人释为政治哲学、法律哲学、经济哲学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