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似江南的千佛洞府
漫川关,陕西的一座小镇,不仅有西北的粗犷,更有着江南的婉约和恬淡。闲来无事的时候,在秦楼吼吼秦腔,于楚楼哼哼楚曲,一杯清茶,几许闲情,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漫川关,位于陕西省山阳县东南边陲70公里,地处金钱河与靳家河之汇合处,可以说是地广水阔,依山傍水,群山环绕。漫川关历史悠久,古风犹存,文物古迹众多,位于漫川关镇前店子村的千佛洞,便是古镇的一大风景点。
建于武周永昌年间的“千佛洞”,洞深7.5米,宽近5米,高2.6米,3面摩岩,均为佛像神台,红砖砂石上雕造的立体石佛有近千尊之多,其中的主佛高1米,小佛高不盈尺。步入洞中,只见佛像排列井然有序,“观音菩萨”和“如来佛”分立左右两侧,里面的正神位是“释迦牟尼”3尊石雕的法像,其他佛像依次排开,景观奇丽。
走出洞口,呈现于眼前的是1933年建的多角牌楼、左右厢房和照壁花墙构成的小寺院。站在洞高处,可见洞坎的下面豁然开阔,清康熙十九年(1680)修葺的竹林寺院和舞榭歌楼,与千佛洞联为一体,远看如诗如画。
距离千佛洞西不足一里的地方,是前店子村回龙寺组,其“砧子石藏经洞”,亦是远近闻名。“砧子石藏经洞”长、宽各5米,蜀僧超古于清康熙六年(1667)将460卷经书藏于洞中,可惜的是,此洞于1774年被盗。
在陇海铁路通车前,漫川关不仅曾为水旱码头,而且是陕鄂豫蜀物资交流重要集散地之一。据说,漫川关极盛时,码头上每天有上百号湫子船停泊;陆路上则是骡马不断。小镇于是商贾云集,慢慢繁华起来,终成一座秀丽的古镇。
漫川关只有一条街道,因依山就势街道就有了些“之”字形的曲线,道长而狭窄,均用石条、石块、石子铺成。走在被岁月磨拭得青蓝溜光的街道上,细数着地上的石头,似水流年就这样从指间点点滴滴地逝去。如果是在夜晚的街道上,这种感觉就会更真切些。
分列在街道两旁的民宅并不算高大,门两侧有石狮或石鼓,进了大门就是一方天井,两旁厢房的雕花木格窗户,是向外撑开的。民宅多以木板为墙,房屋小巧玲珑,上有一层阁楼,绘画山墙,翘龙凤角,明镜悬顶,圆木为柱,雕花镂文;下层则多为商铺。漫川关天天有集,商业气息十分浓厚,但却保持着“男人下田,女人摆摊”的习俗,别具风情。
从地理位置上看,漫川关是陕北的一个古镇,但她却颇具江南风情。这或许是因为来镇上做生意的南方人较多,且都保留着江南的生活习惯,不论日常起居,还是言谈举止间,都透着楚文化的韵味,无形中给漫川关平添了几许异于陕北的风情。
在漫川关,会馆文化是不能回避的,不管你愿不愿意对它有所了解。留存至今的船帮会馆随处可见,比较有名的有湖北会馆、武昌会馆、骡帮会馆、武圣宫等,其建筑物目前还大都保存完好,其中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的骡帮会馆,是陕西省现存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会馆。
骡帮会馆坐落于漫川关镇街上,由上殿和下殿组成,东西侧各建厢房三间,结构紧密,木雕精致,是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骡帮会馆最让人注目的是戏楼,两个戏楼紧挨着并排在一起。据说原来是秦人和楚人建造的。以前逢年过节赶庙会,这里就要唱“对台戏”。秦楼吼秦腔、楚楼哼楚曲,相映成趣,吸引了不少人来听。
古镇人爱吼秦腔,哼楚曲,更爱喝茶,尤其是早茶。虽然没有像江南小镇那样的茶馆茶社,漫川关因地制宜,喝茶也自有一套讲究。例如茶叶是以青茶、绿茶为好,茶具则以景德镇的瓷器为上,就连沏茶的开水也是用专门的红泥小火炉和专用铜质水壶来烧。
茶叶与茶具不能小视,沏茶更是不能马马虎虎,一定要用新沸之水。把沸水倒进装有茶叶的茶壶里,然后再从茶壶里把茶倒进茶杯,接着又从茶杯里倒回茶壶,这样来回反复几次,盖上壶盖泡一会儿,沏出的茶才芬芳诱人。
临街人家的早茶是热闹的,不说人们手中端着的形态可掬的茶具,只是茶具里飘散着的茶香,足以让人艳羡不已。漫川关人早已习惯了这一切,一边慢悠悠地品着茶,一边侃大山,那阵势,一点也不亚于江南的茶馆,川、渝的龙门阵。
“漫川关,景色鲜,不似江南胜江南。”就是这样一座具有诗情画意的小镇,她的质朴、自然,悠悠茶香,都浓郁得让人无法将其在心头的一隅化开、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