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思想课堂-美学笔记
14538300000006

第6章 论审美意识

中国人在初期阶段的审美意识,限于就“美”字在《说文》上的本义来考虑,首先起源于对于所谓“食”的某一特殊的味的感受,其次,与所谓“色”,即男女两性间的视觉性←→触觉性的感官带来的官能性悦乐感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实际上,他们的审美意识在其初期阶段,亦根源于所谓“色授、魂与,心愉于侧”(司马相如《上林赋》,《文选》卷八)那样的体验。

摘自(日本)笠原仲二《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第1章第21页

爱梅爱雪爱缘何

爱缘雪白梅芳洁

摘自(越南)阮廌《阮廌汉文诗》第159页

有时,来宾谈到我那些年轻的女副官,就对他们开玩笑的说:“一个女人犹如一棵橡胶树,三十岁后就毫无是处了。”可以这样说:我对妇女的反应较好。她们具有更多的理解——更富于同情心。我感到她们可以使人心神愉快。对我来说,女人就有这种优点。我的意思不仅是指肉体。我常受温柔的眼波和漂亮的相貌的吸引。作为艺术家,我自然而然地受一切悦目的对象的吸引。

摘自(印度尼西亚)苏加诺《写这本书的动机》《苏加诺自传》第13页

苏加诺喜欢用正眼来看漂亮女人。这并非一种罪恶。连穆罕默德也欣慕美丽呢。作为虔诚的伊斯兰教徒,我是先知穆罕默德的信徒。他曾经说过:“能创造女人这种美丽的生物的真主,必然是一位伟大和善的真主。”我完全同意。

据说穆罕默德有一个奴隶名叫塞得,塞得是第一个皈依伊斯兰教的人。他有一位漂亮的妻子叫赛伊娜。穆罕默德看见赛伊娜时,他不禁叫出了平常只在祈祷开始时用的一句经文。他说:“A"llahu Akbar真主伟大”。

他的徒弟问他,为什么看见了赛伊娜要说“A"llahu Akbar”,他答道:“我只是赞美真主,因为真主创造了像这个女人那样美丽的生物。”

我崇敬先知。我学习他的神言。我所以赞美漂亮的女人,对我来说,并非是不道德或罪过。这样做,我并不感觉惭愧,因为实际上这是赞美真主及其杰作。

摘自(印度尼西亚)苏加诺《写这本书的动机》《苏加诺自传》第13—14页

我不会把我的精美而心爱的艺术品用来换任何一辆卡迪拉克。如果我喜欢一个人,我可以送他一幅油画或挂毡作为礼物。但是我不能也决不会把它卖掉。我逝世后,我将把这一切留给印尼人民。让他们把它存放在民族博物馆里。于是,像我自己一般,当他们心里感到不安或烦恼时,也可以坐在一幅油画面前,享受其中的美与宁静,使他们的心灵中也充满和平。是的,我将把我的艺术品留给我的人民。卖掉它?决不干!

摘自(印度尼西亚)苏加诺《写这本书的动机》《苏加诺自传》第14—15页

在这个世界上,由于缺少感情才需要装饰。这不是美的创造,而是丑的发明。

摘自(巴基斯坦)阿卜杜·拉希德·哈加引自库拉姆·吉拉尼·巴尔克著《伊斯兰教哲学家》第288页

所有的愉快都是美的东西所赋予的,而不愉快则是丑的东西造成的。

摘自(巴基斯坦)穆罕默德·谢利夫·米扬引自库拉姆·吉拉尼·巴尔克著《伊斯兰教哲学家》第303页

尽善就是尽美。它超越了人的能力,因为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尽美是无限的。有限无论如何不能包容无限。

摘自(巴基斯坦)穆罕默德·谢利夫·米扬引自库拉姆·吉拉尼·巴尔克著《伊斯兰教哲学家》第303页

尽善、尽智、尽美以及永恒是那种总合的真理,一位诗人可以指出它们,却不能达到那种境界。

摘自(巴基斯坦)穆罕默德·谢利夫·米扬引自库拉姆·吉拉尼·巴尔克著《伊斯兰教哲学家》第304页

美好指一切世间所爱好的,因为它不超出世间事物〔的范围〕。这见于〔友情的或爱情的恭维〕谈话以及〔世间事物的〕描绘。

摘自(印度)檀丁《诗镜》1.85第36页

如果说艺术是通过性情反映出来的生活,那么它也是被文笔的炼金术转化的现实。美联系着世界,美统一各种不同的事物,这个美的观念是艺术的基础,并且最终把生活和艺术统一起来。

摘自(印度)格·支坦尼耶《新梵语文学史》《史诗》(一)《罗摩衍那》第188页

如何断定它是美的还是丑的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依靠天生的鉴别能力和丰富的经验了。为掌握科学,需要作出锲而不舍的努力。但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审美感,光有努力是不够的。无论是智力或知识都不能取代这种审美感。我说我喜欢或厌恶某种东西,也仅仅是靠自己的审美感而已。审美感取决于许多因素:性格、思维方式、教育,最后还有社会环境。如果你有审美感又兼有高尚气度、心胸宽阔及理解事物的敏感,那么这种审美感就会在文学领域内成为你可靠的领路者。

摘自(印度)泰戈尔《散文诗和自由体诗》选自《泰戈尔论文学》第138页

当我们的欢乐感经常随着国家、时代和个人的变化而变化时,如何能有绝对的美的标准呢?可是,当我们观察漫长的人类历史时,我们发现所有时代的所有艺术家在判断艺术美的价值上思想倾向是一致的。大家都承认: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一件艺术作品中找到完满的欢乐。很多人对美视而不见,他们的个人偏爱与普遍的鉴赏能力相悖。在人们当中也有许多人生来就对科学无动于衷,他们对于世界的概念是混乱的、互不相干的和互相矛盾的,因为他们的思想带有偏见,由于个人的偏见而不同意别人的看法。然而他们对自己极端错误的观点是如此自负,以致于不遗余力地维护自己的学说。同样,世界上并不缺少生来就缺乏鉴赏力的人,就他们的情况来说,意见的分歧也是危险的,我们不能追求认识的普遍完美,只是因为天生的愚笨程度不同,从最低到最高层次的各种多样性也不同。关于美的观念也是如此。

罗素在他的一些著作中曾表明贝多芬的交响乐不能被认为是普遍精神的产物,因为对于他来说它们是属于个人的。罗素的意思是:一部交响乐不象一个数学真理,数学真理是所有心灵的对象,只有当它形成定理时,才具有个人的思想。但是如果承认每个人都应该欣赏贝多芬的作品,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天生的心灵缺陷,当经过适当的训练排除了无知和不习惯时,每个人都应该欣赏它,那么,也应该承认对于最优秀的作曲家的鉴赏,在人类思想中完全可以找到,仅仅在一些个别的听众中才有障碍。

摘自(印度)泰戈尔《人》第2章第33页

美女不用仆妇为她梳妆,

你不需要文人赞美颂扬。

摘自(伊朗)萨迪《蔷薇园》第12页

众山之中西乃虽然最小,

在上帝的眼中却最崇高。

摘自(伊朗)萨迪《蔷薇园》第18页

美,坐在荣耀的宝座上,显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却以贪欲的名义接近她,抓掉她纯洁的王冠,用我们的劣行污染她的衣裳。

摘自(黎巴嫩)纪伯伦《主之者》第33—34页

当一个人对自我的看法更加明确时,他也就增加了战胜自己个性的能力,而他的言论、思想和感情也就更加解放、自由,摆脱了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而着眼于寻求一切事物的绝对完美。

这样,美,在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方面,在我们所作的一切工作中召唤着我,我在生活的所有领域寻求着它。每当我得益于美的时候,我就更加感到需要它。

因此,实际上的理念只不过是对美的一贯追求而已。

我以整个身心所向往的这种理念使得许多人对我无法理解,而且对我的某些行为感到迷惘。

摘自(埃及)萨达特《我的一生——对个性的探讨》第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