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目标型家庭
14550500000021

第21章 我们的家庭存在怎样的错误(1)

父母对孩子的错误

父母也是普普通通的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免不了有犯错误的时候。比如,乘公共汽车的时候,妈妈为了省几毛钱而叫孩子把身子弯低一些,以蒙过售票员而不用买票省点钱;比如,开小商店的爸爸为了推销商品,把次货说成好货……他们在无意中犯的错误对孩子影响极大。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孩子离家出走、逃学甚至自杀,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滑入了犯罪的深渊,更多的孩子越来越孤僻、自私、脆弱,逐步丧失了爱心、同情心、集体意识、不懂得尊重父母和别人……一些未成年人的冷酷麻木、老成势利更让人感到心寒齿冷……可是,一味指责孩子不争气的家长、一再质问现在的孩子们怎么了的父母,是否认真分析过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源,是否反省过自己对孩子错误的教育方式呢?相信以下几个例子是众多父母所熟悉的自己对孩子的错误:一名4岁的孩子,因父母忙于工作,被关在家里和父亲的几个朋友一起看枪战片。事后孩子经常模仿片中的行为,打别的小朋友。家长对此施以打骂,却收效甚微,于是开始担心孩子长大会成为罪犯。其实4岁的孩子本来什么都不懂,他模仿片中的行为,完全是出于好奇心,从他的角度,认为打别的小朋友是个有趣的“游戏”;而且大人能看,我也想试一试。追根究底,孩子错误地模仿,首先源于家长错误地将一个没有分辨力的孩子单独留在家里,没有很好的起到良性监护的责任,而粗暴的打骂教育方法,让这个事情一错再错。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打骂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留给他的,只是对一件事的恐惧,而不是关于是非的教育。家长在这件事上一错再错,说明自身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而教育方法如果出了错,会比孩子犯错更可怕,因为这会让孩子失去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机会。所谓的“问题”少年,有谁是一出生就有“问题”,背后无一例外是成长过程中父母教育的错误。

5岁的皮皮因为紧张,在宝宝英语大赛上用英语讲爱丽丝梦游记时3次“卡壳”,没讲完就哭着跑下台,声称以后再也不上台参加比赛了。皮皮爸妈又急又气:“在家里不是背得好好的吗?怎么一上台就全忘了?你真够笨的,这么多天都白练了!还有脸哭?!”皮皮父母的错误在这里:在一些父母看来,孩子的成绩就是大人的“脸面”—好了脸上有光,不好就丢人现眼。所以,一旦孩子犯错或遭遇失败,面子上先挂不住的恰恰是父母自己。父母希望孩子在挫折面前有很好的表现,自己却不能客观地看待孩子的失误、接受失败的现实,指责、埋怨甚至挖苦,这只能给孩子的心理蒙上一层阴影、加速孩子的自暴自弃,使孩子误以为失败是可耻的。正是父母的“坏”榜样,造就了孩子的“输不起”,并直接导致了孩子逆境商指数低。

陆先生没想到十三岁的女儿竟抱着《金瓶梅》看得津津有味,盛怒之下的张先生扇了女儿一个耳光。可是,第二天放学后女儿竟没有回家,找了好几天都没有找到。其实作为一名处于青春期、求知欲旺盛的中学生,看这类书籍本身并没有错。错在家长没有从正面引导,而是简单地干涉或粗暴地制止。后来,陆先生的女儿又一次离家出走了,原因是陆先生对女儿“过分关注”让女儿“忍无可忍”。为找女儿,他和妻子已经无心上班了。苦恼的陆先生忧虑地说:“现在的孩子不知道该怎样教育才好。”

现在,像陆先生这样苦恼不堪的家长不在少数。但是,这些一味责怪孩子不好教的家长们,很少有人认真分析过自己的错误在什么地方?一种错误是很大一部分父母延续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依然是“给心不给脸”“棍棒之下出人才”的传统教育方式,动辄就以高高在上的家长身份,呵斥、打骂孩子,致使他们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而缺少和父母沟通的孩子们,经常和家长产生抵触。而另外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就是对孩子过分溺爱和放任,给孩子惯下不少毛病和不良习惯,无法形成处世为人的良好行为规范。这些孩子平时惟我独尊,任性妄为,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父母对孩子的错误在什么地方?首先也是最重要的错误是目标倒置,即父母将自己的目标强加给孩子,父母自己没上过大学就一厢情愿的将上大学的目标强加给孩子。而孩子的目标他们自己不上心不关心,由父母当成自己的目标、自己的任务。本来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可是由于父母管的过多、过分关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这本来是孩子的学习目标却变成了父母的目标。

父母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正视错误才会改变自己,纠正错误。

孩子自身的错误

5岁的阳阳站在超市的玩具柜前,向妈妈索要一个“音乐坦克”妈妈说不买,阳阳嘟着嘴沉默片刻便开始大吵大闹起来。妈妈无奈之下只好屈服。谁知这时阳阳的注意力已经不在“音乐坦克”上了:他一把将妈妈递过来的“音乐坦克”扔到地上,用脚踢妈妈、踹“音乐坦克”,甚至对过来劝说的售货员阿姨又抓又打,围观的人越多他越闹得欢。这时,“音乐坦克”似乎早已在阳阳的视线之外,他失去控制般地撒野。这孩子太任性了!任性是不少孩子的通病,如果孩子的任性行为得不到及时矫治,就会发展为心理障碍—支配狂。显然,阳阳的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任性”的范畴,他已经由任性发展为支配狂。由于过分任性导致性格过分偏激,情绪控制方面的障碍。这一类孩子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无理要求所有的人都必须围着他转,并倾向通过极端的语言、行为等来引起旁人的注意,从而在心理上获得人人重视的满足感。

大年初一,奶奶给甜甜和她的表哥各准备了小礼包。甜甜看看手上的黄色礼包,又看了看表哥手中的紫色礼包,突然大哭起来,把自己的礼包摔到地上,扑上去抢紫色礼包。奶奶忙把两个礼包当着甜甜的面拆开,原来是两盒一模一样的巧克力糖。甜甜破涕为笑,甜甜妈却愁上心头:这么小的孩子哪来这么强烈的妒意?嫉妒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外在表现,嫉妒一方面是待人不够宽容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表现,是成长的副产品。通常,嫉妒情绪强烈的孩子,好胜心也强,愿意为某方面超出同龄人而付出加倍的努力。父母要做的,是解决因妒嫉而产生的虚荣、攀比、说谎、任性等负面因素,而不要把嫉妒背后好胜进取的动力也一笔抹煞。

于妈妈的孩子小军在一所小学上五年级,不喜欢看书,作业比较潦草,成绩一般。孩子平时很少找同学聊天,喜欢待在家里跟大人“唱反调”。平时,夫妻俩如果让孩子帮忙做点家务事或者催孩子读书,小军都是推三推四,甚至大讲粗话,对父母很不尊重。于妈妈说,家里来客人时,孩子不仅会直呼客人姓名等,还常常干扰大人谈话。让夫妻俩很尴尬,下不了台。小军喜欢跟大人“唱反调”,其实是他的防御心理过强造成的。十二三岁的男孩子正处于青春发育前期,像于妈妈的孩子,可能已经有了“小大人”的意识,逆反心理比较强,一听到父母的话,不管对错都抵触、都反驳。“唱反调”折射出父母平时对孩子的管教可能过于严厉、专制,一味打压孩子。而当家里来客人时,于妈妈碍于面子,在客人面前对孩子的“唱反调”行为不好进行及时教育。而小军只有此时才可以找到情绪宣泄的途径,他当然会紧抓机会不放了。遇到像孩子“唱反调”时,家长要先分析孩子说的是不是对的,另外还要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在孩子提出反驳时,能够晓之以理,说服他们。对于处于春春发育前期的孩子,家长平时跟孩子说话时要注意让他有一定的自主权,对孩子的自尊心进行保护,要不当外人面直接批评,要多表扬、鼓励,不要一味“压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