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布鲁恩城中的圣托马斯修道院后花园里生机勃勃:粉红色的郁金香鲜花怒放,娇艳欲滴,淡紫色的石竹散发出阵阵幽香,人工饲养的蜜蜂正飞进飞出,一大群洁白如雪的鸽子忽起忽落……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块豌豆地。它是一块夹在玻璃育种室和温室鱼池之间的小空地,上面种满了普通的豌豆。卵形叶子泛着绿油油的光泽,豌豆枝杈上正开放着耀眼的白花。有心人看了会感到奇怪,左边的豌豆植株挺拔高耸,像一只只小丹顶鹤似的昂首眺望;右边的豌豆植株却低矮肥壮,似一只只肥胖的鸭子。虽然两边豌豆的性状各异,它们都在微风中安谧地享受着夏日阳光的恩赐。
这里每天都能看到一个中年牧师,来到这里莳弄他的心爱的植物。他专心致志工作的样子,就像是一个优秀的园艺家,一点也看不出他是一个传经布道的传教士。为了这些豌豆,他已经耗费了长达8年的心血。金色的秋天就要来临了,自己的研究结果也该收获了。一想到这些,中年牧师脸上现出甜蜜的微笑。
1832年的一天,奥地利西里西亚地区,一个名叫海因赞多夫的小村庄。10岁的约翰正忙着帮助父亲嫁接果树。父亲酷爱园艺,是果树栽培嫁接方面的行家,左邻右舍的农民经常来向他请教。约翰从小就在父亲影响下学会了干各种农活,并且对果树嫁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次小约翰问父亲:“爸爸,一枝小小的良种接穗,尽管全部养料都由劣种砧木供给,为什么仍能长成粗大的枝干和香甜的果实?”
“孩子,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事实的确如此。比养料力量更大的是树木的本性,就是人们称为‘遗传’的那种性质吧!”父亲根据自己的掌握回答着约翰的问题。
小约翰默默地听着听着,陷入了沉思:“树木的本性”、“遗传”,那是怎么一回事呢?他不断地喃喃自语。而这,也成为日后孟德尔发现细胞遗传的渊源启发。
童年的嫁接经验、小学校组织的生物活动和生物学的遗传现象,在约翰幼小的心灵中扎下了深深的根子。这对他成为举世闻名、发现遗传规律的伟大的生物学家,影响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