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学习丛书-如何成为小音乐家
14552800000021

第21章 学习钢琴之王——李斯特

一位东欧作曲家曾以其烈火般的激情雷电般的气势,闪烁在19世纪西欧乐坛中,留下了至今不灭的光辉,他就是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雷定镇。

父亲是匈牙利艾斯塔哈基伯爵的会计师,也是一位业余的音乐家。他6岁起随父亲学习钢琴,演奏了贝多芬的大量作品,风格独特的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间音乐也在李斯特的幼小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斯特9岁时在欧登堡举行了第一次独奏音乐会,极为成功,深得艾斯塔哈基伯爵的赞赏。伯爵给了他6年的学费,以为鼓励。父亲看到儿子在音乐上的才能,决心进一步创造条件。他卖掉所有家具,凑足费用,举家迁往维也纳。

10岁的李斯特来到维也纳后,向贝多芬的学生、伟大的钢琴教育家车尔尼学习演奏,同时向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萨利埃里学习作曲。一年后,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次音乐会,轰动了全城。翌年,他举行了第二次音乐会,这次音乐会使他终身难忘。

53岁的贝多芬这时正住在维也纳,由于双耳失聪,所以深居简出,难得在公众场合露面。谁也不曾想到,他居然出席了李斯特的第二次音乐会。那天,李斯特虽然用尽浑身解数,竭尽全力认真表演,可惜贝多芬什么也没听见。音乐会后,贝多芬走到台上,交给他一个主题,让他即兴演奏。贝多芬听不见,但从李斯特触键的手指上、表情上完全感受到了他奏出的音乐。贝多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搂住李斯特,亲吻他,并预言:“这孩子将以自己的音乐震惊世界。”

1823年,为送李斯特进巴黎音乐学院就读,他全家人移居到巴黎。音乐学院院长凯鲁比尼拒收外国学生,李斯特便改投作曲家帕耶尔。1827年,父亲去世了,16岁的李斯特断绝了生活来源,只好靠演奏、教课谋生。

不久,因初恋失败,李斯特大为沮丧。这时,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正在巴黎上演,精妙绝伦的音乐,让李斯特沉疴尽愈,恢复如初。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独奏音乐会,更使李斯特明确了学习的榜样,他决心在钢琴演奏领域中做一番翻天覆地的事业。为了表达对帕格尼尼的爱戴,李斯特把帕格尼尼的许多小提琴作品改编成了技巧高深的钢琴曲。柏辽兹的标题音乐,也使李斯特大为倾心,他后来一直热衷此道乐而不疲,先后写了12首标题交响诗,其中包括《匈奴之战》、《塔索》、《玛捷帕》、《从摇篮到坟墓》等著名作品。

1831-1834年,法国里昂爆发了震惊世界的纺织工人起义。李斯特来到里昂,以起义工人的战斗口号“不能靠劳动而生,毋宁为战斗而死”为题词,写了名为《里昂》的钢琴曲,以表明对起义工人的支持。

1837年,李斯特在维也纳旅行演奏时,将舒伯特的圆舞曲改编成钢琴曲《维也纳黄昏》。当时,舒曼在《新音乐杂志》上发表文章评论李斯特:“他幻想般的外貌也掩不住内心如喷火般的情感,从其内部爆发出来的音响,有如巨大废墟中的火焰,有落雷般的威力。”

李斯特自从10岁随父亲离开家乡,再未回到过祖国。但他对于祖国,对于祖国人民时刻未曾忘怀。1838年,匈牙利遭受水灾,百多万人背井离乡,无家可归。旅行演出中的李斯特闻讯后,立即赶回维也纳,为家乡同胞举行了10场义演。李斯特的精湛演奏艺术和拳拳爱国之心,令观众大受感动,场内群情鼎沸,演出常常无法结束。

李斯特与肖邦是同代人,且年纪相仿,但在艺术风格上却彼此大相径庭,但他们互相敬重,结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有许多音乐家当时都曾得到过李斯特的帮助。1848年至1859年,他在魏玛担任宫廷乐长期间,曾先后帮助瓦格纳上演了歌剧新作《汤豪塞》和《罗恩格林》;又帮助上演了柏辽兹的《本韦努托·切利尼》,还在音乐会上上演了柏辽兹的全部作品。这10年也是李斯特自己创作丰收的年代,12首交响诗与《浮士德》、《但丁》两部交响曲以及20首《匈牙利狂想曲》中的前15首都出于此时。然而,李斯特却常常说:“即使我自己一生没有写出过任何好音乐,但只要能从别人那里认识到和欣赏到伟大作品,我也会同样深深感到真诚的愉快。”

李斯特虽然待人热情宽厚,但并非软弱可欺。一次旅行中,他被沙皇请去演奏。沙皇漫不经心地躺在沙发上,一边嬉笑聊天,一边听李斯特演奏。李斯特略停片刻,以期引起注意,但沙皇浑然不觉,依然我行我素。李斯特愤然之下,中止了演奏。沙皇见状,吃惊地问道:“先生,怎么不弹了?”李斯特一笑,说:“陛下说话,不便打扰,理应保持安静。”愚钝狂妄的沙皇一时间瞠目结舌,无以为对。

李斯特一生在婚姻上未能如愿。他与充满才情的卡萝琳公主相爱后,拟于50岁生日时同年轻的公主永结同心,但因涉及宗教关系,遭到罗马教皇否定。他心灰意冷,落发归隐,在罗马,进了修道院。卡萝琳在无望的哀怨之中,毕生埋头写作,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直到离世。

三年后,李斯特还俗回到魏玛,以教授音乐为生,平静地度过了余生。

1886年,75岁高龄的李斯特,身患肺炎,在参加瓦格纳的庆祝活动中,病逝拜鲁特。

李斯特一生的创作中除了交响诗之外,占主要位置的是大量的钢琴作品,这些作品为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钢琴家,即使不能说他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也应当是最好的之一。李斯特对后人有着很大的影响,瓦格纳则是首先得益并真正继承发展了他的榜样。

蒋文勋与《二香琴谱》

清代琴人蒋文勋,号梦庵,吴县人。在所有的琴家中,他大约是与古琴最有缘分的一位。他从小就喜欢听琴,十一岁时见有人抱琴路过他家,他直追上去,求人弹给他听。当然,这样小的年纪也未必能听懂。十六岁时,开始学琴,也有一个从不懂到懂的过程。第一次上课,老师给他弹了一首《平沙落雁》,他觉得简直像弹棉花一样,听得直想打瞌睡。后来,他学弹了一首《良宵引》,再听这首《平沙落雁》,则“迥异前日焉!”觉得很好听。他于是悟到:“不得其门,登其堂,入其室,未由知其中之无尽宝藏也。”

后来,他又师从韩桂,字古香学琴。这位韩老师誉满天下,虽已年过六十仍虚怀若谷,不断地苦学。听说有好的琴曲,“必虔诚请授。虚心习练若初学者。”当然,练习既熟,定然是“无不青出于蓝。”他向韩老师学习自然心得不少。

他的另一位老师是戴长庚,字雪香。这位老师五十岁才开始学琴,但他早已精通律吕之学。由于他的素养高,又是一位很好的评论家,能够经常为蒋文勋“指摘瑕疵,评赏佳妙”,这些对提高蒋文勋的艺术水平都是重要的。

由于他有机缘得遇这二位良师,因而他的琴艺很快提高,成为遐迩闻名的琴师。

他的两位老师名字都有“香”字,为纪念二位老师,他把自己编的琴谱取名《二香琴谱》以表示对老师的教导之恩永志不忘。

圆号(horn或Frenchhorn)

圆号也叫法国号,是盘成圈状的铜管乐器,展开长度大于335厘米,喇叭口直径大约33厘米。圆号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现代圆号是在法国发展的,所以也叫法国号。圆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然圆号,带有接管;另一种是阀键圆号。自然圆号比较原始,大约在1664年,法国作曲家吕利就把圆号引入管弦乐队,用于在巴黎上演的芭蕾喜剧《埃利德公主》里。

自然圆号因转调不方便等因素,现在已经基本被淘汰了,由阀键圆号取而代之。1827年,圆号装上了回转式阀键,成为阀键圆号,舒曼首先把阀键圆号用于自己的作品,瓦格纳自《罗恩格林》开始也不再使用自然圆号了。传统上的阀键圆号为F调,而现代管弦乐队的标准为双调圆号,这是兼具F调和降B调的中音圆号,阀键的作用很像接管的作用,但使用起来更加便捷。圆号在管弦乐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像马勒、施特劳斯等作曲家,有时指定用八支圆号。海顿、莫扎特、施特劳斯、欣德米特等人谱有许多圆号协奏曲,圆号也用于室内乐,勃拉姆斯就写过著名的《圆号三重奏》。

F调圆号的音域为B1到a2。

人早就把世界称为狂暴的海洋,有幸的人带着指南针而航行。

——卡拉姆辛

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没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有所成就。

——黑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