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脑最简单的模型
这一章我们先介绍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你就会很吃力的。如果你能耐心地听我把这段讲完,即使你什么都没记住,只在头脑中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对你日后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
我们先从最早的计算机讲起,人们在最初设计计算机时采用这样一个模型:人们通过输入设备把需要处理的信息输入计算机,计算机通过中央处理器把信息加工后,再通过输出设备把处理后的结果告诉给人们。
早期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十分落后,根本没有现在的键盘和鼠标,那时候计算机还是一个大家伙,最早的计算机有两层楼那么高。人们只能通过扳动计算机庞大的面板上无数的开关来向计算机输入信息,而计算机把这些信息处理之后,输出设备也相当简陋,就是计算机面板上无数的信号灯。所以那时的计算机根本无法处理像现在这样各种各样的信息,它实际上只能进行数字运算。
但在当时,就算是这种计算机也是极为先进的了,因为它把人们从繁重的手工计算中解脱出来,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计算速度。
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的使用,人们发现上述模型的计算机能力有限,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就越发显得力不从心。
为此人们对计算机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这种模型:在中央处理器旁边加了一个内部存储器。这种模型有什么好处呢?
打个比方说,如果老师让你心算一道简单题,你肯定毫不费劲就算出来了,可是如果老师让你算20个三位数相乘,你心算起来肯定很费力,但如果给你一张草稿纸的话,你也能很快算出来。
这和计算机又有什么关系呢?
计算机也是一样,一个没有内部存储器的计算机如果让它进行一个很复杂的计算,它可能根本就没有办法算出来,因为它的存储能力有限,无法记住很多中间的结果。
但如果给它一些内部存储器当“草稿纸”的话,计算机就可以把一些中间结果临时存储到内部存储器上,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再把它取出来,进行下一步的运算,如此往复,计算机就可以完成很多很复杂的计算。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到计算机输入和输出方式的落后,改进这两方面势在必行。
在输入方面,为了不再每次扳动成百上千的开关,人们发明了纸带机。
纸带机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纸带的每一行都标明了26个字母、10个数字和一些运算符号,如果这行的字母A上面打了一个孔,说明这里要输入的是字母A,同理,下一行可能是字母H,再下一行可能是数字1。
这样一个长长的纸带就可以代替很多信息,人们把这个纸带放进纸带机,纸带机还要把纸带上的信息翻译给计算机,因为计算机是看不懂这个纸带的。
虽然还是比较麻烦,但这个进步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计算机的发展。
在发明纸带的同时,人们也对输出系统进行了改进,用打印机代替了计算机面板上无数的信号灯。打印机的作用正好和纸带机相反,它负责把计算机输出的信息翻译成人能看懂的语言,打印在纸上。这样人们就能很方便地看到输出的信息,再也不用看那成百上千的信号灯了。
2、计算机交流
那当然,不过人们没有满足,他们继续对输入和输出系统进行改进。
后来人们发明了键盘和显示器。这两项发明使得当时的计算机和我们现在使用的计算机有些类似了,而且在此之前经过长时间的改进,计算机的体积也大大地缩小了。键盘和显示器的好处在于人们可以直接向计算机输入信息,而计算机也可以及时把处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这样就方便多了。可是随着人们的使用,逐渐又发现了不如意之处。
因为人们要向计算机输入的信息越来越多,往往要输入很长时间后,才让计算机开始处理,在输入过程中,如果突然停电,那前面输入的内容就白费了,等来电后,还要全部重新输入。
就算不停电,如果人们上次输入了一部分信息,计算机处理了,也输出了结果;人们下一次再需要计算机处理这部分信息的时候,还要重新输入。对这种重复劳动的厌倦导致了计算机新的模型的产生。
这个外部存储器是什么意思,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外部存储器的“外部”是相对于内部存储器来说的,在中央处理器处理信息时,它并不直接和外部存储器打交道,处理过程中的信息都临时存放在内部存储器中,在信息处理结束后,处理的结果也存放在内部存储器中。可是如果这时突然停电,你猜会怎样?
内部存储器(或简称内存)中的信息是靠电力来维持的,一旦电力消失,内存中的数据就会全部消失。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在计算机模型中加入了外部存储器,把内存中的处理结果再存储到外部存储器中,这样停电后数据也不会丢失了。
外部存储器和内存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
它们的存储机制是不一样的,外部存储器是把数据存储到磁性介质上,所以不依赖于是否有电。
3、磁盘的概念
计算机的外部存储器中也采用了类似磁带的装置,比较常用的一种叫磁盘。
将圆形的磁性盘片装在一个方的密封盒子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磁盘表面划伤,导致数据丢失。
有了磁盘之后,人们使用计算机就方便多了,不但可以把数据处理结果存放在磁盘中,还可以把很多输入到计算机中的数据存储到磁盘中,这样这些数据可以反复使用,避免了重复劳动。
可是不久之后,人们又发现了另一个问题:人们要存储到磁盘上的内容越来越多,众多的信息存储在一起,很不方便。这样就导致了文件的产生。
4、文件的概念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文件是由一些相关信息组成,计算机的文件也是一样。人们把信息分类整理成文件存储到磁盘上,这样,磁盘上就有了文件1、文件2……
可是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又渐渐发现,由人工来管理越来越多的文件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就开发了一种软件叫操作系统。
其实操作系统就是替我们管理计算机的一种软件,在操作系统出现之前,只有专业人士才懂得怎样使用计算机,而在操作系统出现之后,不管你是否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你都能很容易地掌握计算机。
有了操作系统之后,我们就不直接和计算机的硬件打交道,不直接对这些硬件发号施令。
我们把要做的事情告诉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再把要做的事情安排给计算机去做,等计算机做完之后,操作系统再把结果告诉给我们,这样是不是省事多了?
而且在操作系统出现之前,人们通过键盘给计算机下达的命令都是特别专业的术语,而有了操作系统之后,人们和计算机之间的对话就可以使用一些很容易懂的语言,而不用去死记硬背那些专业术语了。
操作系统不但能在计算机和人之间传递信息,而且它还负责管理计算机的内部设备和外部设备。它替人们管理日益增多的文件,使人们能很方便地找到和使用这些文件;它替人们管理磁盘,随时报告磁盘的使用情况;使计算机能更高效而安全地工作;它还负责管理各种外部设备,如打印机等,有了它的管理,这些外设就能有效地为用户服务了。
正因为操作系统这么重要,所以人们也在不断地改进它,使它的使用更加方便,功能更加强大。
对于咱们现在使用的微机来说,操作系统主要经历了DOS、Windows、Windows2000、Windows98和Windows2000这几个发展阶段。
在DOS阶段,人们和计算机打交道,还是主要靠输入命令,你输入什么命令,计算机就做什么,如果你不输入,计算机就什么也不做。在这一阶段,人们还是需要记住很多命令和它们的用法,如果忘记了或不知道,那就没有办法了。所以说,这时的计算机还是不太好用,操作系统也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Windows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个不足,人们在使用Windows时,不必记住什么命令,只需要用鼠标指指点点就能完成很多工作。而当操作系统发展到Windows2000之后,使用计算机就变得更加简单。
现在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上面讲的内容。
经过人们几十年的努力,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已经基本定型,现在我们日常使用的微机在硬件方面可以用这张图来表示。
这里CPU就是我们以前谈到的中央处理器的英文缩写,它和其他辅助电路构成了电脑的核心。
我们通过键盘和其他输入设备输入的信息经过它的处理之后显示在显示器上。
在信息处理过程中,CPU要和内存频繁地交换信息,在工作结束之后,还要把内存中的数据保存在磁盘上。
那么在软件上,我们又是如何使用计算机的呢?
在前面我们讲过,我们可以通过操作系统给计算机布置工作,操作系统也可以把计算机的工作结果告诉我们。
可是操作系统的功能也不是无限的,实际上计算机的很多功能是靠多种应用软件来实现的。操作系统一般只负责管理好计算机,使它能正常工作。而众多的应用软件才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作用。
但这些应用软件都是建立在操作系统上的,一般情况下,某一种软件都是为特定的操作系统而设计的,因为这些软件不能直接和计算机交换信息,需要通过操作系统来传递信息。
那么操作系统是怎样管理文件的呢?
其实也很简单,文件都有自己的名字,叫文件名,是用来区分不同的文件的。
日常生活中的文件也是有名字的,这个好理解。
计算机中的文件有很多,成千上万,光用名字来区分也不利于查找。
所以计算机中又有了文件夹的概念,把不同类型的文件存储在不同的文件夹中,查找起来就快多了,也不会太乱。
这和日常生活中也挺像的,如果成百上千的文件都堆在一个屋子里,是不好找。如果能把相关的文件放在相应的文就快多了。当文件更多时,就需要用文件柜来把相关的文件夹都放在一起,以利于查找。
在计算机中也是一样,文件多了,可以分别存储在不同的文件夹中。而当文件夹多了之后,再把一些相关的文件夹存储在更大的文件夹中,这样管理文件是比较科学的。
这些文件和文件夹都存储在磁盘上,这一点一定要记清楚,文件是存储在磁盘上的,不要到别的地方去找。
5、关机的注意事项
因为电脑不同于普通电器,在关机之前,我们需要通知操作系统,我们要关机了,它就会把需要保存的信息都保存在磁盘上。
然后等它告诉我们,“现在可以安全地关闭计算机了”的时候,才可以按下电源开关。现在比较先进的ATX结构的计算机,你一通知操作系统要关机了,它在保存完信息之后,就自动把电源切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