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口才手册
14556900000006

第6章 巧妙机智的说话技巧(2)

当年,台湾海峡一度出现紧张局势,在记者招待会上,一名外国记者故意发难:“请问,对台湾问题,贵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后措施是什么?”我外交官员冷静作答:“请阁下相信,我们最终会解决这个问题的。而我倒真是有点担心,如果贵国反政府运动继续发展下去,贵国政府是否能具有维持现状的能力?”

这个妙答把一个带刺的球抛给对方,令其自顾不暇。

(6)系铃自解

有些难题不必回答,原球抛回,让系铃人自己去解铃。

一次,某国领导人在我国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一位西方记者问:“您在给您的同胞的信中说您的国家已经不是独立自主的国家,而是附属于外国,您说这个外国是谁?”

某国领导人答道:“你问这个外国是谁,我可以说。但即使我不讲,所有的人也都知道。”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所以提问者完全可以自己作答。

(7)间接回答

有些场合,对方常提出一些十分敏感的问题,用以刺探你真正的意图,或故意提出挑衅性问题以达到诘问、刁难的目的。对这样的问题,间接的机智的回答,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0世纪30年代丘吉尔访问美国时,一位反对他的美国女议员对他说:“如果我是您的妻子,我会在您的咖啡里下毒药的。”

丘吉尔狡黠地一笑,答道:“如果我是您的丈夫,我会喝下那杯咖啡的。”

还是这个丘吉尔,多次发表演说,力主与苏联联合抵抗德军,一位记者问他为什么替斯大林讲好话?

他说:“假如希特勒侵犯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阎王讲话的。”

丘吉尔并不直接亮明自己的观点,而是用幽默含蓄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观点寓于其中,让对方去品味。

7.巧妙的插话技巧

一个倾听能手在倾听过程中如何插话,才有助于达到最佳的倾听效果呢?

根据不同对象可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当对方在同你谈某事,因担心你可能对此不感兴趣,显露出犹豫、为难的神情时,你可以趁机说一两句安慰的话:

“你能谈谈那件事吗?我不十分了解。”

“请你继续说。”

“我对此也是十分有兴趣的。”

此时你说的话是为了表明一个意思:我很愿意听你的叙说,不论你说得怎样,说的是什么。以消除对方的顾虑,坚定他倾诉的信心。

(2)当对方由于心烦、愤怒等原因,在叙述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时,你可用一两句话来疏导。

“你一定感到很气愤。”

“你似乎有些心烦。”

“你心里很难受吗?”

说这些话后,对方可能会发泄一番,或哭或骂都不足为奇。因为,这些话的目的就是把对方中心郁结的一股异常情感“诱导”出来,当对方发泄一番后,会感到轻松、解脱,从而能够从容地完成对问题的叙述。

值得注意的是,说这些话时不要陷入盲目安慰的误区。不应对他人的话做出判断、评价,说一些诸如“你是对的”、“他不是这样”一类的话。你的责任不过是顺应对方的情绪,为他架设一条“输导管”,而不应该“火上浇油”,强化他的抑郁情绪。

(3)当对方在叙述时急切地想让你理解他的谈话内容时,你可以用一两句话来“综述”对方话中的含意:

“你是说……”

“你的意见是……”

“你想说的是这个意思吧……”

这样的综述既能及时地验证你对对方谈话内容的理解程度。加深对它的印象,又能让对方感到你的诚意,并能帮助你随时纠正理解中的偏差。

以上三种倾听中的谈话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不对对方的谈话内容发表判断、评论,不对对方的情感做出是与否的表示,始终处于一种中性的态度上。切记,有时在非语言传递的信息中你可以流露出你的立场,但在语言中切不可流露,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试图超越这个界限,就有陷入倾听误区的危险,从而使一场谈话失去了方向和意义。

8.怎样劝架才有效

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有时还因矛盾激化而吵架。这时,就很需要旁人及时劝架。

面对那些愤激的吵架者,怎样劝架才有效,是要讲究点说话艺术的。

(1)要了解情况

盲目劝架,讲不到点子上,非但无效,还会引起当事人的反感:“不了解情况,瞎说什么?”劝架前先侧耳细听,弄清情况再讲话,效果就很好。对原因复杂的吵架,要从正面、侧面尽可能详尽地把情况摸清,力求把劝架的话说到当事人的心坎上。

(2)要分清主次

吵架双方有主次之分,劝架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对措词激烈、吵得过分的一方要重点做工作,这样才比较容易平息纠纷。

(3)要客观公正

劝架要分清是非,不能无原则地“和稀泥”,不分是非各打五十大板,以为“一只碗不响,两只碗丁当”,笼统地对双方都作批评,这不能使人心服。

(4)要风趣幽默

吵架时,双方脸红脖子粗,气氛紧张。这时,用一两句风趣幽默的话,就像清凉油、润滑剂,可以“降温”和“放松”。

(5)要婉转批评

人在吵架时火气大,耳中听不进劝告,因此,劝架时不要纠缠于吵架人的某些过激言词,要多用委婉语,注意不触及当事人的忌讳。一般情况下尽量不用激烈尖锐的语句,免避火上浇油。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如吵架双方矛盾白热化、动起武来时,就要用高声断喝,使当事人震惊。

9.如何说“不”

当我们想拒绝别人时,心里总是想:“不,不行,不能这样做,不能答应!”等等,可是,嘴上却含糊不清地说:“这个……好吧……可是……”

这种口是心非的作法,一方面是怕得罪人;另一方面,过于直率地拒绝每一个问题,永远说“不”,也不利于待人接物。那么,如何说“不”呢?

(1)用沉默表示

当别人问:“你喜欢阿兰·德隆吗?”你心里并不喜欢,这时,你可以不表态,或者一笑置之,别人即会明白。

一位不大熟识的朋友邀请你参加晚会,送来请帖,你可以不予回复。这本身就说明,你不愿参加这样的活动。

(2)用拖延表示

一位女友想和你约会。她在电话里问你:“今天晚上八点钟去跳舞,好吗?”你可以回答:“明天再说吧,到时候我给你去电话。”

(3)用推脱表示

一位客人请求你替换个房间,你可以说:“对不起,这得值班经理决定,他现在不在。”

你和妻子一块上街,妻子看到一件漂亮的连衣裙,很想买。你可以拍拍衣袋:“糟糕,我忘了带钱包。”

有人想找你谈话,你看看表:“对不起,我还要参加一个会,改天行吗?”

(4)用回避表示

你和朋友去看了一部拙劣的武打片,出影院后,朋友问:“你觉得这部片子怎么样?”你可以回答:“我更喜欢抒情点的片子。”

你正发烧,但不想告诉朋友,以免引起担心。朋友关心地问:“你试试体温吧?”你说:“不要紧,今天天气不太好。”

(5)用反诘表示

你和别人一起谈论国事。当对方问:“你是否认为物价增长过快?”你可以回答:“那么你认为增长太慢了吗?”

你的恋人问:“你喜欢我吗?”你可以回答:“你认为我喜欢你吗”

(6)用客气表示

当别人送礼品给你,而你又不能接受时,你可以客气地回绝:一是说客气话;二是表示受宠若惊,不敢领受;三是强调对方留着它会有更多的用途等。

(7)用外交辞令说

外交官们在遇到他们不想回答或不愿回答的问题时,总是用一句话来搪塞:“无可奉告”。生活中,当我们暂时无法说“是与不是”时,也可用这句话。

还有一些话可以用作搪塞:“天知道”、“事实会告诉你的”、“这个嘛……难说”等等。

当我们羞于说“不”的时候,请恰当地运用上述方法吧。但是,在处理重大事务时,来不得半点含糊,应当明确说“不”。

10.示弱——抵消嫉妒的妙方

在事业和竞争中为了取胜,当然不可以示弱,但在特定情况下公开承认自己的短处,有意暴露自己某些方面的弱点,往往是一种有益的处世之道。

示弱可以减少乃至消除不满或嫉妒。事业上的成功者,生活中的幸运儿,被人嫉妒是客观存在的。在一时还无法消除这种社会心理之前,用适当的示弱方式可以将其消极作用减少到最低限度。

示弱能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有利于团结周围的人们。

要使示弱产生积极作用,必须善于选择示弱的内容。

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面前,不妨展示自己学历不高,经验有限,知识能力有所不足,有过种种曲折难堪的经历,表明自己实在是个平凡的人。

成功者应多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失败的纪录、现实的烦恼,给人以“成功不易,成功并非万事大吉”的感觉。

对经济能力不足的,可以适当诉诉自己的苦衷。诸如健康欠佳、子女学业不妙以及工作中诸多困难,让对方感到“他家也有一本难念的经”。

某些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袒露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闹过笑话、受过窘等。至于那些完全因客观条件或偶然机遇侥幸获得名利的人,更应直言承认自己是“瞎猫碰到死耗子”。

示弱可以是个别接触时推心置腹的长谈,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有意以己之短,补人之长。

示弱有时不仅表现在语言上,还要表现在行动上。

自己在事业上已处于有利地位,获得了一定成功。在小的方面,即使完全有条件和别人竞争,也要尽量回避退让。也就是说,事业之外,平时对小名小利应淡薄疏远些,因为你的成功已经成了某些人嫉妒的目标,不可再为一点微利惹火烧身,应当分出一部分名利给那些暂时的弱者。

示弱是强者在感情上体贴暂时在某些方面处于劣势的弱者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它能使你身边的“弱者”有所慰藉,心理上得到平衡,减少或抵消你前进路上可能产生的消极因素。

11.自责——消除隔阂的桥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了过错、失误,是痛痛快快地承认与自责,还是讳莫如深、遮遮掩掩呢?

聪明人往往选择前者。因为,发自内心的自责,能有效地减少失误造成的危害,消除由此带来的人际隔阂、怨恨。

在事业受到挫折、群众情绪低落时,负有一定领导责任的人引咎自责,能产生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1946年8月,华东人民解放军某部进攻四县失利,伤亡较大,士气低沉。陈毅对大家说:“3个月来未打胜仗,不是部队不好,不是师团不行,不是野战参谋处不行,主要是我这个统帅的责任,现在向指战员认个错。”全军上下被陈毅这种博大的气度深深感动,心中怨气一扫而光,后来连打了几个胜仗。

除了那些只宜于小范围内私下进行的以外,自责时要敢于亮丑,不要怕失面子,尽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公开进行。

原四川省省长张皓若曾应邀参加一个高教工作座谈会,迟到了半个小时,张省长对此作了这样的讲话:“今天迟到了半个小时,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自我原谅(主办单位未将地址通知我)。我向大家做检查。不坚决改掉这种拖拉作风,还搞什么改革开放?”

不言而喻,一点失误,且由客观原因造成,当事人却立即进行公开的自我批评,这自然会得到群众的称赞。

自责如果能于对手相结合,将显得客观公允、令人折服。

毛泽东在一次家宴上听说湖南第一师范校长张干仍在教书,带着不无自责的口吻说:“张干这个人很有能力,很会讲话,三十几岁当第一师范校长不简单。原来我不赞成他,估计他一定会往上爬,后来却没有。解放前吃粉笔灰,解放后还吃粉笔灰,难能可贵。现在看来当时赶张没有多大必要,每个师范生交10元学杂费也不能归罪于他。”

毛泽东对当年势不两立的斗争对手,能给以如此客观公允的评价,人们不难从中体察到一种卓越的胆识和宽大的襟怀。

当然,自责的前提是真诚,否则,自责云云,不过是言不由衷的做戏罢了。

12.讥讽——一把双刃剑

讥讽,在交际性语言中是一种有较强刺激作用和感情色彩的表达方式。

讽刺性谈吐具有含蓄、幽默、风趣、辛辣的特点,是一种“攻式”语言。它通过比喻、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来表达说者的轻蔑、贬斥、否定的思想感情,能收到揭露丑恶、戏弄无知、回击挑衅等交际效果。

在交际场合,人身攻击之类的不愉快事件是难免的,如果你不想吃哑巴亏,讽刺将成为你防身的盾牌。

“九·一三”事件之后,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一次辩论中,苏联代表马立克借此事贬低我国,他说:“中国那么好,为什么林彪要往苏联跑呢?”中国代表镇静地回答:“尊敬的先生,您连这一点常识都不懂,鲜花虽香,苍蝇不照样往厕所飞吗?”

反唇相讥必须藏中有露,露中有藏,尽藏则不知所云,尽露则赤膊上阵了。

萧伯纳的《卖花女》准备上演了,他派人给丘吉尔送去两张票,并附一张短笺:“亲爱的温斯顿爵士,奉上戏票两张,希望阁下能带一位朋友前来观看拙作《卖花女》的首场演出,假如阁下这样的人也会有朋友的话。”

丘吉尔作复道:

“亲爱的萧伯纳先生,蒙赐戏票两张,谢谢。我和我的朋友因为有约在先,不便分身前去观赏《卖花女》的首场演出,假如你的戏也会有第二场的话。”

一个嘲讽政治家只有对手,没有朋友;一个反讥戏剧家作品可能短命,不会长寿。讥中含趣,乐中有嬉。

当然,讽刺要掌握分寸。讽刺之言是不宜随意使用的,需要区别对象、场合。

讽讥之言就其动机来说,有善意与恶意之分。对敌人的讽刺要针锋相对,不留情面;而对一般人的讽刺,则应是善意的。通过讽刺之言,意在引起对方警觉,绝不是出对方的洋相,拿对方取乐。

更不要以为自己会讽刺,就到处挑战,稍不如意,就对别人挖苦讥笑,恶语中伤。这样不但伤害了别人的感情,而且也使自己孤立,或成为众矢之的。

要记住,讽刺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你受益,也可以使你受损。用得恰当,它是利器,用之不当,便当会成为“惹事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