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宫秘史
14557200000032

第32章 有口难辩终由命——奇案冤狱篇(2)

但是,俗话说的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刘昉仍然是执迷不悟,对自己犯下的罪过不但不加以悔悟,反而变本加厉地进行密谋活动,结果惹出了“谋逆”风波,并且葬送了自己的性命。那么这场风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自此前的密谋事件失败之后,刘昉便时常走动于梁士彦与宇文忻府上。这两个人都是北周名将,立有不朽的军功,文帝篡周建隋后,他们对新政权抱有犹豫心态,尤其是平定尉迟迥的叛乱中,他们虽隶属韦孝宽元帅管辖,但却接受尉迟迥的拉拢,徘徊于杨、尉迟之间,只是在得到文帝更高利益保证后,才全力进击尉迟军。在这些事件上我们就不难看出,这两个人都是唯利是图的小人。那么小人与小人一定是臭味相投,也就是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当时梁士彦年龄已经很大了,但是他有位年轻貌美的娇妻,刘昉常造访梁府,当时这个女子难耐府中寂寞,便与刘昉勾搭成奸,有了这层关系,这个女子也理所当然地常在梁士彦枕边吹嘘刘昉好话。于是,就这样刘昉、梁士彦及宇文忻三人便结成了联盟,企图夺取隋杨政权。

宇文忻曾经说:“帝王岂有常乎?相扶即是。公于蒲州起事,我必从征。两阵相当,然后连结,天下可图也。”为此他们还研究了好几套方案,正在暗自得意,以为行事隐秘,大业可成的时候。他们没有想到隔墙有耳,梁士彦的外甥竟无意中听到了这一阴谋,心惊胆战之余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了文帝。隋文帝听到这个消息后惊讶之余更是气愤万分,本以为念其首推之功留下条性命给他,不料刘昉竟是蛇蝎心肠,只怪自己妇人之仁,放虎归山,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留此祸根了,于是隋文帝开始着手除掉刘昉以绝后患。

但是,口说无凭,必须拿到证据,于是文帝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故意装作对此事一无所知,与此同时还施了一招“欲擒故纵”的计策。他先是故意任梁士彦为晋州刺史,接下来趁他们弹冠相庆,得意忘形的时候,私下派人秘密调查其证据,当证据收集的差不多的时候,借为梁士彦饯行的机会,召百官上朝,当着众官之面,列举刘昉、梁士彦、宇文忻的罪状,并出示人证、物证。

当时在大堂之上,百官都在场,证据确凿,事实清楚,就是三人巧舌如簧,百般狡辩,也难辞其咎。见事已败露,三个人只好俯首认罪,于是文帝立即判他们及其党羽死罪,妻妾家产充公,一场在开皇之初尚未上演的“谋逆”事件就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而很快地被扼杀了。

而刘昉“谋逆事件”的发生,也从侧面反映出了隋文帝刚刚即位的时候,他想走的是一条与北周政权迥然不同的新路子,任何阻碍新政府改革道路的绊脚石、拦路虎其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锒铛入狱。刘昉一案使文帝对那些无才无德,仅以谄媚行事的奸佞小人势力予以打击,杀鸡儆猴,小菜一碟而已。但是,事件的背后,却令隋文帝非常痛心,他没有想到,自己一手栽培和提拔的大臣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想推翻自己苦苦建立的隋朝,而且在建国之初就发生了这样的事,让他为此郁闷了很长一段时间。

邢家被灭门之谜

隋朝建立后,当时任蜀王的杨秀游猎遇虎,被芮大年相救,之后遇到了芮莲娘。芮大年也被蜀王封为侍卫领军,到任后,蜀王殷勤招待,不时召饮,甚加宠爱。时光迅速,匆匆又是一月,大年告假暂归,回乡见自己的妻女。

大年锦袍骏马,欣欣还家,左氏和莲娘见了,自然格外高兴。莲娘对父亲说:“自从父亲离开后,大王不时地遣人送回钱米绸绢。”大年惊讶着说:“我怎么不知道,大王这般见爱,我必誓死相报。”过了很多天后,大年又告别了妻女,回到王府。杨秀温语相加,又设酒同饮,至醉而散。大年感激万分。

一天,蜀王府司录章若水忽命人相请大年饮酒。大年欣然前往,若水殷勤款待。酒过三巡,若水问起了打虎救殿下的情景,连连赞叹不已,顺口又问道:“将军有几位公子?”大年不禁微叹道:“只有一个小女莲娘。”若水接口说:“莫非是上次殿下临行前,出门拜谢的那一位女公子?”大年点头说:“正是。”若水啧啧称赞道:“端庄秀丽,兼而有之,果是天人。不知定婚了吗?”大年说:“已在前年春上,定了一家,也是一个猎户,叫邢寿仪的儿子邢定国。”

孔庙大成殿匾额

若水听了他的这些话,不由得一惊,当下不露声色,只是连叫可惜,说是委屈了莲娘的天生丽质。又花言巧语,分析利害,劝大年悔婚,并说可择一坦腹快婿等等。大年听了,不觉面有愠色,若水见了,便走到大年跟前,附耳低语说:“将军莫怪若水唐突,实是殿下垂爱将军女公子,特遣若水说亲。今闻令女已定婚,实在为将军可惜,才不辞冒昧,劝将军悔婚。若能和殿下结了亲,将军虽是不图富贵,女公子却得所人哉,也不致埋没了。”大年听了若水一番话,又是喜悦,又是愁闷。喜的是蜀王有意,愁的是悔婚在当时是十分不好的事。若水知道他的难处,就大包大揽,又问了邢家的住处,要代大年前去退婚。

若水先去将情况报知了蜀王秀。秀听了非常高兴,便赏了若水黄金百两,另取黄金三十两,交给若水,嘱他交给邢家,作为退婚的茶礼。若水便带了十二名侍卫,携了三十两黄金,一路向锦鸡山而来。行不多时,早到山脚,寻到了邢寿仪家,几句客套话过后,若水便说:“如今芮大年做了蜀王府的侍卫领军,已将其女献与蜀王,做了妃嫔。蜀王念壮士非比大户人家,因此特命下官到此,带来黄金三十两,给与壮士,可用以另替令郎配婚。请将芮家的婚帖,给了下官,好去复命蜀王。”

邢寿仪听了,直气得目瞪口呆,一句话也答不上来。突然屋外一声怒吼,蹿进来一个十八九岁的精壮少年,一身猎户装束,生得浓眉两道,剑目一双,到了里边,将三十两黄金扔在地上,怒目骂若水说:“没有这么容易!芮大年献媚蜀王,胆敢悔婚,晓得邢定国不是好惹之人。就是王子犯法,也要与庶民同罪。做了个王爷,便要强占人家妻子不成。”一边说着,就要动手。若水袍袖一挥,门外十二个侍卫,一个个刀儿出鞘,冲进了室内。

邢寿仪见了,恐怕动手后不好收场,赶忙喝住定国,一面对若水说:“长官千万别动怒,一切由小人做主,遵命就是。”便进内取了芮家婚帖,交给若水。若水只要婚帖到手,也不管邢定国还在跳脚大骂,径跨上马背而去。

蜀王府司录章若水取得了邢家的婚帖,回到了蜀王府,将婚帖交给芮大年,又报知了蜀王杨秀。隔了一天,大年恐莲娘母女在家,会受了邢家父子暗算,便禀知蜀王秀,回家接取莲娘和左氏,秀自然允准。大年就带了几个兵丁回到家中,说明事情的缘由。左氏当然欢喜,莲娘更是喜悦。一个猎户,换了个王爷,还有什么不足。于是一同收拾了应用物件,当夜就搬进了蜀王府中。

蜀王早已命人安排了房舍,给莲娘左氏居住。莲娘左氏母女二人,刚刚从山间草屋来到富丽堂皇的王府,犹如一步迈进了天堂,真是心花怒放。大年说:“你们既然到了王府,也须去王爷面前叩谢一下。”莲娘倒觉娇羞起来,就是不肯,好不容易给左氏说动,才低了头,随大年夫妇俩,走入秀的室中盈盈下拜,怯生生地叫了声“大王”。秀多时不见莲娘,觉得格外可爱,忙笑扶她起来。莲娘羞得粉颊通红,只是垂了头,不敢看秀一眼。

过了三天,蜀王秀便幸了莲娘,享受了一番山中野味,说不尽的旖旎风光,百般欢好。第二天晚上,蜀王府大排宴筵,召饮群僚,非常热闹。正当众人开怀畅饮的时候,突然从殿角上面蹿下一个人,浑身短装束,手中执了一把明光光耀眼的匕首,一个箭步,径奔蜀王席前。

侍卫们齐喊拿刺客,那刺客的匕首已向蜀王咽喉刺到。蜀王秀欲要避让,已是不及,直惊得面如土色。突然蜀王秀后面奔出一人,手一扬,三箭齐出,那刺客一声惨叫,倒地而死。原来是芮大年见事情紧急,施展了他一手三箭的绝技。这种毒箭,一箭中身已是致命有余,刺客却中了三箭,哪里还会活命。蜀王惊魂方定,即问可有余党,众人忙四下查看,一时十分紧张。大年借机告知蜀王说:“刺客是小女退婚的那家儿子,名叫邢定国。”秀听了,嘱大年不要声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