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四季养生万年历
14557300000016

第16章 冬季养生(3)

“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阳光。”

意思是说在春季的3个月和夏季的3个月中,要睡得晚,起得早;秋季的3个月就要睡得早,起得早;而在冬季的3个月中就应该睡得早,起得晚,一定要等到太阳升起来以后再起床。

传统养生学认为在大自然中,一年四季具有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所以大地植物就呈现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现象。人体也应该像植物一样顺应自然规律,所以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

春夏的晚睡早起是为了顺应自然界春生、夏长的特点,有利于肌体内阳气的生长;而秋季早睡早起,顺应了秋收的特点,早睡以利于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张;冬季早睡晚起,则是顺应了冬藏的特点,有利于阴精的滋养和贮藏。

冬季天寒地冻,草木凋零,动植物多以冬眠状态以养精蓄锐,为来年生长做准备。人体也应该顺应自然界的特点而适当地减少活动,以免扰动阳气,损耗阴精。所以传统养生学提出人们在冬季早睡晚起,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对健康有益。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冬季早睡晚起可避免低温和冷空气对人体的侵袭而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严寒刺激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充足的睡眠还有利于人体的体力恢复和免疫功能的增强,有益于预防疾病。

居室调摄养生

挡风避雨、驱暖御寒是居室房屋的原始功能。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居室里度过的,因而居室气候是一种与人体健康最密切的人造气候。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调节居室气候的电器产品(如空调、加湿器等)已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居室气候已变得越来越舒适、越来越不受自然气候的制约。但和自然气候相比,居室气候只能算是一种“微气候”。人的许多活动还必须在自然气候下进行,而出入居室,其实就类似于出入不同的“气候带”,人的身体常常不能完全适应这样的“气候变化”。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居室病症,“空调病”就是一例。

怎样才能提高人们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避免现代居室病症呢?

医疗气象学家通过试验,得出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在居室内保持一种“气象变化”,以“多变”应“突变”,从而锻炼人的抗“变”能力。事实上,生活或工作在气象条件不断变化的环境的人(例如经常出入高温车间或冷库的工人),患感冒的几率要比在正常环境下工作的人小得多。而常在空调居室和供暖气的房间久待的人,患感冒的几率则大得多。俄罗斯的医疗专家就曾采取变化“微气候”的方法,用了3年的时间,将莫斯科第19住宿学校某一班学生的“感冒率”降为零。

在诸多种类的“气象变化”中,以温度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通过不断调节居室温度,可以使人的生理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生理调节能力可以逐渐适应温度的急剧变化,从而提高了人体的自我保护能力,不至于经常感冒或患其他居室病症。当然,刚开始进行这种抗“变”锻炼,居室温度的变化幅度应控制在3℃~5℃,半个月后,幅度可逐渐提高到6℃~10℃。温度变化也不要太突然,而是要平稳地提高或降低。调节室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工具调节,主要调节工具有空调、管道暖气、取暖器、加湿器等等;

2.自然调节(即所谓的“空气浴”),通过开闭门窗,让室外空气和阳光进行室内温度调节。其实,在变化温度的同时,常常也伴有湿度、阳光和空气流动(风)的变化,这些“微气候”变化无疑对身体健康都是有益处的。

冬季变化居室温度最常用的方法是调节供暖源(如“调节空调的控制温度”,“开启取暖器的供热管”等)。如果调节室温确实有困难,可以换一种方式。因为居室是固定的,但人是活动的,在考虑到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可以经常出入温度不同的环境,健身效果也等同于居室温度变化。

起居与养生

我国许多地方都流传着这样的民间谚语:“冷水洗脸,美容保健”;“温水刷牙,牙齿喜欢”;“热水洗脚,如吃补药”。这些谚语都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尤其在冬季,更不要忽视像洗脸、刷牙这样的日常小事。

冷水洗脸预防感冒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早晨起床或午休之后,用冷水浸过的毛巾湿润脸部,顿时就有一种头清眼明的感觉,精神也为之振奋。在洗冷水脸的过程中,冷水的刺激既可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又可改善皮肤组织的营养结构,增强皮肤的弹性,消除或减轻面部皱纹。可见,冷水洗脸不仅利于卫生,也利于美容。冷水洗脸的保健作用还在于:锻炼人的耐寒能力,预防感冒、鼻炎,对神经衰弱的神经性头痛患者也有益处。当然,洗脸用的冷水温度也不能太低,以高于10℃为宜,这样的温度在寒冷的冬季会有一种温热感。

温水刷牙保护口腔

资料表明,人的牙齿能在35℃~36.5℃的口腔温度下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如果经常给牙齿以骤冷骤热的刺激,则可能导致牙髓出血、牙髓痉挛或其他牙病的发生。科学家通过研究认为,用温水刷牙有利于牙齿的健康。反之,长期用凉水刷牙,就会出现“人未老,牙已老”的结局。日本厚生省的一项调查表明,牙齿的寿命平均比人的寿命短10年以上,根源便出在“凉水刷牙”这一群体习惯上。实践也证明,35℃左右的温水是一种良性的口腔保护剂,用这样的水漱口,既利牙齿,也利咽喉和舌头,还利于清除口腔里的细菌和食物残渣,会使人产生一种清爽、舒服的口感。

热水洗脚易入睡

人体的足部穴位很多,睡前洗个热水脚,既干净卫生,又解除疲劳,还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脚在人体最下部,属于人体末梢,在热水的浸泡下,血管扩张,局部的血液流动加快,从而增加了下肢营养的供应。所以冬季坚持用热水洗脚,对冻疮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患有失眠症和足部静脉曲张的人,每晚用热水洗脚,能减轻症状,易于入睡。当然,洗脚水也不能太烫,应根据季节的不同控制水温:冬季以不超过45℃为宜,夏季则可控制在50℃左右。

热水浴、温水浴和冷水浴各有功效

洗澡水的温度依季节和个人情况而定和洗脸、洗脚比起来,洗澡是一种“全面”保持皮肤干净、增进身体健康的措施。洗澡的效果与水温是很有关系的,但又不能笼统地认为热水比冷水强或凉水比温水好,而应该根据洗澡目的、季节和洗澡人的身体状况,选择温度最适宜的洗澡水。

一般人通常洗澡的主要目的是清除皮肤表面的污垢。由于生理和环境的原因,人的皮肤表面其实是个积垢纳污的“垃圾场”,汗、皮脂、灰尘“三位一体”地堆积在皮肤表层,既堵塞皮肤孔隙,又影响仪表容颜。这时,最有效最简便的清除方法便是洗澡。由于人体排出的汗(盐)和皮脂对热水有较好的可溶性,所以热水浴对清除皮肤“垃圾”效果是最理想的,热水温度可在38℃~40℃之间(手伸进水的感觉是略有点烫)。

有些时候,人们洗澡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疲劳,获得一种清爽和舒适的感觉;还有些人,因为身体状况不好(比如心肺功能不佳、皮肤烫伤等),不太适宜洗热水浴。这两种情况,洗温水浴较为理想。温水浴的水温一般在34℃左右,水温比皮肤温度略高,但比体温低,用手试,稍觉得热,泡进去后,觉得不冷不热。一般皮肤病的药浴也应选用温水为宜。

夏季,人们常常去游泳。这其实就是自然冷水浴。“冷水”的范围相对较宽,一般25℃以下皆可称之。冷水的去污能力不是太好,但因为取之方便,又有一定的降温效果,所以夏季选用冷水浴的人是比较多的。

热水浴、温水浴和冷水浴都有其独特的保健功效。热水浴可引起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同时还可消除和减轻皮肤瘙痒症。温水浴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在温水里泡10~15分钟后,特别有利于睡眠。比较起来,冷水浴的健身效果更为明显:增强心血管功能,减轻气管炎和肺气肿的发病程度,增进消化功能,能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关节炎和肥胖病症,等等。当然,冷水浴(包括冬泳)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最好能从秋天开始(因为秋天气温逐日降低),渐渐实施于一年四季;从局部(脸、四肢等)开始,渐渐扩大为全身洗浴。冬季冷水浴,还要尽可能地多做一些准备活动,洗浴的时间以2~5分钟为宜。

冬季要健康,需要先保“三暖”:

头暖

头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会收缩,头部肌肉会紧张,易引起头痛、感冒,甚至会造成胃肠不适等。

背暖

寒冷的刺激可通过背部的穴位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危害健康。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背部受凉还可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促发各种不适。

脚瑗

一旦脚部受寒后,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下降。后果是病毒、细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使人感冒。

房事养生

冬季气温骤降,寒风凛冽,万物皆都潜藏。人们也相应减少活动,这是适应节令的养藏行为。在冬季,房事调摄也应掌握“养藏”的原则。

保精是冬季房事调摄的主要内容。从中医而论,精、气、神是人生三宝,其中尤以精为根基,诚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说:

“夫精者,身之本也。”

所以也正如古人所说:

“善养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则神全,神全则身健。”

“善保精者多高寿,过损精者必早衰。”

冬季是保精的好时机,其既与冬令养藏之性相吻合,且阳气已衰,性欲相对减少,性冲动而交之机也相应减少,有利于保精而不泄精。

冬季房事调摄之二,就是行房要量力而行,切不可强以人房,众所周知,房事既给人以欢愉,也消耗体力,并在性交时相应的分泌大量的腺液和多种激素,所以古人有“一滴精,十滴血”之说。冬季理当“远房帷,绝嗜欲”,才能保精,使神气坚壮。若强以入房,正如《内经》所说:

“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冬季本是补肾养精之际,今反伤肾耗精,“肾伤则髓空内枯,腰痛不能俯仰”,诸病丛生。尤其有慢性疾病者,则可导致疾病的复发或加重。

冬季房事调摄之三,则是冬令进补应有的放矢,不能恣意乱补,尤其是因房事有所不悦而盲目服用壮阳药物。特别是老夫少妻者,借助壮阳药以纵欲,为使少妇欢愉,以致耗竭其精,日盗伤肾。且壮阳药大多温燥,过于温燥则耗阴伤津,可导致阴亏,若是有高血压属阴虚火旺者,则服用后更会动阴助火,使血压更高。古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冬令可服食有助于房事的食物,如调整性机能的壮肾阳类食物,如核桃仁、栗子、狗肉、狗鞭、羊肉、羊油脂、雀肉、鹿肉、鹿鞭、燕窝、海虾、海参、鳗鱼、蚕蛹、刀豆、菠菜、韭菜、樱桃等。如要增强受孕能力,可食具有续嗣种子作用的食物,如雀肉、雀脑、黑雌鸡、鸡蛋、鹿骨、鲤鱼、鲈鱼、海参、葡萄、柠檬等。食用应适量、匀称,不可暴食,以免伤害脾胃。

冬季合理饮食与养生

饮食滋补特点

丰富饮食内容

冬令滋补是为了使肌体能摄取足够的养料和热量,以更好地抵御寒冷。维护人体的阴气,养精蓄锐,成为来年春季防病的物质基础。多进食含蛋白质、脂肪、钾、钙、磷、铁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B1、B2的食物,能补阳养血,阳虚体质尤宜。冬季进补有益食品,还要注意辨证施补,慎防妄补。饮食不宜吃得过饱,以少吃多餐为佳,避免伤及脾胃。饮食谱要广,不能偏嗜偏食,有荤有素才能满足人体多种营养需求。

合适有节补脾益肾

冬季,一天三餐要定时而进,并且吃有定量,不能暴饮暴食。年老脾胃虚弱者,可以少吃多餐。冬季进补多选择冬至日开始,这时进补可以与宇宙间天地阴阳气交相合,能促进人体阳气萌生,涵养精气,内藏于肾,化生气血津液,促进脏腑的生理功能。冬季,生理功能处于低潮,消耗相对减少,所以,进补后可发挥最大药效,且可保存封藏最长时问。药性应偏于温热养阳,但应以温而不散、热而不燥为要。

素食为主宜吃清淡

冬季饮食要以素食清淡为主,清淡饮食有益于保养身体,不过,可以适量搭配一些肉食荤腥,俗话说“膏粱厚味,足生大疔”就是这个道理。《吕氏春秋》也说:“肥肉美酒,多以自强,名曰烂肠之食。”在中国,穷乡僻壤的地方长寿者比较多,通过仔细调查、观之饮食,发现他们较多以粗茶淡饭为主。

注意调补滋养肝肾

冬季养生滋补要根据人的不同年龄和身体体质来辨证施补。老人、儿童、男人、妇女生理结构有异,气血阴阳之虚,可相兼为患,五脏之虚,可互为因果。滋补必须根据病情的属性及需要采取相应的补益药品或食品,阴虚滋阴,阳虚温阳,气虚补气,血虚补血,心血不足则补益心血,肾阴不足则滋养肝肾。气血俱虚则气血双补,心脾不足则补益心脾,肝肾阴虚则滋养肝肾。只有辨证准确,治法适当,才能选择补益有效的药膳而取得满意疗效。

冬季饮食调理

冬令进补,是我国传统的防病强身、扶持虚弱的自我保健方法之一。

冬季是一个寒冷的季节。祖国医学认为,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老年人由于肌体功能减退,抵抗能力低下等,在寒冷季节,更宜进行食补。这对改善营养状况,增强肌体免疫功能,促进病体康复等方面,更能显示出药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

冬令进补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在膳食中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以提高肌体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可选食:粳米、籼米、玉米、小麦、黄豆、豌豆等谷豆类;韭菜、香菜、大蒜、萝卜、黄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鸡肉及鳝鱼、鲤鱼、鲢鱼、带鱼、虾等肉食;橘子、椰子、菠萝、荔枝、桂圆等水果。狗肉和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补佳品。老年人每天晨起服人参酒或黄芪酒1小杯,可防风御寒活血。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冬季常食炖母鸡、精肉、蹄筋,常饮牛奶、豆浆等,可增强体质。将牛肉适量切小块,加黄酒、葱、姜,用沙锅炖烂,食肉喝汤,有益气止渴、强筋壮骨、滋养脾胃功效。阳气不足的老人,可将羊肉与萝卜同煮,然后去掉萝卜(即用以除去羊肉的膻腥味),加肉苁蓉15克,巴戟天15克,枸杞子15克同煮,食羊肉饮汤,有兴阳温运之功效。

现代医学认为,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就是这个道理。

冬季养生食谱

时入冬令,正是进补的大好时机。然而,不少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症及胃炎、肠道功能紊乱的病员欲进补却又感到困惑与犯愁,进服补膏、人参类常常会生腻、生热、生火,哪些补品对其较适合呢?

其实,进补,除了人参和补膏类,自制一些药膳也不失为好方法。常言道:药补不如食补。

药膳是将药、食兼用,亦食亦补,对人体很有益处。推荐如下方法:

猪蹄莲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