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走进科学丛书:无奇不有的世界
14564900000030

第30章 “杀人湖”

1984年8月16日的清晨,一位叫福勃赫·吉思的年轻牧师和其他几个人正驾驶着一辆卡车经过喀麦隆共和国境内的莫努湖。这时,看见路边有个人正坐在摩托车上,仿佛睡着了一样。

但当吉思走近摩托车时,他发现那个人已经死了。而牧师转身朝汽车走去时,也觉得自己的身子发软。吉思和他的同伴闻到了一种像汽车电池液一样的奇怪气味。吉思的同伴很快倒下了,而吉思却设法逃到了附近的村子里。

到早上10点半,当局得知已有37人在这条路上丧失了生命,很明显这些人都是那股神秘的化学气体的牺牲者。这股化学云状物体包围了有200米长的一段路面。虽然还没有进行尸体解剖,但对尸体进行检查的巴斯医生断定这些人都死于窒息,他们的皮肤都有一度化学灼伤。

使这些人丧失生命的云状物体是从莫努湖中自然产生的。附近的村民报告说,在前一天晚上听到轰隆轰隆的爆炸声。当局注意到湖里的水呈棕红色,这表明平静的湖水已经翻动了。

是什么引起了这股云雾?火山学家西格德森认为在最深的水中,通过保持碳酸氢盐的浓度,微妙的化学平衡使莫努湖发生了强烈的分层。某种东西扰乱了这种分层,使深水中的丰富的碳酸盐朝着水面上升。这种压力的突然变化,释放出二氧化碳,就像打开苏打水瓶盖一样,这一爆发形成了5米高的波浪,使岸边的植物都倒下了。这股合成的云状物也就是密度很大的二氧化碳气体,这股气体被风带到了路上,并一直停留在离地面很近的地方。西格德森说,很明显在黎明前的这段时间里,由于天黑使村民看不见这一云状物,同时,这股云雾中含有硝酸,这就使人们天亮时能看见它,也能解释死者皮肤上的灼伤。但即使这样,西格德森还是说:“灼伤仍然是个谜。”

据调查者说,这一事件是非常奇特的——指它具有致命的作用。技术人员曾考虑过利用这种分层作用产生的气体做为一种能源,但后来放弃了这一想法,因为他们害怕由此而引起巨大的气体爆炸。而现在引起极大关注的是,这种情况可能在喀麦隆其他具有火山口的湖中再次自然地发生,因为这些湖都可能像莫努湖一样地进行分层。

两年以后的1986年8月21日黑夜,尼奥斯湖轰隆巨响,湖心水底冲起一团气柱,转眼弥漫整个湖盆。烟雾顺着风势向下游谷地飘移,吞没了三个沉睡中的村庄,许多人在熟睡中不知不觉地死去。一些人在窒闷中醒来,浑身热不可熬,难过得四处奔跑,发出惨叫,撕裂衣衫,扑地抓土,失去知觉,痛苦而死。距湖最近的16公里处的尼奥斯村完全毁灭,村民、禽畜全部死亡,所有草木也都枯萎。距湖较远的察苏本村、放村也是满目疮痍,成了死村。

事发两天半后,直升飞机才载着抢险队伍和救灾物资空降现场。只见三个村庄建筑物依旧,室内、街巷、河流、森林都是人和牛羊的尸体,恶臭难闻,连蚂蚁和啄食尸体的兀鹰也无一幸存。尼奥斯村1200多人全部遇难,连同其他两个村共死亡1746人,另有3000多头牛丧生。

尼奥斯湖在非洲喀麦隆首都雅温得西北320公里山谷中,是全国30个火山口湖中的一个。灾后观察湖泊,水位下降1米,水成血红色,嘶嘶翻起泡沫,发出拔除香槟酒瓶塞的声音。从200米深处取出水样化验,二氧化碳含量高达98%。须知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2%就会使人头疼难耐,10%可使人丧失神志。此湖喷出的二氧化碳挤走了氧气,烟雾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20%,横扫河谷村庄,人畜焉能不死?

尼奥斯湖底断层与火山筒相通,火山筒聚积富含二氧化碳的地下水。二氧化碳不断透过裂隙渗入湖水,沉于湖底,成了一颗可怕的定时炸弹。湖盆一旦受到剧烈触动,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破坏了湖水的平衡,湖底二氧化碳便喷薄而出。8月正是热带非洲酷热季节,尸体放了两天半,焉能不腐?村落偏僻,人已死绝,无人报讯,以致救灾队伍不能及时抵达;然而,救灾队伍即便当天抵达也是回天无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