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走进科学丛书:万物由来的故事
14565000000020

第20章 高速公路:要想富,先修路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于1932年出现在德国,继德国之后,美国于1937年在加州修建了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改变了老百姓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要想富,先修路。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由于路途险恶,在古代,空间的距离虽只有短短数千米,但要从这里到达那里,可能就像今天从地球到月球那样遥不可及。后来,由黄泥路、砂石路到一级二级公路,路是顺畅多了,但造成了新的交通阻塞。解决办法是架设高速公路。那么,高速公路以什么为标准呢?

第一,全程封闭;第二,出入口是互通式立交,不用红绿灯;第三,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和科学管理,这样,能在较短时间里通过更多数量的汽车。所以,高速公路要经过特别设计,它上面的车道需宽且多,以保证汽车流量得以空前提高。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于1932年在德国开始建设,第二年建成,路段是从柏林到汉堡。1933~1942年间,德国共修建了3860千米

高速公路,以适应希特勒的摩托化部队进行“闪电战”的需要。在“二战”期间,德国之所以能够接连以闪电的速度吞并一个又一个周边小国,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归功”于这些高速公路。

20世纪40年代以后,不少国家相继兴建高速公路,里程不断扩大。美国也于1937年在加州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条高速公路。70年代以来,欧洲各国将主要高速公路连接起来,形成了国际交通干道。目前横贯欧洲的高速公路有鹿特丹——维也纳线;纵贯欧洲的有哥本哈根—罗马线。

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出现在台湾省,从基隆到高雄,全长373千米,历时8年建成,于1978年通车。大陆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1988年10月31日通车的沪嘉高速公路,它是204国道(上海至山东烟台)的入沪路段,从上海市区祁连山路至市郊嘉定南门,全长205千米,是一条全立交、全封闭、设备全、供汽车专用的高等级公路。沪嘉高速公路首次采用了现代化的交通监控设施,全线设立了3个数据采集系统,每隔1千米,就有紧急电话,使汽车司机、公路管理人员和中央控制室保持联络。

今天的中国,高速公路从无到有,至1999年底,已建成通车里程长达4000千米的高速公路,近一半省份拥有了高速公路。全国实现了高速公路贯通“两纵两横”(两纵:黑龙江北端的同江—海南岛南端的三亚,北京—珠海;两横:江苏连云港—新疆西部边境霍尔果斯,上海—成都)国道主干线的建设目标,构成了东西南北公路运输的大通道。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速度可以高达每小时130千米以上,这个速度足以让一架作战飞机起飞升空。因此,目前各国的高速公路大多已具备了应急起降飞机的功能,高速公路完全可以成为未来战争中军用飞机的“第二飞机场”。

当然,我们在享受高速公路方便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封闭、景物单调、疲劳、厌倦、追尾、翻车、伤亡,也许这是20世纪人们生活的一个象征,一要速度,就难免失去了坐车的车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