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走进科学丛书:万物由来的故事
14565000000038

第38章 “探路者”号:首访火星的使者

格林尼治时间1997年7月4日17时07分(北京时间7月5日1时07分),美国“探路者”号火星探测飞船成功地在火星着陆。科学家们相信,终有一天人类登上火星将不仅仅是梦想,也许只有到那时,火星上的生命之谜才能最后找到答案。

价值125亿美元的“探路者”经过长达7个月的497亿千米的飞行到达火星。它此次在火星

的着陆地点阿瑞斯平原,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专家们精心选择的。阿瑞斯平原地势平坦,光线充足,既利于“探路者”的行走,也有助于拍摄清晰的照片。更重要的是,专家们认为布满鹅卵石的阿瑞斯平原很可能是火星上某条古老河流的河口,如果最终能证明平原上确实存在水,那么火星“探路者”此行也许能够找到火星上生命的一些蛛丝马迹。

由于着陆地点正好在火星背对地球的一面,美国宇航局在“探路者”着陆几分钟后才收到了它发回地球的微弱信号。

经过一系列近乎完美的高难动作,“探路者”按照预定时间完成了着地程序。降落伞成功地将“探路者”进入大气层时高达26460千米的时速降了下来。

“探路者”上惟一的“乘客”是六轮小机器人“索杰纳”。长06、宽045米、高03米的这

一车状机器人是根据19世纪美国废奴主义者索杰纳·特鲁斯的名字命名的,是迄今人类派出的第一位能够在火星上行走的“使者”。它的主要工作是用它的三个摄像机拍摄图像,并用分光仪对表面岩石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它在一个月内传回了大量有关火星表面和火星大气成分的数据资料。作为第一个在火星着陆的人类探测器,“探路者”除了对火星表面进行研究之外,还肩负着测试地面遥控系统,为人类下一次登陆火星探路选址的任务。

按照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计划,探测器的“寿命”为30天。但事实上,至9月27日与地球失去联系为止,它的运作时间达到近3个月。在这段时间内,探测器共向地球发回了26亿比特的信息量,其中包括16550张彩色全景照片,15分土壤和岩石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和大量有关火星气候、风力、风向等等测试数据。人们发现火星上的岩石成分同地球很相似,这与原来人们设想的不同。从传回的照片中还发现了火星曾经存在液态水的最新证据。

现在,科学家们认为再下一步就可考虑让人登上火星去实地考察了。这是火星考察将步入的最困难的阶段。因为火星距离地球实在太遥远了,载人飞船登临火星远比登月复杂得多。从仰

望火星到登陆火星,这一步对宇宙来说很小很小,对人类却是非常重要和伟大,因此,必定会有更多的人志愿献身于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