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走进科学丛书:万物由来的故事
14565000000046

第46章 轧棉机的由来

1784年,惠特尼进了美国康乃狄格州的耶鲁大学,三年苦学毕业后,应邀在一位名叫加德林·格林夫人家任家庭教师。

格林夫人的庄园里,种植了许多棉花。当时,一个黑人妇女在十个小时里只能从三磅棉桃中剥出一磅棉花。为此,格林夫人常和其他庄园主们说:“如果有谁能够发明出一个将棉籽从棉桃中快速脱下的机械,那该多好啊!”

惠特尼听到后,便自告奋勇,要求在格林夫人的棉田里研究能提高劳动的机械,夫人答应了。

于是,惠特尼一头扑到了棉田里,观察、研究、分析,并亲自体验剥棉籽的工作。

“怎样去模拟手的剥离动作呢?”惠特尼时常一边比划着剥离的动作,一边思考着机械的结构。

小小的棉籽在黑人妇女的双手中,硬是被左扯右拉地从棉桃里剥了出来。惠特尼心里突然一亮:手指多么像一排铁齿呀!如果用一对滚动的齿轴,在滚动中勾拉,棉籽一定会剥离出来!

根据这一原理,惠特尼制作了一个大木箱:箱子里装上一对可由外部摇把转动的带铁齿的滚轴,还有一个能把棉花从铁齿上清除下来的刷子;在箱子外面的上部有个进料口;箱子外面的最下部有一个出棉籽的地方;箱子外的侧面装有一个摇把。

经过试验和使用,这部粗陋的机械可以提高工效50倍。

惠特尼把这一机械命名为“轧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