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走进科学丛书:科学发现的探索
14565400000022

第22章 二十世纪数学的领航人

19世纪最后一年——1900年的夏天,在巴黎塞纳河畔举行的第二次国际数学家代表大会上,一位30多岁的年轻数学家在他所做的报告《数学问题》中,提出了23个数学问题,总结他那个时代的数学研究。在此后的数十年里,这23个问题几乎完全左右着数学发展的方向,对20世纪的数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许许多多的数学家们带来欢乐,也带来苦恼。这个提出23个问题的人,便是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1862~1943,1888年他以独创方式发展了不变量的数学,证明了不变系的基的有限性)。后来,这23个问题被称为“希尔伯特问题”。

希尔伯特于1862年1月23日生于德国的哥尼斯堡(现今为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希尔伯特的母亲是一位对哲学和天文学极有兴趣的女性。希尔伯特从小便受到母亲的熏陶,这为他后来的成长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希尔伯特幼年时记忆力很差,理解概念的反应速度也极慢,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后来上中学时,他结识了犹太人闵可夫斯基家才华出众的三兄弟。希尔伯特希望自己能像闵可夫斯基兄弟那样,受到人们的尊重。他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深入体会数学中的概念,在闵可夫斯基兄弟的影响下,希尔伯特找到了他喜爱的科目——数学。

后来,他分别在哥尼斯堡大学、海德堡大学学习。数学名家富克斯的数学思想深深影响了希尔伯特,后来他又返回哥尼斯堡大学。不久,闵可夫斯基、希尔伯特和年龄稍大一些的赫维茨,成了哥尼斯堡数学圈子里著名的“三剑客”。他们几乎讨论了数学各个领域的问题,相互交换获得的研究成果,交流彼此间的想法和研究设想。

希尔伯特大学毕业以后,进行了一次成效显著的学习旅行,这次旅行使他弥补了因身居哥尼斯堡小城而造成的孤陋寡闻的缺憾。希尔伯特拜访了德国数学界的传奇人物克莱因。希尔伯特选听了克莱因的课,还参加了克莱因的一个讨论班。他深为克莱因所器重,克莱因推荐希尔伯特前往法国巴黎。在巴黎,他了解到国际数学界的研究状况,大大地开阔了眼界。

后来回到优美宁静的哥尼斯堡,希尔伯特沉浸在关于不变量理论的果尔丹问题里。这一问题,数学家们已经花费了很大的力气。但只经过半年的艰苦攻关,果尔丹问题居然被希尔伯特解决了。

1895年,应克莱因之邀,他来到数学家高斯的故乡哥廷根。来到哥廷根不足一年,希尔伯特和闵可夫斯基合作,完成了一篇关于数论研究方面的综合论文,成为数论领域中的经典作品。不久,又发表了《相对阿贝尔域理论》的论文,建立了探讨“类域”论所必需的方法和概念。这是希尔伯特独创性的显露。1898年~1899年,希尔伯特编著了囊括整个几何学领域的重要著作《几何基础》,获得科学界的称赞。

偏偏就在人们的赞叹声中,希尔伯特瞄准了著名的“狄里克莱原理”。直到19世纪末,数学家仍把对这个原理的探索看做死胡同,然而希尔伯特却妙手回春,“复活”了狄里克莱原理,在国际数学界震动一时。

20世纪来到了,希尔伯特的数学兴趣更广泛了,他几乎涉足了数学的全部领域。在闵可夫斯基和赫维茨的协助下,1920年夏,在第二次国际数学代表大会上,他提出了著名的“希尔伯特问题”。随着狄里克莱原理的解决,他为数学分析的精确性和逻辑无矛盾性奠定了重要基础。

1912年,希尔伯特50岁,关于微积分方程的成果,使他走进数学与物理的边缘地区。这一年,他发表了一篇有关气体分子运动论方面的基础论文,宣告了希尔伯特的兴趣点已经转向物理学方面。

20世纪初期,以物理三大发现为序幕,在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两个领域,现代物理学进行了一场深刻的革命,现代物理学硕果迭出,成为时代发展的热点。当时,由于新的物理学尚未迫使经典物理学退出历史舞台,物理学领域在外行人看来显得一片混乱。

希尔伯特相信运用公理化方法可使物理学摆脱混乱,但他也承认,光靠数学的力量解决不了物理学问题。这时,希尔伯特求助他的老朋友索末菲给他介绍最新的物理学成就。索末菲是一位优秀的物理学家,在量子理论和原子结构等方面有很深的研究。他不仅耐心地向数学家希尔伯特介绍了物理学家的重大发现,而且专门派他的一名学生,到哥廷根作希尔伯特的助手。希尔伯特虽然理解艰深、晦涩的物理概念显得很迟缓,但是他一经理解发生在物质微观领域中的事物本质,就能够抓住要领。1915年冬季,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获得了研究决定引力场与微分形成的系数的相互关系方面的结果,并且先后发表了两篇广义相对论的论文。事实上,希尔伯特则用了完全不同的、更为直接的方法,独立地解决了类似课题,并于同年11月20日向哥廷根科学协会提交了论文,仅比爱因斯坦第一篇论文晚了9天,而早于爱因斯坦第二篇论文6天。

希尔伯特坦诚地承认,广义相对论这一伟大思想,应该归功于爱因斯坦。他认为爱因斯坦关于广义相对论的几何抽象更完善。1915年,希尔伯特推荐爱因斯坦荣获鲍耶奖。

希尔伯特一生追求确立数学的相容性,追求纯粹数学演绎过程的无矛盾性,成为数学发展史上形式主义流派的创始人,有力地推动了数学的发展。特别是他提出的23个希尔伯特问题为20世纪数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希尔伯特去世后,得到了这样的评价:“他像长河上的惟一一座大桥,不论人们来去何方,都要经过它。因为它连接两个数学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