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走进科学丛书:享誉世界的中国科学家
14566000000009

第9章 “巧思绝世”的机械发明家马钧(2)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马钧研究设计了一种新的攻城武器——轮转式连续抛石机。他设想,用一个竖置的并能绕轴转动的大木轮,在轮缘周围用绳子吊上几十块“石弹”,然后用机械使轮子飞速旋转,轮边的“石弹”也会随之一起旋转,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按一定节奏断开绳索,就会使石弹“首尾电至”,连续发射打击敌人。马钧按照这一设想,利用车轮和几十块砖瓦作了简易实验,结果与设想的一致,接连不断打出去的砖瓦,能飞出几百步远,威力很大。

傅玄见到这一试验结果非常高兴。他想,国家正处在交战之时,权臣们一定会对这一发明感兴趣,也一定会重用马钧这样的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他便亲自带领马钧,拿着设计图,直接去拜见安乡侯曹羲。曹羲见傅玄推荐的所谓“人才”,只不过是一个乡村匠人,便有些不以为然。但碍于傅玄的面子。才勉强地问了问这种武器的一些情况。由于马钧本来就不善言辞,加之又是第一次见到如此高官,未免有些紧张,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些什么。曹羲便以不善辞令、讲不出深奥的道理为由,不同意让他进行试制。傅玄为国荐才心切,只好亲自向曹羲讲述了这种武器的精巧及其威力,并将其称之为“国之精器”,力劝曹羲应“以考试为衡器”进行试验,以便不至于把美玉当成石头而随意抛弃了。经过傅玄的耐心说服,曹羲才同意将此事上奏主持军事并辅政的武安侯曹爽。但曹爽此时正忙于和司马氏争夺权势,对马钧的这一发明根本无心理会。傅玄和马钧都很失望。这一天才发明就此夭折。对这件事,傅玄曾感叹说:试验一下,本来是极容易的事。可是像马钧这样天下知名的巧人尚且得不到重视,更何况那些不出名的人呢!

水转百戏

此事过后不久,有人给魏明帝进献了一种叫做“百戏”的木偶玩具,它设计精巧,造型优美,美中不足的是不能动作。善于谄媚的曹爽这时才又想起了小马钧。为了取悦于明帝,这次曹爽派人找到了马钧。魏明帝问马钧:“你能使这些木偶人动作起来吗?”马钧略一观察,便自信地回答说:“能!”于是魏明帝便命马钧加以改制。

马钧奉诏后,便在宫廷内开始研制起来。他调动了自己的全部才智,制作了一套复杂而巧妙的齿轮、连杆、凸轮等组成的传动装置。然后又用木材制成了原动轮,用水作动力,使其旋转,通过传动装置的传递,使旋转运动变成了各个木偶各自不同的动作。这就是传说中的“水转百戏。”

制作完成后,魏明帝传旨,让群臣到后花园观赏改进后的“水转百戏”。这一天,宫廷里张灯结彩,鼓乐齐鸣,群臣朝服齐整,嫔妃们妆抹艳丽,一同随着明帝来到了设置“水转百戏”的后花园里。人们只见一个圆形的水池中,设有一木制大轮,平放在池底,轮子的侧面设有喷水的竹管。当竹管向外喷水时,轮子开始转动起来,同时,轮子上面“戏台”上设置的木人也都一起动作起来,有的击鼓吹箫,有的翩翩起舞,有的跳丸(古代的一种杂技,以手掷球,上下交替)掷剑,有的爬绳倒立,还有的舂米磨面,斗鸡杂耍,出入自如,变化无穷,场面热闹非凡,直看得明帝和嫔妃及群臣们目瞪口呆,拍案叫绝。

发明指南车

通过“水转百戏”,马钧虽然得以进入宫廷,但也没受到重视,只给他当了个“给事中”的小官。马钧对此倒也不十分计较,他心中惦记的仍然是要制造指南车。于是他决定把制作指南车的事上奏明帝。在等待明帝召见的朝房里,马钧和部分官员谈起了指南车的问题,许多人对此都抱怀疑态度。当时在场的散骑常侍高堂隆和骁骑将军秦朗则全然否认指南车的存在。于是,马钧和他们便展开了争辩。

马钧说,黄帝、周公都曾制造过指南车;他们则说,这只是传说,不可靠。马钧又指出,史书上记载过,春秋时期也曾出现过指南车,特别是近时(指东汉)的张衡也曾造过指南车;他们说,这是古书上随便说说的。马钧坚定地认为,古代很可能造出过指南车,只是我们没有深入去研究罢了,其实,这也不是多么深奥的事,给我时间和材料,我就可以把它造出来。

一听马钧也要造指南车,高堂隆和秦朗便拿出平时空谈中练就的绝招,利用文字游戏来讽刺马钧。他们说:“先生名钧,字德衡。‘钧’是器物的模型,‘衡’可以定物的轻重。可你说话连个轻重都不分,难道可以作为模型吗?”意思是说马钧没有真凭实据,只是信口开河,乱说一气。马钧深知没有事实的证明,很难说服这些“空谈高手”,于是便直接了当地回答说:“徒作空论是没有用的,不妨试制一下,自见分明。”

他们一同去见魏明帝,奏明此事。魏明帝虽然对管理朝政庸碌无为,但对游玩奢侈之事却兴致甚浓。他以前也听说过古代帝王出行时有一种先驱车,叫指南车。车上站着一个木人,伸臂南指,不管车子怎么转动,木人手臂总是指向南方。他虽未曾考虑过这种说法是真是假,但现在听马钧说他可以为自己造出一台来,想到自己以后也可享受用指南车开路的气派,便立即下旨命令马钧重造指南车。这样,马钧不但获得了充足的材料、上等的工具,而且由于皇帝准奏,宫廷内的能工巧匠都可以由马钧调配了。

经过马钧的苦思冥想,终于弄清了指南车的动作原理,然后开始设计机构,并画出了设计图。在工匠们的帮助下,没有多长时间,终于制成了指南车。这下,高堂隆和秦朗无话可说了。

尽管受到人们的称赞,但马钧却是一个从不爱炫耀自己的人。当时的一位著名地理学家裴秀,第一次见到马钧后,见其言语迟钝,便对人们给予马钧的赞扬不以为然。他自恃知识广博,要找马钧辩论。马钧听说后,便有意避开他。裴秀更加得意了。马钧的朋友傅玄听到此事后,便找到裴秀,对他说:“你擅长的是说话,马先生擅长的则是智巧。你用自己的擅长去攻击马先生,当然会占上风。要是你和马先生较量智巧,未必能占上风!马先生非常谦虚,不愿和你纠缠,所以一直避开你,你还不知道吗?”裴秀听后也觉得有些惭愧。

自马钧制成指南车以后,朝廷上下都逐渐佩服马钧这位很有智巧的人,“天下服其巧矣”。

发明龙骨水车

马钧虽然有许多杰出的发明创造,却始终也未能受到封建统治者们的重视,反而常常受到阻挠和蔑视,才能也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此,马钧的好友傅玄曾慨叹说:马先生的巧,虽古时的公输般、墨翟,近时的张平子(张衡)也比不过,但公输般、墨翟为时所用,有益于世;平子虽任侍郎,马先生虽为给事中,但都没有做工官,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用人不能尽其才,实在太可惜了。尽管如此,马钧并没有过多计较,而是在完成了指南车的制造之后,便又开始了一个造福于子孙后代的构思,即要发明一种新的灌溉机构——龙骨水车。

离马钧在洛阳的住处不远的地方,有一片坡地,由于地势较高,无法引水灌溉,一直荒芜着。马钧觉得,如果能解决灌溉问题,则将是一片好菜地。由此,又萌发了他要发明新的灌溉机具的想法,并开始了对以往的灌溉工具的研究。

我国在东汉以前的主要提水灌溉工具是桔槔和辘轳。桔槔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应用,实际上它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的提水装置。它是在井旁支一个木架,在木架上安装一根结实的木杆,木架将木杆分成短端和长端,短端系着木桶,长端坠个石块。当桶向上提水的时候,由于杠杆和坠石的作用,便比较省力了。辘轳则是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一种提水灌溉工具,它特别适用于深水井。但无论是桔槔还是辘轳,都不能连续灌溉,且效率也很低。马钧在研究了原有灌溉器具的基础上认为,只有使提水工具连续动作才能提高灌溉效率。为此,他开始了新的设计和试验。经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终于制造了一种新的灌溉器械——龙骨水车,完成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一项发明。

龙骨水车又叫翻车、踏车或水车。其构造是这样的:用木板作一个长约66米、宽约132~

231米、高约033米的木槽,在木槽的一端安装一个比较大的带齿轮轴,轴的两端安装可以

踏动的踏板。在木槽的另一端安装一个比较小的齿轮轴。在两个齿轮轴之间安装上木链条(即所谓龙骨),木链条上栓上串板。这样,在灌溉农田的时候,就把木槽的安有小齿轮轴的一端放入池塘或河中,人只要踏动大齿轮轴上的踏板,就可以使串板在槽里运动,刮水而上,实现了将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的目的,并且可以“更出更入”,循环不息,能连续不断地提水。龙骨水车比原来的提水工具效率提高近百倍。特别是由于它的结构轻便灵巧,妇女儿童都能踏转,所以很受欢迎,并迅速得到推广应用。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提水工具。

一千多年来,马钧发明的龙骨水车,一直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灌溉工具,在我国的农村被广泛的应用着。甚至在今天,江南的一些地方仍在使用着。

马钧的一生虽有过许多的发明创造,但一直未受到当时的统治者、官府的重视。然而,他的发明却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后人敬仰他,称颂他为“天下至巧”。马钧已作为“巧思绝世”的机械发明家永远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