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走进科学丛书:特立独行的大科学家
14566100000011

第11章 优生学的奠基人高尔顿

弗朗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1822~1911)是英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优生学家、遗传学家、实验生理学家、统计学家。他是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物种起源》的作者查理·达尔文的表弟。高尔顿博学多才,研究领域广泛,家境富足,人们称他为“博学的绅士”。

童年时代的高尔顿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智力,出生12个月后,他便能认识所有的大写字母,18个月后则能辨别大写和小写两种字母。在他咿呀学语的时候就能背诵拉丁文。到了两岁半左右,高尔顿已能阅读《蛛网捕蝇》之类的儿童读物。3岁时他学会签名,4岁时他能写诗,5岁时已能背诵并理解苏格兰叙事诗《马米翁》,6岁时,他已精熟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LMTerman)曾根据有关文献的记载,用他自己设计的斯坦福——比纳

标准对幼年的高尔顿的智力进行了估算,他认为高尔顿3~8岁之间的智力年龄几乎等于实际年龄的2倍,其智商约为200。显赫的出身与罕见的天赋,大概是促成高尔顿日后创立优生学的部分原因。

在高尔顿15岁时,他的父亲安排他随一家英国医学机构到欧洲大陆作巡回医疗活动,回来之后,他就在伯明翰市立医院做了两年内科见习医生,这段经历使他积累了许多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1839年,17岁的高尔顿来到伦敦,开始在国王学院医科学习医学、生理学、植物学和化学,并且成绩优秀。但不久,他的兴趣就转移到数学和自然哲学上,于是1840年他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也就是牛顿的母校,希望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但成绩并不理想,后来由于身体原因中途退学。

与童年的眩目光辉比起来,高尔顿的这段经历显得太平淡了,但是正是这一大堆杂乱无章而又没有骄人成绩的教育,为他日后成为一个博学之士奠定了基础。1845年~1856年,他到处旅行、考察,收获不斐。1856年,34岁的高尔顿被接纳为英国皇家学会联络员,1860年成为正式会员。他是以地理学家的身份进入英国皇家学会的。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了。高尔顿很快就成了他表哥学说的信奉者,他自己的科学兴趣不久也转移到与生命有关的领域中。高尔顿是实验心理学和人体测量学的开拓者。

1883年,高尔顿出版了《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书中概括地表述了两项在实验心理学中极为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第一个是关于自由联想的实验:他事先在75张纸条上各写一个单词,每次只让受试者看一张纸条,再用一个精密的计时器测出由此引出的两个即兴到来的联想所需的时间,然后对这些联想在受试者的经验中的可能起源加以分析,他发现最经常的联想往往来自遥远的童年。在这项实验中,他还证实人类具有一种看到或听到某一数字就能联想到某一特定形状的能力,他称这种现象为“数目形”。第二个是关于心理意象的广泛调查:他要求受试者先想一件确定的东西,然后尽量注意自己的“心视”画面,并回答如明亮度,清晰度“色彩等一系列问题,并按其强度记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研究中,他首先在心理学中引进了调查表和评分办法。

尽管这本书后来被认为是个体心理学及心理测验的开始,但高尔顿的初衷并非如此,他想通过实验和统计数据来揭示狂热的宗教情感不足以作为判别真理的依据。

19世纪后半叶,实验心理学脱胎于哲学和生理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在这一历史变革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德国的威廉·冯特(WWundt)和英国的高尔顿。但实验心理学之父的美誉给了冯特,因为冯特试图建立一个系统,努力使实验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他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认为是现代实验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虽然高尔顿没有想到要把实验心理学独立成一门科学,但他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高尔顿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还包括一系列他所发明的心理测验仪器和测验方法。有些仪器后来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例如测量听觉阈的高尔顿笛和测量视觉范围的高尔顿棒,这些仪器直到20世纪30年代都是心理实验室的标准仪器。他还用盛有不同物质的瓶子来测验嗅觉,这一方法被后人沿用至今。除此之外,他又设计了测量肌肉感觉、反应力、触觉的仪器和方法。

1892年,高尔顿在《指纹学》这部著作中制定了一套按照纹型(斗、箕、弓三种类型)及十指顺序排列的编码程序。他在书中又指出指纹具有终生不变性、可识别性和可分类性的三条原则,从而为指纹学的理论和应用奠定了基础。随着指纹学方法不断充实和完善,现在,指纹已成为最重要的个人鉴别手段。

高尔顿致力于广泛的人体测量,从而获得了大量的详细资料,这些资料有力地支持了高尔顿关于人类个体在体能和智能上都存在着巨大差异的观点,这成为他从事遗传学和优生学研究的一个原动力。

高尔顿在19世纪遗传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对这门科学的突出贡献是引进了定量分析法,这种方法在他的《遗传的天才》一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高尔顿对英国历史上有名的法官、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诗人、画家、牧师等类人物家族进行系统考察,力图证明智能遗传的存在,并给予定量描述。他把1865年出版的《时代名人辞典》收录的人定义为“名人”。通过调查,高尔顿发现平均每100个英国法官的亲属中有84个“名人父亲”,76个“名人兄弟”,117个“名人儿子”……共383个“名人亲属”;而根据他的推算全英国平均每4000个人中产生一个名人,由此证明天才在法官家族中是遗传的。当然,高尔顿的调查和统计还比较粗浅、笼统,同时他把人的才能同他的地位一道作为遗传性状加以研究也是站不住脚的,但从中我们看出高尔顿相当重视统计学,并将其应用于遗传学研究。另外,高尔顿还开创了对孪生子的研究,其目的是尽量排除环境,特别是后天教育的影响,只考察遗传作用。他的研究指出,遗传是先天决定的,如果环境较差,可以通过教育来加以补偿,使其具备较高的素质。

高尔顿针对不同人种的遗传特质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不同人种的发展力是由于他们对其特定环境适应的结果。他把进化论中关于变异、选择和适应等基本原理应用于对人类个体和种族的研究中。他提醒人们,由于低能人大量繁殖和有天赋的人的相对减少将引起种族退化,同时他还指出,通过自身的能力可淘汰祖先留下来的劣性而选择优性遗传给后代。

1883年,高尔顿发表了《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一个以人类的自觉选择来代替自然选择的社会计划,为此他创立了“优生学”这个新词。人们就把这一年定为优生学正式诞生的年份,高尔顿被誉为优生学之父。他在这本书的附录中写道:

“我们非常需要一个简单的词来表达这一改进种族的科学,这种科学绝不仅仅是有关明智地选择配偶之类的讨论,而应具有更广泛的内容。特别是对人类来说,这门科学研究各种能使较优秀种族或血统得到更好机会的影响,不管这些影响程度如何,以便迅速地胜过那些不那么好的种族或血统。Eugenics这个词可以充分地表达这个意义,至少比我以前用过的viriculture一词的含义更广。”

高尔顿为优生学下的定义是:“对于在社会控制下的能从体力方面或智力方面改造或损害后代的种族素质的各种动因研究。”高尔顿对这项研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先后撰写了《在现存法律与舆论条件下改良人种的可能》、《优生学的定义、范围和目的》、《优生学随笔》等论文和专著。他还建议应对古今各国不同社会阶层的生育情况作一广泛的调查,收集可靠的资料来阐明一些家族之所以繁荣昌盛的原因,深入研究婚姻和婚姻制度的各种因素,普及遗传学知识并促进其发展,向全民宣传优生学的重要意义。

1904年,由高尔顿出资在伦敦大学设立一个优生学讲座,邀请皮尔逊(KPearson)来主持。

同时他还在学校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优生学档案室,两年后改为优生学实验室,仍由皮尔逊来领导。皮尔逊后来成了高尔顿的学术继承人,继续他的学术研究。1908年,英国优生学教育会成立,高尔顿出任名誉会长,同年该会出版了《优生学评论》,不久优生学就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1905年,由德、奥、瑞典、瑞士等国学者建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优生学组织即国际民族卫生学会。1912年,也就是在高尔顿逝世后的第一年,第一届国际优生学会议在伦敦召开,高尔顿的理想终于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性的科学与社会活动。在以后几十年中,随着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科学的发展,优生学也有了很大进步,取得巨大成绩,影响也越来越大。

1960年,美国遗传学家斯恩特又把优生学分为预防性优生学和进取性优生学。预防性优生学又称负优生学,是指研究如何减少以致消除有严重遗传病和先天性疾病的个体出生;进取性优生学也叫正优生学,是指研究如何增加有利的个体。

我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开展优生学研究显得尤其重要。在我国采取的优生措施主要有禁止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提倡适龄生育,产前诊断等。

优生学的研究是高尔顿一生中最伟大的贡献。初看起来,高尔顿的科学活动就像他早年教育一样杂乱无章,但是通过认真研究,我们从中理出一个头绪:40岁以前,他主要是作为一个地理学家为人所知;信奉进化论是他科学生涯中的转折点,他的人类学测量和心理学研究都是为证明个体与种族在体能上和智能上存在着巨大差异;为了探索这些差异的原因,他又涉猎了遗传学;而当他把遗传学原理应用于社会改造这一目标时就创立了优生学。而在从事这些活动中,他始终充分依赖数据分析,他的一句名言是“无论何时,能算就算”,他把统计学方法引入到生命和社会现象的有关领域里来,是他最重要的科学贡献。

高尔顿的优生学理论曾被德西法西斯主义者歪曲并错误地利用,他们认为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而犹太民族是劣等民族,这成了他们大肆杀害和虐待犹太人的借口,使高尔顿蒙受不白之冤。的确,早期的优生学确有一些非科学的成分,确实被法西斯无情地践踏过,但把优生学和种族优越论、阶级优越论说成是“一路货色”,给高尔顿简单地扣上一顶“资产阶级学者”的帽子也是不公平的。

高尔顿之所以被中国人所了解,正是基于对他优生学的批评。好在现在我们已经重视优生学,并且一些优生学的临床和试验成果也已汇入世界先进潮流。在这种形势下,对高尔顿进行较全面的了解和公正评价就显得更为重要。

即使站在21世纪的高度来看高尔顿,高尔顿仍然是一位伟大的社会改造的理想主义者,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