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自然世界的奇迹(中)
14568000000004

第4章 让电说话的人

在信息革命的历史上,电话的出现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通过电流和声音的转换,可以传送和反馈大量信息,免去了电报的译码工作。

赖斯的电话机

世界公认的电话发明家是从英国移居到美国的贝尔。当然在技术革命的浪潮中研究电话的人并不只是一个贝尔。德国人菲利普·赖斯早在1861年就表演过他造的电话机。

赖斯是个教师,他用猪肠当受话器的薄膜,造了一台粗糙的电话,到法兰克福物理学会上做了表演。他希望他的发明能得到支持,谁知到会的权威只把它看成是一种游戏。赖斯受到很大的打击,40岁时便含恨病逝。

在赖斯去世的1874年,从事电报工作的美国人格雷,携带着一台比赖斯先进的电话机在华盛顿进行了表演。他的表演也没有得到支持。当时权威的电报技术刊物《电报人》评论说,用电传送人的话音“没有直接的实用价值”,“不过是一种科学玩具而已”。格雷在众口皆非的议论中动摇了,这年夏天转而研究可以得到高报酬的多工电报去了。

贝尔出生于英国的声学世家,移居美国后任声学教授。他热衷于发明电话是1874年前后的事。他看准了电话必有前途,断然辞去拿高薪的教授工作,专心研究电话。许多人说他是“疯子”,他充耳不闻,终于在1875年6月造出了电磁式电话,并在200米内试验成功。1876年2月,贝尔获得了电话专利。

贝尔电话机

贝尔电话机和我们现在使用的电话机大不相同,但是它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电话是一样的:由声音的振动变成电流的变化,通过导线把这种变化着的电流送到对方。这种电流在线圈中通过,使线圈的磁场发生相似的变化,从而使膜片振动发声。

最简易的电话装置是由话筒、电源和听筒组成的(见下图)。话筒A里有个振动膜C和碳精盘B,它们中间放着碳粒,人对着话筒说话时,声波使振动膜作相应的振动,从而使里面的碳粒忽松忽紧,引起它的电阻忽大忽小,于是电路里的电流就变得忽强忽弱了。

在听筒里有一个永磁铁M,在磁铁的两极上套着螺线管E。在磁极的前面有薄铁片N,它就是听筒的振动膜。当忽强忽弱的电流通过听筒里的螺线管时,引起磁铁对振动膜吸力的变化,促使它发出了相应的声音,电就这样说出了话。

最简单的电话装置示意图

贝尔的这种电话,完全可以实用了。他各处奔走,巡回表演,耗尽了家产,卖掉了专利,居然得不到支持和推广:愚昧的官僚对电话不感兴趣,贪心的老板害怕得不到利润。在山穷水尽之时,贝尔说服了一位富翁,取得了他的支持。不久,贝尔电话公司开张了,电话线架起来了,美国成了电话的诞生地。

贝尔获得电话发明人的崇高荣誉是当之无愧的。赖斯和他的发明夭折于当时的德国也并非偶然。至于格雷,他的才华并不亚于贝尔,但他屈服于习惯势力,只能抱憾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