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自然世界的奇迹(下)
14568100000002

第2章 血液循环的发现

摘取禁果的哈维

哈维发现,当用丝带扎紧人的上臂时,丝带下方的静脉就膨胀起来,动脉却变得扁平;而丝带上方的动脉膨胀,静脉却扁平。这表明动、静脉中血流的方向相反:一个从心脏流向肢体远端,另一个从肢端流回心脏。

经过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哈维认为,血液可能是在全身沿着一条封闭的路线作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这条循环路线是:从右心室输出的静脉血经过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变成动脉血,然后通过左心房进入左心室。从左心室搏出的动脉血沿动脉送到全身,最后再沿静脉返回心脏。就这样川流不息,周而复始。

那么血液是靠什么力量推动前进的呢?

为了观察心脏和血液的运动,哈维相信活体解剖能够帮助自己寻找正确的答案。他坚持不懈地进行解剖实验,他解剖了鱼、蛙、蛇以及猪、狗等动物的心脏。他发现动物的心脏原来是一块中空的肌肉组织,它的运动是收缩和随之而来的舒展。收缩时心脏把它在舒展时进入其中的血液挤到动脉中去,这是一个崭新的概念。他认为心脏运动,是一种普遍心肌纤维紧张收缩:心脏收缩时,全身动脉都在搏动,当心脏停止收缩时,动脉搏动也随之消失。

一次,他解剖活蛇观察心脏和血管的活动。当他剖开蛇的胸腔时,鲜红的管状心脏有节奏地缓慢跳动着。当他用镊子紧紧夹住蛇的静脉,由于阻断了静脉血流向心脏,蛇心不仅变小而且苍白无色;松开镊子,心脏里就立即充满了血。随后,又用镊子夹住动脉,心脏就膨大变紫了,似乎顷刻间就要爆炸,松开镊子又恢复了正常状态。这种现象的发生,正是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展活动的结果。

哈维还观察到,如果动脉被刺破了,在心室收缩时,动脉血液便有力地从伤口喷出来;若是静脉被刺破了,血是从伤口流出来的。

哈维通过更为细致的解剖实验证实,血液运动是遵循两条路线循环的。一条是由右心室推动的通过肺部的肺循环(即小循环);另一条是由左心室推动的通过身体其余部分的体循环(即大循环)。同时他还发现动脉的管壁又粗又厚,愈接近心脏愈是如此。它天生是输出血液的,因为它要承受更大的血液的压力与冲击;而静脉管壁则又软又细,因为它的作用是运送血液返回心脏的。

166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借助显微镜发现了连接动脉和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使哈维血液循环的理论更完善起来。

那么血液为什么会沿着一定方向川流不息?血液又是如何经过静脉回到心脏的呢?

哈维的老师法布里修斯发现了静脉瓣,但他不了解静脉瓣的真正功能。哈维经过无数次实验观察后认为,静脉瓣的作用是阻止静脉血回流,使血流只能流向心脏;心脏与动脉之间的瓣膜的作用,是使血液只能从心脏流出。

至此,哈维通过不断修正前人的错误,完善自己的理论,于1616年公布了他的发现。为了宣传真理,哈维对宗教神权毫不畏惧,冒着生命危险,将他的研究成果整理成书——《血液循环论》。1628年这部生理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正式出版,确立了哈维在科学史上的不朽地位。科学家们认为,哈维一生用他的解剖刀割取了智慧树上的禁果,为科学家树立了榜样。

血液循环理论的建立,是生理学上的一场革命,给传统的观念以致命的打击。正如太阳中心说给天文学中的传统观念以致命的打击一样,它们是科学的双胞胎。两者都表明与古代理论体系的决裂,从而把当时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引向正确的方向。恩格斯曾给了高度评价:“哈维由于发现了血液循环,而把生理学确立为科学。”

1657年6月3日,被誉为近代生理学之父的哈维,心脏停止了跳动,血液不再循环,安详地离开了世界,享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