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走进科学丛书:造福人类的大科学家
14568800000001

第1章 病菌的克星科赫(1)

在17世纪以前,人们还没有发明显微镜。那时候,观察微小的东西,只能靠肉眼,最多只能用放大镜,能放大10倍左右,算是很不错的了。也就是说,把一根头发放大,最多只能放大像一根缝衣服的线那么粗。

那时候,人们还看不到细菌,因为它很小,要放大上百倍以上,才能看得见。

17世纪的时候,荷兰有一个给人当看门人的青年,名叫安东尼·列文虎克。他喜欢摆弄放大镜。他把几块不同的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结果,这种组合镜能把物体放大100倍以上,这就是显微镜。列文虎克从牙缝里取一些牙垢,放在显微镜下,他发现牙垢里有好些小家伙,有圆球形的,有长条形的,这就是细菌。

在列文虎克的时代,没有人注意到细菌和人们生活的关系。一直到19世纪,人们才利用显微镜来研究细菌,并且逐渐发现,人们所患的好多疾病,是由这些细菌引起的。

最早对细菌进行研究的人有好几个,科赫就是其中的一位。

平凡的小男孩

在德国汉诺威市克劳斯特尔镇,住着科赫的一家。老科赫是这个镇上一家矿山里的高级职员。老科赫有一个贤慧的妻子,为他料理家务,让老科赫安心地去工作。

那时候,人们可不懂得什么计划生育。老科赫夫妇也是这样,没有很好地计划生育。他们几乎每年都要养育一个孩子。

他们连续生育了13个孩子。罗伯特·科赫是其中的第三个,也是我们这里所要介绍的科赫。

小时候的科赫也没什么奇特的。他与一般孩子没什么两样。由于孩子多,父母也照顾不过来,只是读书、吃饭才有工夫招呼大家在一起。

有一天晚上,老科赫工作完毕,回到家里准备吃饭。饭前,他们像往常一样,要把十多个孩子集中起来,点名报到。只是到了这个时候,才发现罗伯特·科赫不见了。这可急坏了妈妈,她吩咐别的孩子别再乱跑,自己和老科赫去找老三这个调皮的孩子。他们先到花园,找遍了每一个角落,没见到他的影子。他们又来到邻居斯特劳斯家找小科赫,也没有下落。还是老科赫想起房后的小池塘,夫妇俩赶忙向小池塘找去。

天快黑了,远远望去,好像有个影子。走近一看,果然是小科赫。只见小科赫蹲在池塘边入神地望着池塘,他还没发现有人向他走来呢!母亲赶上一步,把小科赫搂到怀里,心疼地责备小科赫:

“孩子,你怎么自己一个人跑到这里来了,也不告诉爸爸妈妈一声?你在这里干什么?”

“妈妈,我……我在这里看。您看,船!”说着,用右食指指向池塘里。

妈妈顺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大湖里一只白色的小船,正顺着微风摇摇晃晃地飘向远方。

小科赫从小就向往成为一名水手,长大了乘船到大海里去航行,到远方的大海中,无忧无虑地飘荡……

走上医学的道路

小科赫想当水手的理想并没有实现。汉诺威城离海还很远,与海接触的机会毕竟不多,与船接触的机会那就更少一些。

8岁那一年,母亲带着小科赫到克劳斯特尔城外一座古老的教堂去。在那里,人们正在哀悼着一位去世不久的牧师。

在回家的路上,科赫用好奇的眼光望着母亲,问道:“妈妈,牧师为什么会死的?”“他是得了病死的。”“他得的是什么病呢?”小科赫紧追不舍。“是一种发热的病。在我们这里,还没有一个医生能治好他那种病。”“那是什么病呢?那叫什么病呢?”小科赫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大家都说这是一种绝症,只要得了这种病,就没有救药了。”

小科赫睁大眼睛,入神地听着,好像在思索着什么?正是这样一个问题,深深地打动科赫的心。他一直在想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绝症”,他也暗暗下定决心,将来我总要有一天能把绝症弄清楚。

这个好奇心,驱使着科赫走上医学的道路,走上他大有作为、大显身手的宽广的路。

科赫在18岁读完中学,然后又在克劳斯特尔的大学预科班读了1年。以后,他考入德国哥丁根大学医学院,开始了他大学的生涯。

大学生涯

当时,科赫在医学院学习时的老师名叫雅可布·享尔。他是有名的解剖学家和病理学家,曾对疾病提出一种传染的理论。

享尔认为,有很多病是可以互相传染的,没有病的人只要接触到病人,就会受到传染。

科赫对这个学说非常感兴趣,他在回想,他家乡那位牧师得的是不是就是传染病呢?

科赫学习非常努力,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粗心,在他的笔记中,经常出现一些笔记的错误。

对于这一点,享尔老师十分注意。他深知要把科赫培养成才,首先要纠正他这粗心的毛病。

有一次,享尔把科赫叫到办公室,交给他一部论文稿,要求科赫把它从头到尾誊抄一遍。科赫从头到尾翻了一下,发现文稿字迹清楚,并不难看懂。他觉得很奇怪,终于问享尔老师:“老师,这不是很清楚吗?干嘛还要费工夫再抄一遍呢?”秋赫感到疑惑不解。享尔已经看透了科赫的心思,就对他说:

“是的,这稿并不乱。但你要知道,抄写一遍,主要是要你重视每一件工作,不要马虎出错。聪明的人大多看不起这种繁重乏味的誊抄工作。我们从事医疗工作的人,一定要具有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精神。医疗与抄写可不一样,抄错了可以修改。医学上如果出一点差错,那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没法挽回的呀!”

老师的告诫深深打动科赫的心,使他深深懂得医疗研究的重要性。从那以后,他处处谨慎小心,极少出现过去那种粗心大意的错误。

23岁那年,科赫学完医学课程,并荣获医学博士的学位。他在汉堡总医院实习了3年临床之后,就到波森的拉克威茨开业行医。

不久,发生了普法战争。当时,因为他患有屈光不正症,也就是近视眼,所以不能参军。科赫是一位爱国者,在他坚决的要求下他成为医疗队一名志愿军。他随军到前线,为伤病员治疗各种病症。当时,医学的水平还有限,还不知道细菌是人体病害的主要敌人。战伤使很多士兵和平民的伤口感染,最终因败血症或毒血症夺走了无数伤病员的生命。科赫亲眼看见这些伤病员活活被折磨死去,心中十分难受,这更激起他对病原体进行研究的决心。

生日礼物

普法战争结束后,科赫复员了,他再次来到波森当一名开业医生。这次他是在沃尔斯登镇行医的。

他每天除了给人看病外,就是没日没夜地研究致病的病原菌。当时,显微镜虽然已经发明了一百多年了,但人们还没有充分利用它来研究细菌。人们更没有想到在显微镜下面能显现出这些与人体疾病有密切关系的细菌原形。

科赫决心对细菌进行研究。他开始用显微镜来观察这些微小的生物。显微镜是他不可缺少的武器。

开始,科赫用的是一个很粗糙的显微镜,其放大的倍数很有限。他多么想要有一个好一些的显微镜啊。

有一天,科赫正聚精会神地在自己简陋的实验室里工作,埋头看书。

妻子悄悄地走进实验室,手里拿着一个盒子,这盒子包装得还相当精致。

“亲爱的,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妻子含情脉脉地问。

“什么日子?亲爱的。”科赫边转过身来,边思索着。“看你!连自己的生日都忘记了。”

科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没日没夜地只顾埋头自己的工作,根本想不起自己的生日。他已经度过了30个春秋了。妻子把盒子细心地放在桌子上,仍然含情脉脉地对科赫说:

“亲爱的,我把全部积蓄都拿出来了,把这个礼物送给您,希望您能喜欢。”

科赫急忙把盒子打开。

“啊哈!太妙了,太好了。是一台显微镜!”

科赫禁不住跳了起来,他朝思暮想能得到一台精致的显微镜,在他30岁生日的喜庆日子里终于实现了,他多么感谢自己的妻子啊。他一把抓住妻子的手,泪水不禁夺眶而出。他用劲地握

住——不,是捏住妻子的手,直到妻子感到受不了地叫了起来,他才松开,连连说:“太感谢了,太感谢了!”

细菌喝肉汤

在那个时候,科赫还不是太富裕,条件也还不够成熟,所以他的实验室还是比较简单的:在自己诊室的一角,他用一块布帘子隔出一个小小的角落,只有一个案子,上面摆着瓶子、杯子、试管、酒精灯,还有他心爱的那台显微镜,其他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破玻璃杯、瓶子……

几乎每天早饭以后,科赫总要先交代妻子:“请你替我做一碗肉汤,要浓一点的,鲜美一些的。”然后,他就到诊室去,给病人看病,如果没有病人,他就专心做他的实验。

妻子对科赫的事业,可以说是全心全意地支持的。每当丈夫叫她做肉汤时,她总是顺从地回答说:“是,我一定把肉汤做好。”等到吃中饭时,肉汤早已准备好了。

让妻子觉得奇怪的是,科赫并不喝肉汤。他总是匆匆地吃过中饭,就把肉汤连碗端走,带到自己的实验室去了。这件事让妻子感到很纳闷。她想把事情弄清楚。

有一天,妻子在吃过晚饭以后,特意来到科赫的实验室,想看看科赫是怎样喝这些肉汤的。

当她一走进实验室时,只见桌子上摆着好几瓶肉汤。

妻子奇怪地询问科赫:“怎么?每天给您做的肉汤,您都没喝?”

科赫笑着解释说:“是的。我要的肉汤,不是自己喝,而是让细菌‘喝’,你看看,细菌多喜欢您做的肉汤。”

说着,他把一瓶瓶肉汤拿起来,指给妻子看:“你看,细菌在汤里长得多好,它们繁殖得很快。汤都变混了,说明细菌在面里长得很合适。现在,让我来告诉你,细菌是什么样子的。

你大概还没见过吧。”“是的,我还不知道细菌都是什么样子的。”

于是,科赫小心地用一根很细的毛细玻璃管子吸出一滴肉汁汤,把它滴在玻璃片上,再小心地把它放在显微镜下面,对好光线,然后让妻子仔细观察。

妻子看了一眼,觉得什么也没见到。科赫告诉她,要慢慢对准焦点后才看得到。果然,经过认真细致的对焦,在显微镜下面,见到有一些从来没见过的小东西。

“看到什么了?”科赫问。

妻子说,“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小东西,有小圆球形,有小长条形,模模糊糊,有的好像还能活动”。科赫说“这些就是细菌,肉汤就是让它们吃的”。他还说,“这就叫细菌培养”。

固体培养基

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科赫,这就是怎样才能获得一种纯正的细菌。

科赫开始用的肉汤固然很好,细菌很爱“吃”,长得很快,肉汤很快就变混了,表明它们繁殖得很好。

但是,肉汤也有缺点,因为在肉汤里,各种细菌都在一块长,各种各样的细菌都在自由自在地繁殖。科赫很想培养出纯种的,也就是只是单一品种的细菌。几种细菌混在一起,根本分不清每一种细菌有什么特性。

为了得到这种单纯品种的细菌,科赫朝思暮想,就是想不出好办法来。

那天,妻子在厨房做饭,科赫在屋里来回踱步,琢磨的还是细菌的问题。忽然间,听到妻子在厨房喊:“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有这些点点?”

科赫被他喊醒过来,走到厨房一看,原来妻子说的是土豆上长出好些小点子,有白色的、有黑色的……

科赫想:“这些点点是不是细菌搞的呢?”他拿起一块土豆,走到实验室。他细心地把黑色点子上的东西,按平时的方法放在显微镜下检查。

“太好了!太好了!”科赫几乎跳了起来。原来,他在显微镜下面看到的是一些单纯的、同一品种的细菌,而不像在肉汤中生长的那样,什么菌都混在一起。

科赫开始用土豆来培养细菌,他把细菌抹在土豆切面上。等待细菌繁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