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走进科学丛书:造福人类的大科学家
14568800000026

第26章 创造奇迹的松下幸之助(1)

苦难的童年

1894年11月27日,松下幸之助出生于日本和歌山县海草郡和佐村。父亲松下政楠是一个不走运的梦想者。他从祖上继承下了一份足以养活全家人的田产。如果他不怕劳苦,安心经营,一家人完全可以过殷实富足的生活。但松下政楠不甘心局限在这狭窄的田野里,而是要振兴家业,发财致富。因此,他靠着梦想和胆量,干起了投机生意,结果在投机生意中连连失利,不仅未赚到一分钱,而且把祖上传下来的田地也搭上了。

松下政楠和妻子一共生了七个孩子。松下幸之助是最小的一个。当松下幸之助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父亲正处在连续倒霉和失败之中。家里的田产输掉了。比松下幸之助大一些的两个孩子夭折了。家庭经济状况恶化,到了即使节衣缩食也难以维持的地步。

松下幸之助的母亲德枝是个典型的日本女性,她勤劳、坚韧,任劳任怨。面对丈夫的失败,她没有任何埋怨,而是默默地承受着失败为家庭带来的痛苦。

童年的幸之助生得眉清目秀,很招人喜欢。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母都很疼爱他。春暖花开时,母亲会不顾一天的劳累,背上小幸之助,到河边欣赏自然的美景。这是留在幸之助记忆中最深的东西。母亲背着他,漫步在宁静的河滩上,边走边哼着小曲。

幸之助4岁时,节衣缩食的日子也难以维持了。父亲带领全家离开了世代居住的旧宅,告别了和佐村,迁到歌山市另谋生路。松下政楠在歌山市开了一家商店,想借此谋生。为了把生意做下去,老松下让读小学四年级的大儿子退了学。可是,松下政楠新开的商店还没赚到钱,又赔本倒闭了。尚处在童年的哥哥不得不到一家纺织厂当童工,而松下政楠则四处找临时工干。当父亲在歌山市开店失败后,这个家庭已经穷得分文全无了。全家人从大到小,都开始为谋生而努力。这时,幸之助的大哥和大姐在一场流行性感冒中先后丧生。

日子再苦也要撑下去,这是穷人的信条。在幸之助6岁那年,松下政楠把受难的妻儿留在歌山市,自己一个人跑到大阪市谋生去了。到大阪后,他到一家盲哑学校工作,把挣到的钱一大半寄回歌山养活老婆孩子。幸之助的母亲则在照顾孩子们的同时为人家缝补衣服或干帮工挣一点钱维持勉强的生存。即使如此艰难,她也没忘记让孩子们接受文化教育,把幸之助和他的姐姐送进了学校。

穷人的孩子懂事早。幸之助6岁进小学。他小小的年纪,就知道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因此非常珍惜,学习很自觉。自从母亲送他上学的那一天起,只要是上课的日子,他总是一大早就背起书包,自觉地上学去。在学校他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回家后,他立即做作业,然后帮助母亲干力所能及的劳动。由于学习刻苦,加上天资聪颖,幸之助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尤其是数学,他成了年级里的尖子。这个聪明、文静的孩子,尽管穷苦,可勤奋好学,对人友好,因此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

泪水支撑着梦想

正当幸之助满怀兴致地读书时,父亲从大阪来信,为幸之助找了一份工作,要他立即去大阪。母亲考虑到再有半年孩子就要小学毕业了,无论幸之助将来干什么,文化总应该有的。想到这里,她写信与丈夫商量,想等幸之助至少小学毕业后再出去谋生。可是,松下政楠坚决不同意。母亲无奈,只好安排幸之助上路。

年仅10岁的幸之助,不得不中断小学的学习,提着小包裹,挥泪告别了母亲和姐姐,前往大阪。在上火车之前,他还不忘安慰眼含热泪的母亲:“妈妈,别难过。我赚了钱就给您寄回来。”

年幼的幸之助一个人来到大阪,他按照父亲在信中写的地址和路线,走过繁华的街道,穿过肮脏的街区,绕过一条条曲折的小胡同,费了大半天的工夫,才在一条杂乱不堪的小巷子里面找到了父亲信中写的“宫田火盆店”。这是一个小得几乎不能再小的门脸,地处巷口拐角处,周围是些低矮零乱的木板房,房屋周围是凹凸不平的道路,路面上丢满了垃圾,路旁是污黑的臭水。这环境比松下幸之助幼年生活过的乡村还肮脏。

幸之助找到了店主。店主宫田先生大概也是个自己想办法谋生的穷人。他给幸之助分配的是干杂活儿,也就是店里有什么活儿,你就得干什么活儿,主要项目是给店主看孩子、擦刚烧好的火盆、打扫店里店外的卫生、随时听候老板吩咐等。工钱是干3天给1分钱。好在幸之助从小就吃惯了苦,也养成了听话的习惯。他没有埋怨父亲,而是放下行李就干起来。刚烧出的火盆很脏,需要一只手按住火盆,另一只手抓住一把草,使劲在火盆上擦。干活舍得花力气的幸之助,听到老板的吩咐就不顾一切地干起来。结果,第一天,他的双手就皮破流血。

即使磨破了手,也不能休息,所以,第二天,小幸之助手上流着血,眼里流着泪,忍痛继续干活。

年仅10岁的幸之助不仅要擦火盆,还得负责照看老板的儿子。老板的儿子比幸之助小不了几岁,但他可比小幸之助幸运多了。他不仅不劳动,也不去上学,还要人看着。这个懒散的孩子,不是简单地要人陪他玩,而是经常要人背着他。可怜的幸之助常常是身后背着那胖乎乎的小主人,两只手还要不停地擦火盆。每到发工资的日子,小幸之助就像过节一样高兴。他和父亲一样,心里也有自己的梦。不过,他这个时候的梦不是发大财,而是攒钱孝敬母亲和姐姐。他深深地爱着自己的母亲和姐姐。他想用自己赚的钱为母亲买一件像样子的衣服,为姐姐买一块花手帕。因为,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印下了姐姐羡慕邻居家孩子有一块花手帕的面容。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每次发了工资(老板每半个月发一次工资),他都小心翼翼地将这点血汗钱用一块洗干净的布包起来。

幸之助的梦想支持着他不怕困难,努力劳动。尽管艰苦的劳动、痛苦的折磨使他经常偷偷地流眼泪,可是他一刻也没有松懈,更没有不想干下去的念头。谁知当小幸之助为自己的美梦而努力的时候,老板那令人讨厌的儿子突然让小幸之助破财了。一天,火盆擦完,老板出去送货,店里一时无活。店前的道路上有几个穷孩子正在玩陀螺。童年的小幸之助也喜欢玩这玩艺儿,而且玩得很好。那几个孩子玩,小幸之助就目不转睛地看。看着看着,他就按捺不住,也加入了玩的行列。幸之助把陀螺打得飞转。那几个孩子都为他喝彩。这时,老板的儿子不干了。他硬是要幸之助背着他。幸之助只好把这个讨厌的孩子背在背上,继续玩。在陀螺飞转时,幸之助忘乎所以了,把后背上还背着个孩子忘得一干二净。他一高兴,抽陀螺时用力过猛,把背上的老板儿子甩出老远。那孩子的头撞在地上,立刻肿起一个大包。受了委屈的老板儿子嚎啕大哭,怎么哄也不行。这时,机灵的幸之助想起这小子有贪吃的毛病,就掏出钱来到附近的一家高级点心铺中买回两个包子。那孩子见到吃的,马上止住了哭声。可是,两个包子花掉2分钱,幸之助6天的工钱就这么白送了。

幸之助含辛茹苦地在火盆店做了几个月的童工,也没攒够孝敬母亲和姐姐的钱。春天一到,火盆店也就关门了。在火盆店老板的介绍下,幸之助又来到一家自行车店当童工。这个店距离父亲工作的学校很近,这使幸之助很高兴。但是,到这里工作不久,幸之助由于生活不规律,饮食质量太差,得了肠胃炎,严重时还会把大便拉在裤子里。一个10来岁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况,很难自己处理。他不得不哭着去找父亲帮助擦屎。痛苦、劳累、肮脏、难堪同时包围着这个孩子,使他不知所措。为此,幸之助有一段时间,经常哭哭啼啼。父亲见儿子怪可怜的,就一面给幸之助清洗满是稀屎的裤子,一面安慰说:“小孩子吃点苦,长大了才能做大事。许多有出息的人物,小时候都是很苦的。”他还给幸之助讲了许多这样的事例。这对苦水中的幸之助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自行车店的小伙计

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幸之助适应了艰苦环境和没有规律的生活,身体也强壮多了。这时,母亲和姐姐也来到大阪,一家人又团圆了。这使幸之助很高兴。然而,就在全家人团聚不久,幸之助的父亲离开了人间。松下一家刚刚有些起色的生活,又陷入了灾难。幸之助不得不重新背起生活的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