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现代作品
14570400000018

第18章 《日出》

曹禺

曹禺(1910~1996)现代著名戏剧家。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出身封建官僚家庭。1924年入南开中学读书,广泛阅读“五四”以来优秀文学作品和外国戏剧名著,参加了戏剧团体“南开新剧团”。1928年入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3年写成处女作四幕剧《雷雨》,1936年至1942年,他创作了反映农民与土豪恶霸斗争的三幕剧《原野》。1938年至1940年,还创作抗战剧《黑字二十八》以及与宋之的合作的《蜕变》。1941年创作《北京人》,通过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庭的崩溃过程,揭露封建主义衰败与新一代追求新生活的必然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曹禺广泛参加国内外的多种社会和文化交流活动,曾赴各地工厂、农村参观访问。历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他创作了话剧《明朗的天》(获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剧本1等奖)、历史剧《胆剑篇》(执笔)、《王昭君》,出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禺选集》、《曹禺论创作》、《曹禺戏剧集》等。他的一些剧作已被译成日、俄、英等国文字出版。

现代话剧《日出》,是现代剧作家曹禺写于1935年的作品,1936年发表于《文学月刊》,同年,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曹禺在写完《雷雨》之后,感到它有些“太象戏”了同时思想上也受到了左翼文坛更多的影响,于是创作了思想意识更加明确、手法也较为自然的《日出》。与《雷雨》不同,《日出》没有设置贯串全剧的复杂的故事情节,而是采取“横断面描写”的方式来实现创作意图。

全剧四幕,共截取两个场所来展示生活。一是交际花陈白露在一个高级旅馆中的休息室,一是宝和下层三等妓女翠喜的房间。通过这两个场所,剧作展示了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各色人物和各种生活现象,揭露和诅咒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现实。

可以说,揭露和诅咒“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现实是《日出》的主题思想。这一主题思想的体现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的。一种方式是剧中人物直接的联系和冲突。如金八鲸吞潘月亭,潘月亭捉弄李石清,李石清侮辱黄省三。再如顾八奶奶玩弄胡四,胡四又欺压“小东西”。这些都直接表现了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

另一种方式则是戏剧场景的组接。如第三幕中下层对社会的悲惨生活与第一、二、四幕中上层社会奢侈淫逸、挥金如土的生活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翠喜家冬天连炉子都生不起,而陈白露这里几天就挥霍两三千元。再如第二幕中有这样一个场面组接:银行录事黄省三向经理潘月亭苦述家景的凄惨,他每月只挣十块二毛五,现今又被银行解雇,老婆已跟别人跑了,3个孩子就要饿死;他刚刚下场,曾经留学国外的张乔治就高谈阔论地上场,讲中国的牛肉如何不好,他的狗闻一闻就走开了。通过这两个场景的组接,一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情状立刻就呈现于观众面前。

《日出》出场人物很多,而且性格都很鲜明。陈白露是一个具有悲剧感的享乐主义者,良心未泯却又不能自拔;富孀顾八奶奶则是一个富有喜剧性的吃利息者,俗不可耐而又故作风雅。银行家潘月亭唯利是图,心狠手辣;茶房王福升畏强凌弱,势利透顶。“面首”胡四,已毫无羞耻之心;“博士”张乔治,则始终酸气十足。书生方达生正直而又稍嫌迂阔;秘书李石清常负气而又好钻营。

《日出》由于人物性格鲜明多样,又在悲剧中融合了喜剧的因素,所以,虽然没有《雷雨》那样扣人心弦的戏剧悬念,看起来却仍然趣味横生,因而受到观众的欢迎。

《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剧作戏剧冲突尖锐复杂,结构严谨;人物性格鲜明独特,富有典型意义;戏剧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和抒情性。剧作的这些特点,是话剧创作成熟的标志。

《雷雨》的发表促进了话剧从“案头剧”向“剧场剧”的发展。曹禺以前,多数剧本主要以阅读欣赏为主。曹禺的《雷雨》《日出》等剧作,具有极好的舞台效果。

另外,《雷雨》还促进了大型多幕戏剧的发展。曹禺以前,现代剧作多数为独幕剧和中型戏剧。《雷雨》等剧作,都是大型戏剧,演出时间2、3小时,剧情比较复杂,反映的生活内容更丰富广泛。《雷雨》《日出》以后,现代大型戏剧创作多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