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实用起名
14575000000013

第13章 起名的构思与注意事项(4)

汉族起名,一般避祖先的名号。其一是汉族传统极讲辈分。以祖先名字为名,不但打扰了辈分的排序,而且会被视为对祖先的不敬。其二是由汉族的特殊性决定。汉姓,首先是承继父姓,然后起一个本人的名字,而某些少数民族或外国人,有本名、父名或本名加母姓、父姓。如法国人的姓名通常为三段,即本名,加母姓,加父姓。如果汉姓名在承继了父姓以后,再加上祖先的名字,那么两者就没有丝毫区别了,这样你根本无从分辨李四这个人到底是爷爷还是儿子了。

在封建制度下,人们要“尊祖敬宗”,即使直呼君主的名字也是大逆不道,清代的雍正、乾隆时,仅凭这一条就可以处人死罪并殃及九族。于是这种忌讳便被称为“国讳”。但就现代人而言,仅就名论,一般不以伟人、名人的名字为名。但有人因崇敬某一伟人或名人,特意取其名为名。如李大林、张大钊,便是有可能取斯大林、李大钊之名为名。当然姓赵、姓关的人,不应以“子龙”和“云长”为名了,否则便会今古不分。况且,以先贤命名的人,如果作为一般,这不是对“英名”的玷污吗?假如其才能超过了包括贤人在内的前人,则其名又会与前人混淆。以贤人取名是制造“重名”的工厂,因此,从消除“重名”这个角度来说,应忌用祖先、先贤的名字。

2.忌讳粗俗、不雅、特定的文字

名字的“禁区”有的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有的则是字义的限制,有的从属于自身的社会观念和审美意识。某些表示秽物和不洁的字一般不入名号。如:屎、尿、屁、痰、脏、鼻涕等,但某些人或某些地区有给孩子起“贱名”、“丑名”、“脏名”的习俗,为的是让孩子不为妖魔光顾,便可消灾免祸、长命百岁。某些表示疾病和不祥的字,一般不入名、号。如:凶、恶、灾、难、害、疗、疾、疯、疼、疲、痒等。但也有例外,如汉宣帝刘询初名为“病己”,汉代名将霍去病,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不过名字中“去病”和“弃疾”是为“病”和“疾”的否定,是不要病,不要疾。

人体的部位器官名称不入名。如:脸、眼、舌、喉、嘴、脚、胳膊、腿、肺、肝、脾、胃等。但有的也入名,甚至常入名。春秋有重耳,秦汉时有赵王、张耳,战国楚怀王名熊心,当代有著名作家刘心武。不过,这些人体器官的字都是与另字相配合而另有新义的。心与他字组合而成的词,与人体器官的意义已大不相同。

有些不祥动物的名称不宜入名,如:蝇、虱、鼠、狼、猪、鸡、蛇等。但有些猛兽却常常入名,如虎、豹等,以此取的名字,如金豹、文虎等。

文艺作品典型人物的姓名也多为后人不取。某些典型人物的姓名与其代表的特定含义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有固定含义融合在里面。如孟姜女、花木兰、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

除以上几类外,当然还有许多字、词和姓名不便或不宜入名。姓名禁忌,实际上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包含着政治、文化、习俗、心理等许多内容。

3.忌讳取太洋化的名字

中国人还是不要起太洋化的名字。一位欧洲汉学家曾将中国人的名字与西欧人做过对比,他认为,与西欧人的名字相比,中国人的名字字义要丰富、深刻得多,字音也优美得多,字形也更富于表现力,更灵活多变。从另一方面来说,“洋化”也常常只是在某些历史时期似乎“时髦”,但并不会得到多数人的认同,洋化的名字更容易受到指责,中华民族的子孙是一个文明古国的传人,我们的民族有着自己的伦理道德、审美意识和文化价值,所以不应该轻视自己。特别是在命名上,要保持民族特色。选用近于洋化的名字,如马可、麦克、亨利、约翰、玛丽、丽莎、安娜等,虽有时是一种时髦,但在日后的社会变迁和人际交往中,可能会被轻视,造成不快的印象。当然,这是文化不同的一种误解,但这种误解也可能会影响人生获得的机遇。

七、其他注意事项

1.大姓忌讳简单名字

取名最忌重名,同姓名的现象有两层含义:一是古今同姓名,二是当代同姓名。目前我国人名出现单名热,许多家长在给婴儿起名时,往往热衷于取单“字”,很有一锤定音、石破天惊的味道,其实,单名最大的弊端就是造成大量的重名现象。以四千个汉字计算,如果所有的人都使用单名,一个姓氏只能有四千个人使用单名,第四千零一个人就开始重名。这样,重名的概率必然大大增加。相反,我国尽管人多姓少,如果采用双名,如果避免使用时髦的字眼儿,避免使用滥调,重名的概率是很低的。从审美效果看,双名无论是字形的搭配、字音的协调还是字义的锤炼,都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至少它选择的余地比单名要大得多。

对于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要完全避免重名是不可能的。而且,许多小姓即使重名,也没有多大的影响。譬如褚姓,在一个单位里能有一位姓褚的,已属罕见,再出现一位重名者,简直是奇迹。大姓则不然。“张王李赵遍地刘”,这样的姓氏如果再取单名,势必造成大量的重名。

人们会注意到,凡重名者几乎都是大姓。一个单位有两个“刘伟”,如是异性,人们便以“男刘伟”、“女刘伟”相称;如是同性,便以“大刘伟”、“小刘伟”或“胖刘伟”、“瘦刘伟”以示区别。与其让别人随意加字,何不当初再增一字改为双名呢?在目前的单名热中,大姓不可跟风,还是冷静地取个双字名为好。只要充分发挥双名的优势,取一个既雅致又响亮的名字并不是什么难事。

一般的说,小姓的命名相对的要容易一些,选择的余地比大姓要大许多。一些被大姓用俗了的字眼儿,和小姓组合在一起,效果就大不一样。例如:风伟、褚健、库斌、萨华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小姓的命名就可以马虎一些。除了选择的余地大一些,小姓和大姓所遇到的问题几乎差不多。

2.忌名中有凶

凡是表现“凶恶”而又对人类有害的东西,都应归于“凶”,而趋吉避凶是人之本性,也是取名字的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因此,表“凶”“恶”且对人体有害的东西,人们会认为它们是凶兆,是不吉利的。如:

刀枪击杀类:刀,枪,击,杀,斩,刺,灭,降,伏等。

污秽尘垢类:污,秽,尘,垢,垃,圾,渣,滓,腥,朽等。

鬼怪妖魔类:鬼,怪,妖,魔,狰,狡,诈,毒,残等。

黑暗恐怖类:黑,暗,恐,怖,狱,牢,押,冥等。

困扰坎坷类:困,扰,坎,坷,难,弯,纠,挫,损等。

其他还有疾病类、灾祸类、诅咒类等多种不吉祥的字,都不宜用来命名。

这类名字无意间给名字拥有者的心灵带来阴影,令人担惊受怕,难以安生。在科学技术日趋发展的现代社会里,人们的安全感已经增强了,但名中有凶的名字,总会带给人不安与不快,而对名字本人来说也不会有丝毫的安乐,因此要忌名中有凶。

3.忌追求过分出彩

取个什么样的名字虽然说起来纯属私事,别人无权干涉,但是对于一些敏感的名字,如伟人名人的名字和重要的国家管理机构名称,为防止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带来一些限制和不便,奉劝我们的父母们在给孩子取名时最好不要重名或谐音,不要想沾什么“光”,同时户籍部门在登记时碰到类似情况也会劝导公民考虑更改。

4.忌沿袭名人

起名时“追随”伟人和先贤是企望以之为楷模,但这种仰慕之情与客观效果并没有必然和直接的因果联系。沿袭名人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种机械搬用,毫无创造性,也不符合独立的精神,掩饰了自己本来的个性,青年人要有自信,不自卑也不自大,崇拜名人并不一定要效仿名人的名字。

因此,要尽量克服盲从心理,倡导一种理性的、能展示个人特色、时代内涵和审美情趣的起名新思维。

5.忌过火字

“过火”指超过了“分寸”,超出了“度”。在起名时,过火的两种典型情况:一是使“自夸”变成了“自吹”,典型的过火的字如:人万科、管万敌、宋万寿,名字中的“万”显然是夸大其词,把自己看得如此神奇,有威力,就不知吹嘘自己与贬低别人是一致的。又比如何承天、陈天柱这样的名字,也是过分夸大了自己的作用和力量。另一类就是使“自谦”变成了“自贱、自贬”。谦虚也应该有个度,不能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否则,就走向了反面,过分自谦就成了一种“虚伪”,朴实正直的人是很难接受的,如刘迂、袁痴、虞愚,难道他们真的认为自己拙笨、痴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的内心并非如此,却要以此为名,让人觉得这无疑是“虚伪”,总之不能算作实事求是。

但并不是说“拙、愚、迂”一定都是自谦词,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自吹”和“自贬”都是不正常的“过火”行为,名字要想新颖别致,就要摒弃这些不健康的做法,向着真善美、实事求是的方向发展。

6.忌杂凑

有些名字不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制作出来的,而是随意找几个字凑起来的,无明确的含义,字词的搭配也不协调,甚至字词之间存在着矛盾与混乱的现象,杂凑的名字像个“拼盘”,各自独立成义,比如:“田川流”这个名字,表义就很不明确,再如“陈妙汉”,从字面上看“妙”和“汉”是两个具有对立意义的字,妙通常用于女性,表阴柔之美,而“汉”则表示有阳刚美的男子。这两个字凑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似是若非、难以断言之感。有的名字,姓和名意思脱节甚至独立,造成语义的矛盾与混乱,如毛铁桥,“毛”与“铁桥”如何搭配?齐平山是理解成“平齐的山”还是“像山一样整齐”似乎都不太解释得通,齐与山本身就对立,因此,这样的名字就是典型的“杂凑”。

用杂凑方式起名,是很不认真的一种态度,效果自然也不会好。起名字,要多用些精力和时间,反复推敲,才可能获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