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14580200000011

第11章 尴尴尬尬琏二爷——凤姐和贾琏(上)(1)

贾琏的“管家”是沾凤姐的光;贾琏的“二爷”被贾宝玉后来居上;“琏二爷”的待遇和“宝二爷”比,一个地下一个天上;贾琏是凤姐身边的“色中饿狼”符号;贾琏之所以越尬主要因为生活在王照凤的阴影中。

有个理论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凤姐可以算是贾府人际关系的枢纽。

凤姐首当其冲的人际关系,是丈夫贾琏。

王熙凤和贾琏的关系,曹雪芹用“一从二令三人木”概括,对这句话人们有各种不同的解释。这句话实际是曹雪芹构思贾琏和王熙凤夫妇关系的主线:贾琏对王熙凤经历了言听计从、冷落、休弃三阶段。

贾琏趁王熙凤的生日跟鲍二家的私通,王熙凤大闹,导致鲍二家的自杀,贾琏的“冷”初现苗头;尤二姐死,贾琏的“冷”显著表现。此后贾琏对王熙凤如何从“冷”到“休”,因为曹雪芹的后三十回已丢失,我们看不到了。想弄清这个过程,主要得看曹雪芹在前八十回描写中的伏笔和脂砚斋评语提供的线索。而对前一个阶段,即贾琏对王熙凤“从”的阶段,曹雪芹写得非常充分。

曹雪芹写贾琏,他管家的位置,人们对他的称呼,都有点儿不伦不类。至于贾琏的为人,用山东俗话来说,真是“八面砍不出一个橛楔”,几乎成了彩绣辉煌的“凤凰”王熙凤身边一只掉了毛的野鸡。

贾琏在荣国府处境尴尬,王熙凤却得心应手。

正因为贾琏尴尬,不得不对王熙凤言听计从。

“尴尬”是贾琏在荣国府也在《红楼梦》全书中的特点。

曹雪芹写活了尴尴尬尬琏二爷,写绝了心高气傲王熙凤。

我们先看看贾琏为什么尴尬和如何尴尬?

尴尬“管家”和尴尬“琏二爷”

《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把贾府主要人物都介绍出来。牵涉贾琏的有几句,联系《红楼梦》后边的描写再仔细分析这几句,发现有不少耐人寻味的地方。

先看冷子兴如何说贾琏:“若问那赦公,也有二子。长名贾琏,今已二十来往了;亲上作亲,娶的就是政老爹夫人王氏之内侄女,今已娶了二年。这位琏爷身上,现捐的是个同知,也是不喜读书,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的。所以如今只在乃叔政老爷家住着,帮着料理些家务。”

结合《红楼梦》的其他描写来看冷子兴对他的介绍,就可以发现,贾琏在荣国府很尴尬。

其一,“管家”身份尴尬。

贾琏不喜欢读书,当然也就没法考举人进士,捐个官曰“同知”。所谓“同知”是“府同知”简称,就是知府副手,分管督粮、水利等。贾琏的官衔用王熙凤的话说是“五六品的顶戴”,也算中级官员了。如果兢兢业业做上去,也有靠个人能力癖袍玉带做高官的机会。但贾琏花钱捐官既不选官更不到职,继续在家里蹲着,显然是不想个人奋斗,只知靠山吃山,靠祖宗恩荫吃闲饭的纨绔子弟。

贾琏是贾赦长子,为什么在贾政家住着并料理家务?这里含有令贾琏处境尴尬的贾府人事关系在内。

贾母偏爱小儿子,安排次子住荣国府正房,叫长子住“东院”。

对荣国府这一布局,红学家有各种解释,比较流行的解释是出自“原型说”的贾赦庶出、贾政嫡出。其实嫡庶”说脱离了《红楼梦》文本。冷子兴明确介绍,贾赦和贾政都是贾母的亲生儿子。贾赦曾开玩笑影射过贾母偏心,如果他本是庶出之子,贾母偏心是正常的,他无法也不敢埋怨。贾赦敢埋怨,说明他也是嫡子,是不如弟弟得母亲欢心的嫡子。何况,荣国公世袭待遇是贾赦接受,贾政是皇帝格外开恩赏的官,地位比贾赦低。

贾赦住东院,贾政占据荣禧堂,我认为,其实没必要找“嫡庶”那么复杂的原因,我看很可能因为人之常情的历史渊源:贾母有“天下爹娘偏小儿”的心理,荣国公贾代善在世时就把小儿子贾政安排在身边同住。贾代善去世后,贾政继续占据荣国府正房,因为母亲还在,贾政的占据就名正言顺。贾赦心里尽管不高兴,嘴上却没法说。贾母的偏心眼儿,邢夫人和贾赦都公开表示过不满。但没办法改变。

奇怪的是,作为贾赦身边唯一成年的儿子,贾琏不跟胡子都白了的父亲住并照顾他,却跟叔叔住。为什么?仔细推敲,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贾琏到荣国府管家是冲着祖母、在贾府说一不二的贾母。因而冷子兴虽然说贾琏是跟着政老爹住,但理论上,大面上,贾琏可以说跟祖母住并照顾祖母。贾琏的继母邢夫人对贾琏夫妇“捡高枝飞”很不以为然,经常言三语四,夹枪带棒,但有贾母搅在里边,贾赦和邢夫人都无可奈何。

贾琏能在荣国府管家的主要原因,实际是因为贾琏娶了王夫人的内侄女儿。极大可能,贾琏的婚事是由婶婶王夫人操纵的。王夫人是荣国府正头香主的主管。所谓贾琏管家,实际上是王夫人叫内侄女儿王熙凤管家,顺带把贾琏捎过来。还有一种可能是,贾琏娶王熙凤之前已参与管家,而且很可能是贾母在两个儿子之间取得平衡的手段。王夫人娘家侄女王熙凤一来,贾琏彻底变成表面是“政老爹”其实是王夫人的马前卒。

从荣国府内部权力分配来看,贾政王夫人是“执政党”,贾赦邢夫人是“在野党”。“在野党”的长子贾琏成为“执政党”的管家,而且主要还是靠妻子的裙带关系,这还不够尴尬吗?

其二琏二爷”的称呼很尴尬。

贾府的人都叫贾琏是“琏二爷”。但是贾宝玉叫“宝二爷”,怎么会有两个二爷呢?照我看来,贾琏这个称呼说明,长子贾赦在荣国府很微妙地被边缘化了。

旧时代中国大家庭子女如何排序?笔者理解有两种排法:一种是“大排行”,一种是“小排行”。所谓“大排行”就是同一祖父乃至同一曾祖父的兄弟姐妹排行。所谓“小排行”就是同一父亲的兄弟姐妹排行。笔者对一母同胞的大哥通常叫“大哥”。但跟伯父家的人说话时,就改称他“二哥”,因为在笔者祖父的孙辈中,二伯父的儿子排老大。我对同胞长兄同时有“大哥”和“二哥”两种叫法,以今视古,贾琏和贾宝玉同时称“二爷”,跟这一情况类似。

贾府的兄弟姐妹排行,也是两种方式。

贾府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被称为“大姑娘”、“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这是宁国公贾代化和荣国公贾代善的孙女儿统一排行,其实是同一高祖父的姐妹排行。之所以这样排,因为贾母喜欢把孙女儿都放到身边。宁国府的惜春因为从小儿没母亲,被王夫人抱来养活,一直生活在荣国府,从而跟元、迎、探一起排。贾府没让同一高祖父的男孩一起排行,宁国府和荣国府各排各的。宁国府人气不旺,没什么可排,“玉”字辈就一个贾珍,“草”字辈就一个贾蓉。荣国府排行又出现两种排法。第一种,同一祖父即贾代善的孙子们排行:贾珠老大,是“珠大爷”;贾琏老二,是“琏二爷”。那么,贾宝玉该是“宝三爷”了?偏偏不是,他是“宝二爷”,这称呼来自第二种排行,同一父亲即贾政的儿子排行:贾珠老大,贾宝玉老二,贾环老三。

为什么明明已经有了一位“二爷”即“琏二爷”,又冒出贾宝玉这么一位“宝二爷”?那就因为,在荣国府这个封建大家庭里,贾政的重要性越来越超过贾赦,形成了“政风”压倒“赦风”的局面。连男孩子排行,贾政都成了“主流意识形态”。尽管贾琏还在做他的“琏二爷”,贾宝玉却异军突起做上“宝二爷”。贾环相应地不排老四,排老三。贾琏的异母弟弟贾琮到底排行第几?荣国府都没人提过。请看,贾赦被边缘化得多么厉害?!他的儿子还有好果子吃吗?

荣国府这样给爷们排行,小弟弟贾宝玉跟大哥哥贾琏一起做“二爷”,贾珠已逝,荣国府实际的嫡长子、堂堂“琏二爷”不够尴尬吗?

此“二爷”非彼“二爷”

我们把同样是荣国公正枝正孙的贾琏跟贾宝玉在荣国府享受的待遇比一比,更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论王孙公子的派头,“琏二爷”没法望“宝二爷”项背!

甚至可以形象地说,贾宝玉在荣国府分明是被当作“凤凰”捧着,贾琏简直像被当成“野鸭”来喂着。

其一,先看看他们享受的丫鬟“待遇”。

贾宝玉身边有多少丫鬟?红学家有各种统计,怡红院里至少有:袭人、晴雯、麝月、秋纹、碧痕、绮霰等大丫鬟,小红、佳蕙、坠儿、良儿、篆儿、四儿、春燕、芳官等小丫鬟。贾宝玉的丫鬟以十位计数,有的丫鬟如小红,贾宝玉自己都不认识。

宝二爷丫鬟比老封君贾母的丫鬟还多!

琏二爷身边有多少丫鬟?他可以使唤王熙凤的丫鬟,平儿、丰儿,后来从怡红院“调”过去的小红。还有贾琏跟鲍二家的偷情时替他看守门户的两个小丫鬟,仅此而已。第七十二回,凤姐算月钱时明确说她跟贾琏总共四个丫头。贾琏和凤姐,一位琏二爷,一位凤奶奶,总共四个丫鬟!连贾宝玉的一半不到。

贾珠身边有多少丫鬟?本来是参照系数,因为他已死了,无从参照。贾环身边的丫鬟根本不能跟贾宝玉比,那是因为嫡庶不同。而贾琏跟贾宝玉,同样是嫡出,同样是国公府的王孙公子,为什么在丫鬟待遇上有这么大的差别?这是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是贾府的公子们结婚后都要把丫鬟放出去?还是贾琏的大小丫鬟都给王熙凤轰走了?这是有可能的。小说里曾经写到,贾琏跟凤姐结婚之前,也有两个以上通房大丫鬟,但凤姐进门,这些通房大丫鬟都走了。贾琏只有一个通房大丫鬟平儿,还是凤姐从娘家带来的亲信。

看来,曹雪芹故意把贾琏安排成没丫鬟伺候的王孙公子。这也可以理解成是曹雪芹构思小说的艺术沟壑:如果贾琏像贾宝玉那样被十几位美貌少女环绕,他还需要找鲍二家的偷情,还需要饥不择食地把骚的臭的都拉到自己房里吗?还需要把尤二姐偷娶到小花枝巷吗?贾琏这只“馋兔子”好好吃窝边草不就成了?

其二,再看看贾宝玉和贾琏的“通房丫头”享受的“待遇”。

平儿是贾琏的通房大丫头,在贾府是公开的。

袭人是宝玉的通房大丫头,在贾府是秘密的。

平儿早就是贾琏的通房大丫头,但她的地位始终是丫头。

袭人直到查抄大观园之前,才在极小的范围内明确为贾宝玉的“屋里人”,但是她立即就经王夫人批准、贾母点头,享受“准姨娘”待遇。王夫人宣布,今后凡有赵姨娘的,就有袭人的。

更有甚者,袭人的母亲死了,王夫人赏四十两银子。赵姨娘的哥哥死了,探春“秉公执法”只给二十两银子。探春还查账给赵姨娘看,姨娘的至亲死了,按惯例就是只给二十两银子。袭人得到四十两银子,自然因为她格外有脸。

袭人为什么格外有脸?因为她是王夫人线上的。

平儿没有袭人这样的脸面。尽管她在帮助王熙凤管家时立下汗马功劳,她却得算邢夫人线上的。王夫人从自己的分例中批出二两银子给袭人,似乎将了邢夫人一军,按说邢夫人也该从自己的分例中批二两银子给平儿。这才叫公道均匀。但是按邢夫人贪财小气的品性,她恨不能平儿送她二两银子。

实际上王熙凤既最大限度地使用平儿又最大限度地提防平儿。于是,贾琏的通房大丫头平儿,只能可怜兮兮地总是做丫头,而且没有二两银子的分例。

贾宝玉是因为“正出”才在荣国府享受“凤凰”的待遇,对此,赵姨娘就不服,锥心刺肺的不服。而同为嫡子的贾琏,对贾宝玉享受各种特权,似乎毫不在意。这也令人百思不解。

是因为“大哥哥不跟小弟弟计较”,还是因为其他?

其三,二位“二爷”挨打的不同“待遇”。

贾琏和贾宝玉都给父亲打过,从封建道德和人之常情看他们二人挨打的原因,贾宝玉该打;贾琏不该打。从后果看,宝玉挨打几乎造成荣国府地震,贾琏挨打却“没事人一大堆”。

贾宝玉在三十三回给贾政狠狠地打过一次,起因主要是两条:一是“逼淫母婢”,二是“游荡优伶”。按照封建道德,贾宝玉犯这样的事,该打。贾政打他是想让他“成才”。但是宝玉挨打之后,惊动了贾母,好一阵大闹,然后,贾母接管了贾政的教子权。围绕着宝玉挨打,荣国府出现了一系列的事件。

贾琏在四十八回给贾赦狠狠地打过一次,起因是贾赦看上了石呆子的扇子,叫贾琏去弄,贾琏没弄来;贾雨村利用职权,说石呆子欠了官银,抄了石呆子的家,把扇子没收来孝敬贾赦,而石呆子不知是死是活。贾赦责问贾琏,为什么雨村能弄来,你弄不来?贾琏说:“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贾赦大怒,把贾琏狠揍一顿,打得贾琏起不了床。

贾琏批评贾雨村的话,说明贾琏还有点儿正义感。贾赦居然因此打儿子,纯属恼羞成怒。这个做爹的一点儿道理不讲。而且,贾赦实际是借打贾琏发泄对王熙凤的私愤。老色鬼肯定怀恨在心:如果王熙凤诚心帮忙,鸳鸯本来是可以弄来给他做姨娘的。

贾琏跟贾宝玉一样,也给父亲打得起不了床,贾母应该也看望过他,但曹雪芹没写。似乎贾琏挨打不挨打,贾母根本不在乎!

贾宝玉挨打的结果,是他进一步成了荣国府的中心,成了“凤凰”。贾琏挨打的结果,不过是平儿出去给他找金创药,顺便骂了几句贾雨村是“饿不死的野种”。最不可思议的是王熙凤的表现。王熙凤经常为他人做出头椽子,她的陪房来旺家的要让自己的儿子硬娶王夫人身边的彩霞,王熙凤都做出“倚势强成婚”的事。自己的丈夫被莫名其妙地胖揍一顿,强势如王熙凤,居然毫无表示,实在够溪践了。

同样是荣国府的“二爷”,同样是给父亲打了,而且贾宝玉该打,贾琏不该打,结果整个荣国府如此厚此薄彼,贾琏尴尬不尴尬?

“色中饿狼”符号

作为《红楼梦》核心人物王熙凤配偶的贾琏,在《红楼梦》中都经历了哪些事?我们按小说情节的发展大体理个头绪——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由冷子兴介绍贾琏。在小说技法上,这是侧面描写,没正式出场。在冷子兴的介绍中,贾琏的事立即被其妻子淹没。似乎介绍贾府这位爷们只是为了浓墨重彩引出他的妻子。

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有贾琏的生活情节,但贾琏本人没正式出场,而是通过周瑞家观察和琢磨,暗写贾琏跟凤姐大白天的风月活动,有人訾曰“白日宣淫”。

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贾琏仍没正式出场,只是交待了他的活动:因林如海染病,贾母派贾琏送林黛玉回苏州。这说明贾母对贾琏的办事能力相当信任,对贾琏可以很好地照顾林黛玉相当放心。

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这一回重点写王熙凤,作者似乎忙里偷闲,写到贾琏派贴身小厮昭儿向王熙凤报告:林姑老爷在扬州去世,琏二爷跟林姑娘一起送灵到苏州,年底才能回来。凤姐特地嘱咐昭儿“别勾引他认得混账老婆”。贾琏仍没有正式露面,但是他的主要“德性”却巧妙“露面”。他喜欢拈花惹草,成为“醋瓮”凤姐最揪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