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神秘的死亡
14580300000001

第1章 序

你不妨也来写一本——陈建功

听到这套丛书的创意我就兴奋起来,原因有三:

一是我相信这是一套有意思的书。现在能出一本“有意思”的书是不容易的,能让我们的孩子们说“有意思”,就更不容易。我记得自己小时候捧读儒勒凡尔纳,着迷到了连放学路上都要边走达读的地步,就算是家长老师三令五申禁止恐吓,也无济无事。给乂写的书要认定这个目标,“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您出的书大概就不至于在书展上像臭街的西红柿一样论堆儿卖。

二是我相信这是一套有意义的书。现在也时不时见到孩子们捧着一本书边走边看,有时候不免窺视一下那是一本什么书,窺视的结果当然有喜出望外的时候,然而也不乏心惊肉跳的叹惋。迷住孩子的书并不全然有意义,甚至,有些让他们着迷的书,在戕害灵魂,毒害心灵。而少年易拉明,嫉恶如仇,情感丰富,自立自强,机智活泼,固然不乏缺点毛病,惟其如此,更让人觉得可信可爱。少年交友,尤须谨慎。生活中的朋友是这样,书籍中的朋友也是这样,相信我们的小读者结识这位易拉明,会开心,会解闷儿,更会学好,变得更正直更聪明。

三是我觉得,群众出版社请了九位当今文坛活跃的作家,专为孩子们写书,这事真好。其实类似的情况几十年前就有人做过。那时候的中囯作家协会就发出过号召,请作家们每人为孩子们写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著名作家率先垂范者很多,比如郭沫若、冰心、巴金先生就带了头。现在,在出版社的精心组织下,九位作家又一次放下手头的其他创作,优先来写少年读物,为之大鼓其掌,并不过分。

忝为主编,我坦言写这序的时候只读过这套书中的两本,欣喜兴奋之余,也时而感觉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我还要坦率地说我也拿不准;是我过于求全责备?还是确有修改的必要?既然拿不准,我想不如拿出去听听读者的意见特别是要听听少年读者的意见。与这念头同时产生的另一个念头却让我得意透顶:我为什么不建议少年读者们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看他们的朋友易拉明呢?或许他们身达就有那么一位朋友,那聪明劲儿一点也不比易拉明差,或许他们自己,也比易拉明聪明得多。那么好吧,你们最好一边读这套书,一边说“我比易拉明棒多了”,然后你们就摇头晃脑地胡思乱想,想一想自己或许也会碰上个什么案子,自己也当了一回“易拉明”。你们会发现,这么读书,自己会越读越聪明,最后忍不住说:“我也来写一本!”那么你就写吧,不妨就从也写一本易拉明开始。你得相信自己,你未必就写得比这些著名的作家差。只要你写得好,我建议出版社也给你出版。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