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这些俊男倩女,学会了游击战术。开始时,有人从军装上悄悄摘下了肩牌、领花。只穿一身绿,走出去,谁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后来,男学员悄悄换条便裤,女学员披件漂亮的纱巾。再后来,女学员都换上了飘逸的时装、西服裙,配上细跟鞋,挺显线条和风度。文工系的阿凤常常换四五套衣服。后来,同学中干脆流行起便装来,并悄悄评价刘辉的穿着风格,相当得体而优雅。
不知是校方不忍心“摧残”这些本来就长得很美的女兵,还是他们光顾得欣赏这些“美人”的风韵,而疏漏了军纪?或者学校和同学们都一致认为:大家都是“艺术家”,艺术家就应该“艺术”点。艺术学院不是政治学院、步兵学院。
后来,便衣便流行起来。反正,渐渐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不穿白不穿,穿了也白穿,白穿谁不穿?大家找到感觉,找点心理平衡吧!
当然,大会小会,集合站队,整齐划一的军装还是要穿的。那是另一种威武、阳刚之美。
军中女性,到底美不美?美在何处呢?
当今在巾帼绿营风云突起的爱美大潮,向人们提出了一个温馨而又苦涩的挑战:军人同老百姓一样,也会有对美的追求。作为一种人类进步的社会现象,爱美风潮是“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到处都有。
军中能不能选美?
一位年过半百的领导认为:军队乃高度集中统一的武装集团,任人追求美潮,听之任之,岂不乱套?
某军务处长更理直气壮:治理松散,必须拿女兵开刀。管住男兵打架,女兵臭美,队伍就好带了。
政工干部则认为:现在,军人的文化结构发生了变化,且由军官与文职干部组成的军队里,有许多新情况,你总不能不让文职干部穿便衣吧(那时,部队的文职干部开始不配发新军装,发给他们服装费,允许他们穿便衣。)?
然而,一位将军却办了件惊世骇俗的事。他下令允许海军战士梁云,参加了1992年4月3日在海口举行的“首届海南国际椰子节礼仪小姐”大赛。
巧的是,负责操办这件事的该部宣传干事王树宾,是我在艺术学院的同学。他向我介绍说:梁云那时是驻海南海军航空兵某部通信站四中队战士,河南商丘市人。身高1.68米,身材很好。她曾于1988年底考上了商丘电视台播音员。1990年初,她当兵来到了海南岛。凭着她出色的桑音和俏丽的容貌及流利的口齿、敏捷的思路,曾在1991年1月以一篇《我的名字叫女兵》的演讲,从容地夺走了“海南省特区青年职业道德演讲邀请赛”冠军。
老王今天说起她来,仍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这次演讲是我一手组织的,给她扣讲稿,扣语气,好在梁云悟性好,反应快,还能歌善舞,挺有才干的。”
1991年5月“全国首届青年风采大赛”在海口拉开战幕。
赛前,海南省委、海南团省委两名同志找到王树宾干事,点名要梁云去参加这次选美大赛。这下王干事为难了。参加演讲还可以,可这是要去参加选美呀。他把握不住了,立即向南海舰队航空兵政委周春山少将做了汇报。
来人口惹悬河:“梁云在刚结束的海南省职业道德演讲会上,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太深了。端庄的仪表、伶俐的口齿、严谨的推理、亮晶的眼睛,给人一种自然健康的美。”
“哈哈哈,行,让她去。”将军批准了。他也在思索怎样引导战士追求健康向上的美。
梁云穿着一身军装就赶赴了到现场。一路顺利过关,初赛、复赛、电视选拔赛直至总决赛。进入到前10名,也是唯一一名进入到决赛的女兵。
海口市新南洋大酒店里,梁云身着旗袍的动作造型获得满分。穿职业服装自我介绍满分。表演节目,她的诗朗诵《干杯吧,女兵》又是满分。但是就在评委一个劲地给她高分的时候,梁云却差点得了0分。原来是着泳装上台,她不干,也不想比了。
陪她前来参赛的李干事,赶紧请示领导。周春山少将说:“不要当逃兵。”梁云听后,心里有底了。这项比赛分数她只得了倒数第三。抽题问答,她又是分析得条理清晰,获得了掌声。比赛结束,梁云只比第一名低0.041分,屈居亚军。
她是中国军队首次派兵参加正式“选美”,并获得最好名次的第一个女兵。
如果说以上几位女兵,是从军营内部寻找美、追求美的话,那么,下面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常征,则是带着美的心愿来到部队火热的军营的。到部队时还不到20岁。
常征生在北京,天生一副好嗓子,长得苗条秀气。15岁那年被北京华丽时装表演队看中录取。在北京当时装模特的三四年里,她总能以时装模特所特有的风度和气质,热情而不失稳重,含蓄而落落大方的举止征服观众。
是啊,这个含苞欲放的少女,修长的身躯,优美的曲线,瓜子型脸蛋,泛着青春的红润。弯眉大眼,脸上总带着甜甜的笑。头上的黑发,散发出醉人的浓郁秀气。
她身着黑色针织紧身上衣,高领无袖显得干练。黑色长裙,褶裥伴有缕缕金丝,足蹬黑色高跟鞋,宛如刚出水的黑天鹅。猫步迷人,动作优雅。稳健、含蓄、典雅。
1990年11月,她18岁了。她开始思考选择着自己的人生之路。她放弃了香港、美国的公司出高薪聘请她去当时装模特的好意,只身来到了军营。
军营将一个训练有素的出色的时装模特的艺术梦打碎了。本来,她是冲着当文艺兵来的,可新兵训练一结束,便把她分到了海岛某基地,当上了话台守机员。
后来,在连队首长的帮助下,她才打起精神,以连为家,为军营组建时装队,发挥着自己的才华和特长。后来,她还参加了基地“人民好水兵”英模事迹报告团的巡回演讲活动。
透过泪水她明白了,一个优秀的时装模特,更应该首先是一个好战士。
某军区总医院女军医丁洁说:“我爱美,人对美的追求,也是对青春的追求。我希望自己活得轻松、快乐一点,幸福年轻一点。也希望周围的人和我一样。”由她牵头组织的“文职干部时装美”大赛,受到了军区后勤首长的好评。
有人说:“服饰反映了整个民族的精神风貌,能体现改革的成果。”
是的,正是那些娉娉婷婷的中国时装模特走上了世界服装的舞台,把美带给人们后,大街小巷老百姓的衣着才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景象。
中华民族历来是注重和讲究美的文明民族。随着共和国的崛起,腾飞,我们信服,她将变成世界上最美的民族。
作为这个民族的军人,自有军人的情操,军人的风采和气质。对于追求生活美的军人们,应该加强审美教育,使之具备崇高的审美理想和正确的发展方向,使军人的灵魂、形象和生活充满真正的美,准确的美。
军中自有美娇娘,愿我们的女兵更潇洒漂亮。
5.华夏选美大冲浪
走向新世纪,决不是一句空话。
回想90年代以来的华夏选美狂潮,我几乎站立不住了。我手中的这只笔,任凭怎么样挥洒,也无法以一概全。我甚至有种功亏一篑的感觉,真的不能把这些最为热闹、火爆的“模特大赛”、“选美”大赛,就这么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更不能忽略了1992年前后,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太原、石家庄、成都、昆明、海南、广州、南京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选美细节。应该把这些选美盛况浓缩在这节文字之中,或许,我已经有意无意地将本书最为精彩也是最为喧嚣的一幕放在了读者面前。
有一点,我十分清楚。我是在进行着一场审美历程的角逐。我所追溯的中国女人、中国美女、中国模特、中国小姐,是一群“上帝的尤物”,她们在寻常百姓心目中,是一群带有神秘色彩的女人。
当我将中国人对美的审视,放在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人文环境、民族特性、审美心理、风俗习性等方面的大背景之下,考察中国人为什么总是希望自己前进,有时却又总是在原地徘徊的原因时,忽然觉得从文化现象上探讨本书的主题,或许更有意义。
1988年中国的选美活动悄然拉开了帷幕。虽然名目繁多,但大都在冠名上玩起了文字游戏。一般来说,没有人敢干亮出“选美”的招牌。
这一年2月,首开先河的是北京。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当代杂志》社和北京电视台主办了“首届北京女子青春风采大奖赛”。这次比赛设立了“青春活力”、“聪慧灵秀”、“文雅瑞庄”、“娇美丽质”4项大奖。每项有10人入选。
冠军的称号定为“1988年北京之花”,选手要在风度、气质、修养、身材、仪表等方面优胜,才可以折桂。
而上海市妇联、上海电视二台、《中国妇女报》社联合发起的“上海姑娘”大赛,虽历经准备,却好事多磨,最后竟然夭折,没能办成。
安徽是由省生活美学研究会和省电视台主办的“安徽省首届美容大奖赛”,他们绕开选美,从美容上下文章。通过对选手的发型、化妆、服饰、容貌、身材、素养、风度和气质等方面的评判,从优胜者中挑选出安徽美人。
1988年5月,云南省妇联《女声》杂志社独家举办了“首届女专声杯春城女子双美(仪表美、心灵美)选拔赛”。有130多名选手参加了角逐。选手要经过泳装、裤装和裙装的三个回合的较量。
别看宁夏地隅西北,主办与协办1988年5月举行的“宁夏首届当代青年青春美大选赛”的单位,却出乎意料的多,达到35个。以自治区文联、团区委、总工会、妇联、和电视台出面主办,而宁夏作家协会和机关、学校、厂矿等20多家单位协办。
到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担任各代表团引导员182位的亚运礼仪小姐,却是从北京外事职业服务高中选来的。而此前,亚运会组委会曾从中国民航空中小姐培训学校、北京大学、时装模特、文艺演员及各大饭店宾馆中挑选过礼仪小姐,但都不尽人意。
1990年国内最大规模的“选美”活动,当属于2000名美女云集北京,角逐亚运会外商广告模特。据主考者北京广告公司经理介绍说,广告模特不同于时装模特,只要身材达到三围标准,容貌气质好,身高1.65米以上,就可以录用。而大规模招聘亚运会广告模特,在中国大陆当属首次。
进入90年代后,名目繁多的选美赛,就开始公开化了。1992年全国各地举办选美活动,疯长起来,达到50多次。
北京
显然北京不是最早进行选美活动的城市。但它却来势凶猛,以北京’92北京黄金旅游年“新世纪十佳礼仪小姐大奖赛”评选活动,为北京选美开了先河。
1992年8月22日,由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北京青年报、北京新世纪饭店联合主办的“新世纪十佳礼仪小姐大奖赛”揭晓。这项赛事的初赛、复赛、半决赛、决赛,持续了4个多月,可谓盛况空前。一时成为公从关注的焦点。
但是,评选结果却不尽人意。“十佳”礼仪小姐中的前4名,有2名相貌平平,令观众失望。而国际航空公司的杨梅小姐进入了“十佳”,总算为主办者之一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挽回了一点面子。而3名大学生进入了“十佳”,也算是一段佳话。已经获得“十佳礼仪小姐”半决赛权的“中华广告模特大奖赛”冠军初蕾,半路退出比赛,拍广告走了,令人多少有些遗憾。
总之,虽说“十佳”评选不那么让观众满意,好在还有下一次北京“十佳小姐”评选。但打出“选美旗号,终归是一个历史潮流性的进步。毕竟她们代表北京从新世纪的文明起跑线上冲了出去。
而1993年北京奥运风采大奖赛,现实意义非同小可。原因在于它是带有官方性质的一次选美。大赛是一次对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综合评选。大会按照国际上此类比赛的规定程序,评出“北京最佳小姐”和“最佳先生”。以体现出北京时间人的谈吐举止、气质风度和知识水平,体现出北京争办2000年奥运会的热切心劲。
本次大赛中获得“最佳小姐”冠军的是何薇,“最佳小姐”是希丽娜依,亚军是胡玮,季军是黄迎。获得“最佳先生”冠军的是胡爱民,“最佳先生”是朱力,亚军是涂松岩,季军是朱立。
上海
上海的“文化礼仪小姐、先生”评选,早于北京。从1991年12月8日,上海“礼仪小姐、先生暨节目主持人”评选正式报名。从一个多月的报名时间上看,报名者包容了各行各业,有大学生、工程师、演员、军人、教师、职员、工人、农民、服务员等。其中大专学历以上的占44.4%,不少人是大学生艺术节、节目主持人比赛、时装模特比赛、奥迪青春大奖赛等赛事上获奖者。一引起运动员如全国花样游泳和田径冠军也来报了名,可谓是群英荟萃,好手如云,这次评选无意间集中了上海高层次的青年群体。
1992年1月12日,初赛拉开了序幕。进入复赛的161名选手中,大学以上学历的占了80%,说明了礼仪除了仪表、风度之外,更重要性的是学识和修养。
4月30日,决赛在上海商城拉开了帷幕。28名选手参加角逐,争夺冠名为“’92上海艺术节节目主持人暨文化礼仪小姐先生”,以及“香雪海最佳礼仪小姐和最佳礼仪先生”的桂冠。
23岁的周晖获得了“最佳文化礼仪先生”称号。他身高1.85米,是外贸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职员。
20岁的张蒙晰以出色的表现,夺得了“最佳礼仪小姐”桂冠。她是上海一家酒店的出纳员。一夜成名之后,即被酒店总经理提升为公关部经理。
天津
在北京人正在报名“北京十佳礼仪小姐”的时候,天津的“月季小姐”评选活动,已经进入到了最后的高潮。天津市的月季花全国有名,每年的5月月季花盛开的时候,都要举办月季花展。
1991年5月,天津举办了首届“月季小姐”的评选活动。意在体现天津“花美、城美、人更美“的精神面貌,提高健康、文明的审美情趣,增强人们的开放意识和现代意识。当时,报名者众多,进入初赛的就有400多名。
在月季花节开幕前,他们请来了保加利亚的“玫瑰小姐”托托罗娃。金发碧眼的20岁的托托罗娃是一位大学生装。外国模特,给天津的“月季小姐”选美,增添了几分异国情调。6月8日,18名佳丽在天津礼堂大剧场,进行最后的决赛。但这中间专业演员占了一半,10名“月季小姐”中,有5名是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天津歌舞团的演员,多少让观众感到失望。
最终30岁的大学讲师张欢获得了“月季小姐”冠军。成为天津第一个“月季小姐”。
一年之后,花又重开。1992年5月,第二届“月季小姐”评选活动再次拉开了序幕。进入初赛的就有600多名。但此次组织者别出心裁地大胆尝试着把整个评选活动推向社会,改变过去评委亮分的作法,而由观众来投票选举包括冠军、亚、季军在内的10名“月季小姐”。
5月16日,20名小姐进入总决赛。至此评委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他们的天职是向社会推荐20名佳丽,而把10名“月季小姐”的裁定权交给了人民。据主办者5月23日统计,在全市发共发出了65000张选票,收回47736张,有效选票40992张。在市公证处公证的过的统计结果,给了天津市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南开大学旅游系20岁学生蔡璐,摘取了“月季小姐”冠军的桂冠。亚军张琪也是南开大学的学生。季军是广告策划中心的陈远。其余的座次是李丹红、刘漪、黄蓉湘、李春玲、刘娟、高原、胡丽英。有意思的是刘漪还是位博士生呢。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