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男+女之幽默
14582500000047

第47章 贾宝玉和林黛玉今天能结婚吗

文学永恒的主题是爱情,即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作家们还是要反反复复地大写爱情,还是要捕捉那些或泪水浸泡的或恋火中烧的心灵。如果说从有作家那天起就写爱情,不如说因为有了爱情才产生作家。为了爱情,作家们一直悲悲切切或痛不欲生地写到今天,还继续要悲悲切切或痛不欲生地写到永远,总之,这个世界只要是还有男女,这个题材就永远新鲜永远也写不完。喜怒哀乐的人生情感在作家笔下车轮般地旋转和重复,历史却在这种旋转和重复中向前滚动。即使是作家笔下的人物名字原封照搬,读者照样也会读得痛哭流涕长吁短叹。有人说时代在变,.爱情也在变,过去爱的悲剧将不会在今天重演。这种乐观我不敢苟同,我倒认定没有了爱的悲剧就没有爱的喜剧,爱的不幸与爱的幸运水乳交融,爱情因为泪水的滋润,才有穿透心灵的生动。

有读者反诘:《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和贾宝玉活到今天,肯定会喜结良缘。对这种浮浅的推断我不但持否定的回答,而且我还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贾宝玉和林黛玉大概在今天也恩恩怨怨地结不成婚。为什么呢?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相爱,其丰富和复杂情感决不是社会环境的单一原因就可以决定,人的性格原因有时更重于社会原因。社会形成的爱情标准永远有悖于个性强烈的青年男女,否则人生就会缺乏曲折的趣味,就没有故事。性格即命运。林黛玉的个性和脾气导致她在大观园里独立寒秋的人际关系和爱情波折。坦率地说,无论内容怎样变化,任何社会都是一个大观园。个性强烈的人在任何社会里都会显示他的锐气,他的追求,他的向往,同时也会带来他的不幸。把林黛玉这样的人物放到“五四”时代,她会成为争取个性解放的革命女性,会率领其他受压迫的小姐丫环在大观园里游行,向贾母示威;五十年代,她敢直言敢写诗歌讥讽现实,八成会打成右派;六十年代能戴着红袖标造反,八十年代在经济大潮面前也会横眉孤傲,视金钱如粪土;即使是耐不住寂寞下海做生意,肯定赔得一塌糊涂……贾宝玉更完蛋,压根就没有点男子汉的气质,混得好一点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混不好干脆就扣上流氓习气坏分子的帽子。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他绝对考不上大学本科,勉强弄个大专文凭也得靠贾母走后门给教委领导行贿送礼;薛宝钗则无论活在什么时代,走到哪个单位,也是群众拥护,领导赏识,能升科长能升处长能升局长;能用公款开公司吃大盘子坐奔驰住别墅并不犯错误,而且婚姻美满;即使是她到文人相轻的文联来当主席,也照样会上上下下搞好团结搞掂关系,样样事情都能处理得四平八稳并荣获连年先进单位。所以,在二十一世纪的爱情小说里,愤世嫉俗的林黛玉依然可敬也可怜,曲高和寡难寻知音;优柔寡断的贾宝玉照样可爱但可恨,这家伙就是倒霉落魄一百辈子也得再倒霉落魄一百辈子。

我个人认为,爱情的本质是生理决定的,爱情的形式是经济决定的。从乱交到群婚到一夫多妻到一妻多夫到一夫一妻;从骑马抬轿红布盖头到乘奔驰宝马大罢婚宴,从入洞房那天才能像谜语揭底那样看到对方的脸,到还没弄清对方姓名就亲吻就拥抱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上床,这全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倘若有谁大胆地说一句,将来或许出来个多夫多妻制,也不能就武断地说这是信口雌黄。实际上,你只要长两只眼睛,就会看到现在的年轻人像走马灯一样地谈情说爱,昨天爱得要死,今天就翻脸拜拜;刚结婚就离婚,就是结了婚也晚要孩子,不要孩子,甚至不结婚但照样有丰富多彩的情感生活,这已经是越来越普遍的生活行为。家庭的概念在一些更现代的青年人心中开始有牢笼的感觉,婚外恋人们几乎就见惯不怪。然而,经济无论怎样飞腾怎样衰落,怎样左右爱情和家庭的形式,但爱的自私爱的热烈爱的真诚爱的痛苦爱的甜蜜都将不会改变。更富裕的生活、更高档的文化、更自由的社会将使人更加追求个性化。爱情的麻烦不是越来越少而是滚滚而来。性格悲剧在所有先进的或落后的时代里,都会活龙活现地产生出一个又一个的林黛玉或贾宝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