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说你看
14586500000012

第12章

一个经常抱怨电视节目低劣乏味的老先生,突然打电话来向我推荐一部他认为非常之好的电视连续剧一《傻子阿甘》。由祖国内地、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影视界联合拍摄。我一听这名字就感到有些熟悉,不久前好莱坞曾拍过一部轰动一时的电影《阿甘正传》,也是讲一个傻子的故事,主演汤姆汉克斯为此获得了奥斯卡大奖。《傻子阿甘》的编导者们没有避嫌,用同—个名字公开打出傻子的旗号。

想不到这傻子的旗号还就是灵。只要你一想到傻子,立刻就会发觉现代影视已经进入了一个“傻子时代”,世界各地一窝蜂地推出了一大堆傻子:香港的长篇电视连续剧《肥猫正传:》,表现一个肥肥胖胖的诚实善良的傻子,比正常人还要可爱得多重要得多,据说收视率也很高。奥斯卡影帝达斯廷,霍夫曼演过一部着名的傻子电影《雨人》,获得了极髙的赞誉。他演的那个傻家伙,傻得极富哲理,深刻得让正常人有被穿刺的感觉。还有好莱坞当红的女星朱迪‘福斯特,也不甘落后地演过一个人见人爱的女傻子,片名是《奈尔》……一些影视剧中傻子当道,傻子走红,傻子成了获奖和票房的救星,傻子让不傻的人傻了眼……这是怎么回事?现实生活中哪有这么多多才多艺的傻子?中国的傻子阿甘是作曲家,美国的傻子阿甘是英雄、圣人……所有影视中的傻子个个都正直无私,忠诚坦荡,普施爱心,似乎凡傻子都有近于完美的人性。

人们对傻子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喜欢和崇拜,证实了对正常人的厌恶和失望。

随着人类生存竞争的越来越激烈,某些正常人对正常人的越来越工于心计,越来越精于算计感到恐惧,感到沮丧。同时,物化使某些正常人越来越庸俗,越来越肤浅,相比之下,在一些人的感觉中,倒是傻子不会伤害同类,给人以安全感,并时有惊人之语和惊人之举。所以,敏感的艺术家们便拼命制造出许多关于傻子的童话。

歌颂傻子不等于自己想当傻子,某些现代人的理想好像就是除自己以外别人都是傻子,最好还是天才的傻子,只会创造不会争夺,心甘情愿地永远处于弱者的地位,不想害人也害不了人一你看看,周围都是傻子的世界多么美妙!

理想归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可爱的傻瓜毕竟是太少了,现代人往往是一个比一个精明。如果有人仔细研究一下傻子在荧屏上大受欢迎的原因,知道聪明人也讨厌聪明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妨经常当当傻子,有许多美妙的事情也并非不会发生。

去年春季的某一天,纽约各大报纸同时登出一则广告:1美元出售豪华汽车。成千上万的人都看了,看过也就放下了。因为他们都是正常人,或者叫太聪明,一看就认定这是愚人节的把戏,或是一个无聊的家伙在耍小幽默、讲笑话。世间怎么会有用1美元就能买一辆豪华汽车的美事呢?除非你是个傻瓜生活中偏偏就有这样的傻瓜,这是个男人。他根据报纸上提供的地址找到登广告的人,对方竟然还是位彬彬有礼的中年女士,先带他去看汽车,果然是一辆很新的豪华型轿车,前来买车的傻瓜忽然也变得有些开窍,不敢相信了:“您确实是想要1美元就出售这辆车吗?”

“没错,是1美元。”女士的口气非常肯定。

那傻子赶紧掏出1美元交给那位女士,她果真就把车钥匙给了他,并说:“先生,这车是你的了。”

傻瓜接过钥匙兴奋至极,却不忍不住问:“我能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那女士说:“我丈夫去世了,他在遗嘱中把这辆车赠给他的情妇,但把转赠权交给了我,所以我就以1美元出售它。”

就这样,被认为是傻子的人办了件聪明事,许多自以为是正常而又聪明的人反而失去了机会。这些人犯起傻来都是真“傻”,他们是把自己当傻子,结果非但不傻,反而大智。

有人也想找这样的便宜,而且中国有很多这种看似冒傻气的好事。诸如“一块钱的婚纱摄影”有人就信以为真地找上门去,结果是最低先要交888元,或高至上万元加入一个“套系”,然后才能获得一张1块钱的照片。如果跟商家就广告词进行理论,很容易就被当成是财迷转向的大傻瓜一一这可不是影视剧中才华横溢的傻子,而是货真价实的遭人戏弄的傻子。因为,这些老板真的把别人都当成了傻子!

所以,他的买卖也就砸了。

可见,在银幕上欣赏可爱的傻子是一回事,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当傻子又是一回事。许多时候,我们把事情搞糟了,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好机会,不是因为太傻,而是因为太精。就因为老把别人当成傻子,才干了许多猫盖屎的事,坑蒙拐骗、弄虚作假也屡禁不止……新世纪之初,萧获老先生写了一篇文章:《蒋子龙今年59》,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后,有人向作家协会的人打听:蒋子龙没有出事吧?还有人直接打电话给我,说一见这个题目吓了一跳,59岁可是个敏感的年龄段,退休前要狠捞一把,贪污受贿的特别多,俗称“59岁现象”。我感谢这些关心我的人如此高抬我,并不是所有59岁的人都配称“59岁现象”。贪污受贿是要有资格有条件的,一个成天坐在自己的电脑前打字的人,即便想捞上一把,也只能朝老婆孩子的钱袋下手。

什么事一成为“现象”,就如此地深入人心,让人举一反三,联想丰富。社会上还有一种众所周知的现象,叫“四十七八,干也白搭。”一到这个年龄就提升无望了,船到码头车到站,吃老本,混日子……简称“四十七八现象”。最近,媒介又在炒“35岁现象”。说所有人才市场上的招工单位,都设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年龄杠杠一不招35岁以上的人。原因是:人到35岁就开始进人中年,身体素质在下降,一切都基本定型,失去了对新鲜事物的感知力。而且35岁的人生活负担最重,上有老下有小,夫妻感情也处于最脆弱的时候,不可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

还有一种更邪乎的“二十六七现象”。据国家检察部门发布的材料,近几年的经济犯罪中二十六七岁的人增长最快,远远超过了59岁的人。“59岁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对他们的防范措施严密了,特别是退休前的审计制度,使那些想最后大捞一把的人不那么容易下手了。而二十六七岁的人就不同,社会上还没有注意到这个年龄段的特点,这些人大都是业务骨干,广泛得到重用,他们正处于人生的上升阶段,野心最大,胆子最大,常常出人不意。如26岁的贪污犯沈英民,原来就是天津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刚参加工作两年多就贪污一千多万元。像他这个年龄的人,有了钱以后不像老贪污犯那么会隐藏,胡糟乱花,生活极端奢靡。想吃羊肉串了,就在周六坐头等舱飞到新疆,吃够玩美了,第二天再飞回来。

坐骑也经常换,桑塔纳、奥迪、奔驰、林肯、凌志……越换越高档,他生活得那么扎眼,怎么会没有人注意呢?有人问他车是哪儿来的,他就应付说是朋友的。什么样的朋友能把这么好的车随便扔给别人玩儿呢?他的头头也不是看不到,心里觉得奇怪却不往坏处想,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朋友圈子很乱,什么人都有,说不定就有拿汽车不当东西的。再说年纪轻轻的,刚进公司没几年,会有什么事?其实,头头是不愿意往坏处想,下边的人出了事自己不是也要负领导责任吗?至少说明管理不到位、制度有漏洞,如果数额巨大,还会牵连到头头,升迁也无望了32001年3月23日的《北京经济报》,赫然刊出一则消息《十五六岁现象发人深省》:“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9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96以上。”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这类孩子犯罪太多了,为了一丁点儿小事就杀同学,杀母亲,杀奶奶……据教育专家分析,现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狭隘、自私、唯我独尊、好占上风,而社会不良环境的熏染和家庭错误的教育方式,又助长了他们的心理缺陷,有的便直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一这可麻烦了,现代社会到底还有多少“现象”?把所有“现象”罗列起来,还剩下多少好人呢?大概只有“下岗”的了。哦,不对,“下岗”人员已经构成了洋洋大观的“下岗现象”……从这些五花/门的“现象”可以看出,人太被重用了要变坏,不被重用了也要变坏;年龄大的容易出事,年龄小的也容易出事;没有家庭温暖的孩子不好,家里太过溺爱的孩子也不好……那么要怎样才能使现代人活得健康正常呢?那就先要使这个社会环境变得健康正常起来。人总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每个人酷肖自己所生活的时代,甚于酷肖自己的父常组织会议的人都有这样一条经验:每逢需要讨论和表态的时候,第一个发言非常重要,起了为合唱定调子的作用,后边的人往往就跟着前边的调子哼哼,俗话说“顺杆爬”。这就是情绪的感染力一把气氛造到那儿了,让与会者就得说会场气氛所能允许的话。新世纪的第一个春节期间,有几位工厂的朋友来看我,大家借着酒力痛痛快快地倾吐了一番下岗后的苦楚,此后许多天我的屋子里都弥漫着一股恶劣的“下岗情绪”。

我又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将这股情绪传染给了更多的人―这就叫“情绪污染”。

眼下这种情绪的污染已经非常普遍了。比如骂街,有一个人开了头,大家就都跟着骂,好像不骂几句就不算是地道的中国人。外地人进市,坐上出租车听见司机一开骂,人家对这个城市就难有好印象了。人在外面易受坏情绪的污染,带着满肚子闷气、嘟噜着脸子回到家,摔摔打打,看什么都不顺眼,立刻便将坏情绪传染给全家,整个晚上甚至连续几天都不得安宁。同样,在家里怄了气,也会把坏情绪带到外面。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有许多外在的或内在的神秘因素搅扰心神,现代人的情绪反复无常比运气的反复无常还要来得古怪和不可理喻。情绪又极容易相互感染,闭塞人的心智,用心理学家的话说,“情绪病毒就像瘦疫一样从这个人身上传播到另一个人身上,一传十,十传百,搞不清从哪儿开的头,也不知将到何处中止。其传播速度有时要比有形的病毒和细菌的传染还要快。被传染者常常一触即发,越来越严重,有时还会在传染者身上潜伏下来,到一定时期重新爆发。这种坏情绪污染给人造成的身心损害,决不亚于病毒和细菌引起的疾病危害。”

现代人很容易就携带上各种各样的情绪病毒,现代商品社会也像依赖商品流通一样刺激和推动着情绪病毒的流传。因为人们在急于追求财富,追求享乐,追求感官的瞬间刺激,追求新潮,紧跟流行。可生活的潮流此起彼伏,扑朔迷离,于是生存竞争激烈,市场转换不定,弄得人们晕头转向,身心疲惫。常见的一种情绪病叫“浮躁”一跟着前面的潮流跑,又被后面的潮流催赶得屁滚尿流。人的个性完全淹没在世俗的潮流之中,生活被日益浓烈的市场气氛所笼罩,人格和行为都趋于市场化,成天想的就是怎样把0己推销出去,看苗头,估行情,不断地顺着社会行情进行自我塑造、自我改变……这样活着怎么能不累,怎么能不被异化?还有一种时代的情绪病叫“没意思”1活着没意思,死了也没意思,结婚没意思,不结婚也没意思,干活没意思,下岗也没意思……“既没有真正的欢畅,也没有刻骨的悲哀,好似六朝的骈体,虽然珠光宝气,内里却空空洞洞。”现代人只要表面的珠光宝气,谁还在乎内里的空空洞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