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伏明霞的年收人超过七百万,高居国内运动员收人排行榜的榜首。由此看来,乔红退役出国有点亏了,倘是留在国内,以她的人缘是不会寂寞的。这也同时提醒后来的运动员,从一出道就应该注意培育自己的人缘……《红楼梦》里有一句被经常引用的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一清一浊,又很容易混合在一起。男人更喜欢这样说,可谁愿意承认自己是一堆泥呢?现代文明人讲究洁净,谁愿意让自己身上粘泥呢?
人的一生都在躲避泥,天天洗泥,直到洗死,死后还要通身擦洗一遍。擦洗干净以后却要人土为安,最终化为泥土。人都是土里刨食,最后被泥土所吃。人虽然厌恶泥,却注定要和泥为伴,难解难分,相互转化。
由此看来,无论男女都是泥做的。
摸摸身上的肉,用力掐会痛,用刀子割会流血,怎么会是泥呢?当你接触水,认真观察水的时候,就由不得你不信一游泳中心有两个池子,大池50米长,8个泳道,可举行正式的游泳比赛,平时专业运动员在这里训练。还有一个浅式小池,供初学游泳者在里面练习水性。大池是循环水,永远清澈湛蓝,一碧到底。小池是死水,一周换一次水,换卜新水后能清澈两天,第三天就有点像清汤的颜色,第七天就变成了广东的沥汤。我一直在大池里游,只是对小池里水的颜色感到奇怪,没有想得太多3有一次服务员放水清理小池,我走过去看,不禁大吃一惊,池底一层黄乎乎的粘泥。我问服务员这泥是哪来的?服务员对我的大惊小怪不以为然,说是人身上掉下来的。我仍不解:人身上哪有这么多泥?
答:人身上都是泥。
这泥是哪儿来的?下水者只穿一件游泳衣,下水前要经过检查身体、夂费,对年龄和级别也有不太严格的要求一这就是说来游泳的人大都比较“体面干净”,不是随随便便谁都可以来的。排除了下水者把自然泥带进池子的可能性,那些泥就只能是游泳者自身产生的,自然产生的。
看了这一幕,谁还敢说自己“体面干净”呢?
此后再看社交场合那些红男绿女,会场上主席台上那些衣冠楚楚的人物,车站、码头、广场上那些拥挤的人群,觉得和自己一样都有一股泥腥味,下了水池没有一个人能保持神秘感。水真是一种伟大的液体,不仅一视同仁地接待所有裸体,还能测出裸体上的泥。
农民讲,出水才见两腿泥。永不沾水,就不显泥。文明人发明衣服就是为了遮泥,遮住泥就是遮住了羞。所以到处都只见衣服不见泥,人于是就变得大模大样了。
热了容易出泥,即便是刚洗完澡,再一出汗,仍是一抓一把泥。“四清”时有句名言:“让干部下楼洗个热水澡。”历届政治运动都运用热水下泥这一道理。不仅政治运动出泥,体育运动也出泥,如果人站在水池里不动,池底就不会存那么多泥。谁若不承认自己有泥,一运动泥就出来了,运动洗泥。
大池子里游泳的人更多,池底反而看不到黄泥,因为是活水。活水冲泥,死水存泥。一个人也一样,不活动泥就往里长,久而久之,泥把内脏封死,离整个人变为泥土就不远了。
泥养人,泥埋人;人讨厌泥,人又粘泥、生泥。一部人类史,就是生命和泥合合分分、争争斗斗。
大自然设计的规律,真是绝妙,没有任何生灵能够违背。为人该躲泥的时候就得躲,该承认有泥的时候也得承认。顺其自然,抵制不自然,捕自自然然。
族说伐着既然世界上没有重样的人,也就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不仅每个人各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有人甚至具备双重或多重性格3就连表面上长得差不多的双胞胎,性格也往往迥然不同。这是因为性格来自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生活经历,由复杂的心理构成,是一个人心理因素中最本质的东西。也正由于人类性格的太多样和太复杂,人们出于研究、交往和表述的需要,常把各种人的性格合并同类项,加以典型化和类型化。
比如文学家们,老想按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的办法,将人物的性格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智多星型、猛张飞型、奸曹操型、水性杨花的潘金莲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型、理学家更喜欢把人类性格划分成几大类,有的分成“独立型和顺从型”;有的分成“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有的根据社交素质分成“优越外倾型、失意外倾型、进取内倾型和自卑内倾型”。还有人将现代人的性格分为“管理者型一感情外向,开朗活跃,人际关系好,情绪稳定。行为型一富有进取心,容易急躁,人缘差,常引起别人的注意和议论。平均型一不善交际,但适应性强,遇事想得开,心宽体胖。安定消极型一一稳定,孤僻,内向,反应迟钝,耽于幻想,常处于被动状态”。
最厉害的就是医学家,他们将人的性格跟疾病联系起来,1如美国的心脏病专家弗里德曼和罗森曼通过大量临床和实验,总结出一种“冠心病性格”。其特点是:“性情暴躁,争强好胜,心绪波动大,常怀戒心和敌意。这种人醉心于工作,总觉时间紧迫,行动快,效率高,却又缺乏耐心。中国的癌症治疗专家谢东泽指出,“癌性格”是人体与生俱来的癌基因从“癌”
到“症”的催化剂,不良情绪是癌肿细胞最有效的培养液。
“癌症的发生800石与环境因素、个人经历的内心冲突以及性格特征有关,性格癌症有可能引发身体癌症,身体癌症反过来又加重性格癌症”。虽然癌症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化学致癌物质、放射线、遗传、病毒感染等,但现代医学发现没有一个致癌因素能单独引发癌症,许多物质性的致癌因素往往要在精神的参与和作用下才能产生破坏力。
那么,什么是“癌性格”呢?谢东泽归结为:孤僻、抑郁、多疑善感、好生闷气、自我体验深刻却不愿意表露;沉默寡言,处世冷淡;心胸狭窄,常钻牛角尖,容易记仇,报复心强;易躁易怒,忍耐力差;看什么都不顺眼,喜欢抱怨,有外人就跟外人闹别扭,没有别的人就跟自己闹别扭。这就是典型的“癌性格”。再具体说,抑郁好生闷气,并常常带气吃饭易患胃癌;长期处于失望自卑中的女性易患宫颈癌;压抑不得释放、经受克己情绪折磨者易患肺癌;怒气难以自制,又常常压抑愤怒,易患乳腺癌……这话让人惊怵,却也不必被吓着。很少会有人把“癌性格”的诸多特征都占全了,顶多就是占上一两项或几项。再说谁愿意生来就有一副“癌性格”呢?有时一个人对环境是无能为力的,长期生活在“癌环境”里,性格又怎么能保证不生癌呢?一个人了解自己的性格并不难,想改变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本性难移”嘛!但“难移”并不等于绝对不能移,有人受强刺激会发疯,发疯就是改变。生活中不乏这样的情况,一个人在遭受了重大的事变之后,性格会发生突变。这就看是不是轮到了那一步。据北京“抗癌乐园”的调査,检查出癌症后加重了“癌性格”的患者,早早地都死了,可谓越怕死,死得越快。知道自己得了癌症,试着改变自己“癌性格”的,相当多的“老癌”存活下来。真是应了一句老话:“性格即命运”。
人的性格是自小养成的,既然认识到现代商品社会容易出“癌性格”,现代人对自己的独生子女又过于宠爱,就应该注重对孩子性格的培养。社会上不是正在流传着一个给心灵钉孔的故事吗?一个父亲让脾气很坏的儿子每发一次脾气就往门上钉一颗钉子,那个小子有时一天要往门上钉三十多颗钉子,后来觉得钉钉子比控制脾气还麻烦,就渐渐地不再发脾气了。他的父亲又叫他把钉子起下来,门上留下许多钉孔。这位父亲告诫儿子,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像这些钉子一样钉到人家的心里,即使拔出了钉子,还会在对方的心里留下疤痕。
现代人时兴逼着孩子自小就学绘画,学弹琴,学外语……能有条件多学一点东西未必不是好事。但,学什么都不如比孩子养成一种优秀的性格。爱因斯坦有言: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性格的优秀,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位知识界的百岁老人,不知为什么他的家人只说他99岁。邻居们笑着说:几年前他就是99,老也活不到一百岁,就老也不会生病。老寿星自己承认是103岁,且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口齿清楚,简直是成精了!他并不是生活在农村(至今为止发现的西岁以上老寿星大都生活在乡村),也不是没有文化,生活单纯。而是一生都生活在大都市里,经历丰富:当过翻译,当过律师,还行过医……我像其他见到他的人一样,不论出于礼貌还是出于好奇,都先打问他的养生术,老人说:“我的养生秘诀只有一句话,六十不死就该活埋。”
我不解:“您这种活埋可真埋得好,越埋活得越好。”
“这就叫活埋,越埋越活。不是死埋,埋死!”
我想起日本一部着名的影片《犹山节考》。一个偏僻贫穷的山区,有一个法律般严格的风俗:人活到60岁就要被活埋。一个大雪天,儿子背着已经60岁的母亲:山活埋,儿子不忍,母亲则泰然,欣然,自己死了可节省下粮食给渐渐长大的子孙。老的不去,后辈怎能长大成人?
老寿星的“活埋养生法”显然不是《犹山节考》里的埋法。我继续请教,老人进出一番理论一英国诗人米尔顿总结老年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贪,到老了什么雏有了,还是有野心。西方人直来直去说实话,东方文明族媒谂着讲究含蓄,不说老年人的缺点,只讲老年人应该注意养生。要养生先养心,用曾国藩的话说叫“君逸臣劳”,“省思虑,除烦恼。所有的中国养生学都叫人要清心寡欲,澹泊无为,定静生慧,活了257岁的李庆远在《长生总诀》中归纳出十条:“打坐、降心、炼性、超界、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有多少人能做得到?养生术一大堆,操作起来很困难。
老人发明了这个简单易行的办法,一到60岁就把自己活埋,有了被活埋的勇气和智慧,视自己是该死的人了,就能治贪和消除野心了,再要降心、断缘、泰定就比较容易了。他如果不是在60岁的时候就把自己活埋了,怎能平安度过一场接一场的运动?置之死地而后生,到了九十多岁反而写出了两本书,一下子跻身老作家的行列,不全是因为写作的时间长,而是开始写作的时间晚。
把自己埋起来,躲避灾祸和烦恼,干自己喜欢的事。既然是自己喜欢的事就会有助于养生,在自己喜欢中活,活得喜欢。
养生的办法很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能持之以恒,就是福气。
游泳馆里有那么几个人,每天早晨一碰面,老远就咧嘴笑,然后高声呼叫:
“哦哇!”
对方也同时回应:“哦一一哇!”
于是整个游泳馆里就都回荡着“哦一哇,哦一哇!”随后大家一阵放声大笑。这其中有老头,有中年人,也有小青年,经这么一呼一应,觉得非常开心。
忽一日,一位总是不苟言笑的老同志问我:“你们天天这么哦哇哦哇地叫喊,是什么意思?该不是什么黑话吧?”我猛然间还真被问住了……是啊,“哦一哇”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什么意思也没有,就是打招呼。也许什么意思都有:你今天气色不错,你看上去很高兴,看来又有什么美事……这是一种亲昵,一种默契,一种诙谐,更重要的是一种快乐!各有各的快乐,各有各的快乐因由,也可以毫无因由地就快乐。经这么―阵开怀大笑,笑自己,笑别人,在这种快乐的引导和调动下,旁边许多不相干的人也跟着一块高兴起来一一少数人的呼叫变成一阵集体的快乐。
但,快乐就是快乐,一种纯属个人的感觉和心态,常常会稍纵即逝,尤其是经不住追问:你心里真的这么快乐?你认真想想有什么理由值得这么快乐?你别是有病吧?就在我们大家正乐得带劲的时候,被老同志板着面孔连问三个为什么,一个个就都乐不起来了,呆头愣脑,看上去真有点像傻帽儿!
—场快乐是多么轻易地就能被葬送啊!
任何情感都经不住质问和抱怨,有时没有理由就是最强大的理山。比如,人们都知道猫的快乐在尾巴上,成天就追着自己的尾巴咬着玩儿,哄着自己高兴。狗的快乐在舌头上,永远耷拉着一条长舌,见什么都舔……它们难道还需要什么理由吗?人不是动物,人的快乐似乎得有个原因,因此快乐也就变得困难了,难以做到的事也就变得重要了——‘决乐被现代心理学视为“人类生存的终极和目标”。
真正的快乐是人生的意义之所在,人生最大的成败得失就取决于快乐与否。
快乐非常重要,却并不一定非要有重要的理由才能快乐。就像我们每天早晨在游泳馆的快乐,并没有非常值得大乐特乐的理由,体育锻炼本身就会使身体发生一些变化,释放出一种能令人愉快的化学物质一“内啡肽”,使大脑和精神得到休息,体内激素分泌平衡、舒畅,并促进与大脑有关的其他有益物质的分泌。
现代心理学认为,重要的是你感到快乐的频繁程度,而不是强烈程度。这就是说要经常快乐,而不是很少快乐,不是偶尔快乐一次就要乐出心脏病,或像老黄忠一样乐死。这就引出了有关快乐的定义,心理学教科书上是这样写的:“一种主观上安乐的状态一平衡而满足的内在感受。”当人快乐的时候,会喜爱自己,热爱生活,能够从每一天当中得到乐趣,悠然自足。
一提到“安乐”、“满足”等字眼,有人自然就想到财富、盛名和成功,好像快乐是好运气的附属物。最近一期的美国《行列》杂志发表了心理学博士乔伊斯,布拉泽斯的调查报告:“不可否认,贫困会带来痛苦,但人们一旦能负担得起日常必1需品,那么增加财富就几乎不会再促进快乐。在世界上最富有的美国和欧洲,研究人员发现,收人与快乐之间的联系微乎其微一事实上,几乎没有联系。甚至连那些巨富,也比普通人快乐不了多少。”
最近,联合国一个研究调查组织在亚洲地区进行了一项“快乐指数”的调查,其结果也印证了布拉泽斯博士的结论:“亚洲首富日本人最不快乐,还有696受访的日本人说自己根本就活得很凄惨(696可不是个小数目,比中国的贫困人口的比例还髙!)。他们说,日本人从小就被投人‘升学地狱’长大后则成为‘公司人类’,成为经济动物、工作机器,不得‘过劳死’就算认便宜3平时还要住在世界上最小的‘兔子窝’式的房子里……”
有不快乐的就有快乐的,世界上哪些人最容易快乐呢?还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专家肯下工夫,他们就“谁最快乐”的问题对10万名年龄、职业、性别、宗教信仰、经济状况不同的人作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
婚姻关系稳定的人比离婚者快乐;但,单身贵族比已婚的人更快乐。
男人比女人快乐;职业妇女比家庭妇女快乐;无子女者比儿女太多的要快乐。
老年人比年轻人快乐;说店者比倾听者更容易快乐。
中产阶段比富人或穷人都快乐。
在所有职业中,演员、心理学家、牧师和教师最快乐。而最容易不快乐的是秘书、公务员、律师和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