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受感动的经典文学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14589600000025

第25章 雨果

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国贝尚松城的一个军官家庭。雨果自幼受母亲影响较大,他天资聪颖,爱好文学,阅读了大量名著,特别喜爱诗歌。

15岁时,雨果写的《读书乐》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奖励。17岁时,他已成为一家杂志社的重要撰稿人。20岁时,他的诗集《颂歌与杂诗》出版,得到了路易十八的赏识,并亲自赞助雨果每年1000法郎的年金。

1824年,雨果的处女作小说集《汉·伊斯兰特》得到了小说家诺迪埃的赞赏,与诺迪埃的结缘,使雨果的作品风格开始转向浪漫主义,他逐渐成为浪漫派的首领。1827年,雨果为自己的剧本《克伦威尔》写了长篇序言,被视为浪漫派文艺宣言的标志。他在序言中提出了坚持不要公式化地而要具体地表现情节的文学主张,还特别宣扬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照原则。

1830年,雨果的浪漫戏剧代表作《欧那尼》公开上演,首次演出便获得了成功。1832年,雨果的长篇名著《巴黎圣母院》出版,这部作品具备了浪漫主义的各种要素,结构曲折离奇,情节富有戏剧性,将人生百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此书也为雨果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

可也正是由于它,给雨果招来了流放的厄运,他开始了长达19年的流亡生活。在流亡期间,雨果完成了《时代的神话》以及《悲惨世界》的创作。

《悲惨世界》是最能代表雨果思想艺术风格的作品,小说还没有出版,就已经被译成了九国文字,震动了欧洲和美国。雨果的文风雄健,富有强烈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渊博知识。因为他有着这样的流亡经历,使他更能读懂生活,使他对生活的感悟更加深刻。1870年,拿破仑三世垮台后,雨果返回法国。1874年,他又创作完成了另外一部名著《九三年》。雨果为后人留下了数量丰富的文学珍品,除了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以及歌剧《欧那尼》外,还有诗歌《秋叶》、《静观》、《光与影》、《街道与园林之歌》等。

1881年2月26日,60万巴黎人在雨果的窗前游行,庆贺他的八十寿辰。他在1883年的遗嘱里宣布给穷人5万法郎,并希望用穷人的送葬马车把他的灵柩送到墓地。1885年5月22日,雨果去世,法国政府和人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来自法国和世界各地的200万人为他送葬,这位文学巨匠离开了世人,永远地放下了笔,安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