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宋词名句的故事
14597600000022

第22章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出典】

李清照《一剪梅》。

【原作】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词人。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生于历城西南柳絮泉。父亲是文学家李格非,母亲是状元王拱辰之女,也工文章。李清照早年生活在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里。18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着有《金石录》,李清照写了《金石录序》,详细记载了夫妻共同生活和对书画金石的爱好。北宋灭亡后,李清照夫妇仓皇南渡。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今南京)病故。

李清照诗、文、书、画皆能,尤擅长词。其创作在北宋和南宋呈现不同的特点。她前期的词章,多数是描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绮丽风光,风格清新明丽,如《如梦令》二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活泼清新、婉转曲折。进入南宋,其词则主要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变早年的清丽、明快为晚年的凄凉、深婉。代表作有《永遇乐》、《声声慢》等。其填词,注重协律,崇尚典雅有情致。善用白描手法,通过写具体的行动或事物,将抽象的内心活动形象化。语言优美、精巧,却不雕琢求工。其诗所存无多,然题材较词宽广,且见解独特,如《咏史》、《夏日绝句》等。文有《金石录后序》等,该篇以金石聚散寓身世之感,质朴沉痛。另有《词论》一篇,见《苕溪渔隐丛话》,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观点,并全面评论了北宋词人。原有集,已佚,后人辑有《李清照集》、《漱玉词》。

【故事】

赵明诚,是礼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子,年已二十,尚未娶妻,赵挺之很为儿子的婚事着急。有一天,日上三竿,赵挺之还不见儿子起床,就去叫醒他。赵明诚睁开惺忪的睡眼,埋怨道:“唉,干吗弄醒我,人家正在做好梦哩!”在父亲的催问下,赵明诚讲了梦中的奇事:一位白发银须的老道士从天而降,一面对他说:“恭喜恭喜”,一面在他手上写道:“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除。”他不解其意,正要发问,道士已悄然而去,不见踪影。

赵挺之一听,闭目一想,然后恍然大悟:“言与司合是‘词’,安上已脱是‘女’,芝芙草除为‘之夫’。这四个字连起来是‘词女之夫’,莫非天赐良缘,叫我儿娶个词女为妻不成?”

无巧不成书。李格非也在礼部任职,与赵挺之交往甚密。李格非的女儿李清照知书达理,才华出众,远近闻名。后经月老牵线,明诚与清照喜结良缘。婚后,两人志趣相投,有时泛舟河上,有时读书灯下。不久,明诚因公事要出远门,清照依依不舍。她深情地对丈夫说:“夫君远游,我只身一人,好不寂寞,日后盼君多有鸿雁飞来。”说着,她取出一块方巾,写了《一剪梅》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就是这首词中的名句。

赵明诚接过妻子的赠词,轻声吟诵,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