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宋词名句的故事
14597600000031

第31章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出典】

晏几道《蝶恋花》。

【原作】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作者简介】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为人真率疏放,清高孤介,故落拓一生。早岁流连酒席歌舞间,以词遣怀,常于沈廉叔、陈君龙家作词付莲、鸿、苹、云诸女演唱。后家道中落,故词多追怀旧情,不胜今昔盛衰之感,低回婉转,凄楚沉挚。词体多用小令,于慢词、铺叙日盛之时,独能守《花间》传统,与其父同以词名,世称“二晏”。

【故事】

晏几道虽身为两朝宰相晏殊之子,十几岁便受到仁宗皇帝的赏识,但他却是一生落魄,还吃过官司,坐过监狱。特别到了晚年,几乎到了衣食不继,生活无着落的贫苦境地。

那时他在颍昌府中许田镇(今河南许田镇)做官时,曾写了一些诗词,呈给府帅韩维。韩维看过他的诗词后,在写给他的信中说:

“得新词盈卷,盖才有余而德不足者,愿郎君捐有余之才,补不足之德,不胜门下老吏之望。”

这位韩维府帅把晏几道看成是“才有余而德不足”,这使得晏几道从此以后非常厌恶腐败的官场,更不愿去攀权附贵,甚至使他还未到退休年龄,便自愿离开官场,“退居京城赐第,不践诸贵之门。”宋元佑三年(1088),大诗人苏轼经黄庭坚介绍,想拜访一下他,晏几道婉言谢绝,对人说:

“现在政事堂中的那些人,许多都是我家以前的客人,我都没有时间去见呢!”

这一天,晏几道的心情十分凄凉,虽不为“春花秋月何时了”而哀叹,但也无法排遣生活中“无处话凄凉”的苦闷,只好借酒浇愁。他常在家中自斟自饮,心中郁结的不快也不知向哪里去倾诉。

晏几道一杯接一杯,直喝得酩酊大醉,他倒头便睡。这世间的一切都离他而去了,人世的不平,难以排遣的烦恼都远去了。酒醒了,但向晏几道袭来的是更加难解的迷惘,重重围困他的仍是悲愁的云雾,难以排遣,他伏在案边,写了一首《蝶恋花》词,“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便是这首词中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