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必学古文名句的故事
14597900000092

第92章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名句】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出典】

《论语·颜渊》。

【原作】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作者简介】

《论语》,儒家着作。由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孔子言行而成。共二十篇。内容多数为孔子思想言行的记录,亦有弟子之间、弟子与再传弟子之间的谈话记载。不少具有文学意味,且与文学理论相关。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现在通行的《论语》二十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在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与《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东汉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邴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故事】

卫国人端木赐,字子贡。他是孔门弟子中政治成就最高的一个,也是最富有的一个。

子贡多智善辩,被当时人看作办理外交事务的第一等人才。孔子称他为“瑚琏之器。”瑚琏就是诸侯祭祀宗庙时必用的贵重器物,孔子以此为比喻来肯定子贡的政治品质。但是,孔子又认为子贡过分的言辞敏锐、聪明外露,所以,常常把另一个优秀弟子颜回提出来作比较,希望子贡不要太锋芒毕露。

孔子于鲁定公十四年(前496)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子贡和颜回、子路等许多学生随行,历访卫、陈、曹、宋诸国。那时孔子的声誉已经很高,各国国君都很有礼貌地接见他,向他咨询治国的道理,而子贡就代表老师和各国的大臣们应酬接触。

有人问子贡:“孔子到一个国家,一定要议论这个国家的政事,是孔子要求这样做,还是君主自愿和他商榷呢?”

子贡回答说:“我的老师以他高尚的德行感召各国君主,使君主们不自觉地要和我的老师商量国事。如果说这也属于要求,就和别人的要求不一样。”

子贡曾向孔子请教,治国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孔子回答说:“足食、足兵、民信之。”意思是说要有充足的粮食贮备、强大的武装力量和百姓对政府的信任。

子贡又问:“这三件事一时不能全办到时,应该把哪一件暂时先搁下?”

“搁下‘足兵’的事。”孔子毫不迟疑地回答。

“万一还要分一分先后,再搁下什么呢?”子贡再进一步追问。

孔子想了想,坚定地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路听后,觉得老师的话言之有理,就照着去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