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激发青少年科学发明的故事
14598400000043

第43章 老而不衰,基因定夺

日前揭晓的“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北大医学部科学家初步揭开人类细胞衰老之谜”得以入选。本报记者就与此有关的话题特地走访有关专家,他们认为:衰老是老年病百病之源,减缓衰老不仅可预防多种老年病,而且可节约大量的卫生资源和社会财富。但要推迟生物学意义的衰老,实现老而不衰,只有研究清楚了衰老的机理后,才能找到有效的抗衰老手段。

长寿与基因有关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陈可冀院士介绍说,多数老年生物学家认为每个个体的自然寿限是由遗传决定的,如将各类意外早死事件排除,人的生存年限与个体遗传学衰老变化密切相关。

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等部门的研究人员在2001年8月美国科学院学报PAS 上,报告了对137对90岁以上的同胞兄妹的基因组学特点的研究结果,发现在第4号染色体D4S1565位点上,有一条狭长的区域有可能存在有这种功能,其中可能包括几个长寿基因,且这些老人普遍没有APOE-4基因。但也有学者认为动物和人体不存在可直接控制衰老的所谓“长寿基因”,基因对寿命的影响是间接的。

北京大学医学部衰老分子机理研究室童坦君教授指出,近年来,研究人员从多个物种上找到了与衰老相关的基因。“衰老基因”的丢失或失活可使某些生物的寿命得以延长,但同时也带来了细胞永生化问题;“长寿基因”的突变可使物种寿命缩短。对线虫的深入研究表明,基因的确可影响生物的衰老及寿限。在人类衰老相关基因研究方面,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308名长寿老人血样品后发现,长寿老人的第四号染色体存在一段与常人不同的区域,该区约有100-500个基因,其中可能含有长寿基因。

从模式生物和人类早老综合征的研究结果得知,所谓的“衰老基因”、“长寿基因”或衰老相关基因大多是行使日常功能的基因。细胞衰老相关基因也不例外,有学者认为,抑癌基因与癌基因在诱导衰老方面起重要作用,但都有哪些途径诱导了细胞衰老,这些途径中哪条更重要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尚不清楚。

P16基因主导细胞衰老

名为“细胞衰老与基因功能状态相互关系的研究”在童坦君教授的主持下已经完成,这一研究在国内率先将分子生物学理念和技术引入衰老生物学研究,并首次揭示出了在细胞衰老过程中基因的不稳定性加剧和基因功能出现变化的现象与规律,特别是发现了细胞衰老主导基因P16影响衰老进程的机制及其调控方式。

P16基因是一种细胞周期负调控因子,它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蛋白质依赖激酶CDK4和CDK6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P16基因在细胞衰老、肿瘤发生等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人类细胞衰老过程中持续高表达,甚至高出年轻细胞的10~20倍。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P16基因是人类可分裂细胞中控制衰老进程的主导基因。但P16基因在衰老过程中为何高表达,高表达后又如何引起衰老的机理一直有待阐明。

童坦君教授领导的课题组以国际公认的细胞衰老模型——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为主要对象,辅以动物整体实验,开展了“衰老生长时停滞现象的机理”、“基因结构与功能变化”和“细胞衰老主导基因P16的作用机理及其负调控研究”等多项实验研究。在有关P16基因的作用机理研究方面,研究人员将P16基因的重组载体导入人体纤维细胞,结果细胞衰老加快;但将其反义重组载体导入细胞后,抑制了P16的表达,结果细胞增殖能力增强,衰老速度减慢,DA损伤修复能力增强,与衰老有关的端粒缩短减慢,结果是细胞寿命延长了20代。

生命的意义

虽然有关衰老相关基因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但目前这些成果还几乎没有真正可以实用的。陈可冀院士认为,延缓衰老或抗衰老的科学内涵应该着眼在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活力。由于衰老与老年疾病密切相关,因此现阶段抗衰老在老年临床方面应贯彻预防胜于治疗的思想,有计划地动态监测老年人的健康信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患于未然,减少合并症与并发病。老年病的防治重点应放在老年心脑血管病事件、感染性疾病、肿瘤、糖尿病、骨关节疾病、视力和听力障碍等方面疾病,也包括前列腺病、抑郁症、痴呆、失眠及肥胖等常见病方面。一切针对衰老表现干预措施都应立足于改善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质量上,预防和减少与年龄增长相关的疾病及残疾,通过社会的关爱增进老年人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减少被社会孤立的现象。合理的膳食营养,戒烟少酒,注意工作和家庭中的安全性、适当的体力活动、精神卫生及合理应用中西药等是改善老年人卫生行为,延年益寿的良方。

人类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进步无疑将极大地推进包括衰老机理研究和老年病防治在内的生命科学研究。生物信息学、生物芯片等多项技术为衰老基础研究提供了高水平的技术平台,我国有着极为丰富的遗传资源,通过应用大规模的基因测序技术等将使人类在探索衰老相关基因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