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经典成功之道——营销之道
14601400000042

第42章 二、推销须掌握消费者购买心理

人们购买商品,既受本能动机的驱使,又受心理动机的支配,二者往往相互交叉,融为一体。如购买服装是为了御寒,这是本能动机的需要,而讲究款式、衣料、色彩等,又受心理动机的支配。消费者购买心理动机,主要表现如下:

(一)求“实”心理。即注重商品的质量和实际效用,要求有周到的售后服务。

(二)求“安全”心理。尤其对食品、饮料、药品、洗涤品、卫生用品、电器用品和交通工具等,更要求安全可靠。

(三)“喜新”心理。追求商品的新款和时髦,注重社会的流行式样。有的人有求“奇”心理,用时能引起别人注意。

(四)求“美”心理。爱美是人的一种本能和普遍要求。消费者会因某种商品形态优美、款式独特、装潢漂亮、包装精美而产生购买欲望。

(五)求“廉”心理。即讲求经济实惠,对质量相近的商品,一般选购价格较低的;有些人则愿买廉价或折扣商品。

(六)“慕名”心理。即喜欢名牌品,对名牌产品有很高的信赖感。

(七)“从众”心理。社会风气和周围环境往往会给购买者一种驱使力,使其努力想买到别人已拥有的商品。

(八)“偏好”心理。由于个人的情趣和爱好而形成的对某类商品的特殊爱好。

(九)“好胜”心理。购买某种商品往往不是由于急切的需要,而是为了赶上或超过他人,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

(十)“疑虑”心理。对商品的质量、性能、功效持有怀疑态度,如怕不便使用,怕不耐用等。

(十一)“逆反”心理。有的人买“涨”不买“落”,提价之后,怕再提价,就争先购买。时尚的流行往往从一端转向另一端。

(十二)选择心理。对商品希望得到挑选机会,在购买过程中要求受到尊重。同时在选择购买时,消费者又有要求迅速达成交易的求“速”心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品日益丰富多彩,人们对产品的颜色的选择越来越重视。企业生产产品必须研究消费者的“颜色倾向”心理。陈志宏所写《市场营销学》对此有详细阐述,摘要如下:

第一,不同的颜色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一般来说,黄、橙和红是暖色,蓝、绿和紫是冷色,如电风扇、电冰箱系生凉、制冷之用,一般宜用蓝色或浅蓝包,结婚是人生最值得庆贺的喜事,其用品多用红色、黄色。

第二,商品颜色不同,能使人产生不同的轻重感。一般是浅色显得轻,深色显得重,重量大的商品表面宜多用浅色;反之,则用深色。一些小巧轻便的商品,如灯具等,表面用浅色更能显得和谐悦目。同一商品,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颜色,可取得不同的效果。如落地式电风扇,落地部位采用深色,上面用浅色,就能达到上轻下重的稳实、安全感。又如服装,一般上衣用浅色,下衣则用深色,就不致使人产生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

第三,商品颜色不同,还能使人产生不同的距离感。一般高明度的暖色,如红、橙、黄,会使人感到物与人的距离近些,凸出感也强些;而低明度的冷色,如青、蓝、紫,则使人感到物与人的距离远些,后退感也显著些。所以,购买家具时,选择颜色应考虑住宅条件。

第四,商品颜色不同能使人产生疲劳感或舒适感。有些商品采用彩度很强或对比度很强的颜色,容易引起人们的疲劳感;相反,有些商品采用彩度对比度适中的颜色,能使人解除疲劳,产生一种舒适感。

第五,商品颜色不同,能使人产生不同的明亮感。浅色显得明亮,深色发暗。一种商品颜色给人以什么样的明亮感,应根据商品的使用对象加以确定。如家具的颜色,在冷饮店、宾馆、招待所一般宜用浅色;但在比较亮而宽敞的房间宜用深色。盥洗间使用的家具宜用白色,药房的桌子也宜用白色。

第六,商品的颜色不同,还会引起人们的不同联想,从而对商品产生一种美感。绿色能使人联想到生命;红、黄色使人联想到美好的未来,并给人以希望,等等。

由于上述原因,加之人们的性别、年龄、物质文化水平、性格不同,以及地域、季节不同,这就使人们对不同的颜色产生不同的指向性或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