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登山·攀岩·钓鱼
14601900000010

第10章 钓鱼(1)

钓鱼运动概述

钓鱼运动虽然起源于古代的劳动过程,但是数千年来,主要还是囿于社会上层人物和文人墨客等有闲人士之中。一般民众即使捕鱼和钓鱼,也是为了生计。钓鱼运动真正作为一项增强人民的体质和增进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和娱乐项目,还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慢慢地形成有一定广泛性的体育风俗。

在北美洲,人们首选的体育运动无疑是钓鱼。但是在最早的时候,钓鱼并不完全是作为一种运动方式而存在的,大部分人钓鱼是为了生存。古代人们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去钓鱼,那时候它还不是一种竞技运动。史前人类认为,将鱼钓上来后又放生是完全愚蠢的行为(实际上,在世界上某些穷困的地方,这种行为是受人鄙视的)。

现在的情况有了许多改变,装备精良的竞技老手都在钓鱼船上钓鱼,他们有大的船外马达,隐藏的电动马达,石墨钓竿,还有几大盒子的诱饵。电子仪器通过声波监测水中并寻找鱼的踪迹,测量水的温度、酸/碱性和氧气含量。他们钓鱼绝对不靠运气,因为现在先进的钓鱼武器,是他们的先祖做梦都想不到的。

古代钓鱼的起源

最早的钓鱼方法是完全讲究实用的,还为了满足营养的需求。有迹象表明,最早在旧石器时代,人们擅长用鱼叉刺那些在潮水落去后,搁浅在小水坑里的鱼。虽然这种方式有时还很管用,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被动的生存方式。更多其它可靠的捕鱼方法终于出现了,社会进步了,钓鱼技术也随之进步。因为食物和饵料的运用,用钩和饵钓鱼的想法也提前出现了。这个诱饵是个看了令人作呕的东西,它是由一根埋在饵料中的细长的碎骨头构成,它与各种材料的线系在一起。当一条毫不知情的鱼吞下这团饵料后,骨头和线就会很快滑进它的肚子里,将手中的线一拉,骨头就横堵在鱼的胃里,它就跑不了了。

最早的钩是由自然材料制成的,当然这也提早了人们制造钢铁的时间。早期文明时代,钩可以用很多种材料做成,如人或动物的骨头,仙人掌的刺,甚至昆虫的腿都能用来做钩。更进步一些的文明社会里,人们制成了青铜钩,在这之前,打火石制成的钩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古代钓鱼时,不管活饵,还是死饵都能用来捕很多种的鱼类。

模仿自然

在希腊文明鼎盛时期,钓鱼运动也有了一次重大的飞跃——引进人造苍蝇形状的假饵。在当时用饵料钓鱼的钓者中,这种创新发明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因此可以说蝇钓(也称飞钓)和人造诱饵的运用是在同一时期发展的。

钓鱼史上另外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是在十五世纪,根据这段时期的记录,我们可以知道,钓鱼是为了获得食物。早期有关钓鱼的着作《钓具制作与钓鱼方法》,于1496年出版,它对怎样自制钓具作了细致的介绍。还详细描述了三节竿的制作方法,用于饵钓和蝇钓,甚至对那个时代的钩的制作(用铁砧、锉刀和钢针制成)也作了详细的介绍。还介绍了人们为了适应不同的季节钓鱼,将白色马鬃线染色。有趣的是,现在的钓者对颜色很感兴趣,鱼儿也遗传了它们祖先的这些特点,对颜色感兴趣。十五世纪人们老练的钓鱼方法也让人吃惊。《钓具制作与钓鱼方法》一书还描述了人们除了用浮钓和蝇钓外,还用加重沉底钓法钓鳟鱼和比较野蛮的鱼。甚至现在的许多钓者也愿意去看这类老书,它里面的有些东西还是很有用的。有些钓鱼的规则,他们是普遍运用的,如在遛鱼时将竿向上扬等。

钓线工艺

在钓线的发展历史上,它是多种多样的。在十六世纪时,英国人用马鬃制成线,单独一根马鬃可用来钓小鱼,钓鳟鱼要用一股,钓鲑则要用一打以上。将马鬃接起来,需要多长就接多长。也有用丝做钓线的,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弦和蚕丝的拉力很强,也被用做钓线。

因为马鬃和蚕丝的运用,钓线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尽管高科技给工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也生产出聚脂线,但老丝线还是令人难以忘怀,在蝇钓组合中又再次卷土重来。

在北美市场上出现的一种早期所谓的“现代”钓线是达克龙钓线,它是一种非常软而有弹性的编织用的多元酯纤维。虽然它今天仍广泛运用于飞轮和长线轮钓法,但单纤维丝则更好了,它的拉力更强,可见度更低。单纤维丝线则是化学工业的进步运用于塑料工业的结果。它事实上是由尼龙构成,由聚合物和树脂人工制造的。

搏鱼时,单纤维丝线的最大的缺点是它的弹性,在线拉紧和上鱼、遛鱼时,就会发生问题。当钓者提高竿尖装钩时,单纤维丝线的伸直减少了作用在钩上的力。另一个问题是,当线上有伤痕时,它就很容易断。

钓竿时代

现在北美许多地方还有人用竹竿钓鱼,但新的制竿材料可以让现在的钓者根据竿的重量、用途和价格随意选择组合。有趣的是,现在精制的斑点竹钓竿比高科技制成的钓竿要昂贵许多。

二战后的制竿业有了很大的改变。玻璃纤维工艺发展起来,能够生产出轻的、可伸缩的竿,它的承受力更大。用机器生产玻璃纤维竿被证明比手工要快得多,因此价格也降了。这些机器生产的模型代表了精密的工艺,并被认为是优美外形和优秀表现的结合。进一步的改良后生产出更轻一些的竿,将那些非玻璃纤维竿束之高阁,或赶到博物馆呆着。玻璃纤维作为一种高级的制竿材料,它的这种优势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时一种新的,更为先进的材料初次登场了。石墨,一种运用于航天工业的材料,从制图板上来到生产线上。为了使竿身更轻、更有韧性,便引进了这种材料。很显然,钓者用重4盎司的竿钓鱼,比用重8盎司的竿要舒服多了。与某些老的玻璃纤维竿相比,它们的价值相等,但石墨竿的优点更让人难以置信。

今天,石墨竿和石墨/玻璃纤维复合竿在市场上都有很好的反应。昂贵的钓竿包含很大比重的石墨纤维,在无损强度的情况下,它使竿身尽可能地轻。价格虽然贵一些,但还是可以接受的。一般来说,竿身石墨含量越高,就越轻、越灵敏(当然,价格就越高)。石墨/玻璃纤维竿一般在30-70美元之间,它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了。

在“古代”,钓竿没有让人选择的余地,只有竿的长度和厚度是可以选择的。现在,钓竿用最轻的材料制造成非常细的竿并能经得起许多磨损。

专业化时代

先进的制造业生产出一系列的钓竿,有一些特殊的竿用于特定的地点。例如,拉饵竿是专为拉饵钓法设计的。鲈鱼竿也是专用的。除了大部分标准的投钓竿和各种型号、重量的轮钓竿外,特殊竿也登场了,像短一点的竿,是专为短距离、简单的投掷而设计。有的时候,一只船上用几个大小不一的掷饵器,这一点也不希奇。

现代钓竿有如此之多的选择,钓鱼时钓手根本不用浪费时间换饵了。

诱饵的改革

钓鱼史最引人注意的原因之一是诱饵的发展。从最早期的喉骨到现在的最精良的曲柄饵,诱饵的故事能写一整本书了,现在收集老的假饵和集邮一样有价值,一样让人着迷。

苍蝇是最早用于钓鱼的诱饵,动物毛发和鸟的羽毛也被系在最早的铜钩上。自然界给了我们灵感和材料,模仿水中、地面和空中的昆虫。即使现在的假饵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人造材料组成的,但用苍蝇钓鱼却是和我们的祖先一样的。

诱饵经历了一个引人瞩目的发展阶段。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生产出来的第一代诱饵是假饵,而不是苍蝇。最早青铜被熔化后,根据小鱼的外形制成模具。在19世纪中期,当轮钓诱饵作为美国第一项专利提出时,假饵的发展有了重大的转变。在这个时期,手工制成的木制假饵也被开发出来。假饵的产生是在世纪之交,它的发展是在二十世纪20年代,现在假饵家族已经壮大起来。可供钓者选择的假饵数不胜数,如形状怪怪的假饵、轮钓饵等,如果这还不够,那么还有大量的塑料蠕虫假饵等着你。

电子向导

钓鱼的最新发展是在高科技电子工具领域。声纳是引进二战时期的军事科技,它能精确地探测出在水下的潜水艇。它自然也能运用于垂钓,探测出水下的鱼群,在它的显示屏上清晰地看到鱼的形状。最新的声纳组合中有侧面扫描,它能使钓者不仅可以看到水平的物体,还能看到垂直面的物体。有些探鱼器甚至配备了游戏,让钓者在钓鱼闲暇时可以娱乐一下。

电子船钓马达是由12伏特的电池供电,它能使钓者不声不响地穿过比较狭窄且鱼较容易受惊的地方。

其他电子工业的发展为更先进的高科技钓鱼辅助设备铺好了道路。温度仪不断读取水表面温度,温度探测针能下到水下精确地探测出不同温度层的位置。在一定深度,在清澈的、受污染的或是水比较脏的情况下,钓者能从色度计上知道哪种颜色的假饵最管用。

就速度和设计来说,船的设计有了很大的进步。大量的铝和玻璃纤维船替代了原始的桦树皮独木舟和平底木船。铝,最坚韧和最轻的金属之一,供一般的钓手用最理想了。大部分的钓手拥有一只这种或那种形状的铝船,这些船从简单的14英尺的便携船到先进的钓鱼船。因为在水上的速度和稳定性,玻璃纤维变成首选的建船材料——玻璃纤维船,外形像镜子一样平滑,时速达70公里以上,这使钓者花在路上的时间更少。这种船的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些是专为大的湖泊和海岸而设计的,有些船身非常窄以便他们能穿过狭窄的水域。当然,所有现在的船都配备了内藏的活井和一整套钓鱼工具,使它们成为超级的、高科技的钓鱼机器。

中国钓鱼比赛的发展

钓鱼活动在我国已有千年的历史。考古学家在对古人类遗址和出土文物的研究中发现,在距今四五十万年前的猿人遗址中,就有各种鱼类遗骨相伴,它表明人类生活和兔类密切相关。当时的捕鱼活动仅仅是生存的一种手段,是一种生存的本能,因此在这个时候不可能赋予休闲的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逐渐不再以鱼类为主要食物,此时的钓鱼活动已经有了休闲或者说其他一些特殊的意义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是众人皆知的典故。可见,当时姜太公钓鱼绝不是为谋生而钓鱼,已是为娱乐或别的原因而钓了。这标志着至少从商周时期开始,钓鱼活动已经从原来的谋生手段演变成为高雅的娱乐活动了。

进入了现代社会,一周繁忙地工作了5天,生活在城市噪音、空气污染的环境中,大脑细胞就会过早疲劳和衰老,心情就会烦躁,便会患精神忧郁症或滋生其他慢性病。人们在紧张的劳动、工作之余,带上渔具到郊外水域去垂钓时,沐浴于阳光下,在风景如画的大自然中远眺青山绿野,心情会格外舒畅,全身疲劳也会一扫而光,不仅可增强体力,还可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竞技水平,让所有的人都热爱上这种高尚的休闲保健活动,钓鱼比赛便走上了历史舞台。国家体委根据广大群众的心愿和垂钓的体育娱乐特点,在1980年批准成立了第一家地方性的钓鱼协会——无锡市钓鱼协会。1983年9月,由国家体委牵头,经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批准,在无锡市正式成立了中国钓鱼协会,国家体委决定将钓鱼活动列人体育项目。叶剑英元帅和王震副主席生前曾先后出任中国钓鱼协会名誉主席,在他们的过问、参与和推动下,中国钓鱼事业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至1983年底,江西、江苏、重庆、上海、沈阳等地也相继成立了地方性的钓鱼协会。到目前为止,我国钓鱼运动爱好者的总人数已逾9000万人。从1984年9月2日至4日全国首届钓鱼比赛在北京隆重举行。到2003年底,已举行过19届全国钓鱼比赛,各省、市及各单位钓鱼协会也举办了大量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钓鱼比赛,受到了各阶层人士和广大钓鱼爱好者的欢迎。同时国际间的友好赛也逐年增多,为此中国钓鱼协会专门制定了钓鱼比赛规则和钓鱼比赛竞赛规程。全国各级钓鱼协会以及企业、社会团体、新闻单位等举办的杯赛、联谊赛、名人赛、国际邀请赛活动层出不穷,如“老渔翁杯”赛、“钓王杯”赛、东南亚地区钓鱼邀请赛、“钩王杯”钓鲫高手赛、“鸭鸭杯”钓鱼邀请赛、“金百利杯”十大钓手通讯赛、“老鬼杯”全国钓鱼大奖赛、“淡水鱼十大钓尹”通讯赛、“三八杯”赛、“健力宝杯”赛以及从2000年开始举办的全国女子钓鱼比赛等钓鱼比赛遍地开花。这些垂钓比赛活动的蓬勃发展,开创了我国钓鱼活动的新局面。

钓鱼运动装备

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有着丰富的海产资源,内陆地区江河湖泊众多,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垂钓环境,深深吸引着高节奏生活下追求自然,追求放松的人们。

鱼竿的认识

您喜欢钓鱼吗?您知道怎么根据垂钓环境和个人习惯寻找适合自己的渔具吗?浅谈渔具的选择方法,供各位钓友参考。

首先,我们要认识、了解渔竿包装上的各种标注的含义。因为这是渔竿构成的主要技术指标,也是我们对一款渔竿进行量化分析的主要依据。

这些指标包括:全长、节数、收缩长、先径、元径、自重、使用材料、含碳量、净钓重、钓性。理解了这些指标的含义,我们就能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

全长:是用来表示渔竿完全抽出或插接后的总长度。常用的尺寸包括:36米、45米、54米、63米等不同规格;

节数:是用来表示这支渔竿是由多少节组成的。常见的有:4、5、6、7、8节等规格;

收缩长(也称仕舞寸法):是指渔竿收缩后的长度。一般分为:长节竿(100公分以上)、中长节竿(60公分左右)和短节竿(30公分左右)三种;

先径(也称前径):是指竿梢最细部分的直径。

元径(也称后径):是指竿尾最粗部分的直径。

自重:是指渔竿本身的重量。

使用材料:是指构成竿身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主要包括:玻璃钢纤维、碳纤维、高碳纤维以及防弹纤维等不同材质。其中,碳纤维布的强度是用“吨”来表示;

含碳量:是用来表示碳纤维在纤维总量中所占的比例。

净钓重:是指渔竿在静态条件下所能钓起的最大重量。

钓性:是指竿体的软硬程度,也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渔竿在钓起相同规定的重量时,竿身弯曲的程度。一般分为中间调、软调、硬调、超硬调和极硬调,也有用一九调、二八调、三七调、四六调、五五调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