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细节决定人生
14607000000039

第39章 负薪挂角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这是三字经里的一段话。

这“负薪”说的是汉朝朱买臣的故事。朱买臣是苏州人,家境贫穷,天天只能靠砍柴换钱勉强对付日子。但他爱好读书,胸怀大志。只要稍微有空,就把书拿出来读,一点工夫也不愿意浪费。他每次打完柴,下山回家时,总把书悬挂在柴担子上,边走边读。

日子艰难,他的妻子也常来帮忙,一起打柴挑柴。但她对买臣在路上高声朗读吟诵很不满,特别是到城里卖柴的时候,生怕人家笑话丈夫。

有一次,买臣正咏得兴味盎然时,妻子实在不胜其烦,突然爆发了,放下担子骂道:“够了,够了,我一辈子跟你挨饿受罪,永无出头之日,还要沾受这份羞辱,我再也忍受不了,我要离开你了。”买臣拦住她,笑着劝道:“也许我50岁就时来运转了。你看,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你跟着我受苦半辈子,何妨再忍耐些,将来我好好报答你。”妻子愤怒地说:“像你这副穷酸相,终日只知哼唱,妻子都养不了,还梦话连篇,谈什么荣华富贵,真不怕让人笑掉大牙。”买臣挽留不住,从此形单影只,仍然打柴负薪,在路上独自吟读。

他慢慢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在他快50岁的时候,被人推荐给汉武帝,深得武帝赏识,让他出山做官,朱买臣最终成了一个很有出息的人。

这“挂角”说的是隋朝李密的故事。李密,本来是贵族出身,但家道败落,他小时候曾经是隋炀帝皇宫的守卫士兵,但因为爱读书,站岗的时候老惦记着书,左顾右盼的,隋炀帝认为这孩子不老实,就把他赶出皇宫。不过,李密志气远大,一点也不懊丧,回家以后,尽管生活艰苦,不得不放牛为生,但仍然找时间来读书。他经常把书挂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李密连外出途中也手不释卷。有一次,他骑牛去拜访朋友,为了利用路上的时间,他把正在读的《汉书》挂在牛角上,一边行路,一边看书。

正在他全神贯注地看书时,尚书令杨素骑马路过,看到一个孩子这么认真学习的样子,十分好奇,便下马走向前去问:“你是谁家孩子,这样用功啊?”李密这才发现一位长者站在面前,他赶紧通报姓名。杨素听后,连声赞扬,回头告诉儿子杨玄感说:“李密前途不可限量,将来你们有事情,可以向他学习。”

到隋朝末年,隋炀帝荒淫无道,引起各地百姓的反抗。杨素被猜忌,郁郁而终。杨玄感索性造反了,他把李密请出来,一起成就大事业。杨玄感失败后,李密投奔瓦岗寨。由于他读书多,通晓列朝兴亡的历史,李密最终成为瓦岗寨起义军的领袖。

知识需要漫长和积累,希望一下子获得成功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懂得知识的价值。真正耐得住寂寞,甘于长期坚持的人,才能收获胜利的果实,才是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